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济南市南部山区2024年塘坝保安全加固治理工程建设地点:济南市南部山区建设单位: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仲宫街道办事处计划工期:计划工期:90日历天;自开工之日起至2024年8月5日前完工,以甲方开工令为准;计划开工时间:2024年5月7日,计划完工时间2024年8月5日。
本次参与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标段二:高而南邱塘坝、西邱塘坝、高家庄塘坝、核桃园村(济钢)塘坝、核桃园村(月牙寺)塘坝保安全加固治理工程。
第二节、施工方案及措施一、施工总体方案1、拆除工程撤除废料处理根据总包单位的要求,将撤除料采用经运输车辆二次倒运至规定堆放场地,对于撤除料中混合的土工材料,卸至场地后,采用挖掘机翻动、人工清捡等对拆除料进行分拣。
针对撤除下来的塑料排水板、土工布等,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置的有关规定要求,送至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我们针对本工程工期紧、作业面缺乏、防污要求高等特点,做了认真的组织研究,施工具体安排如下:(1)根据“水平分段、垂直分层”的原那么,采用分段、分层全面展开撤除作业,形成流水,满足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2)撤除料采用运输车运至指定区域。
(3)施工前需先布设防污区域,采取必要的防污措施。
安全措施拆除河流大坝是一项高危险性的工程,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工程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周边区域封锁:在工程开始前,必须封锁周边区域,确保没有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警告标志:在拆除工程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施工现场的危险性。
人员培训:对参与拆除工程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工程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使用的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安全监测:设置监测设备,监测拆除工程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环境保护在进行河流大坝拆除工程时,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

主要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第一节、测量施工方案一、施工测量的总体思路为满足工程施工特点,该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垂直控制网采用天顶法、坐标法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
拟在中间层增加垂直控制网传递层,减小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垂直控制网的传递按不超过80m的高度进行设置。
根据设计要求,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为基准,在场地建立高程控制网。
主楼上用全站仪垂直引测标高形成楼层标高控制网。
(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
磁铁线坠、三脚架、对讲机等。
1)人员准备:本工程设测量管理员 1 名负责本工程与测量有关的工作,测量员2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2)技术准备:a、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勘测、设计及施工等相关资料。
包括:①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②工程勘察报告;③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的变更文件;④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⑤施工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成果图。
b、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与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
c、根据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各部位的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主要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及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建筑物周围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
(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是土建、钢结构、幕墙装修、机电安装、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
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第一节施工测量方案一、准备工作:1、熟悉图纸和有关资料。
2、掌握质量标准、熟练使用仪器。
3、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有年检合格证。
4、初拟弹线方案(进行会议讨论)。
5、总承包方基线、控制线的设置情况。
6、请总承包方提供控制线图。
7、清理出总承包方原弹各种基线。
二、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1、由设计人员、项目工程师对施工图进行交底。
2、施工过程中安全交底。
3、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
三、测量、放样施工的内容:1、基线、轴线复核。
2、水平标高的布置。
3、放内、外控制线。
4、弹分格线。
5、垂直钢线的布置。
6、结构预埋件的检查。
四、质量标准:1.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2.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BJ-56-96。
3.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4. 《城市测量规范》CJJ8-85。
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7.《铝合金窗》GB.T8479-20038.《铝合金门窗图集》(02J603)9.《住宅建筑门窗技术规范》 (J10335-2004)10.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CECS127-2001五、施工测量的依据:1、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
2、工程建筑图、结构图。
3、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内控点布置图。
六、资料汇总:1、技术交底记录。
2、基线复核记录。
3、结构检查记录。
4、自检记录。
5、专检记录。
6、测量仪器年检合格证。
七、弹线放样的人员配置:根据本工程单栋楼测量,以及结构图及建筑图所示情况,我们设立1个4人小组进行测量放线测量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应及时与项目经理及总包商量反馈,测量人员相互之间要同心协力,确保放线施工质量八、测量放样施工:1、基准点、线的确认该大楼幕墙测量放线,依据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内控线及基点布置图,检查总包单位初始已弹的控制线、轴线、起始标高以及底层的基准点,是否清晰或损坏,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幕墙设计图、建筑结构图进行认可,经检查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线记录表,请总承包单位有关负责人给予认可2、标准层的设立建筑的测量工作重点是轴线竖向传递。
第一节--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中,测量定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工程实施中,合理的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测量定位施工方案1.1 制订测量定位计划在进行测量定位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量定位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以及实施步骤。
计划应包括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设备准备等内容,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1.2 确定控制点在工程中确定关键的控制点是保证施工精度和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通过精密测量技术,确定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以保证工程的准确性。
1.3 制定施工图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定位测量的坐标点、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内容,以便施工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
二、测量定位技术措施2.1 GPS定位技术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工程测量定位,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监测,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通过使用差分GPS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2 激光测距技术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测量定位,并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精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2.3 全站仪测量技术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实现三维坐标的测量定位,并且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精度性能,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2.4 无人机测量技术无人机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地形测量、建筑物立面等方面,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结语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通过合理的测量定位方案和措施,可以提高工程的精度和准确性,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不断引入新的测量技术和设备,为工程测量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第一节、控制网测量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两级。
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施工控制网。
一、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场区平面规划和招标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城市导线)为依据。
建立十字型场地平面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借用平面控制网的桩点,进行布设。
这两个控制网是工程整体控制和变型监测的依据和基准,用以保证各单项工程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
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
其网形依具体使用对象而定。
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为矩形网,采用场地坐标系,市政管线施工控制网为导线网,采用城市坐标系。
三、控制网的精度设计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相邻两点距离误差第一级 200~300 ±5 1/40000 ±3mm第二级 <10 ±10 1/20000 ±3mm 一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 0.1mm。
二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1.0mm。
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或结点水准测量。
对于钢结构,比赛设施及辅助系统等高精度安装工程,建立局部高精度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测控的精度。
四、首级控制网测设平面控制网测设在满足规划主要条件的前提下,根据红线桩用坐标测量的方法首先测设出中心点KO;用全圆归零测法依次定出KN、KW、KS、KE的方向点位;依次测量相邻两点的距离及∠KN、∠KW、∠KS、∠KE的角度值;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进行修正。
首级高程控制采用精密数字水准仪附合水准测量进行引测;引测校核精度合格后,根据观测数据对高程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高程进行修正。
房屋建筑及室外配套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房屋建筑及室外配套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测量定位建筑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施工的先导工序,要保证建筑的垂直度,几何形状、截面尺寸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需要建立较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根据该楼的地理环境测量放线。
由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为本工程提供测量服务。
建立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所有测量仪器均要经过校验后方可投入使用,采用预放、精放的方法进行多道复核,确定平面控制轴线,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定位基准点,基础结构采用“外控法”进行平面网络控制。
主体结构采用“内控法”完成,利用激光铅垂仪测设。
1.测量施工方法如下:(1)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测定出纵横各轴线,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引桩,并做好引桩的保护工作,以确保轴线控制准确。
依据设计图纸对基础施工各条轴线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平面控制轴线的布设,在施工中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严格控制轴线尺寸。
(2)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控制采用“外控”和“内控”两种方法并用,相互校核,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
2.外控法施工测量要点如下:(1)随框架柱主体结构层施工,用经纬仪将建筑大角处的主轴线投测到框架柱上,并弹出墨线用红漆标注。
每层放线时,由此向楼层投点控制。
(2)在±0.000 以下施工中,利用已建立的控制网点作为基础施工放样的依据,利用首级控制网点为依据进行核验。
(3)主体放线定位,对原轴线位置进行复核、校对,对原坐标轴有水准点进行校对,使原点复位正确,轴线方位闭合,做到允许的误差比规范要求缩小一个级别。
3.内控法施工测量要点如下:(1)±0.000以下结构完成后将确定的内控点以钢板标志固定在混凝土上。
即在一层底板预埋300mm×300mm×8mm 定位钢板,将控制点引测至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
作为基准点,首层以上各层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洞200mm×200mm用激光铅直仪和经纬仪配合将控制点逐层投递到楼层。
主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主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一节定位和施工测量方案1、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目的是为本工程提供建筑物定位、平面、垂直度控制及高程控制测量的依据保证一准确及时地满足施工需要,使之测量成果符合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2、施工方案编制的任务(1)编制建筑物定位,平面控制网、垂直度控制网的建立测设方案。
(2)编制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3、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依据(1)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依据相关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4、轴线测量控制(1)测量正式开工前,用钢卷尺和经纬仪对建设单位指定的坐标桩或已布设好的导线进行复核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如发现较大差别时,会同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2)轴线网测量控制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桩或导线点,使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设建筑物轴线,同时在建筑物外适当位置处(一般距离建筑物10~15m左右)设置各轴线的半永久性控制桩,本工程大部分轴线控制点都可以标识在围墙上。
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复核无误后签证相关资料,规划部门认可后即可组织基础施工。
(3)在基础和±0.000层的施工期间,采用经纬仪和钢卷尺依据控制轴线平移测设其它设计轴线,并将设计轴线向下引测到基坑或水平引测到基础顶面上。
(4)在施工上部结构期间,采用经纬仪依据各轴线上的控制桩先后用正镜法和倒镜法向上引测轴线,经适当调整正倒镜测量误差并复核无误后确定轴线测量标识点。
(5)设计轴线测设以后,再进一步用钢卷尺以平移法和勾股弦法测量。
出各构件的位置线。
(6)控制定位放线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00,测角误差不得大于6秒,轴线误差不得大于±5mm。
5、高程测量控制(1)正式开工前,用水准仪及水准尺对建设单位指定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如发现较大差别时会同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2)引测现场水准点和施工标高:根据设计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点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引测施工现场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决定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的位置(一般在建筑物20m以外而且又不影响施工的位置处),利用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作为后视点来传递和复核楼层标高。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目录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2)第一节测量基本要求 (2)第二节平面控制网布设 (3)第三节高程控制网布设 (4)第四节基础测量 (5)第五节主体结构测量 (6)第六节装修测量 (7)第七节钢结构测量控制 (8)第八节验线 (15)第九节质量保证措施 (16)第十节安全保证措施 (16)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第一节测量基本要求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先确定场区平面控制网,以此为依据,建立轴线控制网,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测量准备工作1)设计图纸的审核(1)总平面图的审核。
(2)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对应。
(3)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
(4)建筑群的几何关系。
(5)首层室内地坪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合理、对应。
(6)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7)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夹角和几何关系。
(8)建筑物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
(9)各层标高(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的有关部分是否对应。
(10)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11)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柱断面、梁断面及跨度、楼板厚度等)。
(12)以轴线图为准。
对比基础、非标准层及标准层之间的轴线关系。
(13)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14)设备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核对有关设备的轴线、尺寸及标高是否对应。
核对设备基础、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尺寸、标高是否与土建图一致。
2)测量仪器的选用(1)检定测量设备的检定由公司材料设备部负责,由专人送技术监督局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本工程测量放样精度要求很高,通过高精度的测量, 保证平面位置、垂直度及标高的正确。
特别是结构柱梁结点较多且设计要求严格,测量放线作为工程开工的头道工序且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其正确与否是尤为重要的。
为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认为测量工作应采取从整体到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程序进行。
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从桩基、挖土施工过程中的定位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由于挖土施工对工程控制网的影响较大,除了经常复测校核外,最好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到施工影响区域之外,同时结合现场等周围环境实际情况,设立和布置轴线控制网点。
一、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和特点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二、工程测量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测量总体思路本工程基础、主体结构测量分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局部控制三部分,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其总体思路为:测量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三、施工平面总控制网测量施工控制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布点原则。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二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总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施工平面总控制网布设考虑到规划放线以及与周边市政设施的施工衔接,决定采用甲方提供的一个杭州市导线点的坐标以及一个已知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算依据。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并顾及施工期间点位的利用情况布设点位J1~J12。
首级施工平面总控制网布设形式如图。
平面总控制网的桩点应按照永久标志进行埋设,力求稳固可靠。
控制点埋设应有三至五天的稳定期后才能开始观测。
控制点埋设示意见详见下图。
施工首级平面总控制网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首级施工平面总控制网按照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网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及相关的国家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导线平均边长156~190米,水平角度和边长用徕卡SET-500全站仪(仪器精度指标:0.5″,±(1mm+1ppm.D)),及其配套的光学觇牌观测。
外业观测水平角4测回(左、右角各2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4″。
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应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
边长往返观测4测回(往、返测距各2测回),一测回读数较差≤5mm,测距往返较差≤2(a+b•D),同时测定用于边长改正的气压和温度。
导线网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平差后的精度达到下表中的精度要求。
四、施工高程总控制网测量施工高程总控制网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为使首级施工高程总控制网具有较好的内符合精度,高程水准点共布设S1~S12个点,控制网布设为闭合水准路线。
高程水准点位采用平面总控制网所埋设控制点。
采用甲方提供的场区杭州城市水准基点进行检测以确定起算点的正确性后,再由一点与控制网联测。
图2-1 控制点埋设示意图五、施工高程总控制网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
采用Leica NA2水准仪(精度0.7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水准点。
水准高程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平差后的精度达到下表中的精度要求视线长度及高度应满足下表要求: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 W------闭合差(mm):L ------相应线路长度: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轴线控制网测设方法以平面总控制网为基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布置结合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在基坑边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较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详见下图(注:实际布设的控制轴线均按图中轴线偏移1.0~2.0m,以便测量的操作)。
轴线控制网点技术要求]/[1L WW N1、基础结构施工测量平面控制基础结构施工测量时,在场馆外基坑边的轴线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采用外控法直接投测每一条控制轴线,并以此为基准,依据图纸对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进行放样。
轴线要用红色油漆刷成“▲”作标志。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标高控制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可依据首级高程控制网点S1~S12引测,采用悬吊钢尺结合水准观测传递到基坑下施工面上,在同一施工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坡桩的立面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在塔吊侧面,在标准节上测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悬挂钢尺标高传递示意图见下图。
2、地上结构施工测量平面控制1、场地相对直角坐标系测量法本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将建立三级控制网,由高到低逐级控制。
首级平面控制网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为基础建立,建立面基坑外侧稳固基础上。
在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在地下室基础面建立二级平面控制十字形轴线网,当结构图施工至±0.000结构层,将二级平面控制网转换到±0.000结构层,便与一级平面控制网联测校核,三级平面控制网位于建筑内部,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三级面控制网,必须定期复测校核。
特别值得注意的对于轴线关系复杂的计算可借助AutoCAD的电算功能,把设计院的轴线定位图纸经过相关处理放在自定义的相对坐标系中,可直观地在电脑上点取对应的相对坐标,可极大的减少计算的工程量和大大减少计算出错的几率。
(1)轴线内控点竖向投测A、仪器简介在进行内控点的竖向传递时,采用仪器为瑞士徕卡仪器公司的LeicaZL型激光铅直仪。
该仪器精度高,向上投测精度1/200000。
B、内控点竖向投测每层楼板浇注完毕后,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的控制点上,整平后,使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铅直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打在接收靶上,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完毕后,将电子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卷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全站仪依据控制点通过极坐标法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C、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3)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电子经纬仪分别置于各轴线控制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卷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轴线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轴线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其它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投测轴线为基准,并依据图纸尺寸放样出柱、墙、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六、高层控制网:为了提高建筑中高程测量的精度,我公司将依据二级高程控制点,确定仪器视高,然后利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将高程传递至接收棱镜,最后利用水准仪将高程引测至核心筒筒壁上,供施工放样使用。
该方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和累积误差小等优点。
(1)首先从高程基准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经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
(2)标高的竖向传递,我公司将依据二级高程控制点,确定仪器视高,然后利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将高程传递至接收棱镜,最后利用水准仪将高程引测至核心筒筒壁上,供施工放样使用。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经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抄测标高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七、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1、过程控制(1)测量负责人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的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精度要求。
(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复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2、建筑施工测量质量保证体系测量施工方案的编写不合格测量施工方案审核、审批技术交底测量放线合格验收进入下一道工序测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测量设备选用本工程轴线较多,为确保工程测量精度,保证平面位置、垂直度及标高的正确,本工程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建立合理的控制网络,进行工程分阶段的检测。
工程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单位检测,并在检验准用期内。
结合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本工程主要测量设备选用如下:测量时机的选择设计所提供的每个施工节段的相应标高和其它变形值,一般是基于某种标准气温下的设计值,杭州市一年气温变化较大,而本工程是跨季节、跨昼夜施工。
温度变化,特别是日照温差的变化对于结构变形的影响是复杂的,将温差变化所引起的结构变形从实测变形值中分离出来相当困难。
因此,应尽量选择温度变化小,日照不强的时机进行测量,力求将温度、日照对施工控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八、测量方案的拟定在进行本工程测量前,测量专组由测量工程师组织、所有测量人员参加,经过讨论拟定初步测量方案,指导后面具体测量工作的展开实施。
工程定位、放线本工程一旦确定由我公司中标承建,我公司将立即组织专业测量人员进场,并根据施工总平面施工图和杭州市主控网络坐标进行工程定位,在场内或附近建立本工程控制网格和网点,网点设置前必须与杭州市规划部门所确定设置的控制点进行校核,无误后才可正式设置,否则需会同业主、监理和杭州市规划部门协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