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doc初中语文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doc初中语文22.扁鹊见蔡桓公伴你梳理1.读准字音,把握字形〔1〕立有间〔jiàn〕〔2〕腠理〔còulǐ〕〔3〕桓〔huán〕侯〔4〕旋〔xuán〕走〔5〕汤熨〔yùn〕〔6〕骨髓〔gǔsuǐ〕2.明白得词义立有间:站了一会儿。
讳疾忌医:不肯讲出自己有病,怕去治疗。
讳,隐瞒。
忌,怕。
君有疾在腠理:你有小毛病在皮肤里。
疾,小病。
君有病在肠胃:你有大病已进入肠胃。
病,大病。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
以为功:是〝以之为功〞的省略,意思是:把这作为功劳。
居十日:停留了十天。
居,停留,经历。
不治将益深:不治疗要更加厉害了。
将,要。
益,更加。
桓侯不应:桓侯不理会。
应,应答,理会。
望桓侯而旋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了。
故使人咨询之:专门派人去咨询他。
故,专门。
使,派遣。
之,代词,那个地点代扁鹊。
汤熨: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
及:达到,够到。
所属:管辖的范畴。
属,管。
奈何:如何办,如何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咨询〔你的病情〕了。
臣,我,封建朝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是以,因此。
请,咨询。
索:查找。
遂:因此,就。
无请:不〔再〕询咨询了。
3.知识点〔1〕寓言背景。
韩非运用这那么故事作为论据,是来讲明、论证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
韩非在引用这那么故事之前,写了如此一段文章:〝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众多〕必起于少。
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这段话总的意思是讲:大是由小形成的,多是由少积存的,难是由易引起的,因此必须防微杜渐,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而«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蕴藏了这一哲理。
〔2〕整体感知1.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表达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
对待疾病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渐,为人更要善听不人忠告,同意不人正确意见。
最新-语文九年级上语文版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

语文九年级上语文版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1一、选出下列黑体字注意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1、寡人无疾答()A、jīB、jíC、jìD、bìng2、腠理答()A、còuB、zòuC、cuòD、chuò3、汤熨之所及答()A、wènB、yùnC、wéiD、yùn4、今有病在骨髓答()A、suīB、sūiC、suǐD、suí5、桓侯遂死答()A、suìB、cuìC、suèiD、suéi6、讳疾忌医答()A、hèiB、huèiC、wěiD、huì二、选出黑体字在句中读音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答()A、hǎoB、hào2、桓侯不应。
答()A、yìngB、yīng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答()A、huánB、xuán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答()A、tāngB、tàng5、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答()A、qíB、jì三、选出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韩非谕老谦称功劳B、先秦阐明严重喜悦C、规劝缓合线索肌肤D、忠告拒绝固执污告四、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分别是哪三个,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悦齐还B、汤还齐C、悦故齐D、间还汤五、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自以为是B、疾忌医C、命不凡D、望风而逃六、文中有四个至今仍在广泛运用的文言词语,分别是哪四个,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复益及索B、复益及使C、索及遂复D、索是以益使七、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 语文版

22.扁鹊见蔡桓公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还.走( ) 腠.理( ) 汤熨.( ) 骨suǐ( ) 2.找出通假字(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汤熨之所及也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火齐之所及也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属.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有疾.在腠理 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之病.在肠胃 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治将益..深 将:____________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1)故⎩⎪⎨⎪⎧ 故.使人问之 公问其故.(2)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君之.病在肌肤 故使人问之.3.古今异义区分(1)居.十日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桓侯而还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关成语讳疾忌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家作品韩非(约前280—前233),名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________益:________深:________1.不治将益深...还:______走: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使:__________2.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训练3.用原文填空⑴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⑵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4.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2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5.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6.拓展填空11.居:过二、1.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无药可救。
2.不要讳疾忌医,有病就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3.害怕别人知道他生病的事实。
4.《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
三、1.A2.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的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3.(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寡人无疾。
4。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22 扁鹊见蔡桓公1、走近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①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用热水焐,现在写作“烫”)②火齐.之所及也(“齐”〈jì〉,药剂,现在写作“剂”)(2)古今异义①立有间.(古义:一会儿,片刻;今义: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②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止,停;今义:居住,住所)③不治将益.深(古义:更加;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处”“益虫”)④今在骨髓,臣就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多用作动词,求,邀,聘)⑤故.使人问之(古义:副词,特地;今义:事故,所以,因此)⑥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一词多义【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代她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以】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②臣就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4)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汤熨之所及也(“也”表判断)②省略句使人索扁鹊,(扁鹊)已逃秦矣。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我)无奈何也。
③倒装句臣就是以无请也(宾语“就是”前置,应为“臣以就是无请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宾语“好治不病”前置,应为“医之好以治不病为功”)3、主题解说本文通过记叙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扁鹊与蔡桓公两个人物形象,说明了有病及早诊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启示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可拒绝有益的帮助。
4、重点突破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了她的讳疾忌医?提示:①“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的固执、自信。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出她对医生的猜忌、反感。
③“桓侯又不悦”说明她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难点攻克请简要说说作者就是如何采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示: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了鲜明对比,揭示讳疾忌医的可悲、可鄙。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扁鹊()桓公()腠理()还走()骨髓()二、《扁鹊见蔡桓公》选自,作者是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3、说明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桓侯故令人问之(故:)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及:)令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索:)桓侯遂死(遂:)4、说明以下句子的意思: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五、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六、请用原文回答:⑴蔡桓公评判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缘故是。
7、指出以下词语的古义和今义: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今义:。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今义:。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今义:。
八、对以下句子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爱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看见桓侯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
C、桓侯故令人问之。
蔡桓公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臣是以无请也。
我因此再也不问他的病情了。
九、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什么缘故?二、同步解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该。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该。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令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2课 扁鹊见蔡桓公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2课扁鹊见蔡桓公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扁鹊.(què) 桓.公(huán) 腠.理(còu) 还.走(xuán) 汤熨..(tàng wèi) 火齐.(j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更加(2)桓侯故.使人问之于是(3)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达到(4)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寻找(5)桓侯遂.死于是,就3.“之”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之一,下列各句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D)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助词,无实在意义)B.君之.病在肌肤(助词,的)C.桓侯故使人问之.(代词,代指这件事)D.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助词,的)(解析:D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5.翻译下列句子。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有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2)居十日,扁鹊复见。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
(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4)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3)体现蔡桓公固执、自以为的形象的句子是寡人无疾。
(4)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他害怕别人知道他生病的事实的心理状态。
7.说说你对下面这段材料的理解。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它会迅速跳出锅外。
但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将最终导致青蛙被煮死。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 同步练习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体裁),选自,此书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如:,。
作者, _________(朝代)人,家。
(7分)2、给加点的字注音(9分)①立有间.()②腠.()理③寡.人()④医之好.治不病()⑤桓.()侯不应.()⑥汤.()熨.()⑦骨髓.()⑧桓侯遂.()死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4分)①立有间..()②针石之所及.也()③司命之所属.()④臣是以无请.也()⑤无奈何..也()⑥使人索.扁鹊()⑦桓侯遂.死()4、说出下边加点的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8分)①疾:寡人无疾.()②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疾.恶如仇()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益:不治将益.深()④居:居.十日()延年益.寿()我的新居.()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是(4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桓侯/故使人问/之D、君之/病/在肌肤6、朗读下面三句话,看用什么语气读比较恰当。
(6分)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7、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2分)①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通解释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解释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通解释二、阅读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8、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14分)(1)描写扁鹊细心观察桓侯的句子(2)扁鹊诊断桓侯病情的初期症状是,用缓和的语气规劝桓侯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来源:学+科+网]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_
二、简答。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还xuán B腠zòu C汤tāng D齐qí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用原文填空[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⑴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⑵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
4.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
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5.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6.拓展填空
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
答案:
一、1.将要、更加、厉害。
2.通“旋”,转身;跑
3.故:特意;使:派遣
4.汤:通“烫”:热水,及:到
5.是以:因此。
6.索:寻找
7.齐:通“剂”
8.间:一会儿
9.好:喜欢[来源:Z|xx|]
10.应:答应
11.居:过
二、
1.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无药可救。
[来源:Z|xx|] 2.不要讳疾忌医,有病就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3.害怕别人知道他生病的事实。
4.《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
[来源:学.科.网Z.X.X.K] 三、
1.A [来源:]
2.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的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3.(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寡人无疾。
4.c
5.讳疾忌医
6.逆耳,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