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doc
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平衡行走》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平衡行走》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99b5f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f.png)
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平衡行走》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平衡行走》及教学反思《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1.材料及环境创设2.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3.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4.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三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
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
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
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
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教学反思: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
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

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平衡行走的方法和技巧;2.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3.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平衡行走的技巧和方法,让幼儿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1.平衡木、平衡球等相关器械;2.带有把手的长绸巾或毛巾。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歌曲或游戏引发幼儿的体育兴趣;2.展示平衡木、平衡球等器械,让幼儿了解平衡体育项目。
讲解平衡行走技巧(10分钟)1.初步讲解平衡行走技巧,包括口诀:“抬进、夹膝盖、脚尖着地、睡脚跟”;2.让幼儿自行进行模仿和练习;3.以图示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平衡行走的技巧。
带绸巾练习平衡行走(20分钟)1.在绸巾两端各绑一个把手;2.将绸巾放在幼儿的肩部,让幼儿尽量保持平衡行走;3.在幼儿练习时,可以适当给予引导和支撑。
练习平衡球(20分钟)1.让幼儿在平衡球上尽量保持平衡;2.可以在平衡球周围放置一些小球,让幼儿拾取练习;3.在幼儿练习时,可以适当给予引导和支撑。
结束(5分钟)1.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松弛活动;2.通过简单的问答、游戏等方式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平衡行走的技巧和方法,让幼儿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同时,引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打下了基础。
评价反思本次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
例如在练习平衡球时,支持幼儿的手法需要更加灵活,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大的困扰。
同时,对一些身体不协调的幼儿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援。
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更加注重细节把握,让教学更加精益求精。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教案名称:平衡行走适用年龄:3-4岁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3.提高幼儿对空间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室内或室外开阔的场地。
2.10个小绳结或小纸片。
3.一张大纸或地板上画的图形。
教学过程:1.热身准备:-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转头、摇臀、扭腰等。
-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放松运动,如摇摆双手抖动等。
2.准备游戏道具:-带领幼儿一起将绳结或纸片固定在地上,形成一个平衡线。
-拿出画好的大纸或地板上画的图形。
3.游戏一:平衡行走-让幼儿站在平衡线的一端,手臂自然垂放身体两侧。
-教师向幼儿解释游戏规则,并示范如何走在平衡线上。
-教师指挥幼儿按图形的要求在平衡线上行走,如前进、后退等。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进行平衡行走。
4.游戏二:画图形-教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块大纸或一块地板。
-向幼儿解释游戏规则,要求每个小组合作画出一个图形。
-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带领其他成员画图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选择,如圆、正方形等。
5.游戏三:追赶接力-教师让幼儿分成两个队伍,站在起始线上。
-游戏开始时,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幼儿在平衡线上行走,直到达到终点。
-达到终点后,小组中的下一个幼儿开始行走,以此类推。
-第一个完成比赛的小组获胜。
6.游戏四:反思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回顾并讨论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引导幼儿思考如下问题:-平衡行走时有什么感觉?-画图形时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追赶接力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练习更复杂的平衡动作,如单脚跳,单腿站立等。
2.创造更多的平衡行走游戏,如在平衡线上放置障碍物进行躲避。
3.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和故事情节。
4.进行更多的团队合作游戏,如合作搭积木、合作进行瑜伽等。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了一系列以平衡行走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小班体育教案《平衡行走》

小班体育教案《平衡行走》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衡行走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提高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勇敢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平衡行走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平衡训练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幼儿掌握平衡行走的技巧,并能在平衡训练活动中不断提高平衡能力。
2.难点:平衡行走的诱导和调节,幼儿如何保持平衡。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在活动区域内,幼儿肢体放松,呼吸深呼吸,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放松身体,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2. 讲解规则(5分钟)教师简单讲解活动规则及要求,告诉幼儿们在活动中需要关注平衡和安全,避免碰撞和受伤。
3. 平衡行走训练(15分钟)1.假设幼儿的左右两脚分别站在一块软垫上,保持沉稳的身体,两脚靠在一起,双手握紧拳头,然后一步一步向前走。
2.教师可以从南向北或从东向西走,在走的过程中示范,指导孩子正确的姿势,同时对孩子进行纠正。
3.难度逐渐增加,可以增加移动的距离和移动的速度,也可以增加垫子的数量,加快幼儿的平衡能力的提高。
4. 跟随游戏(15分钟)1.所有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活动区域内随机走动,教师指挥。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两片脚板,让他们同时站在距离较近的垫子上,再在垫子上左右快速移动。
3.逐渐增加小组之间移动的难度,可以尝试反向掉头,换位置,尽可能让幼儿获得身体平衡的训练。
5. 小结(5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简单总结活动,并让幼儿回想他们较好的表现和做的错误,让幼儿学会总结自己,反思错误。
6. 游戏扩展(15分钟)在进行平衡行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一些体验性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全面提高身体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五、教学反思平衡训练活动可以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达到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的目的。
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3篇

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站立、行走和跑步。
2.能够练习平衡能力,提升身体的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正确站立和行走。
2.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站立时应注意身体的平衡。
2.行走时应注重身体的姿势。
四、教学准备:1.教具:平衡木、绳子。
2.音乐:欢快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师生一起跳绳,热身身体。
(2)进行关节活动,放松身体。
2.示范:(1)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
(2)教师示范站立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的动作。
3.练习:(1)学生们按照示范,一人一次站立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2)学生们用绳子将平衡木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在平衡木上行走。
4.巩固:(1)学生们站立在平衡木上,进行记时比赛,看谁能站得最久。
(2)学生们分成两组进行接力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依次行走在平衡木上。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敢和自信品质。
七、作业:复习今天的内容,回家练习站立和行走的姿势,准备下节课的进一步练习。
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垫子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2.掌握使用垫子进行跳水、滚动等基本动作;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垫子的作用;2.跳水动作;3.滚动动作。
教学准备:1.垫子;2.音乐;3.示范图片。
教学步骤:1.引入新内容(5分钟):通过观察垫子和示范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垫子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2.跳水动作(15分钟):a.简单介绍跳水动作的目标和要求;b.示范跳水动作,要求学生模仿;c.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安排一名学生跳水,其他学生负责观察和评价。
3.滚动动作(15分钟):a.简单介绍滚动动作的目标和要求;b.示范滚动动作,要求学生模仿;c.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安排一名学生滚动,其他学生负责观察和评价。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行走》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行走》
教案:平衡行走游戏
教学目标:
1. 培养孩子的平衡感觉和身体协调能力。
2.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准备材料:
1. 扁平的木板或平衡器材。
2. 一些小球或其他能够放在木板上的物体。
教学步骤:
1. 介绍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孩子们需要在木板上保持平衡并把小球从一端送到另一端,同时要注意与队友的协作,避免小球滚落。
2.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一人站在木板的一端,另一人站在木板的另
一端。
3. 给每个小组一个木板和一些小球。
4. 请第一个小组的学生开始行走,他们需要沿着木板保持平衡,并将小球从一端送到
另一端。
另一名学生可以帮助稳定木板或者指导平衡。
5. 当第一个小组完成后,轮到下一个小组依次进行。
6. 评价每个小组的表演,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
这个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平衡感觉和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注意:
1. 游戏难度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有些学生可能很容易保持平衡,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2. 指导学生时,需要保持耐心和鼓励,给予他们信心和支持。
3. 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木板的稳定和安全性。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我会继续改进和调整这个游戏,以适应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学生。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行走》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行走》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行走》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培养动手能力;2、培养幼儿坚毅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以及空间意识;4、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通过小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游戏器具:绳子、踩板。
2、游戏场地:室内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3、教师人员:2人。
三、教学过程:1、热身:“找朋友”的游戏(5分钟)。
游戏规则:幼儿们围成一个圆圈,一名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选择一个人,找到他,并说出他的名字,两个人握手后离开圆圈,然后新选中的幼儿接着找下一个人。
2、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3分钟)。
介绍游戏器具,安排游戏步骤,讲解零部件装配(将两个绳子调整至合适长度,将绳结箍在一起将踩板置在绳子上)。
游戏规则:(1)两人合作玩。
(2)拿起踩板,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一起行走,让踩板从起点到终点不落地。
(3)行走过程中,不能搭手,不能接触到地面以外的其他东西。
3、游戏互动及引导(10分钟)。
由教师现场示范,然后双方磨合感情,一起体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引导幼儿正确地掌握游戏步骤,提供一定的技巧讲解,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
4、小结与反思(2分钟)。
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鼓励幼儿互相肯定、鼓励和表扬,示范让幼儿们互相感恩。
同时,老师也要反思游戏过程,评估幼儿的游戏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下次的游戏做好准备。
四、教学结果评估:幼儿通过游戏,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了平衡能力,而且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幼儿自立自信的意识,让幼儿在乐趣中完成身体的锻炼。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游戏名称:平衡行走游戏目的:通过平衡行走游戏,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运动协调性和稳定性。
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3-4岁)游戏步骤:1. 游戏准备:- 划定游戏区域:选择一个安全、平坦的场地作为游戏区域,游戏区域大小适合幼儿行走,游戏区域的界限可以用彩色绳子或标志物标示出来。
- 准备游戏道具:准备一些平衡板、垫子或细木板等辅助平衡行走的器材。
2. 游戏介绍:- 与孩子们一起坐在一起,讲解游戏规则和目的。
向幼儿介绍平衡行走的概念,简单解释为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步行、跳跃等动作来进行。
- 强调游戏的安全性,告诉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游戏实施:- 给每个幼儿一个平衡板或垫子等辅助器材。
- 让幼儿逐一站到平衡板上,看他们是否能保持平衡稳定。
观察他们的表情,如果有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可以赞美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尝试。
- 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活动,例如直线行走、踢踏平衡球、单脚踩踏、双脚跳跃等动作。
教师可以示范,让孩子们模仿。
4. 游戏反思:- 游戏结束后,让每个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 你觉得在平衡行走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2) 你是如何克服困难,成功完成任务的?3) 你在游戏中有没有感到紧张或害怕?如果有,你是如何应对的?-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和感受,让他们相互倾听和交流。
5. 游戏总结:-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并进行总结。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1) 平衡行走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 这个游戏对你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3) 你觉得你的平衡能力有所提高吗?-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提升自己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他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平衡稳定,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稳定性。
同时,游戏也培养了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体育优质教案《平衡行走》含反思【活动目标】
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1、材料及环境创设。
2、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3、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4、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三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
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
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
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
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
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
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小百科:平衡木运动起源于公元前的罗马时代,需要运动员在一根横木上做出一连串的舞蹈与翻腾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