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武术知识点总结

初中武术知识点总结

初中武术知识点总结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武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初中阶段是我们学习武术知识的一段关键时期。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初中阶段的武术知识点。

1. 历史渊源:武术源远流长,起源于遥远的古代。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是古代战争和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武术也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2. 武术分类:武术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类。

内家拳强调内功修炼,注重意念、气的运用;外家拳则侧重于肢体的力量、速度和技巧。

代表性的内家拳有太极拳和八卦掌,外家拳则有少林拳和咏春拳等。

3. 武术基本功:武术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它是武术技击的基础。

基本功包括站桩、握拳、脚步、步法等。

其中,站桩是锻炼身体力量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握拳是练习拳法的基本功,通过握拳可以发散出内力;脚步和步法则是学习武术套路时必不可少的部分。

4.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武术技击的表演形式,也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套路中包含了各种动作的组合,通过不同的动作展示技击的技巧和力量。

初中阶段,我们会学到一些简单的套路,如太极拳的24式和八卦掌的八卦掌基本步。

5. 武术比赛和表演:武术比赛和表演是展示武术技能和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武术比赛或者组织的表演活动。

通过比赛和表演,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6. 武术精神: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武术讲究的是集中、坚毅、较劲、刚柔相济的精神。

通过学习武术,我们可以培养意志力、毅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锻炼身心,提高自己的素质。

总结起来,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武术的历史渊源、分类、基本功、套路、比赛和表演以及武术精神。

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出坚毅的意志,培养出自信心。

同时,武术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传统武术知识点总结

传统武术知识点总结

传统武术知识点总结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包括拳法、腿法、擒拿、武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拳法。

拳法是武术的基础,它包括站桩、基本拳法、虚招、点穴和气功等。

而腿法主要是以踢为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踢腿。

擒拿技术在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是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作,在对手不备时迅速制服对手。

武器方面主要有刀、剑、枪、棍等,这些武器的使用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

传统武术的基本理念包括内功、外功和心法。

内功主要是指修炼身体内部的力量和能量,包括呼吸、气功、站桩等。

外功主要是指拳法、腿法、擒拿等基本功的实践和训练。

而心法则是指修炼心灵和意志,包括冥想、调息、定神等。

传统武术的精髓在于气和力的结合。

气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身体内部的能量,通过调息和呼吸来激发出来。

而力则是指肌肉的力量,通过训练和技术来发挥出来。

将气和力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和武术技艺的积累。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武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艺术。

在中国的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武术的记载,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非常重要。

武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阶段。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以军事和武将为主,它是为了战争和保卫国家而存在的。

在中世纪,武术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技艺和学问。

在现代,武术不再只是为了战争而存在,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遗产和体育运动。

传统武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战争技能,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武术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和书籍中,都有关于武术的记载和描写,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传统武术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传统武术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多样化的,它包括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中,武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武术流派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有太极拳、少林拳、武当剑、八卦掌等。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分解示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掌握动作。下 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将这类动作分为上肢动作 和下肢动作,然后按动作的难易顺序分别分解示范,或将动作分为几 个小节来示范教学。 (2)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动作的攻防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 用意来示范教学。 (3)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 (4)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但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 尽快地向学 习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 —分解——完整”的原则
第四章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武术套路编排的步骤与方法: 包括内容设计,结构构思,风格特点 设计,路线方向安排,全套调整。
第五章武术教学
1、武术教学的特点: (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

术语 剑指: 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 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
第九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
1、武术套路个人项目比赛的场地是:长 14m, 宽8m。 2、武术套路自选项目评分中动作质量分 值为:5分。
你对武术、太极拳等的认识。 分别从 1、武术、太极拳的定义; 2、武术、太极拳的特点与作用; 3、武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加以论述。
“体松”和“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两个基本 方法,它对于其他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起着一定的 保证作用。“体松”则是指练拳时,在维持正确 动作姿势的基础上,身体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 尽量使身体舒展,不用僵力;“心静”是指要排 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

中考武术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武术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武术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武术概述武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包括了拳术、剑术、刀术、槍术、棍术、鞭术、掌法等各种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武术体系。

武术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能够培养意志品质、锻炼意志品质、磨练意志品质。

二、武术的分类根据武术的练习形式、身法、招式等不同特点,武术可以分为拳术、器械和套路。

1. 拳术:拳术是武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武术的精髓所在。

拳术练习主要以拳法、腿法和柔身术为主。

其中拳法又包括了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西派拳等,每种拳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2. 器械:武术器械包括了武器和器械两种形式,武器包括了刀、枪、剑、棍、鞭等,器械包括了各种练功器材和训练装备。

练习器械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培养意志品质。

3. 套路:武术套路是一套由一系列的招式、防御动作和攻击方法组成的独立体系。

通过套路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敏捷度。

套路的练习也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武术的技术要领1. 姿势:武术的动作姿势要求各式规范、端正,动作整体协调流畅,身形、步法、手眼身合一。

2. 动作:武术的动作要有力量感,要求有力而不失柔韧,快而不失稳健。

3. 内功: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内功是武术的核心,要求练习者从内到外,从呼吸、意念、气功到肌肉力量等方面进行全面锻炼。

4. 准头:武术的招式和技术要求有准确的准头和精确的技巧,避免偏离攻击目标。

5. 意志:武术强调锻炼意志品质,练习者需要保持专注、执着、不怕困难和挑战。

四、武术的基本功技术1. 拳法: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拳法练习主要包括了直拳、勾拳、上勾拳、铁笔等。

练习者需要掌握不同的拳法技巧和招式。

2. 腿法: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腿法练习主要包括了前踹、侧踢、后踢、回旋踢等。

练习者需要掌握踢腿的技巧和动作。

3. 柔身术: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柔身术主要包括了摔技、滚技、落技等。

大学武术知识点

大学武术知识点

大学武术知识点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

在大学中学习武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大学武术的一些知识点。

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是为了应对战争而形成的一种格斗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项目,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武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技巧和特点,武术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

内家拳注重修身养性和内外调和,代表性的有太极拳;外家拳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代表性的有少林拳和咏春拳等。

3.武术的训练方法:武术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功、套路和对练。

基本功包括站桩、跑步、跳绳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套路是一系列连续动作的组合,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技巧和协调能力。

对练则是两人之间的实战演练,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技巧。

4.武术的精神内涵: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门艺术和哲学。

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坚韧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武术的世界中,学生还能够领悟到太极哲学中的阴阳平衡、以柔克刚的思想等。

5.武术的比赛和表演:大学武术比赛通常包括套路和对练两个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训练成果,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

此外,大学武术表演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武术的魅力。

6.武术的培养和传承:为了促进大学武术的培养和传承,学校通常会成立武术协会或社团,提供专业的教学和训练指导。

一些优秀的大学武术运动员还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并为学校赢得荣誉。

总之,大学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训练方法。

学习武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武术的学习和实践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二、提高防身能力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5.内容与分类: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要领:指尖捏紧,尽量屈腕。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调养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武术理论知识点,包括武术的起源、基本理念、训练方法等。

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争,是人类为了自卫和生存而形成的一种格斗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战技能为核心,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各地域在传承和发展武术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使得武术具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武术的基本理念1. 技击与无力武术的核心理念是技击,即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攻击敌人或保护自己。

然而,真正的高手却能在技击的过程中展现出“无力”的境界。

这里的“无力”并非指没有力量,而是指在技击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和柔软,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2. 内外结合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修炼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气质。

外在的技术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砺,逐渐掌握技巧和动作的精髓。

而内在的气质则强调修炼内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耐力、意念集中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内外结合的修炼,武术能够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仅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武术的训练方法1. 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呼吸、站立、姿势、步法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基本功对于后续的技击训练和实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术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2. 技击训练技击训练是武术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方面的技巧练习。

通过与教练或其他学员的对练,能够不断磨砺技术,并且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

技击训练要求学习者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技巧的要领。

小学武术知识点总结

小学武术知识点总结

小学武术知识点总结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小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素质,还能培养意志力、自信心和集体意识。

下面是关于小学武术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小学生在学习武术时有所帮助。

一、基本武器1.刀: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武器,主要有弯刀、直刀、双刀、参合刀等。

小学生在学习刀法时,需要注意握刀、转刀、划刀等基本动作,并按照动作的要领进行练习。

2.枪:枪是一种长兵器,主要有长枪、短枪、双枪等。

小学学生在学习枪法时,要熟悉握枪、提枪、刺枪等基本动作,同时还要注意前后步、左右腿的协调动作。

3.棍:棍是一种典型的短兵器,主要有长棍、短棍、双棍等。

学生在学习棍法时,需要掌握握棍、转棍、击打等基本动作,并注意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

4.剑:剑是一种典型的剑术器械,主要有长剑、短剑、双剑等。

小学生学习剑术时,需要熟悉握剑、挥剑、刺剑等基本动作,并注意良好的身体协调和动作要领。

二、基本动作1.基本步法:武术的基本步法包括走步、跳步、旋步、直线步等。

小学生在学习步法时,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步伐要稳健,同时还要动作灵活、配合协调。

2.基本击打动作:击打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猛击、撞击、绕打等。

小学生在学习击打动作时,需要掌握准确的击打力度、角度和速度,并保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

3.基本招架动作:招架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重要手段,主要有左右躲闪、上下偏移、回击等。

小学生在学习招架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的动作要领,保持协调和稳定的身体平衡。

4.基本摔打动作:摔打是武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扭摔、打摔、劈摔等。

小学生在学习摔打动作时,要注意技巧的正确性和力度的掌握,并保持良好的身体协调。

三、基本拳法1.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克刚,以力胜力的拳法。

小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时,要注意保持跟随者的动作节奏,灵活运用身体的柔韧性,同时还要注意呼吸和精神的调整。

2.少林拳:少林拳是一种以刚健、快速和力量感为特点的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知识点
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
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
~
二、提高防身能力
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
5.内容与分类:
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
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
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
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
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要领:指尖捏紧,尽量屈腕。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松指,腕扣不紧。

.
9.四种手法:冲拳、推掌、亮掌、架掌
①冲拳:动作:
要领:
要求:
力点:
易犯错误:
②推掌:动作:
*
要领:
要求:
力点:
易犯错误:
③亮掌:动作:
要领:
要求:

力点:
易犯错误:
④架掌:动作:
要领:
要求:
力点:
易犯错误:
'
10.五种步行: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
①马步:动作: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

要领:挺胸、塌腰、展髋、脚跟外蹬。

要求:易犯错误:
②弓步:动作:两脚前后开立,前腿脚尖微内扣,屈膝半蹲,后脚尖内扣约45°,后腿挺膝伸直,后髋下沉内扣,上体正对前方,左腿在前呈左弓步,右腿在前呈右弓步。

要领:后腿挺膝,后脚要全脚着地。

要求:
易犯错误:
③仆步:动作:两脚开立,一腿全蹲,大小腿贴紧,全脚掌着地,膝
关节外展,另一腿侧仆伸直,脚尖内扣,全脚掌着地,开胯,挺胸,塌腰,上体微前倾,仆左腿为左仆步,仆右腿为右仆步。

要领:
要求:
易犯错误:

④虚步:动作:
要领:
要求:
易犯错误:
⑤歇步:动作:
要领:
要求:
易犯错误:
^
11.腿法的分类:直摆性,屈伸性,击响性,扫转性,腾空性
12.直摆性腿法:动作:正踢,侧踢,斜踢,外摆,里合。

要求:正踢腿三直:腰直,劲直,膝直。

一勾:全脚着地,头顶眼平,过胸加速
13.屈伸性腿法:动作:弹腿,侧踹,蹬腿。

要求:提要屈,膝要定,身要脆,力点明
14.击响性腿法:动作:单拍脚、斜拍脚、里合拍脚、摆莲拍脚。

要求:位置准确,相互击响,寸劲相加
15.扫转性腿法:动作:前扫腿,后扫腿。

要求:

16.腾空性腿法:动作:腾空外摆莲、旋子、旋风腿。

要求:
17.弓步冲拳的发力顺序:立生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

18.四击:踢、打、摔、拿;八法:眼法、手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鹤,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19.三节: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结。

六合:手肘肩脚膝胯部位的协调配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脚合,脚与膝合,肩与胯合。

20.太极拳的概念: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太极一词的来源:源于《周易·戏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1.太极拳的创编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庭所创。

太极拳的来源:一、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二、综合吸收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三、运用了古代中医经络之说和阴阳学说
22.太极拳的流派:陈、杨、吴、武、孙
特点: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预刚、以易导动
23.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1、虚灵顶劲
2、含胸拔背
3、沉肩坠肘
4、坐腕舒指
5、松腰敛臀
6、圆裆松垮
7、尾闾中正
8、意念丹田
9、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24.拳术:套路运动,基本技法;武德:仁义礼信勇
"
25.太极拳的教学步骤与要求:太极拳的教学应从基本动作开始,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示范动作完整、准确,结合攻防含义进行示范讲解。

26.太极拳教学方法的运用:语言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形象联想比喻教学,正误对比、纠错提高
27.太极拳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精神不专,放松不正,立身不正,架势忽高忽低,速度快慢不均
28.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①动作有利于气血运作;②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
③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
④健身科学性的要求
29.武术教学的特点:
①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②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③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④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⑤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
30.武术教学的要求:
①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②了解各拳种风格和特点
③安全教育意识
31.中学武术教学要求:
①注意武德教育;②突出难点,围绕重点;
③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武术操:
^
教学步骤:1、完整示范2、分解示范并讲解3、口令指挥集体练习。

讲解顺序:1、先讲下肢2、后讲上肢3、最后讲眼法。

示范面:1、正面2、背面3、侧面4、斜面5、镜面
示范速度:1、常速2、快速3、慢速

33.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
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34. 青年拳甲段:(1)上步架打(2)右架打(3)弓步托掌(4)虚步挂掌(5)上步踢腿(6)退步勾挂(7)上步架打(8)架踹(9)弓步击掌(10)勾踢(11)小缠冲拳(12)上步击掌(13)退步横肘(14)跳步横肘(15)并步按掌
青年拳已段:(1)垫步冲拳(2)退步横掌(3)弓步击掌(4)右横掌(5)退步砸拳(6)跳踢(7)马步横打(8)退步横掌(9)并步勾挂(10)退步击掌(11)换步击掌(12)挂压(13)退步横肘(14)上步冲拳(15)跳步捋打(16)撤步按掌
35.棍术的动作名称:第一段:(1)虚步劈棍 (2)弓步里绞戳棍 (3)插步抡劈棍 (4)翻身抡劈棍 (5)马步平抡棍 (6)跳步半抡劈棍 (7)右左提撩棍 (8)翻身扑步摔棍
第二段:(9)弓步崩棍 (10)弓步把劈棍 (11)歇步半轮劈棍 (12)左右云拨棍 (13)弓步挑把棍 (14)转身弓步戳棍 (15)踢腿撩棍 (16)弓步拉棍 (17)收势
36.武术散打的竞赛办法:散打比赛采用循环赛和淘汰赛两种竞赛办法,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两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

37.散打的得分部位与禁击部位:得分:头部、躯干、大腿。

禁击:后脑、颈部、裆部。

38.散打比赛场地的长宽高:高80cm长和宽800cm
39.套路完成时间的要求:
成年人:一分20秒
青少年包含儿童:不得少于一分10秒
40.套路竞赛场地的长宽高要求:
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
集体项目:16米长、14米宽
41.你对武术和武术课的认识:
武术,乃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个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世界深深的吸引着我。

中国作为武术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的武术文化。

当然这都是历代习武之人用其令人敬佩的行为和品德构筑的。

勤习常练,不但能强身壮体,还能怡养身心,正所谓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继中华几千年文明之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