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的总结与认识
01
经典地位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03
核心思想
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 治国平天下的紧密联系。
注重家教传承
强调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子女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对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
以德治国
倡导以德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行为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重视民生福祉
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倡导公平正义
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自我完善与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和谐与进 步。
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观 。
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借鉴与指导。
04 《大学》的篇章 解读
经文部分解读
明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大学》中,也体现了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发展的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 深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全面 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6 《大学》的实践 价值
《大学》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强调自我完善
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不断提升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章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说课(课堂PPT)

把握学生心态和学习进程。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通过课堂的随机性讨论、“热点”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潜能。
多媒体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设计融知识、图片、视频一体化的电子课件,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视、听感性中明白、记忆,增强了教学的 生动性和直观性。
9
八、教材、教参
教材 自编教材《中国传统与 地域文化》,该书为高 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课 程教材。知识点清晰明 了,内容广泛,每一章 节前都有学习指导、内 容驱动,教学目的明确。 每一章节后有相关链接 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教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由张 岱年、方克立主编,本 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 质教育公共课教材,意 在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 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 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 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 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 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
儒家与儒家思想、 道家与道教文第化二、章 记谱法
佛教与佛教文第化三章 各种记号
中国古代经济第制四度章、节奏、节拍、音值组合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 中国传统文艺第五章 音程及其应用
第四章 中国传统物质文化
第五章 中国北方地域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第化六、章 和弦及和弦的应用 中国传统衣饰第文七化章、调式、调性、大小调体系 中国饮食文化第八章 民族调式
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四、教学对象
管理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
6
五、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儒家与儒家思想、道家与道教文化 、佛教与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制度与行为文化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中国传统文艺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通过课堂的随机性讨论、“热点”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潜能。
多媒体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设计融知识、图片、视频一体化的电子课件,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视、听感性中明白、记忆,增强了教学的 生动性和直观性。
9
八、教材、教参
教材 自编教材《中国传统与 地域文化》,该书为高 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课 程教材。知识点清晰明 了,内容广泛,每一章 节前都有学习指导、内 容驱动,教学目的明确。 每一章节后有相关链接 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教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由张 岱年、方克立主编,本 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 质教育公共课教材,意 在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 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 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 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 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 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
儒家与儒家思想、 道家与道教文第化二、章 记谱法
佛教与佛教文第化三章 各种记号
中国古代经济第制四度章、节奏、节拍、音值组合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 中国传统文艺第五章 音程及其应用
第四章 中国传统物质文化
第五章 中国北方地域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第化六、章 和弦及和弦的应用 中国传统衣饰第文七化章、调式、调性、大小调体系 中国饮食文化第八章 民族调式
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四、教学对象
管理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
6
五、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儒家与儒家思想、道家与道教文化 、佛教与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制度与行为文化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中国传统文艺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大学》节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本文语言方面多用铺排,如第3段阐述不能端正思想的原因及表现, 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 但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还是层层递进的说理方式,如“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如“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译文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 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点评《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 提,修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 够做到诚意、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 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 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达到了“至善” 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 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明确课节重点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课 序
题
《大学之道》ppt课件39张

学之道
谢 谢
·贰·
咬文嚼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 本原则。 明:使动用法,“使彰明”。 明德: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新”,弃旧 图新、去恶从善。 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状 语后置句。 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 定: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详。 得:处事合宜。 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叁·
探究经典
《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章中的类似论证还有吗?找出来,体会其 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文章论证上的特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先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
合作探究一
第一段阐述了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是什 么?“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1.第一段阐述的儒学追求的“三纲”是什么?“三纲”之 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宗旨
• 层层递进。“明明德”是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 本要求。“亲民”是要不断革新、去恶向善,这样 才能使美好品德得以弘扬。“止于至善”是目标。 因此三者之间是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关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齐其家:使动用法,使家族中各种关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系整齐有序。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正:使动用法,使自己的心思端正。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诚:使动用法,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致其知:使动用法,使自己获得知识。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值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传统文化《大学》

1.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 理解《大学》中的 “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 联系。
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 曲阜举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 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 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它体现了儒家重视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 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 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 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 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 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 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 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 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 “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 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 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 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 的全面体现。
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 曲阜举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 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 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它体现了儒家重视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 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 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 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 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 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 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 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 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 “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 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 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 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 的全面体现。
《大学》ppt课件

探讨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原 则,强调仁政、德治的重要性。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课件(共18张PPT)

传统建筑
宫殿建筑
故宫、颐和园等宫殿建筑,展现了中
国古代皇家的权威与尊贵。 01
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颐和园等园林建筑,展现
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03
寺庙建筑
少林寺、布达拉宫等寺庙建筑,体现
了中国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02
中 传国 承传 与统 发文 展化
的
传统文化的现状
传承方式多样
传统文化通过教育、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承,保 持其活力和影响力。
化。
传统思想在现代社 会的体现
传统思想如儒家思想在现代社
会中的体现和影响。
谢 谢
中秋节是庆祝秋收和家庭团聚 的节日,习俗包括赏月、吃月
饼等。
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 原的节日,习俗包括赛龙舟、
吃粽子等。
传统艺术
书法
以笔墨纸砚为工具,通过书写汉 字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绘画
以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 自然和人物的艺术形式,如国画、 工笔画等。
陶瓷
以瓷土为原料,经过成型、烧制 等工艺制成的具有艺术价值的器 皿和装饰品。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元素
与发展
中
国
概 述
传 统 文
化
的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 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 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外延
文化包括语言、文学、 艺术、哲学、道德、法 律、习俗、信仰等多个 方面。
文化的特点
文化具有传承性、多样 性、地域性、民族性等 特点,是民族认同和国 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 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 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 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孔子 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 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 忧患,就会被情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庸有云: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 和。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此理,所以想 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掌 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 •
•
经它 学二 一
典是 是是
,古 相博 《
位代 对学 列儒 于
大
四家 小
学
书弟 学 之子 的
》
首必 大
。修 人
的之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 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 逍遥自在,它在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 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 的方法,先从自己做起,完善自我,然后 改变外界,可以说,儒家强调君子的榜样、 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 东西看不到一点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 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的看待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 偏见,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 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所以君子一定要 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一章主要讲知止,儒家等级制度森严,认为礼法不可逾 越,讲究君臣、上下、长幼之序,认为等级不能乱。论语 中有个故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
在这里,季氏按照礼法只能用四佾,只有周天子才能用八 佾,所以孔子才如此感慨。后来发展到孟子,才有了君之 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 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说法。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两句话说明了学习不可懈怠。既然一日 清洁污垢,焕然一新,那么就应当每天清 洗,弃旧图新。
又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正是君子的处世 风格,无时无刻不完善自己。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是一个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听讼,本。
儒家讲究教化,总的来说就是弘扬美好的 品德,要想无讼,就必须教化天下,令奸 诈之徒不敢开口狡辩,并且引导他们走向 正途,这才是根本之法。孔子认为之所以 有案件发生,根源就是对于人民的教化不 够,道德修养不高,所以才这么说。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克明德
这一章主要引用古代典籍里的话,来告诫 人们弘扬光明的品德。儒家讲究君子之风, 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说,孔子曾对子夏说 过:“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所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要告诫弟子, 要像君子一样,一心提升自己,为国为民。 而不是像小人一样,为了利,那样的事, 是君子不屑的。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此谓知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一章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 认真探究事物的道理,才能获取知识, 当这种认知活动进行的越久,一旦豁 然贯通,便会得到全方位的知识,也 就达到了“知之至”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