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教师红旗渠精神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红旗渠精神。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红旗渠精神是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
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定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 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红旗渠的建设者们面对重重困难,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人间奇迹。
3.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 勤奋拼搏、自力更生。
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造了红旗渠的辉煌。
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1. 增强民族凝聚力。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2. 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旗渠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勤奋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促进社会和谐。
红旗渠精神强调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
2. 增强担当意识。
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
我们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营造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4. 培养勤奋拼搏的精神。
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红旗渠精神,勤奋拼搏,自力更生。
5. 弘扬红旗渠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红旗渠精神的文章

红旗渠精神的文章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红旗渠的建设意义和时代背景2.文章目的: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做四有典范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1.定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2.具体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三、红旗渠建设的过程1.困境:林县旱情严重,寻找新水源的艰难过程2.动工:1960年启动引漳入林工程,历时9年竣工3.青年洞:青年们艰苦奋战,凿通总干渠最长的隧洞四、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1.历史价值:展现我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2.时代价值:激励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攀高峰五、如何践行红旗渠精神1.学习方面:以求真务实的学风,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工作方面:以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困难,迎难而上3.生活方面:以团结协作的态度,关爱他人,助人为乐4.价值观方面: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回馈社会,服务人民六、结论1.红旗渠精神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2.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做四有典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正文:红旗渠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它代表着迎难而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方面。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是一部迎难而上的奋斗史。
20世纪60年代,林县面临严重的旱情,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带领队伍寻找新水源,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在浊漳河畔找到了新水源。
1960年,红旗渠工程动工,历时9年才竣工。
其中,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青年们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凿通了隧洞。
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深远。
它不仅展现了我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更激励着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鼓舞着无数人勇往直前。
在新时代,我们应如何践行红旗渠精神呢?首先,在学习上,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学风,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在工作上,我们要以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浅议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浅议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摘要】红旗渠精神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战胜困难、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红旗渠精神对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红旗渠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体现,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旗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代社会也有着启示和影响力。
我们应当传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继续发扬其不朽的价值,以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关键词:红旗渠精神、时代内涵、现实意义、国家建设、实践体现、传承发展、不朽价值、社会启示、影响力。
1. 引言1.1 红旗渠精神的起源红旗渠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
那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艰难的时刻,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全国人民大炼钢铁”的口号,提倡自力更生,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红旗渠精神应运而生。
红旗渠精神源于中国北方的一段艰苦卓绝的工程实践。
红旗渠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家规模内全面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大工程,光是修渠挖坑就需要万人协力,有着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和条件限制。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中国工人们都坚信“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信念,顽强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工人们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集体精神体现,更是中国人民为开辟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和自主之路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楷模,成为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红旗渠的修建历经艰难曲折,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参与修建的人们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信念和对成功的坚定决心,最终攻克重重难关,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浅议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浅议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修建红旗渠这一大型水利工程过程中展现出的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象征着中国人民对于困难和挫折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旗渠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工程,当时正值中国经济困难时期,由于自然条件不利、经济基础薄弱等众多困难,却没有阻挡中国人民完成这一壮举。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数十万干部群众夜以继日、辛勤劳动,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拼搏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了红旗渠,为当地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旗渠精神在当时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
它是对传统的奋斗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奋斗、自力更生一直是崇尚的价值观念,红旗渠精神继承了这一传统,使其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红旗渠精神是当时中国在国际上承受巨大压力下的回应。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家经济困难,红旗渠的修建是中国顽强抵抗外来压力,推动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克服困难的内在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困难和挫折是家常便饭,唯有坚守信念,敢于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红旗渠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动力,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不懈,就能够取得成功。
红旗渠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各个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社会进步。
红旗渠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困难中锻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红旗渠精神,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红旗渠不但解决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改变了林县城乡面貌,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奋力开拓的时代精神,是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高地,是一面永不褪色、引领前进的战斗旗帜,是感天动地、响彻云霄的一首奋斗壮歌,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红旗渠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道构成伟大的中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以奋斗实干和履职担当,让红旗渠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2023年,红旗渠建成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回顾过去的岁月,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红旗渠的伟大,更能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旗渠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在探索一种符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农业问题的解决一直是这个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
尤其在北方干旱缺水的地区,农业生产更是受到严重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初动手修建红旗渠。
修建红旗渠,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项极其巨大的工程。
在那个时代,技术条件和资金都十分有限。
但面对困难,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豪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
修建过程中,数以万计的青年人亲手挖掘、搬运、灌溉,用汗水和智慧打造了数千公里的水渠和灌溉系统。
他们不怕疲劳,不怕风险,不怕死亡,只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
正是这种顽强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促成了今天中国的发展。
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工程的完成上。
更重要的是,在修建过程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一种坚强、勇毅、创新、实干的精神,这种精神继承并传递了中国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发展基因。
红旗渠精神代表着一种既具有现代意义,又贯穿着历史传承的民族精神。
此外,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时刻。
各行各业都需要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积极适应变革,融入全球化竞争格局。
红旗渠精神所强调的创新、实践、团结、担当等品质,正是当今时代所需重视的。
正是借助这种精神的推动,中国今天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总之,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包含着企业、组织、个人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文明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面对挑战和困境时,回顾这段光辉历程,重温红旗渠精神,我们将更加坚定信心,奋发向前,不断追求和实现新的辉煌。
红旗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探析

红旗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探析【摘要】红旗渠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红旗渠精神中的应用。
随后分析了红旗渠精神的来源与内涵,揭示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核心观点。
接着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红旗渠精神中的贡献,并指出红旗渠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红旗渠精神在当下社会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红旗渠精神的启示和展望。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红旗渠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探析、引言、正文、结论、重要性、应用、来源与内涵、时代背景、核心观点、贡献、影响、时代价值、实践、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性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遗产,对于激励人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强调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担当,是激励人们在艰苦环境下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思想力量。
红旗渠精神在当今社会具有积极引领和影响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弘扬红旗渠精神能够有效引导广大劳动者增强责任意识、团结合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
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促进国家繁荣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励亿万人民迈向更加美好明天的强大动力源泉。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红旗渠精神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红旗渠精神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原则贯穿于行动中。
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

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O李妲矫.每青一、红旗渠精神的提出从红旗渠动工的第一天开始,在各类报道、社论、文艺作品、领导讲话中,就有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概括和描述。
最早可见的是1960年2月,红旗渠刚刚开工的时候,摄影家魏德忠拍摄了红旗渠建设的第一张照片并命名为《移山造海》,刊登在I960年3月的《河南日报》上,并称赞其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1961年,知名作家师陀先生在《上海文学》第3期发表文章《红旗渠》,文中谈到了“为林县人民的战斗精神所震惊"蔦同年9月21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向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汇报工作,在谈到红旗渠时,刘建勋讲到:“红旗渠那样大的工程不支持一点钱,说不过去……他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太好了。
”m此外,1966年4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专门描述了红旗渠建设,“全国每个地方、每个单位,如果都能像林县人民那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国家的面貌必然能够更快地改变”o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报刊发表文章赞扬林县人民的这种精神。
1990年,红旗渠通水25周年纪念之际,林县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首次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作了明确表述,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1993年8月29日,河南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将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形成的,在改革开放中丰富和发展了的创业精神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随后,对红旗渠精神内涵的表述就越来越多。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提法,一种是1990年林县县委、县政府的提炼,另一种是1998年杨贵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红旗渠精神的思考》中的表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李剑波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
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
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
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
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
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
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
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
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
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
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
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
1959年小麦丰收。
但麦收后大旱。
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
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
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
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
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
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
她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
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
红旗渠精神有其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有其地域性,更具民族性;有其宣传性,更具实践性;有其传承性,更具开拓性。
原省委书记徐光春2008年4月到安阳调研时,把红旗渠精神总结为“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敢攀高峰”4句话、16个字,其中重要的是“放”字,关键是“敢”字。
“放”就是放手、放胆、放活;“敢”就是敢想、敢闯、敢干。
红旗渠精神作为传家宝,只能牢记,不能忘掉;只能弘扬,不能淡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发展,不能停滞。
邓小平同志曾说,没有一股气、一股劲,是走不出一条好路的,走不出一条新路,是干不出新事业的。
气就是精神、境界、激情和魄力。
对红旗渠精神内涵的再浓缩、再提炼,也就是一个字:气。
我们经常讲安阳要有气势,安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最重要的是聚人气,提勇气,显大气,展豪气!聚人气就是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
在挑战面前保持旺盛的斗志,在困难面前保持进取的精神,这就是勇气。
我们还要显出大气来,无论是规划蓝图,制订方案,还是确定目标推进工作,都要彰显这种辉煌的气魄。
展豪气就是轰轰烈烈干大事!当历史的脚步豪迈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铿锵行进时,我们重新思味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扩充,在沉淀,更赋予了新时代的元素和特征,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三、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将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的光辉。
人类社会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民族精神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精神长河,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如果停滞了、僵化了,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而且把它们与无产阶级世界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蕴含和包容历史与时代诸多优秀文化基因的红旗渠精神。
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而它的形成,又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提升。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一方面,要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内容,善于应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民族,广吸博纳,注重创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财富。
唯有实现民族精神传统与现实的统一,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更加迅速、稳健地走向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
1.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来展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把发展的目的———为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年红旗渠的修建,正是为了改变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局面,奠定县强民富物质基础。
红旗渠精神体现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改变现状、促进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可贵的价值取向不但深深渗入林州人民的实践活动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强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林州人靠着修建红旗渠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超人胆略和熟练的建筑技能,走出太行山,奔向全国建筑行业大市场,在各地施展才干。
如今,在外地的林州建设大军共计2600多个建筑队,已达20万之众,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
通过劳务输出,林州人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了解了国内外市场,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林州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宏大气魄,开始了向农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的进军。
那些昔日在外搞建筑、经过现代城市文明熏陶、具有浓厚市场意识的施工队长和建筑工匠,作为林州人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
他们将资金、技术、信息、项目带回家乡,领办乡镇企业,成为林州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促进了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如今,林州人又制定了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力争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红旗渠通水40年,已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而由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则难以计算。
林州人民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已从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走向美太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的本质。
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在新的形势下,林州的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强化宗旨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他们开展了以走千里长渠,访万家农户,办百件实事,正干部作风为主题的红旗渠调查千里行活动。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落实上述要求。
还应看到,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的许多干部工作环境好了,文化水平高了,眼界更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
别的地方没有做过的事,他们不敢做;别的地方正在做的事,他们不愿做;别的地方干成了事,他们又强调自己的条件差而不能做。
至于那些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贪图安逸享受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只会做表面文章、制造虚假政绩的人,不可能去干像修建红旗渠那样需要进行长期拼搏奋斗,乃至需要个人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的事情。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2.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否还需要完善的道德理性和高尚的道德理想?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无须再提集体主义,没有必要再讲无私奉献精神,不需要再借助道德对人们的活动进行调节。
这种认识是不足取的,其理由是:其一,经济活动只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人类还有政治、文化等活动。
追求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只是经济领域的行为目标,不能泛化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其二,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并不矛盾,因为后者也是一个企业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也要求人们接受一套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如果市场活动失去以道德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支撑,就必然造成严重无序的局面。
其三,我们所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又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讲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共同发展,反对不讲社会责任,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
由此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社会提倡大局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驱动所产生的弊端,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