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头痛为主要特征,伴随恶心、呕吐、光、声敏感等症状。
在世界范围内,偏头痛患病率约为12%。
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偏头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也有不小的影响。
目前,采用药物治疗是偏头痛的主要方式,但药物治疗不仅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药物才能达到疗效。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临床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指南。
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无药物耐受性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偏头痛症状方面逐渐得到注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机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内容(1)通过文献调研,分析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2)选择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对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3)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等指标,评估针刺治疗的疗效;(4)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患者大脑活动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的机制。
3.2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列为入选标准:1)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ICHD-3.1);2)具有肝阳上亢证实象(肝胆不调,情绪易怒,容易怒起等表现);3)年龄在18-50岁之间,男女不限。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有关问卷的填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中医证候分析表等。
针灸治疗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状态Meta分析

针灸治疗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状态Meta分析林进;曲崇正;李怀玉;赵蔚峰;罗晓敏【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22(43)6【摘要】目的:系统评估针灸治疗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疗效。
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CBM、Embase、PubMed、Cochrane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
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0月。
经过检索、筛查,最终确定纳入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包含772例患者。
与西药比较,针刺联合药物改善近期SAS[MD=6.24,95%CI(2.20,10.28),P=0.002]及近期SDS[MD=5.02,95%CI=(0.98,9.06),P=0.01]效果较好。
针刺与药物在近期SAS[MD=1.40,95%CI(-1.17,3.97),P=0.29]、近期SDS[MD=1.61,95%CI(-2.25,5.47),P=0.41]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针灸可改善远期SAS[MD=4.59,95%CI(1.40,7.77),P<0.01]、HADS[MD=4.03,95%CI(3.24,4.82),P<0.01];针刺联合药物改善HAMA效果与同种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0,95%CI(-0.86,3.26),P=0.25],改善HAMD效果优于同种药物[MD=5.75,95%CI(0.67,10.83),P<0.05]。
针灸组不良反应较少[OR=0.04,95%CI(0.04,0.18),P<0.01]。
与假针灸比较,针刺与假针刺在近期SAS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44,95%CI(-6.29,1.42),P>0.05]。
与假针灸比较,针刺与假针刺在近期SDS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8,95%CI(-2.43,5.19),P>0.05]。
针刺治疗偏头疼的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偏头疼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疼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予以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西醫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2.86%,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86,P<0.05)。
结论利用中医针刺治疗方式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调节患者的脑血流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中医针刺;偏头痛;临床疗效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出现的原因同内分泌异常、代谢紊乱、饮食习惯、精神波动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偏头痛患者会出现搏动样头痛、恶心、呕吐和偏侧头痛等临床症状,该临床症状会因周边环境的变化出现改变,适当的休息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1]。
本次研究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患者展开中医针刺治疗,对比常规西医疗法与中医针刺疗法在偏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偏头痛,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8.7±6.6)岁,其中特殊类型偏头痛患者5例,典型偏头痛患者14例,普通偏头痛患者21例;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9.1±6.4)岁,其中特殊性偏头痛患者7例,典型偏头痛患者15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18例。
针刺治疗偏头痛90例临床研究与进展

针刺治疗偏头痛90例临床研究与进展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弥散性或单侧发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为特征。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
人群患病率差异颇大,仅次于紧张性头痛。
偏头痛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多个亚型,女性与男性之比为4:1,约一半的患者有家族史。
通常在10~40岁之间发病,这种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偏头痛首次发病年龄多在青年或成年早期,病因复杂,涉及范围很广本病与遗传、内分泌、代谢及紧张、饥饿、睡眠障碍、气候变化、精神刺激等因素有一定关联。
历代文献将其命名为“头风”“脑风”“厥头痛”“偏头痛”“夹脑风”等。
其中因“偏头痛”较为形象且准确沿用至今。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目眩、恶心、呕吐、羞明,采用针灸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中,女性60例,男性3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年,治疗时间最短5天,最长60天。
2 治疗方法2.1 取穴主穴:风池(双侧)、合谷、太阳、率谷透丝竹空。
配穴:外感头痛可配百会、外关、;肝阳上亢可配太溪、阳陵泉;肾虚者可配太溪、悬钟、;血虚可配脾俞、心俞、足三里;痰盛配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可配血海、三阴交;针刺时应做到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配合的方法。
2.2 针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1.5寸毫针,常规刺入选取腧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或加上电针,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天,继续下一疗程。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痊愈:经治疗后疼痛消失,并经半年以上随访无复发;显效:疼痛消失,经较长一段时间又复发,经治即止者;有效:治疗后当时疼痛即止,但仍经常复发,针刺只能起缓解作用;无效:效果不明显,疼痛仍反复发作。
3.2 治疗效果在90例患者中,痊愈82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为0,总有效100%。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
其发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
偏头痛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目前西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为药物止痛,该法虽然在即刻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基于偏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问题以及长期反复使用止痛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又成为另一困扰人的难题。
故而,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和方法是当前学者研究的新动向。
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进展,以便为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完善的方法与资料。
查阅相关文献,从毫针针刺、电针治疗、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头皮针、耳穴、及火针疗、穴位埋线法等8个方面,对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汇总。
针灸本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本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针刺治疗偏头痛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灵枢》就记载有列缺穴可以治疗偏头痛。
近年来,对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和实验报道可谓层出不穷,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可通过镇痛、抗炎、调节血管舒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微量元素生成以及调节内分泌等方面[1]起到改善和缓解偏头痛症状的作用。
本文即对近几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
1.毫针单纯毫针刺激是针刺治疗偏头痛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偏头痛的发病部位多在胆经循行路线上,《吴鞠通医案》中就曾提到:“今日偏头痛甚,且清少阳之络。
”尤其易发于太阳穴附近,故针刺治疗本病时,医家多以此立论,主穴取少阳经穴,辨证配穴,多取得较好疗效。
林海波等[2]观察针刺治疗59例偏头痛患者,发现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疗效优于非经非穴组,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原则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76.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针刺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适合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偏头痛是当前临床病例中常见的疾病,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的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从而导致头部发作性疼痛。
发病的主要群体常见于青年人,发病时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视觉紊乱等临床症状。
由于该病是临床常见病,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所以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本院专门选取了经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的结果。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58岁,平均(31.57±8.26)岁;病程1个月~9年;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出现偏头痛临床症状,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偏头痛;采用患者自愿治疗原则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
观察组:年龄18~56岁,平均(30.27±7.96)岁,平均病程(3.17±0.67)年;对照组:年龄19~58岁,平均(31.17±8.25)岁,平均病程(3.36±1.2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痛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选用常规的偏头痛止痛药物,麦角胺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治疗。
针刺与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疗效的系统评价

针刺与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疗效的系统评价杨佳;沈燕;王舒【摘要】This article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flunarizine for migraine treatm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in migraine treatment by acupuncture andflunarizine were searched in th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CNKI, VIP, and W anfang database. The quality of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assessedaccording to the CochraneCollaboration's recommended methodand the effective data was extracted. Then, the RevMan5.2 software was used in the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total sample size was893 cases, with 10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R = 1.27, 95%CI (1.11, 1.45), P<0.000 4];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R = 1.76, 95%CI (1.05, 2.94), P=0.03]; headac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was better than thecontrol group [MD = -2.00, 95%CI (-3.01, -0.99), P=0.000 1]. It was concluded that acupunctur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flunarizinein migraine treatment. However, the whole study sample size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quality assessment wasnot high, and the funnel plot analysis was left-right asymmetry, which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publication bia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rehigh-quality clinical cases should be confirmed in the future.%目的:针刺与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疗效的评价。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 神经 一血管功能 障碍所致 的头 痛, 具有 周 期性 、 反复发作 的特 点 , 历来被 医家视为 疑难病 症。近年来 , 针刺治疗偏头痛在 临床广泛应 用 , 取得较 好的效果 。现将 其
针 刺 治 疗 偏 头 痛 的作 用 机 理 及 临 床 研 究 进 展综 述 如 下 。
阔前景 , 并提 出存在的 问题、 争议及改进意见。
关 键 词 : 头痛 ; 灸 ; 用机 理 ; 偏 针 作 临床 研 究 ; 进展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 R 4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24 (0 10 —0 7 — 0 1 0 — 3 9 2 1 )3 0 6 3
针 刺 可调 节 脑 血 管 的 收 缩 与 舒 张 , 而 呈 现 出 一 种 双 向 良性 从 调 整作 用 _ 。 7 ]
综 述 了近 年 来 针 灸 治 疗 偏 头 痛 的 临 床 机 理 和 研 究 进 展 , 阐述 了针 灸治 疗 本 病 的 方 法及 疗 效 , 确 了针 灸 治 疗 的 优 势 及 广 明
志 ,0 6 2 ( ) 1 6 2 0 ,8 6 :7 .
[ 5杨华元 .艾 灸疗法 的 生物 物理 机制 初探 [ ] 中 国针灸 , 90 1] J. 19,
l 1 : 7 O( 0) 1 .
[ 6 吕荣 .艾熏治疗指 ( D头炎 30例临床观察 和实验研究 厂 ] 中 1] h 0 J.
1 针刺治疗偏头痛 的作用机理 1 1 针刺 的镇痛作用 . 内源性 阿片肽是存在于人体脑 、 神经 末梢 的吗啡样作用 物质 , 是机 体 内产 生镇痛效 应的主要 物质 之一 。实验证 明针刺 能加 速大 鼠体 内 内啡肽 和脑 啡肽 的合 成 , 强内源性 阿片肽 的活性 或激 活内源性 阿片肽能神 经元 增 释放阿片肽 , 使脑 内阿片肽的含量增高 。另外 , 痛神经网 ] 疼 络学说的 f I P T 研 究表 明 , 内存 在调控 疼痛 的相 MR 和 E [ 脑 应脑 区, 尤其是前额 叶皮质和 扣带 回皮 质在疼 痛信号 的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 p n t r o ir i e A ea An lss Z E G S ume C i(co lf hns dc e C ptl u u cu ef rM g an : M t ay i H N h - i UI , Ha S h o C iee o Meii , a i n a
Co cu in i s s u y s w s t e i p o e e a e fa up n lso s Th t d ho h m r v m nt r t s o c unc u e f r mi r i r g e a we t r t r o g a ne a e h h r t n s e n i h
Ke r s a up y wo d t c unc ur i g a ne m e a a i ys s s t m a c r v e ;r d m i e o r o l d t i t e;m r i ; t - na i ; ys e i t e w i n a o z d c nt l r a e l
按照纳入 、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 应用 R v a 5 1 eM n . 软件进行 M t ea分析。结果 共纳入 3 篇 RT 3 C,
对 照组 为西药的 2 8篇, 对照组为 中药的 3篇, 照组 为安慰针刺 的 3 ( 对 篇 其中 1篇文献对照组既有安慰针刺, 又有 西 药) e a 。M t 分析结果显示, 针刺组 治疗偏头痛有效率优 于西药组 [R . 4 9% I1 1, . 4 , R =1 2, 5C (. 6 1 3) P<0 0 0 1 , 于中药 . 0 ] 优 0
me c e Chn s dc ea dpa e oa u u cu e b tt ed r i e u lyo C s oe fre i n d i , ie eme i n lc b c p n t r , u e s in in moehg r ai f T no c . h q t R t
D : 1 . 9 9 j s . 0 — 0 . 0 2 0 . 0 0l O 3 6 / .i n 1 5 5 4 2 1 . 6 0 9 s 0 3
中图分类号:R —5 2 77 2 20 ;R 7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342 1)60 2 —4 0 55 0 (0 20—0 00
文章 ;19篇 以中文发表, 6 其中 1 8篇为期刊文章, 篇 为博士 6 1 论文 。通过 阅读题 目和摘要排除 4 6篇, 初步纳入 1 6篇, 2 进一
・
2 ・ 0
Chi es J r al f n or n e ou n o I f mat o o T M n n C i
J n. 1 V .1 N .6 u 20 2 O1 9 o
・循 证 医 学
・
针 刺 治疗 偏 头痛 的 M t e a分析
郑淑 美, 崔海
间没 有 相 关 关系 。 回顾 性 调 查 收 集 到 的子 宫 颈 糜 烂 患者 临 床 诊 疗 中有 效 而 且 符 合 纳 入 标 准 的病 例 4 5例 中, 愈 的 患者 数 量 最 多 。子 宫 0 治
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程、合立体海 日台比依 ( 异常体液) 种类 、
个体 化 治疗 原 则 和 方 法 不 同 , 效 也 有 差 异 。 疗
采取 的治 疗 、护 理 、饮 食 禁 忌 等 措 施 不 一 样 , 出 了个 性 化 治 突
院期问受到不同层次的护理。 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关系到疾病的发 展方 向, 故护理措施必须与治疗方法相结合, 可提高临床疗效 。 子 宫颈糜烂 患者 并发 症分布 中, 绝大部分患者是单纯宫颈 糜烂 , 部分患者住 院时有不 同程度 的并发症 。病变部位、数量 与疗 效之 间没有相关关系 。 卵巢大小或卵巢炎症与疾病疗效之
照试验 (C ) 究结果显示针刺 对偏头痛 的治疗无效 , RT研 这些 研 究均发表在国际著名 的刊物上。此类文章 皆为国外学者所发 表, 且研究对象亦为 国外当地偏头痛患者。然而, 针刺发源于我 国, 作为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 方法 己被应用 数千年, 自从 RT 且 C 被 国人所认识以后, 已有许多针刺治疗偏 头痛 的 RT文章发表, C
且 多数 报 道 有效 。 了和 国外 研 究 进 行 比较 , 们 查 找 了 国 内近 为 我 l 有 关 针刺 治疗 偏 头痛 的 R T文 献 , 对 其 进行 M t 0年 C 并 ea分 析 , 以期 为 临床 有 效 合 理 治疗 偏 头 痛 提供 循 证 医 学证 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偏 头 痛 是 一 种 以反 复 发 作性 头痛 为特 征 的疾 病 , 伴 有 恶 常
通讯作者:崔海,- a 1 ru h i 1 3c m E m i:d c ia 可 6 . o
心 、呕 吐 、畏 声 、畏 光 等 症 状 , 常 见 的 神经 系统 疾 病 之 一 。 是
护 理 常 规 措 施 分 布 分 析 表 明, 据 患 者 病情 和程 度 不 同 住 根
Me i l nv ri , e ig1 0 6 , hn ) dc ies y B in 0 0 9 C i aU t j a
A sat bt c:Obet eT v l aet e e et e e so c p n t r r a t h f c v n s fa u u cu ete t n g an . tosT e v i o rn o z d c n r l d til RC s i u Me ,E a e BM, NK , I n a F n aa a efo a d mi o tol as( T ) n P b d Mb s ,C e e r C I V P a d W n a g d tb s rm
参考 文献 :
[]吐尔洪 ・ 买尔 . 吾尔 医学专 科 学校教 科书 :维吾 尔 医妇产 科 学 [] 1 艾 维 M 乌鲁 木齐 :新 疆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05 6— 7. 20 :4 34 1 []丰 有 吉. 2 妇产科 学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05 7—7 . M. 2 0 :27 28 []颜 虹, 勇勇, 3 徐 赵耐青, 医学统计学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 社,05 等. M. 20 :
了 自己 的优 势 。 而 , 然 近年 来 国外 一些 针 刺 治疗 偏 头 痛 的 随机 对
效应模型 。采用倒漏斗 图分析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
2 结 果 2 1 文 献检 索 结 果 . 初 步 检 出相 关 文 献 12 , 中 3 以英 文 发 表 , 为 期刊 7篇 其 篇 均
J ua y , 2 0 t De e be ,201 e e e e t o i a l e r he n a r 1 0 0 o cm r 31 0 w r l cr n c ly s a c d,a he e e e e n e e a t nd t r f r nc s i r l v n r v e s we e a s a ua l e c d.The q e w r i l o m n ly s a he r u ̄i o e i c ud d s ud e t y ft n l e t i s was a s s e .Two r v e r h sesd e i we s i nde nd nt s r e d t r a s a c r i g t n l i n a d e c us o c t ra x r c e e d t pe e l y c e ne he t i c o d n o i c us o l n x l i n r e ,e t a t d t a a,a d i i h n a s s e t e s e s d h m e o l g q l y. M e a— a ys s was h t do o y ua i t t a l n i pe f r e us n e ro m d i g t Co hr e h c a Co l bo a i n' n la r to s Re M a 1 s fwa e v n 5. o t r .Re u t Th ry— r e RCTs we e f l ncude The r s t fm e a a a y i h we s l it t e s h r na l i l i y d. e uls o t — l s s s o n d
17 8. 8 —1 9
颈糜烂 患者由于引起 的合立体海 日台比依种类 、密杂 吉不 同,
( 收稿 日期 :2 1— 9 3, 1 0- 0 编辑 : 陈静 ) 0
2 1 年 6月第 1 卷 第 6 02 9 期
中国 中医药信 息 杂志
・ 1・ 2
偏头痛 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 世 界卫生组织 已经将偏头痛列为伤残病 中的 1 9位Ⅲ。针刺作为一 种 不 良反应少且镇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显示
组 [R=12 , 5C (. 4 14 ) P<0 0 0 1 , 于安 慰针 刺组 [ R . 99 % I 1 1, . 5, . 0 】 优 O R R:18, 5C (.7 29) P=0 09 结论 .7 9% I 11, .8 , .0】 目前
研究提示,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高于西药、 安慰针刺及 中药治疗, 高质量、 但 大样本的研究相对不足, 需要进一步证实。 关键 词:针刺 ;偏 头痛 ;M t 分析 ;系统评价;随机对 照试验 ea
首都 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 北京 1 06 009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b e 、E b s 、中国生物医学丈献数 uM d M ae
据库 (B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N I 、 CM 、 C K)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I) V P 和万方数据库, 并辅 以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的方法, 收集公开发表 的所有 关于针刺 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C) R T 。检 索年限为 2 0 年 1 1日一2 1 年 1 00 月 00 2月 3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