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空中 空中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1.以下四幅冷热不均惹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选项是〔〕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散布形状图相符的是 〔 〕3.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a 点比c 点的气压高B .c 点比d 点的气压低C .c 点比d 点的气温高D .d 点比b 点的气压高读〝某时节我国东部沿海空中等压面表示图〞〔图2〕,回答4 ~ 5题。

4.四地气压大小的陈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 .D > C > A > BB .A > B > D > CC .C >D > A > BD .C > D > B > A5.此时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6.图中C 、D 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 .C 地气温高于乙地B .C 地多为阴沉天气C .D 地盛行下沉气流 D .D 地温度小于甲地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C 、A 之间气流发生的直接缘由是气压差B .D 、B 之间气流受地转倾向力的影响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C 、D 之间的风速D .发生四地间环流的基本缘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读北半球某地近空中与空中气压状况(热力缘由构成)表示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气温:甲>乙>丁>丙B .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9.此时,图中M地吹( )A.西南风 B.西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021·盐城一模)图Ⅰ表示某沿海地域海陆风构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域近空中与600米空中垂直气压差的散布状况。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气压散布状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空中同一等压面的散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空中同一等压面的散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的风向为西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12、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辰近空中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正午时辰,图中裸地左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空中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辰,近空中的气流区分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13.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选项是以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域陆地与陆地外表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域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

高中地理:大气的热力作用与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热力作用与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大气的热力作用与热力环流1.下列地球现象及形成原因,按内在联系正确的概念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大气的散射作用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C.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弱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较多2.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3.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4.下图为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地形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图中所标注的城市中,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40J/cm 2以上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地形区)。

5.右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做下列2题。

(1)③部分增大的原因主要有( )A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B .使用含硫量高的煤C .人类大量的植树造林D .草场退化(2)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会使( )A .①部分缩小,③部分增大B .①部分增大,③部分缩小C .①部分缩小,②部分增大D .③部分缩小,②部分缩小6.导致地面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太阳短波辐射B .地表水分蒸发C .大气潜热输送D .大气逆辐射7.下列甲、乙两图为我国不同的两地太阳辐射图,图中虚线曲线为到达地面的实际太阳辐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甲为海口市,乙为呼和浩特市B.甲为拉萨市,乙为重庆市C.甲为北京市,乙为银川市D.甲为漠河市,乙为昆明市(2)造成乙地区实际太阳辐射比甲地区少的原因是()A.海拔高,大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B.海拔低,大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C.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D.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8.下面四幅图中,不符合热力学原理的环流是()9.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点表示海洋、乙点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A.白天的海风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D.夜晚的陆风10.读图分析,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11.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处多云雨B.乙地盛行上升气流C.乙处气温高于甲处D.丁处气压高于丙处12.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压面分布图)()A.此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B.从季节上看,这种风在我国一般出现在夏季C.如果此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强盛D.如果此地位于南半球,此时,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强盛答案:1.A 2.B 3.D4.(1)拉萨昆明(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海拔低,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3)四川盆地5.(1)A (2)A 6.A7.(1)B (2)C 8.D 9.D 10.C 11.A 12.D。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含解析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答案:2.B 3.B解析:第2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

第3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来自地面的地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气温低。

4.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④②① B.③①④C.②④③ D.④②③答案:D解析:④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①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因此四处气压④②③。

5.下面的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白天山谷和山坡都升温,由于山坡升温快,所以,山坡气流上升,山谷的气流沿山坡向上爬升,此时应吹谷风。

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A.① B.②C.③ D.④7.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是()答案:6.B 7.B解析:第6题,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压低。

第7题,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且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

8.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B解析:温室效应即大气逆辐射现象,是指大气升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的过程,大气逆辐射越多,温室效应越强。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 B.②C.③ D.④10.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① B.②C.③ D.④11.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9.B 10.D 11.C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6)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含答案)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6)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六)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南昌调研)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3题。

1.图中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A.①增强,②增强B.②减弱,③减弱C.③增强,④增强D.⑤减弱,④增强3.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②强,④弱4.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M地。

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014·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5~6题。

★5.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6.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7.(2014·济南二模)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

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8.(2014·西安一模)下图是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

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4·杭州模拟)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9~10题。

项目气候区年平均1月平均7月平均平均热岛效应亚热带0.24 ℃0.14 ℃0.39 ℃温带0.54 ℃0.80 ℃0.25 ℃高原区 1.03 ℃ 1.70 ℃0.45 ℃热岛效应亚热带15.38% 15.38% 23.08%≥1.0 ℃城市比例温带25% 33.33% 0.0%高原区50% 75% 50% 9.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2014·沈阳四校联考)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练习(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练习(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④③②①D. ②③④①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离太阳近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④B. ④⑤C. ②③D. ②⑤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B.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D.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1. C 2. B 3. A【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题详解】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C正确。

【2题详解】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B正确。

【3题详解】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故A项正确。

A正确。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高考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专项训练解密0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基础巩固】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A 2.B【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可知甲>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可知甲>丁,乙>丙;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可知丙>丁;从以上推知,气压最高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温度高处气压低,温度低处气压高。

甲、乙两地位于近地面,甲处等压面向凸为高压,气温低,越往高处气温越低,甲>丁;乙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气温高,越往高处气温越低,乙>丙;近地面气温乙>甲,气温最高的是乙,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丙和丁为近地面,①②③④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则( )A.甲处气压高于丙处 B.丙处气温低于丁处C.乙处气温高于丁处 D.丁处气压低于乙处4.如果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和乙为高空,①②③④表示四个环节,则( )A.①是水汽输送 B.②是地表径流C.③是水汽蒸发 D.④是大气降水【答案】3.B 4.D【解析】3.读图分析,丙和丁位于近地而,甲和乙位于高空;在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值越小,因此甲处气压低于丙处,丁处气压高于乙处,A、D错误;丙处为下沉气流,应为遇冷使得空气收缩下沉,因此丙处气温低于丁处,B正确;在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因此乙处气温低于丁处,C错误。

故选B。

4.若图示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和乙为高空,丙和丁是地面,①是地面径流,②是海洋水汽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是大气降水。

[精品]大气受热及热力环流练习题.docx

[精品]大气受热及热力环流练习题.docx

地理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部分练习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 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图I 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II 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 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4题。

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 甲 B.乙 C.丙 D. T6. 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

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 的是() A.甲B.乙C.丙D. T11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宜气压差(百帕)1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 热力环流剖面图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风向为东南风c 的风向为西南风 3 A C D 4 A C )B. b 为上升气流D. d 为上升气流读“北半球某地(50。

N )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7. (2010 •全国高考)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 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右图为法国某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 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该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 成的。

⑴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图示葡萄园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法国 部。

(2)简述图示葡萄种植园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2010 •山东高考)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 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下 题。

8.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 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 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气温H 较差自下而上增大(2011 •大纲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测试卷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选项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B.C.D.2.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如图),反映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3.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

如图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一天中,M点由最高温降至最低温期间,N的气温变化表现为()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4.2022年2月21日,上海市区最低气温跌至0℃,郊区﹣4℃至﹣2℃。

郊区气温明显低于市区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市区空气对流不显著,近地面热量积聚②市区温室气体浓度较高,增温作用较强③郊区云雾多,削弱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多④郊区绿地多,蒸发耗热多,容易降温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2021年9月,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

如图为哈密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与华北平原相比,哈密(42°49′N ,93°32′E )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 ③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 ④沙漠广布,地面辐射强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6.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太阳光被( ) A .散射B .吸收C .反射D .折射7.如表为2017年6月19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资料,表中城市该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 城市北方 南方 北京天津 济南 杭州 上海 福州 最高温(℃) 303035282825最低温(℃) 202224222323A .北京B .济南C .上海D .福州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 .大气的反射作用﹣﹣dC .大气的吸引作用﹣﹣bD.大气逆辐射﹣﹣c9.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大气循环为整个地球生态圈带来了生存的供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1.(2014湛江一模)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防止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答案:B
2.(2014肇庆调研)人类活动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解析:温室效应就是二氧化碳的物质增多,过多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反射回地面的辐射增多,保温作用强。

答案:B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4.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昼夜温差的大小和地面的性质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强弱有关,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海洋的比热容较大,增温降温都缓慢,昼夜温差小,阴天和晴天相比,多云的白天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和多云的夜晚大气的保温效应要强,也会使昼夜温差减小,所以有云的海平面的昼夜温差是最小的。

答案:3.D 4.C
5.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
答案:C
6.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7.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1)~(4)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地面、大气的相互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推出①~④的含义。

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得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③(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4)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一、选择题
1.大气透明度是指太阳辐射透过大气的程度。

读我国大气透明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影响其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地势
C.土壤
D.植被
解析:根据我国大气透明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分布特点,我国大气透明度大的地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上,大气透明度低的地区主要在东部平原地区,因而影响其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势。

答案:B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解析:根据提示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和图示,可知晴天热岛强度大部分高于阴天但不是一直高于阴天,阴天也存在热岛效应,晴天时,热岛强度在8时左右最大,在16时也会有一个较大值,即可知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答案:D
3.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
B.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
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
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
解析: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弱,地势低洼的地区,空气不
易扩散,热岛强度较强,上午8时的峰值是人流、车流高峰期,使城市气温偏高,加强了城市热岛强度,所以热岛强度不是仅受天气状况影响。

答案:B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5.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解析:第4题,塑料大棚使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第5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答案:4.C 5.C
6.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C
7.低层大气(对流层),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

其原因是离地面愈高( )
A.获得的地面辐射愈少
B.空气愈稀薄
C.获得的太阳辐射愈少
D.气压愈低
答案:A
8.火山灰云团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下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上空大气运动和海陆气温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9~10题。

9.由图乙可推知图甲出现的时间约为(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10.图甲1、2、3、4四处中气压最低的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第9题,图甲的气流方向显示,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据此在乙图中找出符合要求的时段为16时至次日8时。

第10题,由于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故3处气压最低。

答案:9.A 10.C
11.下列热力环流图示,画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图(a、b表示等压线),完成(1)~(4)题。

(1)由图可知,图中B处温度比C处________(填高或低)。

(2)A、B、C、D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4)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则B、C中昼夜温差小的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2)BCDA
(3)图略(大气流动方向为ABCDA) (4)B
13.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

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________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

(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风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

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

解析:本题组借助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将之迁移到海陆风中去,以当前较为流行的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考查,代表了新课标的命题思想。

解题时要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分析出海、陆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判断出气压差异,再得出近地面的风向。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一天(2)如图(3)冬季冬季风(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该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
市的空气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