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之针灸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偏头痛诊断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偏头痛诊断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7.1分型论治7.1.1瘀阻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健忘心悸,妇女有月经失调,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则:通窍化瘀,止痛。

拟方:通窍活血汤(郁金、菖蒲、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白芷、甘草)。

7.1.2风客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或全头痛,呈现痛因风寒而诱发,呈跳痛或掣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紧。

治则:通窍疏风,活络止痛。

拟方:通窍疏风汤(郁金、菖蒲、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木瓜、秦艽、白芷、甘草)。

7.1.3肝气郁结型: 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伴眩暈,心烦失眠,两胁串痛,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口苦,舌淡紅苔白,脈弦。

治则:通窍解郁,止痛。

拟方:通窍解郁汤(郁金、菖蒲、当归、柴胡、香附、夏枯头、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4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或抽掣痛,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则:通窍潜阳,熄风止痛。

拟方:通窍熄风汤(郁金、菖蒲、当归、石决明、生龙牡、白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夏枯草、甘草)。

7.1.5痰浊上蒙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沉重而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纳呆,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通窍化痰,降逆止痛。

拟方:通窍祛痰汤(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白术、天麻、郁金、菖蒲、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6肝肾阴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时轻时重,脑空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通窍益阴,止痛。

拟方:通窍益阴汤(郁金、菖蒲、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枸杞、丹参、赤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甘草)。

7.1.7气血两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痛而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痛而且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固本止痛,拟方:通窍双补汤(郁金、菖蒲、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46例

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46例
睡眠 , 往会对治疗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往
参 考 文 献
12 治 疗 方 法 .
针 灸 组 :取 少 阳经 俞 穴 为 主 ,基 本 穴 为 头 维
( 侧 )悬 颅 ( 侧 )风 池 ( 侧 )太 阳 ( 侧 )百 会 。根 据 中医 患 、 患 、 患 、 患 、 辨证 分 型: 滞血 瘀 加 合 谷 ( 侧 ) 肝 胆火 旺加 太 冲 ( 侧 ) 痰 气 双 ; 双 ; 湿 中 阻加 丰 隆 ( 侧 ) 气 阴 不 足加 艾 柱 灸 足 三里 ( 双 ; 双侧 ) 以上 。
组4 4例 分 别 采 用 针 灸 和 中 药 进 行 治 疗 。 果 针药 组 总有 结
之脉……上抵 头角, 下耳后 ” 并结合临床表现本病 可辨证 为少 ,
阳 头 痛 。 笔 者遵 古 循少 阳经 取 穴 , 根 据 不 同 证 型 分别 配 以 合 故 再 谷行 气 活 血 、 冲平 肝 泻 火 、 隆 化 痰 降 逆 、 三 里 扶 正 培 元 , 太 丰 足 与 主 穴 相 配 共 奏 通 经 活络 、 痉 止 痛 之 功 效 , 头 痛 得 除 。 解 使
文 章 编 号 :0 4—75 2 l )3— 5 1 1 10 4 x(0 0 O 0 1 —0
与 针 灸 组 比较 , P <0 0 与 中药 组 比较 , . 5; △P <0 0 .5
3 讨

偏 头 痛 属 中 医 学 “ 风 ” 畴 。根 据 《 寒 论 》 脉 证 提 纲 头 范 伤 之 “ 阳 之 为 病 , I , 干 ,目眩 也 ” 《 枢 ・ 脉 》曰 “ 少 阳 少 V苦 咽 ,灵 经 手
中药 治 疗 偏 头 痛 7 例 , 得 良好 的 治疗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8 取 1 资 料 与 方 法

01头痛

01头痛

2.辨证候虚实
只有分清虚实,才能确定正确的治法,选择恰当的方 法。辨别主要依据头痛的性质、程度、全身兼症及舌 苔脉象。
3.辨头痛部位
可以帮助辨证归经、循经选穴。主要依据头痛所在部位的经 络分布,此外,不同证型其头痛部位也有一定规律。
总之,在考虑头痛的针灸治疗之前,应首先了解患者是属反 复发作性头痛,还是外感所兼头痛。对反复发作性头痛,则 进一步应了解每次发作的过程、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 间、其他兼症、缓解途径等。
【附 注】
针刺对头痛的疗效评价:
针刺治疗头痛的效果与病种关系密切。外感头痛一般辨证不难,治 疗也较容易。内伤头痛的针灸疗效可因病而异。针灸疗效较好的病 种一般有高血压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头痛及部分五官 科病症头痛。对上述病症,针灸不仅可使头痛减轻或立即止痛,经 过一定疗程的治疗,多数病人可以治愈。针灸有效病例,不仅头痛 缓解,而且睡眠、体力、食欲、胃肠功能等均可改善。总的说针灸 治疗功能性头痛疗效较好,而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疗效较差,如鼻 咽癌、严重的屈光不正、脑振荡后遗症等所致头痛。
【辨证要点】
【辨证】
WPS
A 外感内伤 B 证候虚实 C 头痛部位
1.辨外感内伤
由于外感与内伤头痛的治法、疗程安排、预后不一, 故应首先辨别。二者的辨别主要依据病史与症状。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兼见外感表证(风寒、风 热、风湿)。
内伤头痛:一般发病较缓,兼见肝阳上亢、肾虚、气 血虚弱、痰浊上蒙、血瘀阻络等证。
头痛
针灸教研室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 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多 种急慢性疾病,其病因 多端,涉及范围很广。 本篇所述乃以头痛作为 主要病证者,若为某一 疾病逆程中出现的兼症, 可参照本篇治疗。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一般由外邪致病者,为外感头痛;由脏腑内伤致病者,则属内伤头痛。

西医的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如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头痛治疗的诊断要点临床凡以头痛为主证者,即可诊断。

由外邪致病,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常伴有表证和外邪犯肺的症状者,为外感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作时止者,则属内伤头痛。

大抵痛在头后部,下连项者,为太阳经头痛;痛在前额及在眉棱等处者,属阳明经头痛;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者,为少阳经头痛;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者,则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治疗的辨证分析头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般外感头痛,为时短暂,多由风邪为主,但必须注意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内伤头痛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致病为多见,为时较久,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

如血虚夹肝阳,肝阳挟痰浊,气虚夹瘀阻,内伤夹外感者,必须分清主次,明辨标本,施治方可中的。

对外感头痛,治以祛邪为急;内伤头痛,以补虚扶正为先;本虚标实者,或先以治标,继则扶正,或标本兼顾,当因证制宜。

头痛治疗的辨证论治Ⅰ.外感头痛风寒型头痛【证见】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1.主方川芎茶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川芎lO克,荆芥、防风、白芷各12克,细辛5克,羌活lO克,蔓荆子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可加吴茱萸10克、法半夏15克、藁本12克。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头痛煎剂(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川芎、白芷、赤芍各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6克(冲)。

水煎服。

头痛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比较

头痛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比较

头痛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比较
针灸治疗头痛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中的“气血失调”。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整
人体内的“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

而药物治疗则依靠药物的成分来治疗头痛。

尽管两种
治疗方式的理论基础不同,但均有其独特的优势。

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例如,一项对300名患者进行的随
机对照试验显示,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头痛的症状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和频率都得到了
显著的改善。

此外,针灸治疗头痛的过程中,没有副作用和依赖性,患者可以长期使用。

然而,药物治疗也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缓解头痛的症状,且药物种
类繁多,选用药物的灵活性很高,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药物治疗也能够延缓头痛的发作时间和频率。

对于急性头痛病人而言,药物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急性头痛病人在服用药物之
后可以快速地缓解头痛的症状,而针灸治疗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于慢性头痛病人而言,针灸治疗可能更为适合。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人体内的“气血”,达
到根治疾病的目的,而药物治疗可能只能缓解头痛的症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结
合使用,以更好地治疗头痛病人。

因此,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痛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比较

头痛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比较

头痛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比较发表时间:2018-01-17T11:52:06.4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4期作者:岳彩贵[导读]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目的:比较辨证针灸与药物治疗头痛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98例非急危重症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患者,,分别采用罗通定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和针灸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59%;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2%,观察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头痛;疗效比较【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59-02头痛为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群最为多见。

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头面部疾病、神经痛、全身急性感染等可诱发头痛的发生,临床以头部抽痛、刺痛和胀痛等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呕吐、眩晕等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颅脑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外伤后出现的经络不畅、血气失调、脑窍失养是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临床实践中,头痛治疗以药物为主,同时针灸疗法在温通经脉、调和血气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较高[1]。

为此,笔者随机选择98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患者,分别应用辨证针灸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种疗法治疗效果的差异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98例非急危重症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观察组和对照组。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近年来,偏头痛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

除了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原理和方法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经络理论和气血循环观念。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度的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消除病因和病机,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在针刺疗法中,针刺的部位通常选择在头部、颈部和背部的经络上,通过调节特定穴位的气血循环来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二、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需要结合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两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1.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区域、疼痛持续时间等症状,来评估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一般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或疼痛程度量表(NRS)进行评估。

2.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偏头痛的影响程度,如疼痛对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干扰程度等。

常用的工具包括偏头痛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等。

3.再发率评估:针对疗效追踪和长期效果评估,统计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发生偏头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判断中医针灸治疗的长期疗效。

三、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效果。

一项针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中医针灸治疗组中,疼痛程度和频率得到了显著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此外,一些荟萃分析和综述研究也支持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灸能够显著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疼痛的再发率。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治疗理论和方法在治疗头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肝经郁火、肾精亏损、痰浊阻塞等引起的,而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等,针刺方式包括捻转、点刺、灸烧等方法。

1. 缓解头痛症状中医针灸治疗头痛可以缓解头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针灸操作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紧张的经络,从而减轻头痛的程度和频率。

2. 调节气血平衡中医认为,头痛的发生与气血失调有关,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平衡阴阳,舒缓症状的效果。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患者的头痛症状有所改善,气血得以平衡。

3. 改善心理状态头痛往往会伴随着情绪的不稳定、精神的疲乏,而中医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心情愉悦,精神焕发。

4. 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

1. 选择正规医院患者在选择针灸治疗头痛时,应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正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2. 个体化治疗针灸治疗头痛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同患者适合的穴位和操作方式可能不同,应遵从医生的建议。

3. 坚持治疗针灸治疗头痛是需要时间积累效果的,患者应坚持规律治疗,不能半途而废。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医院,遵从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患者能对中医针灸治疗头痛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其他治疗
(1)耳针法 (2)皮肤针法
谢谢
病因分外感、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头痛主要是风邪所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每多兼寒、夹湿、兼热,上犯清窍,经
络阻遏,而致头痛。 内伤头痛可因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所致。
三、辨 证
按照头痛的部位辨证归经,前额痛为阳明头痛,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痛为太阳头痛,巅顶 痛为厥阴头痛。
临床上分为外感和内伤头痛两显。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
2.内伤头痛 主症 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 肝阳上亢头痛 肾虚头痛 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
四、治疗
(1)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 ——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风寒头痛——风门 风热头痛——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阴陵泉 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 略
头痛之针灸辨证治疗
一、概述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面很 广。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督脉直接与脑 府相联系,因此,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或脑窍 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
二、病因病机
(2) 内伤头痛 ①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 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略
②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方义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