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抗菌药大全

喹诺酮类抗菌药大全

喹诺酮类抗菌药大全1. 喹诺酮类抗菌药简介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类广谱、强效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症状。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治疗病毒和真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菌药。

2.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是一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代表药物: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特点。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扰乱细菌DNA的合成来杀死细菌。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广泛用于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的治疗。

3. 美福沙星美福沙星是一种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该药物可有效治疗多种感染,特别是对耐药菌的病情有较好的疗效。

美福沙星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该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在使用美福沙星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过量用药。

4. 诺氟沙星诺氟沙星是一种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该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与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相比,诺氟沙星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和较低的耐药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长,避免滥用和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5. 利福沙星利福沙星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广谱杀菌作用强,治疗效果显著。

该药物不仅对细菌感染有效,还可用于治疗病毒和真菌感染。

利福沙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使用该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以免出现药物耐药性的问题。

6.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过敏的患者不宜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患者应慎用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遵医嘱。

•长期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应避免滥用和过量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基因型的患者可能更容易 出现过敏反应、光敏反应、肌肉骨骼 损伤等不良反应。
04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等感染。在使用时,应严格 掌握适应症,确保药物用于适当的疾病和感染。
禁忌症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影响彼此的浓度和疗效,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例如,某些抗酸药、抗凝药、心血管药物等可能与喹诺酮 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
不同个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和反 应存在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因基因多 态性而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 引言 •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 结论
01
引言
喹诺酮类药物简介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具有4-喹诺酮母 核结构的合成抗菌药,主要通过抑制 细菌DNA旋转酶,从而干扰细菌 DNA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异常,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代谢与排泄
01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因 药物排泄减少而导致不良反应加 重。
02
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在肝脏中代谢 ,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可能发 生竞争性代谢,影响药物浓度和 不良反应的发生。
03
向患者普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临床医生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加强临床医生培训

《喹诺酮类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药物》课件
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是较为严重的过敏反 应,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
01 02 03 04
红斑
皮肤出现红斑也是过敏反应的一 种表现。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极其严重的过敏反 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肝肾功能损伤
肝功能异常
长期或过量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损伤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通常在停药后可恢复。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药物的抗菌活性、安全性、耐受性及降低细菌耐药 性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如何开发出更有效的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喹诺酮类 药物以延缓耐药性的发展,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肌腱炎
肌腱炎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少见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
药物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影与未来 发展
Chapter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现状与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现状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喹诺酮类药 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以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为代表,在保持强大抗菌活性的同 时,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更小,主要用于治疗 耐药菌感染和重症感染。
02
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Chapter
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与分布
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
喹诺酮类药物的组织分布广泛,包括肺、肝、肾、肌肉 等组织,但脑组织中的浓度相对较低。 喹诺酮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容积较大,表明其在组织中 有较大的储存库。

兽医药理-喹诺酮类药物

兽医药理-喹诺酮类药物
休药期:烟酸诺氟沙星,猪、鸡28天。乳酸诺氟 沙星,鸡8天。鱼、鳖500度日。蛋鸡产蛋期禁 用。
以诺氟沙星计:混饮,每升水,鸡50-100mg, 连用3-5天。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 仔猪10mg,一天2次,连用3-5天。
抗菌谱与恩诺沙星相似,抗菌活性略低于恩诺沙 星。
对畜禽呼吸道致病菌有良好的活性,尤其对葡萄 球菌的活性较强;对多种厌氧菌也有抑制作用。
3.喹诺酮类药物
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合用对大肠杆菌或葡萄 球菌有协同作用,但增加肾毒性作用(如出现结晶尿、血尿), 仅限于重症及耐药时应用。
犬、猫高剂量使用可出现中枢神经反应;雏鸡大剂量则出现 强直和痉挛。
休药期: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牛14天,猪10天,禽28天, 弃奶期84h;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畜、禽28天;乳酸环丙 沙星可溶性粉、禽8天。产蛋鸡禁用。
以环丙沙星计:混饮,每升水,禽40-80mg,一 天2次,连用3天。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 重,家畜2.5mg,禽5mg。静脉注射,家畜2mg, 一天2次,连用2-3天。混饲,每千克饲料,鳗鱼 1.5g,鳖0.05g,连用3-5天。
抗菌谱与恩诺沙星相似,而抗菌活性却不及恩诺 沙星。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杆菌、肺 炎杆菌、流感杆菌等作用较强,对葡萄球菌、肺 炎球菌、溶血链球菌、绿脓杆菌作用差。
有促进动物增重效果。
用于猪和禽类的敏感菌及支原体所致的感染性疾 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巴氏杆菌病、 鸡慢性呼吸道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等。
常与盐酸小檗碱制成预混剂,用于防治鳗鲡嗜水 气单胞菌与柱状杆菌引起的赤腮病与烂腮病,以 及鳖的红脖子病、烂皮病。
临床上对鸡白痢、仔猪黄、白痢疗效较好
用于猪和禽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 敏感细菌感染及霉形体感染,如猪放线杆菌件胸 膜炎、猪肺疫、仔猪白痢、鸡的慢性呼吸道病、 鸡大肠杆菌病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环丙沙星
总结词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诺氟沙星
要点一
总结词
诺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 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01
研发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以满 足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 求。
02
针对现有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 ,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疗效 和安全性。
03
发掘新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靶点,以拓展其抗菌谱 和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抗菌效果 。
开展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性 监测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 耐药性的挑战。
06
CATALOGUE
喹诺酮类药物的具体品种介绍
氟罗沙星
总结词
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氟罗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探索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针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治疗,研究联合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 治疗方案。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及防控措施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流行病 学和分子机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

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与安全性

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与安全性
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与安全性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且在 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了解其药理与安全性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和修复,从而有效抑制和杀灭感染的病原体。
2 细菌抵抗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度的杀菌效果,但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和调整。
副作用
1 肠道症状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腹 泻、恶心和呕吐等肠道不 良反应。
2 神经系统反应
3 酸碱失衡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 失眠和焦虑等与神经系统 相关的副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使用部分喹诺酮类药物时 可能会导致血清酸碱平衡 异常。
药物相互作用
1 抗心律不齐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和某些抗心律不齐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3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和脓疱疮等。
3 免疫调节
喹诺酮类药物还能调节宿主免疫系统,促进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药物分类
氟喹诺酮类
代表性药物: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
代表性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药物机制
1 靶位抑制
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 菌DNA旋转酶酶活,阻碍 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 起到抗菌作用。
2 细胞膜破坏
3 细胞凋亡诱导
2 降血糖药物
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降血糖药物的疗效,需注意调整用药剂量。
3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与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临床应用
1
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禁忌症
对药物成分过敏、孕妇、婴儿、哺乳期妇女慎用
3
用药注意事项
肝功能异常、糖尿病、抗生素过敏者需特殊注意
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副作用
• 恶心、呕吐、腹泻 • 头痛、头晕、疲劳 • 肝功能异常、血糖升高 • 关节疼痛、肌肉酸痛
注意事项
• 遵医嘱使用,不可随意更改或延长用药时间 • 与其他药物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 注意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使用
常见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
广谱抗菌剂,用于消化道、泌 尿生殖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
一线治疗药物,广泛用于呼吸 道、皮肤软组织感染
莫西沙星
抗菌谱广,特别适用于呼吸道 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诺氟沙星
广泛用于尿路、性传播疾病的 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
适应症
广泛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疾病
结论和总结
喹诺酮类药物是有效的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了解其 分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具有强效且广谱的杀菌作用。 本文将介绍其定义、分类以及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前代喹诺酮
结构简单,抗菌活性较低,使用较少
第一代喹诺酮
对革兰阳性菌有好的覆盖率,但抗菌活性有限
第二代喹诺酮
抗菌活性较好,广谱抗菌作用,广泛用于临床
第三代喹诺酮
强效抗菌活性,抗菌谱更广,更低的耐药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1 用法
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抹
2 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部 位确定用药剂量和频次
3 疗程

2024年喹诺酮类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喹诺酮类药市场发展现状

喹诺酮类药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已被广泛用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喹诺酮类药的定义与分类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三个代次。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但对耐药菌株的效果较差。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广谱抗菌活性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好的耐药菌株效果。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和更好的耐药菌株效果。

喹诺酮类药市场发展现状全球市场发展现状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喹诺酮类药物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增加的感染病例:随着全球疾病负担的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从而推动了喹诺酮类药物的需求增长。

2.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由于过度和不适当的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而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更强的抗菌活性和对耐药菌株的效果,成为处理耐药性问题的重要药物之一。

3.医疗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范围也在扩大,使得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市场发展现状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重要消费国。

近年来,中国喹诺酮类药物市场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市场分析师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喹诺酮类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

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在儿科、孕妇中的应用 喹诺酮类有时可引起关节痛、肌肉痛和关节炎,发生率
为0.5%~2%。这类反应一般不严重,减少剂量或停药
后可消失。但动物实验中具有软骨损害的作用,故不宜 用于妊娠妇女和骨骼未发育完全的小儿。喹诺酮类可分 泌至乳汁中,乳妇应用时应停止哺乳。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肾清除率降低,血清半衰期延长,尿排出率降低, AUC增高,蓄积作用显著。高龄病人按日常剂量服用 还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和低血糖等。故对老年患者, 宜测定CIcr,参考测定结果,调整给药剂量。 另氟喹诺酮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副作用,如眩晕、 走路蹒跚、头痛、嗜睡、失眠等,因此老年人应慎重。
5.喹诺酮类 + 氯霉素→ →拮抗作用(对大肠杆菌)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与一些药物的相互作用 1.喹诺酮类 + 茶碱类→ →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出现心律失常、痉 挛等。 2.喹诺酮类 + 制酸药、H2 受体拮抗剂→ →减少喹诺酮吸收,疗效 降低。 3.喹诺酮类 + 非甾体类抗炎药→ →动物癫痫发生率增加。 4.喹诺酮类 + 华发林→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过度的危险。 5.喹诺酮类 + 环孢素→ →肾毒性增加,血清肌酐浓度上升。 6.喹诺酮类 + 含镁、铝、钙、锌、铁等金属制剂→ →喹诺酮类 生物利用度降低,口服吸收下降30%。 以上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依次为: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常用喹诺酮类品种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 PO量 (mg) 400 400 400 400 500 200 400 400 Cmax (mg/ml ) 1.58 3.8 3.70 5.6 2.56 3.06 3.47 6.50 T1/2 (h) 3~4 7.5~11 3.3~5.8 5~7 3.3~4.9 5.1~7.1 6.8~8.5 9.1~13 绝对生 物利用 度(%) 35~45 90~100 80~98 85~95 49~70 100 90~98 100 Vd (L) (100 139 175 120 307 119 140 80 总清除 率 (L/h) 51.6 9 21 13 39.12 8.51 15.54 5.08 尿中排除原 型药占给药 量的百分数 (%) 25~30 11 52 70~90 29~44 80~86 70~86 50~77 AUC (mg· h/ L) 5.7 63 33 35 12 19.9 27.4 70
8 8 32 128 16 4
0.5
0.03 0.5 2 0.5 1.56 0.5
0.25
0.25 0.25 2 0.5 1.56 0.5
2
1 2 4 8 12.5 2
0.06
0.015 0.03 0.06 0.06 0.1 0.12
0.004
0.5 0.06 0.06
2
0.25 0.5 0.5 1
院内喹诺酮类品种



诺氟沙星(氟哌酸)胶囊0.1g×12′S 氧氟沙星(氟嗪酸)胶囊0.1g×24′S 盐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胶囊0.25g×10′S 乳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注射液0.2g/100ml 左氧氟沙星(来立信)片0.1g×10′S。
诺氟沙星



仅有口服制剂。 口服后部分吸收,血药浓度较低,但尿粪药物 浓度较高。 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的治疗。治疗单纯性和复 杂性尿路感染的有效率为 76% ~ 95% ,与复方 SMZ-TMP 、阿莫西林等相比,结果相仿或略优。 可用于对其敏感的Gˉ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 染。


抗菌作用机制
主要在于拮抗细菌的DNA螺旋酶,从而阻断细菌 DNA的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 DNA Gysase DNA松开 DNA卷紧 喹诺酮
抗菌活性




第一代 活性:Gˉ杆菌 第二代 活性:Gˉ杆菌(部分绿脓杆菌) 第三代 + 活性: Gˉ杆菌(绿脓杆菌)、G 球菌 第四代 + 活性: Gˉ杆菌(绿脓杆菌)、G 菌、厌氧菌、支原 体、衣原体
喹诺酮类药物
目录



分类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活性 药代动力学 耐药性 临床治疗应用 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类

第一代: 特点:Gˉ杆菌(仅对部分大肠杆菌)有效,口 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 药物:萘啶酸、吡咯酸
第二代: 活性:Gˉ杆菌(部分绿脓杆菌)有效,口服吸 收少,不良反应降低。 药物:吡哌酸、新恶酸、甲恶喹酸
不良反应
4.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能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对婴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肝肾损害及对血细胞影响 肝损害表现为生化指标检验异常,停药后即可改善。 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BUN和血清肌酐上升,其发生率为0.10.5%左右。 可致溶血性贫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嗜中性白和淋巴细胞及 血小板减少。 6.其他方面的副作用:有可能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跟腱断裂、心 电 图QT间期延长等。有个别报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以及 不明原因的肝坏死。
诺氟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 星 洛美沙星 氟罗沙星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动学比较





血药浓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诺 氟沙星 半衰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 沙星 生物利用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代谢:氧氟沙星、依诺沙星主要肾排泄;环丙沙星、培氟 沙星、诺氟沙星部分体内生物转化,部分自粪便中 排出,胆汁浓度均较高。 分布:体内分布广泛,情况相仿。
(100
4 2 2 32 6.25 8
4
2 4 8 16 12.5 8
0.1 0.5
3.13 0.5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比较


Gˉ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 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G+ 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 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相对较高。 消除半衰期长,3~7h,﹥10h。 蛋白结合率较低,14% ~30%。体内分布广,组 织体液内浓度较高(大于或等于血药浓度),易 达到有效水平。
氧氟沙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口服和静脉用制剂。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氟喹诺酮类口服制剂中血药浓 度最高者。 体内分布广,大多组织体液中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肺部或支气管感染、急、慢 性泌尿生殖感染、肾盂肾炎、子宫内感染、子宫附件炎、 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胆囊炎、胆管炎、腹腔感染等。 用于沙门菌感染(伤寒)的治疗获良好疗效。 与抗结核药物合用(400mg/d)治疗重症结核病。
院内喹诺酮类药物规格、剂量及用法
品名 诺氟沙星胶囊 氧氟沙星胶囊 盐酸环丙沙星 胶囊 乳酸环丙沙星 注射液 乳酸左氧氟沙 星片 规格 0.1g×12′S 0.1g×24′S 0.25g×10′S 100ml:0.2g 每日剂量(g) 0.6 ~ 0.8 0.2 ~ 0.6 0.5 ~ 1.5 0.2 ~ 0.4 用法 口服,分2~ 3次 口服,分2次 口服,分2~ 3次 静滴,分2次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应用 1. 哮喘病人: 诱发哮喘,有哮喘史病人更须慎用。 2. 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其代谢和肾清除率均受到影响, 适当调整剂量。 3. 癫痫病人 : 喹诺酮类可能通过抑制GABA受体结合而 诱发癫痫。使用之前须权衡利弊,严密观察。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类

第三代:
特点: 抗菌谱广( Gˉ杆菌和G+ 菌),口 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 药物: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 氟沙星、环丙沙星 第四代: 特点: 抗菌谱扩大到厌氧菌、支原体、衣 原体,活性增强,半衰期延长。 药物:司帕沙星、克林沙星、左氟沙星、芦 氟沙星、洛美沙星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抗菌后效应 浓度依赖性杀菌剂。其抗菌后效应(PAE)可达2~ 6h。 提出大剂量一天一次法替代传统的每日多次疗法, 但由于氟喹诺酮类的毒副作用(尤其是中枢神经系 统毒性)而受到限制。 如氟罗沙星片,200~300mg/d,po,qd。
谢 谢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 1.喹诺酮类 + 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类药物、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协同作用 2.喹诺酮类 + 利福平→→增加抗菌后效应 3.喹诺酮类 + 氨基甙类 、磺胺类、呋喃妥因、阿霉素 →→增加肾毒性,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喹诺酮类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克林霉 素、咪唑类→ →无拮抗作用
环丙沙星




有口服和静脉用制剂。 口服制剂的吸收较氧氟沙星差,略优于诺氟沙星。 其抗菌活性、抗菌谱是第三代喹诺酮类中最强、最 广者。 体内分布广,在大多组织体液中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腹腔(包括胆 道)、皮肤与软组织、骨与关节、盆腔、中耳、眼 部感染以及败血症、菌血症等全身多种感染。
0.1g×10′S
0.2 ~ 0.4
口服,分2次
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居不良反应的首位。症状表现为头晕、失眠、不安、震颤、手 足麻木、头痛嗜睡、幻觉幻听、无力、视觉障碍等,剂量过大 引起妄想、昏迷、癫痫样发作、痉挛、惊厥。 2. 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平均发生率5%,最高达10-13.4%。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 腹胀、腹泻、结肠炎、消化道出血和胰腺炎。 3. 变态反应 发生率0.5%-2.2%。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炎、剥脱性 皮炎、光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及其它过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