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浅析
针灸开“四关”之神奇功效

针灸开“四关”之神奇功效开四关穴位功效:神经系统方面如:头晕,面瘫、面肌痉挛、情志抑郁、帕金森综合症等。
心血管系统方面如: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
妇科方面如:肝郁不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儿科方面如:小儿抽动证、小儿惊风等。
疼痛科方面:头痛,腹痛,痛经等等穴位对于大家来说虽然并不陌生,但是"四关穴"却鲜少有人知道。
人的身体四肢有许多的穴位,其中有两个穴位他们首尾呼应,阴阳相配,"兄弟齐心,其利止痛",通过合理的刺激,共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这两个穴位就是合谷和太冲穴,它们如同人体四肢末端的四个守卫,左右各一,又称之为"四关穴"。
穴位来源"四关"这一概念,首先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文中提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也提到:"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
由此可知"四关"是部位的名称,泛指人体四肢的各个大关节,如:肩、肘、髋、膝等等。
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中第一次将四关定位为太冲、合谷穴。
治病机理许多人很疑惑,为什么这两个穴位搭配起来,就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合谷,太冲其实如中药处方中药与药的关系一样,穴位与穴位之间也存在着配伍关系。
四关穴有鼓舞营卫气血运行的功能,其升降调节方法与中药方剂小柴胡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合谷和太冲两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共奏气血、阴阳、脏腑同调之功。
古代医家对于四关穴的治病机理有这样一些记载:"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矣","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意思总结来说就是:四关穴是气血阴阳,内外出入的重要通道,就像士兵一样,把守着人体四个关口。
如果有外邪侵袭,那么四关就会闭合,从而通道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脉拘急痉挛。
针灸穴位 四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四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四关穴,经外奇穴名。
出自《针灸大成》。
别名四开。
由大肠经合谷穴及肝经太冲穴组成。
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左右计4穴。
主治寒湿痹痛、四肢寒颤、音哑、神志不宁等。
直刺0.3-0.5寸。
1.名称四关穴2.别名四开3.出处《针灸大成》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左右计4穴6.主治寒湿痹痛、四肢寒颤、音哑、神志不宁7.功能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
8.操作直刺0.3-0.5寸9.主要配伍配气海穴、三阴交穴治肝气郁结型更年期综合征10.定位1、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左右计4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合谷、太冲两穴位于手足岐骨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名四关。
13.功能作用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
14.详细主治寒湿痹痛、四肢寒颤、音哑、神志不宁等。
15.详细操作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痛感,针感或可向上传导,留针20分钟,合谷向第2掌骨方向斜刺,太冲从足背向下斜刺。
灸3-5壮,或温灸5-15分钟。
16.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小儿急惊风、成人头晕、头痛、牙痛、胃痛、两胁痛、四肢寒颤、喑哑等。
17.配伍1、配气海穴、三阴交穴治肝气郁结型更年期综合征。
2、配太溪穴、百会穴、风池穴治肝阳上亢型更年期综合征。
3、配膻中穴、中脘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治痰热中阻型更年期综合征。
4、配心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治心肾不交型更年期综合征。
5、配心俞穴、脾俞穴、神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心脾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
6、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脾胃虚弱型更年期综合征。
7、配肝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照海穴治肝肾亏损型更年期综合征等。
针刺四关穴配合刮痧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5例

达到活血行气 、 舒筋 通络 的作 用 J 。同时药 物在 头皮处 存 留时
间较长 。 可增强和延续对 局部的刺激与营养作用 。 梅 花针 叩刺结合 穴位 注射治 疗斑 秃 , 标 本兼 治 , 相辅 相成 ,
本病 属于 中医学 “ 油风 ” 范畴。《 外 科正 宗》中载有 : “ 油 风 乃血虚 不能随气荣养 肌肤 , 故 毛发根 空 , 脱落 成片 , 皮 肤光亮 。 ”
王 晶 晶
( 陕 西 中医 学 院 , 陕西 咸 阳 7 1 2 0 4 6 )
关键词 : 血 管神 经性头痛 ; 针刺 治疗; 刮痧治疗 ; 四关穴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7 7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1 0 0 0— 0 7 0 4 ( 2 0 1 5 ) 0 2- 0 0 6 7- 0 2
腑、 经络之气 , 调整机体功能 , 使气 血运行 通畅 , 从而促使 毛发新 生 ] 。穴位注射疗法采用维生素 B 注射液具有 营养神 经 , 对恢 复神 经功能有辅助作用 。能改善 血液循环 、 营养 神经 , 且对局 部 组织产 生持续压力 , 刺激局部感受器产 生酸麻 胀痛等针 感 , 从 而
—
毫针 , 针刺合谷 、 太冲穴 , 迎随泻法 , 每隔 l O mi n施 以提插捻转 泻
法, 强刺激 2—3 mi n 。头维穴刺人皮下后 , 针尖 向后 平刺 、 风池穴
刺向对侧 鼻孔方 向、 太 阳进针后 , 向 角 孙 方 向透 刺 , 均 进 针 后 施
3 O岁 1 7例 , 3 1一 柏 岁 l 2例 , 4 1— 5 0岁 4例 , 5 l岁 以上 2例 ,
以脑 力劳动 、 年轻者居多 。
以平补平泻 , 得 气后留针不刺激 ; 缓解期加 足三里 、 三阴交 , 施 以 补法。 留针 3 0 mi n , 1次/ d 。2周 为 1 疗程 , 治疗 2个疗 程。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治疗理论和方法在治疗头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肝经郁火、肾精亏损、痰浊阻塞等引起的,而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等,针刺方式包括捻转、点刺、灸烧等方法。
1. 缓解头痛症状中医针灸治疗头痛可以缓解头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针灸操作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紧张的经络,从而减轻头痛的程度和频率。
2. 调节气血平衡中医认为,头痛的发生与气血失调有关,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平衡阴阳,舒缓症状的效果。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患者的头痛症状有所改善,气血得以平衡。
3. 改善心理状态头痛往往会伴随着情绪的不稳定、精神的疲乏,而中医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心情愉悦,精神焕发。
4. 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
1. 选择正规医院患者在选择针灸治疗头痛时,应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正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2. 个体化治疗针灸治疗头痛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同患者适合的穴位和操作方式可能不同,应遵从医生的建议。
3. 坚持治疗针灸治疗头痛是需要时间积累效果的,患者应坚持规律治疗,不能半途而废。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医院,遵从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患者能对中医针灸治疗头痛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研究

宋玉 芳 。 蒋荣 民 曲 由
(. 1天津 市 第五 中心 医院 , 天津 3 0 5 ;2天 津 中 医药大 学 , 津 3 0 9 ) 04 0 . 天 0 13
摘
要 目的 : 察针 刺 “ 天 穴 ” 主 对 偏 头 痛 的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 无先 兆偏 头痛 患者 6 观 四 为 将 0例 随机 分 成 治 疗 组 和 对
注 : 对 照 组 比 较 , < .5 P< .1 与 P O0 , 00 。
表 2 治疗组 、 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 续时间、 持 疼痛程度及伴 随症状积 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发作次数 持 续时间 疼痛程度 伴随症状 总分 治疗后积分减少( %)
间 .持 续 2 d以上 计 6分 ,2 1h
22 对照 组 E服布 洛芬 , 次 2 0 , 日 3次 。 . I 每 0 mg 每
2组均 连 续治 疗 8周 。在 观察 期 间均 不 用其 他
1 . 纳入 标 准 ( ) 合 无 先 兆 偏 头痛 ( 通 型偏 2 1符 普
头 痛 ) 断 标 准 ;2 年龄 1 ~ 0岁 ;3 疼 痛 强度 属 扩血 管药 及止 痛药 。 诊 () 87 () 于 Ⅱ级 ( 度 痛 , 不 影 响 活 动 ) I 级 ( 轻 但 、I I 中度 痛 , 但 3 疗 效 观 察 不 影 响 活动 ) ( ) 临床 诊 断 , 排 除器 质 性 病 变 , 31 观察 指 标 比较 2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4周 内偏 ;4 经 可 . 如 脑部 肿瘤 等 。
5 0
收 稿 日期 :0 1 0 — 7 2 1 — 8 1 编辑 : 华 由 王 沁 凯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四关穴,又称为太渊穴,是中医经典穴位之一,位于人体足部内侧。
近年来,随着中医疗法的不断发展,四关穴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进行探讨。
一、四关穴的定位和特点四关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为足太阴经的第二个穴位。
其具体位置为足三里穴上1寸,称为“四关”是因为该穴处于经络的发敷疏通之处。
四关穴在临床上具有寒热调和、气血调畅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
通过刺激四关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和气机等,对于很多常见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四关穴的主要应用1. 调理内脏根据中医理论,四关穴与脾胃相关,可以调理脾胃功能,降低患胃肠疾病的风险。
常常经常按摩四关穴可以帮助促进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改善食欲等。
2. 缓解疼痛四关穴是一个常用的镇痛穴位,刺激四关穴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释放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感。
对于头痛、月经痛、肠胃疼痛等疼痛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调理情绪四关穴也具有调理情绪的效果,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
通过按摩四关穴可以平复情绪波动,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4. 养生保健平时经常按摩四关穴还有助于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通过按摩四关穴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四关穴的注意事项1. 刺激四关穴时应温和轻柔,不宜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引起不适。
2. 孕妇、患有严重疾病、创伤的患者以及体弱者在刺激四关穴时应谨慎操作,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需要注意保持卫生,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并使用清洁的按摩工具。
四、结语四关穴作为中医经典穴位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刺激四关穴可以调理身体功能、缓解疼痛、保健养生等,对于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方法正确、轻柔温和、保持卫生等要点,以确保对于身体的益处。
总的来说,四关穴的临床应用近况表现出了其在中医疗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出四关穴的更多奥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析四关穴在治疗头面病症中的临床应用

以 相 应 配 穴 , 得 了满 意 的 临床 疗 效 。 取
关 键词 : 关穴 ; 四 头面病 症 ; 临床 应 用
中图分类 号 : 2 5 9 R 4.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2— 3 2 2 1 ) 6— 0 7— 2 10 2 9 (00 0 04 0 如法 循环 行针 1 ,0次为 1 次 1 疗程 。
可见 , 中益气 汤 正 是通 过 调 升 降 、 气 血 、 虚 补 调 调 实 、 脏腑 而达 到双 向调节 的 目的 。 调 现代 药理研 究也 证实 了补 中益气 汤具 有 双向调节
作 用 。其 中 , 芪 、 参具 有增 强心肌 收缩 力而 升高血 黄 人
压 和扩张外 周 血管 而 降 低 血压 的双 重 作用 。另外 , 本 方对肠 管也 具有 双 向 调节 作 用 , 当肠 管处 于蠕 动 亢进 时呈 现抑制 作用 , 之 蠕 动减 慢 , 使 张力 降 低 ; 当肠 管 而
( )3 3 . 5 :3— 4
之甘 以泻火 热 ……血减 则心 无所 养 , 使心 乱而烦 , 致 更
以当归 和 之 。 此 外 , 有 柴胡 升 发 少 阳之 气 , 枢 机 ” 尚 使 利 而五脏 安和 。应用 [ . 民军 医出版 ] 唐 补 M] 人
处 于抑制状 态 时 , 使之蠕 动增 强 , 则 张力升 高 。
参 考文献 :
[ ] 杨 亚 琴 . 胃气 虚 与 升 降 失宜 [ ] 河 南 中 医 ,04,4 9 :5 I 脾 J. 20 2 ( )7 . [ ] 毛 良知 . 中 益气 汤 的双 向 调 节 作 用 [ ] 中 国 医 药 学 报 ,9 4, 2 补 J. 19 9
绝妙配穴:四关穴!灸透四关,可疏通四肢气血,通治痛经与头疼!

绝妙配穴:四关穴!灸透四关,可疏通四肢气血,通治痛经与头疼!生命短暂。
时间宝贵,请大家每天认真学习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有质量的养生6.28手脚冰凉我们知道身体的结构,手和脚是离心脏供血最远端的,所以一旦经络堵了,就会出现;最受威胁的地方一定是手和脚最远端的地方了。
很多人出现手指发麻;手脚冰凉;都是经络淤堵的病症反映。
如果本身身体有一些,类似糖尿病;首先从手足损坏开始。
所以我们不要等有问题重视起来。
平时对四肢和手足的疏通非常重要,好在上天赋予人体最好的大药经络穴位,对应我们手足就有四关穴:合谷和太冲。
四关穴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来调理四肢气血血淤引起的相关问题,比如:手脚冰冷、原发性痛经、头疼。
6.28四关来了疏通四肢气血呢?打开四肢气血开关就够了——艾灸合谷、太冲,也叫开四关。
合谷与太冲左右共四穴,代表了四肢的气血开关,分别是手上的两个合谷穴和脚上的两个太冲穴,合称为四关穴。
关者何?是门户,是关卡,是一个通行的地方。
首先是气的通过,是气之门户。
四者,四肢,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上者,头顶天,上焦心肺,通天气;下者,中下焦,通地气;左者,肝胆少阳左升,右者,肺胃大肠阳明右降。
)所以这样看来就不仅仅是四肢输送气血的问题,关系到了身体的12条经脉的通畅,是个重要关卡。
6.28艾灸灸透四关气血通合谷穴也被称为万能穴;大肠经的原穴;该穴位处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主管头面五官疾病该疾病预防缓解牙龈疼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等等系列疼痛问题合谷属大肠经,属阳明,合谷所属的大肠经的属性,属金,即此穴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
所以是一个清热降火的要穴。
灸合谷的方法,建议用刮灸法人体经络运行,阳经下行,阴经上行。
皆禀天气地气而或降或升,循行于自然天地之中。
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
这就是天地阴阳,是自然之道。
所以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堪称经典配穴,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绝妙穴位处方!①两穴一阴一阳,同灸可调和阴阳,使人体状态回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浅析
“四关”一词始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
”金元时期窦汉卿《标幽赋》云:“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对《标幽赋》注云:“四关者,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曰:“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脏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可见,徐、杨均认为四关即太冲、合谷。
杨氏《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进一步明确:“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
”此后,开四关成为固定配伍,四关穴即双侧合谷与太冲。
目前大多学者认同此说,虽然有人对四关定义仍有疑义,但太冲、合谷配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四关穴的作用及机制
从经络理论看,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
《针灸大成》记载:“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为原”;又曰:“三焦者,水谷道路,原气之别使。
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号,故所止辄为原也”。
由此可见,原穴与三焦关系密切,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脉的根本。
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与人体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清热解表、明目聪耳、通络镇痛之功;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有平肝熄风,健脾化湿之功。
合谷主气属阳,太冲主血属阴,二穴相伍,使得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升降相因,疾病乃愈。
从生理解剖看,合谷位于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浅层分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太冲位于足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浅层分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1趾背动、静脉。
两穴局部血管、神经分布丰富,所在关节功能活动精细,因而该部位在大脑皮质的功能投影区域较广泛。
所以,对两穴给以适当的刺激可调整大脑皮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 四关穴治疗偏头痛
2.1 传统认识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以头部持续性疼痛、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选用四关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偏头痛就病位而言,在于头面,脏腑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行头面,所以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可治疗头面疾病,即所谓“面口合谷收”;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两者皆符合循经远取法。
就病因病机而言,多数学者认为风、火、痰、瘀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气机郁滞,津液不行则生痰,血行不畅则成瘀,痰瘀阻闭,气机进一步受阻,郁久则可化火生风,故而肝气郁结常常是发病的重要环节。
合谷穴可镇静安神、行气活血、疏风解表,太冲穴能平肝熄风、泄热利湿、清利头目,两穴合用正对风、火、痰、瘀之病机。
2.2 机制研究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用中医理论阐述,现代研究也为其提供了证据。
邹氏等对38例偏头痛患者以针刺四关穴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血浆NO水平测定。
结果,总有效率78.95%,治疗后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
提出,四关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其
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NO水平有关。
许氏等利用fMRI成像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可以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针刺太冲穴可以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针刺合谷配太冲穴可以诱导额叶和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提示针刺合谷、太冲可以引起某些脑组织区域fMRI的改变,针刺不同穴位具有一定的特异脑区分布,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两个穴位引起脑组织fMRI改变的叠加,而是具有引起脑组织fMRI重新分布的改变。
段氏等的研究表明,针刺四关穴通过交感神经调节大脑血管管径的变化,使脑血管扩张,并有可能降低脑血流阻力,改善颅内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