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四关穴的理解

合集下载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四关穴,又称为太渊穴,是中医经典穴位之一,位于人体足部内侧。

近年来,随着中医疗法的不断发展,四关穴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进行探讨。

一、四关穴的定位和特点四关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为足太阴经的第二个穴位。

其具体位置为足三里穴上1寸,称为“四关”是因为该穴处于经络的发敷疏通之处。

四关穴在临床上具有寒热调和、气血调畅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

通过刺激四关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和气机等,对于很多常见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四关穴的主要应用1. 调理内脏根据中医理论,四关穴与脾胃相关,可以调理脾胃功能,降低患胃肠疾病的风险。

常常经常按摩四关穴可以帮助促进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改善食欲等。

2. 缓解疼痛四关穴是一个常用的镇痛穴位,刺激四关穴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释放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感。

对于头痛、月经痛、肠胃疼痛等疼痛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调理情绪四关穴也具有调理情绪的效果,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

通过按摩四关穴可以平复情绪波动,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4. 养生保健平时经常按摩四关穴还有助于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通过按摩四关穴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四关穴的注意事项1. 刺激四关穴时应温和轻柔,不宜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引起不适。

2. 孕妇、患有严重疾病、创伤的患者以及体弱者在刺激四关穴时应谨慎操作,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需要注意保持卫生,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并使用清洁的按摩工具。

四、结语四关穴作为中医经典穴位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刺激四关穴可以调理身体功能、缓解疼痛、保健养生等,对于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方法正确、轻柔温和、保持卫生等要点,以确保对于身体的益处。

总的来说,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表现出了其在中医疗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出四关穴的更多奥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打印:略论四关穴

*打印:略论四关穴

略论四关穴2016年11月30日01:54
某年轻女孩,右侧偏头痛三年。

数月发作一次,发作时痛至手指和面部麻木,视物花,伴恶心,与月经以及气候无关。

检查未见任何异常。

阴阳失调,病属于阳证,邪滞少阳与阳明。

当取阳经诸穴以祛邪外出。

为针四关穴、同侧足三里、足临泣以及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三叉三。

针入痛去。

渐治数次后未见发作。

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治疗,有人服钙片或维生素B,效果并不明显,但针灸可有效缓解疼痛。

董师一般针四关、太溪、足三里诸穴,往往针入而痛减。

小儿若畏针,亦可用管针轻轻弹入,不做任何手法,亦有效。

四关穴能调和气血,促进左升右降;太溪与足三里以养先天与后天。

学生考试时紧张,可于考前半个月左右开始针刺,取百会、印堂、四关穴,轻刺激,留针半小时。

连续治疗三五次,可有效缓解考试前的焦虑与紧张,促进睡眠,且能提高考试成绩。

再者,今人报道,应用四关穴治疗顽固性面瘫、面肌痉挛、头痛、癔病、暴喑、弄舌、脏躁、高血压病、过敏性鼻炎、呃逆、胆绞痛、风痹、血痹、顽固性荨麻疹、小儿惊风、胃痛、癫痫、痛经、月经不调、失眠、黄褐斑伴痤疮、虚劳、惊悸等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亦可为此文理论佐证。

董师于2009年曾写有《我对于四关穴的理解》一文,后录入《选择中医》书中。

此二篇可互参。

注:此篇为我的学生欧江洪整理,有删改和补充,愿与读者分享。

本篇内容多出自我的新浪微博:选择中医_董洪涛。

浅析四关穴在治疗头面病症中的临床应用

浅析四关穴在治疗头面病症中的临床应用

以 相 应 配 穴 , 得 了满 意 的 临床 疗 效 。 取
关 键词 : 关穴 ; 四 头面病 症 ; 临床 应 用
中图分类 号 : 2 5 9 R 4.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2— 3 2 2 1 ) 6— 0 7— 2 10 2 9 (00 0 04 0 如法 循环 行针 1 ,0次为 1 次 1 疗程 。
可见 , 中益气 汤 正 是通 过 调 升 降 、 气 血 、 虚 补 调 调 实 、 脏腑 而达 到双 向调节 的 目的 。 调 现代 药理研 究也 证实 了补 中益气 汤具 有 双向调节
作 用 。其 中 , 芪 、 参具 有增 强心肌 收缩 力而 升高血 黄 人
压 和扩张外 周 血管 而 降 低 血压 的双 重 作用 。另外 , 本 方对肠 管也 具有 双 向 调节 作 用 , 当肠 管处 于蠕 动 亢进 时呈 现抑制 作用 , 之 蠕 动减 慢 , 使 张力 降 低 ; 当肠 管 而
( )3 3 . 5 :3— 4
之甘 以泻火 热 ……血减 则心 无所 养 , 使心 乱而烦 , 致 更
以当归 和 之 。 此 外 , 有 柴胡 升 发 少 阳之 气 , 枢 机 ” 尚 使 利 而五脏 安和 。应用 [ . 民军 医出版 ] 唐 补 M] 人
处 于抑制状 态 时 , 使之蠕 动增 强 , 则 张力升 高 。
参 考文献 :
[ ] 杨 亚 琴 . 胃气 虚 与 升 降 失宜 [ ] 河 南 中 医 ,04,4 9 :5 I 脾 J. 20 2 ( )7 . [ ] 毛 良知 . 中 益气 汤 的双 向 调 节 作 用 [ ] 中 国 医 药 学 报 ,9 4, 2 补 J. 19 9

对“四关”含义论文

对“四关”含义论文

对“四关”含义的探讨【摘要】临床常用开四关之法来畅气机,疏肝郁以治多种病证。

但“四关”的含义一直都是后世医家探讨的焦点,弄清各医家对“四关”含义的理解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临床效果是中医医务工作者当追求的。

【关键词】五脏;十二原;四关;左升;右降《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此乃四关的最早记载,《内经》虽然提出了四关一词,但其却未明确解释四关的含义,故这也成了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

唐代杨善上的《黄帝内经太素》云:“四关,四肢也……五脏在内,原在外,故五脏有府,皆从外入,所以五脏皆澟十二原也。

以其三百六十五节交会穴中,谷之气味皆在中会也。

”他明确指出四关指的是四肢,而《内经》中所说的“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及“四肢乃诸阳之本”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的观点。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升其清阳之分发于腠理,实于四肢,而后化为阳经经气分于十二原,传于三百六十五节,布于五脏,从而四肢可以反映五脏的功能。

但是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忽视了膏之原和肓之原,只将四关代指四肢是不足的。

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注:“十二原,出于四关,合谷、太冲是也。

”其后,杨继洲于《针灸大成·经外奇穴》中有“四关四穴,合谷、太冲是也”的观点。

显然这里讲的四关一词另有其义。

他们两位医家的观点在后来的临床运用当中亦有相应的记载,如《席弘赋》云:“手连肩背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杂病穴法》可见“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作”。

《针灸大成》中更有合谷、太冲治疗难产的文字记载。

而现代临床基本上也是同取双合谷、双太冲治疗气机不畅所致之病证。

张景岳的《类经·经络论·十二原》注:“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之骨节大关也,故凡井荥输经合穴,皆手不住过肘,足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以治五脏疾也。

”可见他认为四关指的是两肘两膝之骨节,而明代马玄台的“四关者,皆手足肘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也相应于张景岳。

浅谈四关穴

浅谈四关穴

[ 3 ] 宋- 陈 自明 . 妇 人 大全 良方 [ M] . 王咪咪整理.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2 0 0 6: I - 7 .
对 。经 期异 常 的情况 下 , 陈 氏运用 补 虚药 为核 心 , 如 当 归; 配伍 活 血药 , 如 川芎 ; 兼 以温 经药 , 如 肉桂 。药对 如 当归 和川 芎 , 当归 和 肉桂 等 , 以 养 血 固本 为 主 , 辅 以温
( 1 .G r a d e 2 01 5 Gr a d u a t e ,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r a c t u r e s ,Wu h a n 4 3 0 0 6 5,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Or t h o pe d i c s.H u b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W u ha n 4 30 0 65, Ch i n a; 3. Hub e i C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o v a t i o n Ce n t e r o f Ac up u nc t u r e
( 3 ) : 1 8 4 .
( 本文校对 : 丁舸 收稿 E l 期: 2 0 1 6—1 2—0 9)
浅 谈 四关 穴
王 彬 马 骏 王 述 菊 余 沛 豪 王 中 明 王 琪
摘要: 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 是针灸临床工作者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针灸大成》 中记载: “ 四关: 四穴, 即两合谷、 两太冲穴是也。 ” 合谷、 太冲这一经典配穴, 均为原穴, 合谷善主气, 太冲善调血, 两穴一气一血, 一阴一阳, 相互依赖, 相互协调 , 治疗 病证广泛, 医者使用频次高。现从腧穴理论、 配伍分析、 经络理论和临床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叙述如下。 关键词 : 四关穴; 合谷; 太冲; 腧穴; 临床运用

四关穴

四关穴

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

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

合谷穴与太冲穴都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两穴合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

其名称出自金元时代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针灸大成》:“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

”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

“四关”可谓对穴,合谷、太冲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协同作用较强。

主治疾病有祛风散寒、镇肝熄风、醒脑开窍、镇心安神、行气活血、解郁止痛、失眠等作用,是临床运用具有高效、精简、安全的典范对穴。

四关穴之主治功能在古代医籍中已有记述:《席弘赋》的“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的“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等。

之所以将合谷、太冲配伍作为四关穴, 是因为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原穴是本经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三焦有密切关系,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为十二经脉之根本,故原穴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

《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 人体活动离不开气血,在发生病变时,也不外乎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针灸,指压按摩,拔罐等治病的主要机制就是通过经脉调节人体气血。

《标幽赋》曰:“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痹者,闭也,气血凝滞不行,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所致。

四关,是气血阴阳外内出入的要道,应畅通无阻,若外邪侵袭,则四关闭合,通道阻塞,气血运行出现障碍,痹阻不通而为痹。

痹证又以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为其主症,但因所挟外邪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临床上如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取四关穴以通经活络、消痹止痛。

穴性初探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活血;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到治疗 胁痛 的作用 。
4 妇 科 疾 病
取得 一定疗效 , 但 是也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 如药 物依赖性等 , 因此 , 越来越 多的患者 选择针灸 治疗 。 针灸 治疗 主要是 调和
阴阳, 阴 阳调 和则疾 病 消除 。 选 用 四关穴 的理 论基 础是 《 内
经》 的“ 五脏六腑之有病 , 皆取其原也 。 ” 合 谷为手 阳明大肠经
原穴, 太 冲为 足厥 阴肝 经原穴 , 二穴 相配 , 一 阴一 阳 , 一上 一 下, 调一身之气血 , 理 阴阳之失调 。 具有平肝熄 风 , 疏 肝解郁 ,
中 医认 为妇科疾病 的机理 大致为 : 脏 腑功能 失常 , 气血 失调, 损伤胞宫等 因素影响冲任而病 。 三种 因素是相互联 系 、 相 互影 响的。 如脏腑功 能失常 , 可导致 气血失调 ; 气 血失调 , 也 能使脏腑 功能失 常 , 直接损伤胞 宫。 总之妇 科疾病一 般 同 脏腑 、 气血密切相关 , 在治疗方 面, 主要是调理脏腑 、 气血 , 达 到从 根本治疗 疾病 的 目的 。 四关穴 与气血有 着密切 的关系 , 合谷 可调气 中之血 , 太 冲穴 为厥 阴肝 经原 ( 输) 穴, 肝经 穴位 具有 治疗妇科 疾病 的功 能 , 另外 , 肝主藏 血 , 喜条达 , 理 血 中 之气 , 故而 四关穴具有疏肝行气 , 调理气血之 功效 , 成为治疗
日“ 从腰 以上者 , 手 太 阳阳明主之 。 ” 综 上所述 可见二穴 相配
可 以治 疗 眩 晕 。 3 胁 痛
失眠, 中医又称 “ 不寐 ” , 是指 经常不 能获得 正常 睡眠 为
特征 的疾 病 , 轻 者有 入睡 困难 , 有 寐而 易醒 , 有醒 后不 能再 寐, 亦有 时寐 时醒 , 严重 者整夜 不能入 睡等【 l 1 。 随着社会 节奏 的加快 及社 会竞 争 的加剧 , 临床 上失 眠 的发病 率也 逐 年提

针灸四总穴歌解析

针灸四总穴歌解析

针灸内容--“四总穴歌”针灸内容--“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是针灸歌诀,叫四穴总歌!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加一些针灸穴位的内容,这四个穴位比较简单,作用也很强大,先开一个头。

以下根据要求更新:别名:虎口《甲已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一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①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②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经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机理分析:治疗头面五官病:因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循行头面,入下齿中,在鼻旁与足阳明经相衔接;足阳明经和眼相联系,其经别系目系;手阳明之络入于耳中,其经别“上循喉咙”,故合谷可用于治疗头痛, 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等症.正如《玉龙经》载合谷“治头面,耳目,鼻颊,口齿诸疾”.因合谷穴为临床治疗头面的常用穴,故《四总穴歌》中有“头面合谷收”之说。

热病无汗,多汗: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表,主外感邪气在表诸疾,合谷为阳明经原穴,故为治疗表症的主穴.取之可疏风解表,调和营卫,对热病无汗者可发,多汗者可敛.《针灸大成》指出:“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腹痛,便秘:手阳明经属大肠,合谷又为其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疾也。

”故取合谷调理肠腑而治疗腹痛,便秘.闭经,滞产:妇女以血为用,气行则血行,由于气滞血瘀,或由于血瘀闭阻,气不能行,均可导致妇科病如经闭,痛经,滞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于四关穴的理解2009年1月14日四关,即合谷与太冲,左右共四穴,合称四关。

首先,让我们侧方向上举起上肢,横分开双腿,站立。

这样的体位更便于分析四关。

关者何?是门户,是关卡,是一个通行的地方。

什么东西在这个关卡通过呢?我想应该是气吧。

也就是说,关首先是气之关,是气之门户。

四者,四肢,居于人体的四个侧位: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四正位是上下左右,上者,头顶天,上焦心肺,通天气;下者,中下焦,通地气;左者,肝胆少阳左升,右者,肺胃大肠阳明右降。

)我们来详细地分析这四个穴位的功用,或对于人体气机运动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或对这四个穴位有更明确的认识。

合谷属大肠经,属阳明,我们再看合谷所属的大肠经的属性,属金,即此穴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

合谷位于上肢的末端,上举及天,居于天位,本穴又处于阳经。

其所禀者,天气之降也,从天气而下降于地。

太冲属肝经,属厥阴,其所属肝经属木,即此穴为厥阴风木,以升为顺。

太冲位于下肢的末端,下踏于地,居于地位,本穴又处于阴经。

其所禀者,气之气也,从地气而上升于天。

观人体诸经,阳经下行,阴经上行。

皆禀天气地气而或降或升,循行于自然天地之中。

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

这就是天地阴阳,是自然之道。

合于自然则长全,天地已经给了我们可以长全的物质基础了。

我们如果善加利用,岂不是可以呼吸于天地之间了嘛。

人身有左右,即阴阳之道路也。

厥阴居左,禀气之升;阳明居右,禀气之降。

四关正好适合了厥阴与阳明的升降属性,主我们机体的左升右降。

中药里有柴胡法,那是讲的左路的升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众多的柴胡剂,都是调理的这个左升的问题;中药里还有承气法,有白虎法,那是讲的右路的降的问题,都是调理的这个右降的问题。

也就是说,左升右降,就是一个左与右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我们的气机就能左右升降了,气不通的病自然就没有了。

气不通会生什么病呢?百病皆生于气。

气在经络里运行,气不通则痛,气通则不痛。

因此,这个气机的通畅是治疗百病的首要问题。

我们人体是一个上下站立的机体,我们与其他动物不同,它们更多地禀于地气,因此,是横着长的。

只有人才是上下的。

我们禀地气,但也禀天气。

我们能成为健康的人,必需把天气与地气协调起来。

这个协调的工作,就是要使地气上升,使天气下降。

在六经里面就落实到了厥阴与阳明这两位的头上了。

厥阴与阳明协调好了,天气自然地下降,地气自然地上升,上下气机通畅了,百病也就好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关是不是非常地重要。

大家认为如何?不仅仅是气机的上下。

四关还关乎于阴与阳的上下问题。

合谷属阳而功在下降,太冲属阴而功在上升。

开四关可以交通上下阴阳,使天地泰。

从这个意义上去讲,在阴阳功能上还有交通作用。

因此,可以说,四关穴即人体在四侧位上的远心端的四个关卡。

这个关卡关于气机的升降,对于阴阳的平秘,对于协调人体的“天与地”升降至关重要。

或问曰:四关穴既然内含左右升降之理,临床上是不是也能产生了不起的功效呢?我的问答是肯定的。

四关穴的作用非常地大,几乎可以治疗任何气机不畅之病。

我在临床上一般应用四关穴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各种痛症。

气不通则痛。

人身任何地方的气机不畅,开四关都是最佳的整体治疗方法。

《标幽赋》有句话:“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就是说,这四个穴位把天地上下给通畅了,身体各种痛症自然有减轻,更别说手脚不利、关节风湿疼痛了,甚至于象癌性疼痛也都有很多的效果。

而且,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四关清降血压,引相火下行而能产生卓越的止痛效果。

2。

各种精神疾患。

人为什么会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也就是神的问题。

我认为就是一个天与地,阴与阳的气机上下的问题。

或阳不下降,或阴降太过,导致实阳上越,或者虚阳上扰则神不守舍,就会导致精神方面的病症,这是一个地天否的问题。

如果能使阳下潜而交于阴,阴上升以合于阳,自然阴平阳秘,何神志病之有?四关交通上下,即是交能阴阳。

阳为上,阴为下。

使阴阳上下通畅,则阳下交于阴,阴上合于天。

天地阴阳交合,天地泰,自然神安。

所以,象癫痫,象精神分裂症,象精神不集中等等神志病患,都可使神志自然地安定下来。

3。

失眠。

什么是失眠?阳气处于阴之上,我们人就是清醒状态,行使阳的功能,为阴之使。

睡着了,就是阳气居于阴之下了,这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阳在阴之内将养,是为了下一个生命周期(即明天)阳的自然的释放。

这就是阴与阳的协调平衡,也就是健康状态。

失眠就是阳不居于阴之下了。

阳一直处于阴之上,处于释放状态。

那阳什么时候休息呢?如果阳的休息不好,自然其释放也不好,人就处于困乏没有精神的状态。

这就是失眠。

四关可以潜阳于阴,提阴于阳,使阴阳平衡。

对于各种烦躁,易于上火,易发脾气等病症,也是这个机理,也可以应用四关穴。

这样就把四关扩大到了治疗亚健康上来了。

呵呵。

这个作用就太大,太广了。

4。

郁证。

这种病现代比较多见,不但是中国,欧洲也多的是。

插个题外话,我发现在国内我摸的脉沉的多,所以,用补阳法比较多,我因此多用附子辈,在欧洲反而是弦脉多,用药多是逍遥、柴胡疏肝辈。

大概欧洲人更有压力吧。

呵呵,这说明我们的国人还是比较幸福呀。

郁证,《医经溯洄集》中有“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其病机在于气机郁滞不通。

《丹溪心法》讲的比较透彻:“气血冲和,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阳禀天气,以降为顺,阴禀地气,以升为顺。

或阳郁而不能伸,不能降,居于阴之内,阴反出于阳之外,阳之上;或阴郁而不得升,不得上,不得伸,胶着于机体某处,阴阳不能自协调,出现精神抑郁,漠漠不欲识人、情绪不宁、易怒善哭、失眠等症。

中医有六郁之说,包括气血痰火湿食等,其治皆在调整阴阳平衡。

四关其穴正对其证,可以伸张阳气,上提阴气,平衡阴阳,以使阳道自降,阴道自升,左升右降气机通畅了,何郁之有?!临床发现,用四关治疗抑郁,效果明显。

针入后,病人很快就感觉心中非常平静,气机顺畅。

这是阴阳自相协调的表现。

以上四种病症,主要是从气机阴阳上下升降之理进行分析。

其实,只要掌握了这个道理,四关的治疗范围非常地广泛,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与气机失畅、与阴阳失调等相关的病证。

这个道理,简而言之,曰:左升右降而已。

四关在临床上如何应用补泻呢?我的观点,天气易降,当补合谷,以促阳明阳气之降,以轻刺激,补法;地气易升,当泻太冲,以提厥阴地气之升,以重刺激,泻法。

当然,具体病证要具体对待,这里只是谈一个大略治法,临证不必拘泥于成法。

我们谈到了四关的左升右降,其实结合的是洛书的理论。

也许有人会问,你讲了这么多阳明与厥阴的左升右降的道理,好象是符合了洛书其理,但合于术数者何?这个问题其实正揭示了四关穴协调人身气机左升右降的本质。

让我们复习一下洛书的原文“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木的生数是三,成数是八;金的生数是四,成数是九。

生数是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数,也就是说,生成主事物之发展;成数自然就主事物的收获。

木气(厥阴风木)要以三数以促进其发展,也就是促进其地气上升;金气(阳明燥金)要以四数以促进其发展,也就是促进其天气下降。

当然,木气收获了,就要用八数以暗合木之数;金气收获了,就要用九数以暗合金之数。

术数的道理非常深奥,这里只言其简。

明白了生数与成数,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再来看四关。

是不是太冲禀地气,应该有三之数,合谷禀天气,应该有四之数,这样才算是合于术数之理了吧。

我们看四关的实际之数呢?太冲正好是肝经三号穴,而合谷正好是大肠经四号穴!!!术数之巧,神鬼莫测,虽腧穴亦不能离其理。

此之谓也。

有了这个四关合于术数的基础,在大家心目中,四关穴的理论与临床应用是不是应该再上一层台阶呢?以上所论,是四关穴的大略。

如果从临床来思考,其理甚深,其义甚妙。

上论医理尚未能尽述其用,故再补充我临床应用四关穴的些许体会:一般来说,四关是调整左右气机升降平衡的。

因此,大凡是左升右降不正常了,都可以四关治疗。

比如,只要是脉显弦象,皆为左升之滞,可以先开四关。

再如脉寸紧尺弱,皆为左升太过而右降不及,亦是四关的适应证。

更如,左右脉或一大或一小,左右之脉不和者,皆为左右气机不畅所致,尽可开四关而后已。

取四关当在取他穴之前。

也就是说,先把上下左右的气机调畅,再思其他治疗思路。

抑郁证、失眠证、心烦喜怒、高血压等等病症,一般都可先取四关调气。

针后即可再摸脉,则脉多较针前显平和。

对于四关的适应证,几乎每个病家都可马上取得相当的疗效。

开四关不必先针合谷,后针太冲,甚至于可以先下后上,或者先左合谷,再后太冲。

皆需根据病证而针,不要执着于死法。

因为穴为四个,稍显多了些。

如果还要配合他穴,则此四穴有时也不必全取。

取上下两穴亦是四关之意,全在医者意也。

余认为四关穴要活学活用。

四关即可单独运用,又可与它穴配合运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变化运用,则以辨证为准则。

因此说,四关仅仅是左右上下的四个关卡,不可能包治百病。

因此,四关之义理掌握即是,不需滥用。

但若有适应证,不用实在可惜。

四关取效,多可由脉而定。

脉当针入即变,如果针后脉未见明显变化,则或邪甚,或邪在血分,或正弱,则需因证而增加其他治疗思路。

不必死执。

临床上因为经常用到此四关,我开四关比较灵活,甚至于有所改变四关的位置。

临床疗效尚可,下次专文介绍一下我的几个四关组合。

或问曰:补合谷可解,为何要泻太溪以促进地气之降?答:此处补泻是关键。

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

补法,即从外向内,应天气而下降。

泻法,即从内向外,应地气而上升。

引天之气而入经络谓之补,引地之气从行于外谓之泻。

此之谓补泻。

非九六迎随之法。

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攻略 2006年12月8日中医药在线12.抖法是指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微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

此法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搓法合用,作为结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觉。

在反复练习、掌握了上述手法时,还应了解自我按摩保健的主要内容。

通常分为以下动作,使用时最好依次进行。

(a)净口:口唇轻闭后,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右转、左转各30次。

(b)叩齿:口唇轻闭时,有节律地叩击上下齿35次左右。

(c)搓手:用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次~搓热为止。

(d)摩脸:用搓热的手掌擦脸,手指微屈、五指并拢,两手轻作遮面状,由额向下拂,如同洗脸30次。

(e)揉太阳:用两手中指端,按两侧太阳穴旋转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7~8次。

(f)点睛明: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压双睛明穴,共20次左右。

(g)揉眼:用两手食、中、环三指指节,沿两眼框旋转揉动,先由内向外转,再由外向内转,各7~8次。

(h)按太阳: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转动,顺、逆时针方向各15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