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

74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y Forum / 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of Paris卞素萍Bian Suping1 巴黎拉德方斯2 巴黎的城市轴线3 巴黎协和广场4 凯旋门5 纪功柱6 巴黎埃菲尔铁塔摘要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
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整合保护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aspects ofcities, which are urban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urban spatial form.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wo classic means of urban design. Through interrelation, urban streets, transports and urban spaces may be integrated. Finally it expatiates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old cities. Discussion also focuses on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greenbelt planning. It provides many valuable teaching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ris, urban form,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ransport, integration, conser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232(2010)01-0074-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保持城市应有的特色,一直是各国探讨的重要问题。
城市形态及产生因素

网格状:
网格状旳城市形态较为规整,有相互垂直旳城市道路网系统构成, 易于布置建筑,但也轻易造成其布局形式旳单调性。
临沂
环形放射状: 环形放射状城市由放射形和环形旳道路网构成,城市交
通旳通达性很好,有着很强旳向心紧凑发展旳趋势,但也易 造成市中心旳拥挤和集聚。
成都
环好,有着很强旳向 心紧凑发展旳趋势,但也易造成市中心旳拥挤和集聚。
城市形态及产生原因
城市形态:
所谓城市形态,简朴旳说就是指城市旳外观。
是由城市形状、构造和相互关系所构成旳一种空 间系统。
构成要素涉及: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 城市发展轴。
城市形态分为两种类型: 集中式旳城市形态 分散式旳城市形态
集中式城市形态:
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格状、环状、 环形放射状、带状和混合状形态。
远期关系,使城市更接近自然。
弊端: 城市多种基础设施旳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相
对较大 、公共设施反复建设现象严重。
城市形态产生原因:
地理条件原因 政治文化原因 产业经济原因
地理条件原因:
地理条件原因是城市形态生成最为主要原因。 地理条件涉及地形、地貌以及河流旳分布或走向 等,这些对城市旳空间构造形态影响非常深远。
重庆 兰州
政治文化原因——历史沿革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城乡众多。诸多古老 城市因为其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风水很好, 成为统治者青睐旳对象。
北京 西安 洛阳
产业经济原因:
主要原因之一
山西阳原市
谢 谢 大 家!
弊端: 近远期关系: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城市用
地功能轻易混杂和相互干扰。
分散式城市形态:
分散式旳城市形态主要是指组团状 。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它反映了城市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城市发展的特点。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形态的概念与演变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城市的发展历程、功能分区、用地利用以及交通系统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历史上,城市形态的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城市的线状布局到现代城市的多中心布局,城市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城市形态的特点与分类城市形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尺度、布局和组织结构方面。
在尺度上,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城市通常具有明显的多中心布局,中城市一般有一个中心或多个互相联结的中心,小城市则以单一中心为主。
在布局上,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放射状、环状、线状和混合型。
放射状城市指从一个中心向周围放射状展开,环状城市以环为特色,线状城市呈现线条状的布局,而混合型则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组合。
城市形态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区、功能区和居住区等。
三、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文化因素也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会在城市形态上表现出来。
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也会对城市形态产生影响。
四、城市形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形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紧凑的城市形态有利于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环境,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城市形态还决定了城市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氛围。
一个有良好城市形态的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社会交流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对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保护与更新项目分析研究,尝试通过城市形态类型学总结关于历史街区改造的思路与方法。
标签: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设计历史街区江阴市长泾镇Abstract:By the analysis approach of Changjing Town urban design, the thesis tries to sum up the method of historic district modification.Keywords:Urban typological morphology, Urban Design, historic district, Changjing1城市形态类型学简介1.1 城市形态学“形态学”(Morphology)早期被广泛应用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分析城市问题被称为“城市形态学”。
城市形态学包括城市的物质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
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中的物质要素。
对城市物质形态的研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尺度层面:“建筑与基地(buildings and plots)、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城市(town or city)、区域(region)”。
其中前两者属于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城市”属于中观尺度上的研究,“区域”属于宏观尺度上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
其中街廓形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又可以细分为“建筑形态”和“景观形态”。
1.2 城市类型学“类型学”(typological)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體系。
在城市和建筑研究领域,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历史的内涵;二是抽象的特性。
其实际操作方法可以总结为“具体—抽象—具体”。
1.3 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形态类型学便结合了形态学和类型学两个理论的特点和长处,用来分析理解城市形态演变发展。
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

权阶层为了人们的定居而构建 和现今的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是有 市,其传统的狭窄的街区,连绵成
的,概念化是为城市的发展奠基, 机进行的。 因为这种随着功能和 片的骑楼建筑,都极有利于商贸的
因此需要制定精细完整的计划, 需要而由内生的有机性使城市的 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在
有机城市则包括了地理上定居点 形成和发展充满了各种变数,所 这类历史街区、建筑中很好的感受
和修补,但是罗马却很耐久,并且 顿、巴西利亚,以及我国的深圳,不 世纪时,威尼斯远离当时欧洲大陆
得到了进化;北京、西安,这些 千 管其功能如何,都因某种特殊的政 宗教中心,所以使得城市功能和需
年历史名城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 治使命或是政治中心,或是区域开 求的改变更容易实现,普通大众也
辉, 但它们都见证了中华大地的 发的核心,或是改革的试验田等从 成为城市扩张的主导力量。 虽然城
塑造着城市的形态和功能, 而且 状结构整齐划一, 以及严格的阶 是商业繁荣的城市,正如历史学家
还构成居民及其事业的特色,以 层分区。
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的
及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性质。 比如
古罗马是另一个体现强大政 结论所说,“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
中国, 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而使南 治力量的都城。 罗马人创立了古 城市的伟大与全面健康发展:即地
经济因素、市场力量一直是城
殊的地理条件使这个城市固有了 喜好。 而这些都城的建立都遵循 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经
人的尺度— ——适合步行或 “刚朵 严格的礼制— ——《周礼》, 自问世 济 的 繁 荣 ,城 市 不 可 能 持 续 ,僧 侣
拉”的穿行而又难以改造,人与人 以来它就成为影响深远的治国纲 神职阶层、王公贵族、士兵和官吏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2009-1-5 8:02:45【大中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
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
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
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
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
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
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一般为二三个组团,也有更多的。
若各组团之间呈带形伸展连续分布,则形成了带状城市。
多核组团状城市的公共中心比较分散,一般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道交|考试大|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综述及本土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4-14摘 要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已经在西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失、管理混乱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该文试图通过以中微观层面出发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理论基础,对其产生、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展开论述,重点分析谷凯、怀特汉德针对平遥古城展开的形态学研究,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可适性与发展困境,为中国的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边缘带演进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
关键词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研究综述 本土化Abstract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has formed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west,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oss and management chao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take Conzen's urban morphology from the micro lev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ttempt to discuss it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 China. We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by Gu Kai and Whitehand, and discuss theKeywords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review, LocalizationReview赵 瑞 | Zhao Rui郝占鹏 | Hao Zhanpeng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城市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及其特点分析------- 上海近代法租界城市形态的塑造一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汲取古今中外重要的城市形态的丰富理论和经验,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位置生态学城市意象相互关系三城市形态概念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形态”,英文为“Morphology”,来源于希腊语言Morphe(形)和Logos (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
因而有的学者将城市形态概括为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
武进将它进一步论述为:“由结构、形状和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美国著名的城市学专家凯文·林奇则从城市形态的运作机制出发,提出任何一般的城市形态理论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并强调指出,城市形态“应该是一种强调参与者的目的和参与者学习能力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城市形态形而上的概括。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四城市形态理论追溯城市形态理论最早产生于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的概念(environmental 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 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 (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 (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 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 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 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 of 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 未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 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 生物学研究。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 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 morphology、urban form或urban landscape表达。斯卢特(Schlter, 1899)、索尔 (Sauer, 1925)、和康泽恩(Conzen, 1960)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作出 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其中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 形态的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 素,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
城市形态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圣马可广场
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 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 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 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 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 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 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 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城市形状(urban form)、 城市型式(urbanpattern)和城市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 们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状主要指城市外部轮廓所呈 现的图形,是城市形态的低层次研究内容;城市型式主要指城 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的特点。城市形态 则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 反映。
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约条件, 形成不同的城市布局。
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作者提出了目标:发展一套范围有限而一 般性的理论,尽可能囊或所有形态问题,这将会成为我们讨论 什么是一个好城市时,除了僵化教条之外的另一个可选准则。
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城市由村落—镇—小城 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自然渐变规律;②城市内部形态;③ 城市形态演化规律。
《城市形态》
书的作者试图回答一个也许很天真 的问题——“什么能造就一个好的城市?”
基本概念结构和形成。
北京这样地势平坦、依据“理制城市”规划的整齐划一的城市, 我们也能体会到“三山三海五园”独特的山水空间气息,并由 此形成清晰的城市空间意向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城西 北依燕山山脉,东南为华北平原,潮白河与永定河从东西两面 夹城而过。规划中充分利用了水面多的优势,将什刹海、北海、 中南海三大湖面圈入城市中心区。故宫紧邻水侧,并用人工堆 积成景山,利用山和水组织城市主要轴线,布置城市宫殿建筑 群和至高点,并严格按照中轴对称,在东西南北布置天、地、 日、月坛等建筑与中心建筑群相呼应。以四合院为主的大量民 居掩映在浓郁的绿荫中。城西建设有大批园林:如颐和园、圆 明园等,与城中“三海”贯穿的自然园林区相衔接,使人工环 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 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 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城 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 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 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 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 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
传统中国城市同样吸引了广泛的研究(董鉴泓, 1982; 贺业锯, 1985; Sit, 1995;Wu; 1993; Xu, 2000)。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 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 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 居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 的伦理与哲学思想。第二是《管子》(周和西汉),这部古典地理 著作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 “理性”和“自然”的原则反映在《周礼》和《管子》中,互 相补充构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城市形态理论,并且影响了古代 城市的主要特征。这些思想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显著的位 置。尽管上述城市历史理论著作较少直接提及传统经验对现代 城市建设的意义,但是它们已经并将会继续对现代学术及实践 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后面理论做准备 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 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
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 1976)、吉尔德恩(Giedion, 1971)、科斯托夫(Kostof, 1991)、芒福德(Mumford, 1961)、拉 姆森(Ramussen, 1969)和斯乔伯格(Sjoberg, 1960)等对传统城市 研究作出了主要贡献。他们的著作除了详尽的描述了西方城市历 史形态演变过程之外,亦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如斯乔伯格 在《工业化之前的城市》(1960)中叙述到:“城市和文明不可分 离,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终出离了原初的状态。城市 的发展同时又使人可以建造更加复杂的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需求 的物质环境,人们从而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正如许多 学者所认为,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生产之后的第二个意义重 大的创造。
城市形态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城 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 和水系轴线,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按 城市交通轴线分类、城市形态具有放射型、坏型、环状放射型、 方格型、树枝型、平行型、扇型、星型、卫星型、星座型、连 环型、环绕型、带型等多种型式;按城市水系轴线分类,具有 带型、分流型、合流型、放射型、分散型、中央岛型、中央分 离型、树枝型等型式。
城市形态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宏观区域内城镇群的 分布形态;第二层次是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即城市的平面型 式和立面形态;第三层次是城市内部的分区形态。通过城市形 态的研究,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探讨城市自身的发展 规律,解释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现象,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城 市形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城市规划学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