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圆舞曲第六首降D大调+钢琴谱
浅析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op.64Nr1

《戏剧之家》2019年第21期 总第321期65音乐研究浅析肖邦《降D 大调圆舞曲》op.64 Nr1常锦阁(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作者简介:常锦阁(199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 要】肖邦是首位将圆舞曲提升至独立高度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圆舞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选取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一组圆舞曲(作品64)中最著名的一首——《降D 大调圆舞曲》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对此曲进行浅显地分析。
【关键词】肖邦;降D 大调圆舞曲;创作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65-02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整个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音乐家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作品,其中包括19首圆舞曲,这些作品被称为“舞蹈之诗”。
肖邦的圆舞曲虽然不如马祖卡舞曲和夜曲、练习曲等一系列作品那样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华丽、抒情、简短而又富于音乐性,将圆舞曲由舞蹈伴奏上升为独立乐曲,继承传统圆舞曲风格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肖邦的圆舞曲作品在他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境和创作特征,其中最通俗、最广为流传的一首便是《降D 大调圆舞曲》op.64 Nr1。
这首作品作于肖邦去世前夕。
此时的肖邦被病痛缠身,生活各方面远不如以前,但不同于同时期的另两首作品,此作品的旋律欢快流畅,风格诙谐幽默,创作之时是肖邦当时少有的快乐时刻,因而此曲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学习的选择之一。
本文试图开辟新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
一、创作背景《降D 大调圆舞曲》op.64 Nr1作于1846-1847年,与《升c 小调圆舞曲》(op.64 Nr2)和《降A 大调圆舞曲》(op.64 Nr3)一起发表于肖邦去世前夕,可以说是肖邦在世时公开发表的最后作品。
钢琴谱 辉煌的大圆舞曲-F大调圆舞曲-肖邦 五线谱_共8张(全)

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曲谱
《辉煌的大圆舞曲》,又名《F大调圆舞曲》或《小猫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
《辉煌的大圆舞曲》为作品 Op. 34 No. 3,作于1838年,是呈献给好朋友黛克尔小姐的,她很喜欢小猫,一直希 望肖邦给她写一首关于小猫的曲子,于是肖邦就写了这首曲子送给她。此曲因为第三段旋律的各个音都使用了 装饰音,上升的形态很像小猫跳来跳去,就被后人命名为《小猫圆舞曲》。这是一首非常轻快活后,圆舞曲分做四段呈现,最后是尾声。
肖邦圆舞曲音乐情感内涵赏析

肖邦圆舞曲音乐情感内涵赏析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édéric Franccedilois Chopin,1810-1849),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理想的键盘风格。
并因其优美的曲调和作品中情感的流露,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十几种音乐体裁,圆舞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体裁之一。
在继承传统圆舞曲风格的同时,肖邦以独特的创造力使圆舞曲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圆舞曲最早起源于14世纪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连德勒舞,17、18世纪开始应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到19世纪后,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家族创作的维也纳圆舞曲逐渐风行欧洲各国,成为城市中最时尚的社交性舞曲。
肖邦继承了圆舞曲传统的风格,伴奏部分仍采用简单的三拍子节奏,所使用的和弦是简洁的功能性和声,单速度变化加大,节奏更加自由,音乐织体丰富,风格高雅。
肖邦以独特的创造力使圆舞曲这种体裁得到了发展,成为一种作为音乐会欣赏的单纯器乐表演形式的钢琴小品。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约20首圆舞曲,后选用其中的17首出版。
肖邦创作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一是“华沙圆舞曲”时期,这是1827-1830年间,肖邦离开故乡波兰前的作品。
包括2首没有编号的降A大调和降E大调圆舞曲;降D大调Op70-no3,b小调Op69-no2,另外还有2首没有编号的E大调和e小调圆舞曲。
第二时期是1831-1835年间肖邦在巴黎生活时的早期作品。
包括降E大调Op18,a小调Op34-no2,降A大调Op34-no1,降A大调Op69-no1和降G大调Op70-no1。
第三时期是1838-1847年间创作的作品,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趋于成熟。
包括F大调Op34-no3,降A大调Op42,降D大调Op64-no1,升c小调Op64-no2,降A大调Op64-no3以及2首没有编号的圆舞曲。
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小狗圆舞曲》

那只小狗的能表现出乐曲中小狗的形象
作品简介:
据说这首曲子的创作 源于乔治.桑夫人偶然 的一句话。乔治.桑夫 人养的一条小狗喜欢 围着自己的尾巴打转 ,样子十分可爱。一 次,乔治.桑夫人对肖 邦说:“如果我有你的 才能,我一定为这只 狗写一首曲子。”曲 子因此诞生。
•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降D大调 圆舞曲("小狗")(作品64之3) 作品 64号共有三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 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其中第三首 (降D大调,即本曲)为肖邦圆舞曲 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称为《小狗圆 舞曲》。
请你认真听!
快
A.兴奋 活泼
开心快乐的玩爱抚
快
再现段.兴奋 活泼
又开始开心快乐的玩耍
小狗圆舞曲
和可爱的小狗一起跳起来吧!
• 因其篇幅短小、简练,乐曲以快速度进行, 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 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作品演奏的时 间,实际上已超过一分钟。这首圆舞曲的主 题是一段快速的旋转式音型。
肖邦(1810-1849 )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从
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他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七 岁时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 登台演出,年少成名。肖邦 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 被誉为“钢琴诗人”。
钢琴谱 A小调圆舞曲-肖邦 双手简谱_共3张(全)

A小调圆舞曲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创作的钢琴曲。
1830年的’华沙起义”失败之后,肖邦流亡国外,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怀,背井离乡的痛苦,以及对亲人 的思念,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肖邦的心。《a小调圆舞曲》就是在这种情绪下写成的。它的A段主题由左手在 钢琴中音声部弹出。开始比较乎稳,富于歌唱性,但是不久,情绪就激动起来,并且出现了八度者大跳 ,但是在伴奏上却坚持似摇篮曲的平稳的节奏。如:它经过发展后,引出B段主题。它也是抒情性质的。 但仍隐藏着悲哀。 这首《a小调圆舞曲》,圆舞曲的节奏在里面并不占重要位置,主要是情。它让人想起 朴实的波兰民间音乐,从而激发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a小调圆舞曲肖邦 原谱

a小调圆舞曲肖邦原谱《A小调圆舞曲》是一首由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的钢琴曲。
肖邦于1834年将这首曲子作为一生中最早的作品之一,当时他只有15岁,而这首作品则成为了他的成名之作。
《A小调圆舞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最为著名和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这首圆舞曲被划分为三段,每段都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
整首曲子以A小调为主调,节奏轻快,细腻柔和,充满了浪漫情怀。
它具有典型的肖邦风格,旋律优美而充满激情,展现了肖邦超凡的钢琴写作才华。
第一段以A小调进行,奏出了整首曲子的主题。
右手部分以连续的快速音符组成,铺陈出欢快的舞曲氛围。
左手则插入了柔和的和弦,与右手完美配合,创造出悦耳动听的旋律。
这段的高潮部分以降A大调展开,音色更加明亮,充满了激情。
接下来的第二段,肖邦在E大调上创作,并增加了一些Vivace的元素。
右手部分充满了华丽的装饰音符,展现了肖邦对速度和声音效果的精确处理。
左手则承担了更重要的旋律部分,节奏更加活泼,使得整个曲子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段重新回到了A小调,回归了曲子的主题。
这一段的特点是起伏变化较大,充满了戏剧性。
肖邦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技巧,如琶音和颤音,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在这一段中,右手和左手的音符更加繁复,呈现出一种双重对话的效果。
整首曲子以华丽的乐句和流畅的音符变化而闻名,展示了肖邦作曲家和钢琴家的才华与技巧。
这首《A小调圆舞曲》以其优美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吸引了无数钢琴演奏家和听众。
它已成为许多钢琴学习者学习和演奏的重要练习曲目之一。
尽管这首曲子并不是肖邦最复杂或技术最困难的作品,但它却展示了肖邦早年时对自己风格的创造性和成熟度。
在这首15岁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肖邦对旋律构思、和声编配和节奏处理的精湛技巧。
这正是使得肖邦成为全球受欢迎的作曲家和钢琴大师的原因之一。
《A小调圆舞曲》一直备受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钢琴家的挑战。
从那时到现在,这首曲子已经成为了肖邦作品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音乐会和比赛中最为热门的曲目之一。
《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演奏分析

13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让我们在心灵和听觉上都有了一个差别的、新颖的变化。
中部C 部分仍是处于高潮部分,它是一个单三部曲式,分别是由E,F,E 三段组成的。
E 乐段休止符的运用让整体的旋律变得更为灵动,恰到好处的空拍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节拍感和律动感。
E 乐段的两个乐句没有形成对比,它是平行出现的,旋律运用到了级进上行的进行,并且带有三度和六度在两个八度之间的反复弹奏,使得音乐更加的美妙动听。
F 段的出现像精灵一般,先从弱音开始,倚音的加入使得整段音乐的色彩有了新的变化,从上一段的休止的节奏感变为现在紧密的小音符,并且紧凑的音符伴随着上下行的进行,紧凑急促的音符变化带来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美,将音乐推向了另一个部分。
中部D 部分的调性为降G 大调,是一个独立的音乐片段,有“dolce”的符号标注,表明此部分音乐要有歌唱性,要柔和、美妙。
此部分的材料多为八分音符的连接,但也有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插入,使得乐曲有紧有缩,张弛有度,连线的增加使得音乐更加细腻和圆润,再加上级进的转折式运行,增强了音乐性。
再现部是一个单三部曲式,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
材料将原来的单音部分变成了八度演奏,八度的出现使得音乐更加宏伟,但是音乐中有八小节的休止空拍,戛然而止的状态,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面纱,给听众带来了期待的感觉。
此曲的尾声部分由弱突然变强,尾声形成强烈的变化和对比,使得音乐气势磅礴的感觉更加浓烈,此部分将八度,琶音,半音阶这些音乐材料进行揉合,最后采用了右手相同旋律进行的方式,左手强烈的和弦将乐曲再次推到整首乐曲的高潮,使得整首乐曲更加华丽、辉煌,最后乐曲在坚定强烈的和弦声中激昂终止。
三、演奏技巧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演奏场地有所变化,演奏水平也接近了21世纪,因此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迁移,无论是从指尖的控制发力,还是到整个上半身的发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肖邦的旋律富有歌唱性,他会将装饰音以音群的方式添加在旋律中,来增添音乐的色彩,因此肖邦被人们称为音乐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