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百科
武昌鱼的特性及烹饪加工方法

武昌鱼的特性及烹饪加工方法“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当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对“饮”与“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赞美诗句,那么“又食武昌鱼”的鱼,她的鱼科性、主产地烹饪营养价值主烹调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一、主产地、鱼科性武昌鱼,又名鲂鱼、方鱼、团头鲂,俗称樊口鳊鱼,主产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因鄂城县原为武昌县,故称武昌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池塘内饲养繁殖成功,正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
属淡水鱼类鱼纲鲤科动物,鱼性温顺,喜群游,多生于湖水中存,立冬至立春之间为最佳捕捞期,鱼体脂肪肥厚,肉质细嫩。
分布地方比较狭小,为长江中下游附属湖泊的常见的鱼类。
二、武昌鱼的营养价值武昌鱼约有40%的部位可以食用,含水分78.3%,脂肪15%,无机盐2.87%,维生素A的含量高,其它维生素也比较丰富。
武昌鱼味美肉质细嫩,是淡水鱼中的珍品之一。
她有健胃补虚的作用,烹制食用后,能被益气血,健脾养胃,凡患病脏腑虚损,气血不足,赢瘦乏力,不思饮食,脘腹账满,咳嗽气短的病人,是良好的滋补食疗品。
三、烹调原料的加工武昌鱼的烹调方法较多,在这里只作两种烹调方法的介绍:1、清蒸武昌鱼清蒸武昌鱼是中国十大菜系鄂菜中有名的菜肴之一,其主料、辅料、调料非常讲究,其加工方法更具特色。
a、主料:樊口团头鲂1尾,辅料:水发香菇50g,熟火腿50g,净冬笋50g。
调料:味精0.5g,葱结7.5g,姜片7.5g,白胡椒粉1g,料酒10g,清汤150g,猪油15g。
b、加工方法:首先将鱼去鳞、鳃、内脏,注意不要弄坏鱼的胆囊,清除鱼体内黑衣,刮洗干净,再在鱼体的两面使用五大类刀法花刀法中的剞刀法的十多种刀法中的兰草花刀。
炒锅放置在旺火上,放入清水烧开,将鱼放入锅内开水焯水一下,随即捞起,刮干净腹腔内的黑膜,沥干水分,用料酒、精盐、味精抹在鱼的身上。
将香菇、冬笋、火腿分别切成薄片(柏叶形),放入锅中开水焯水一下捞起间隔摆放在鱼身上,形成白、褐、红相间的花边。
放好葱结、姜片,淋上清汤(鸡汤)猪油。
湖北武汉特产海鲜:武昌鱼

湖北武汉特产海鲜:武昌鱼武昌鱼武昌鱼是湖北武汉的特产海鲜。
武昌鱼,性温,味甘;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一、武昌鱼简介武昌鱼,体长165~456mm;体呈青灰色,体侧鳞片基部浅色,两侧灰黑色,在体侧形成数行深浅相交的纵纹。
鳍呈灰黑色。
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部较厚,自头后至背鳍起点呈圆弧形,腹部在腹鳍起点至肛门具腹棱,尾柄宽短。
武昌鱼比较适合于静水性生活。
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
冬季喜在深水处越冬。
武昌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因此食性较广。
武昌鱼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
产卵期为5~6月,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
多在夜间产卵。
二、武昌鱼的营养成分武昌鱼每100g(食用部分),含水分61g,蛋白质20.8g,脂肪15.8g,碳水化合物0.9g,热量229千卡,灰分15g,钙155mg,磷195mg,铁2.2mg,核黄素(维生素B12)0.08mg,尼g酸(菸酸)1.8mg。
三、清蒸武昌鱼的做法主料:武昌鱼1000克辅料:香菇(鲜)50克冬笋50克火腿50克调料:盐20克味精5克小葱8克姜8克胡椒粉1克鸡油25克黄酒10克猪油(炼制)70克做法:1、将武昌鱼治净,在鱼身两面剞上兰草花刀;2、炒锅置旺火上,下入清水烧沸,将打有花刀的武昌鱼下沸水锅中烫一下,立即捞出入清水盆内,刮尽鱼鳞,洗净沥干水分;3、用精盐、黄酒、味精抹在鱼身上腌制入味;4、将香菇、冬笋、熟火腿分别切成柏叶片;5、将香菇片、冬笋片、火腿片均放入汤锅内稍烫捞出,间接摆放在鱼身上,成白、褐、红相间的花边;6、葱结、姜片也放在鱼身上,淋上鸡汤150毫升、熟猪油;7、将加工好的整鱼连盘入笼以旺火蒸;8、蒸至鱼眼凸出,肉质松软时取出,拣去姜片、葱结,淋上熟鸡油,撒上白胡椒粉连同调好的酱油、香醋、姜丝的小味碟上席即成。
武昌鱼的介绍和历史

武昌鱼的介绍和历史武昌鱼,又称为江津鱼,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种重要淡水鱼类,被誉为"江汉之珍"。
它生活在长江上游的武汉市武昌区,因而得名。
作为湖北省的特产之一,武昌鱼以其鲜美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武昌鱼的介绍和历史。
武昌鱼的外形独特,身体细长,鳞片发亮,背部呈深褐色,腹部呈银白色。
它的头部较大,嘴巴略尖,眼睛明亮。
武昌鱼的肉质鲜嫩,口感细腻,肉质肥美,脂肪含量较高,因此口感更加鲜美。
而且,武昌鱼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武昌鱼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据《魏志·吴书》记载,当时的吴国人民就已经开始食用武昌鱼。
而在隋唐时期,武昌鱼已经成为了贡品,备受皇室贵族的喜爱。
自此以后,武昌鱼的名气逐渐传扬开来,并成为了武汉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
在现代,武昌鱼已经成为了武汉的标志之一。
每年的春秋两季,正是武昌鱼的盛产季节。
在武汉的餐馆和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武昌鱼菜肴琳琅满目。
最经典的武昌鱼做法是清蒸,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武昌鱼的原汁原味。
此外,还有红烧、炖汤、煎炸等多种烹饪方式,每一种都别具特色。
除了在武汉市内享用武昌鱼,游客们也可以前往长江沿岸的小镇和渔村,亲自体验捕捞武昌鱼的乐趣。
在这里,你可以见证渔民们用传统的渔网捕捞武昌鱼的景象,感受到他们对这一美味佳肴的热爱和传承。
而一旦你尝到了刚刚捕捞上来的新鲜武昌鱼,那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
武昌鱼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美味可口,还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昌鱼作为湖北省的代表性特产之一,已经成为了湖北人民的骄傲。
它不仅代表着湖北地区丰富的水产资源,更体现了湖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武昌鱼也成为了湖北省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名片之一。
武昌鱼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长江流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无论是作为湖北的特产,还是作为中国美食文化的代表,武昌鱼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武昌鱼养殖

武昌鱼养殖1. 引言武昌鱼(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中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之一。
它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特有的一种鱼类,因而得名武昌鱼。
武昌鱼以其鲜美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而闻名于世,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武昌鱼养殖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并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武昌鱼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2. 养殖环境要求武昌鱼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适宜的温度是25-30摄氏度。
养殖池塘的水质应保持清洁,水流量适中。
此外,水体的PH值应控制在6.8-8.5之间,水的硬度要适中,水质应该富含氧气。
3. 种苗选育武昌鱼的种苗选育是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种苗的选择直接影响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养殖效果的好坏。
种苗的选育可以通过自然放养或人工繁殖的方式获得。
自然放养的种苗通常需要捕捞,而人工繁殖的种苗可以通过种苗繁育基地购买。
在选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健康、长势良好的种苗,并确保没有疾病和畸形。
4. 养殖管理摘要:武昌鱼养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合理的管理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和发育。
养殖管理包括饲养管理、水质管理和疾病控制。
4.1 饲养管理武昌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不同类型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包括鱼粮、鱼饵和鱼漂等。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根据武昌鱼的大小和生长状态来合理投喂,避免浪费和过度饲养。
同时,保持饲养池的水质清洁,防止饲料残留和水体污染。
4.2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保证武昌鱼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维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溶解物质等。
如果水质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加水流量、更换一部分水体等。
4.3 疾病控制武昌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和真菌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和外观。
对于疑似患病鱼只,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使用药物治疗或改善饲养环境。
奇趣水族馆之武昌鱼

奇趣水族馆之武昌鱼作者:四维来源:《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08期在历朝历代中,歌咏鱼儿的诗词不在少数,但最为著名的,被赞誉得最多的,大概是一种叫武昌鱼的鱼儿,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鱼儿。
《武昌县志》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鱼儿的资料,记载中说道:“武昌鱼,俗称叫做团头鳊或是缩项鲂。
”鲂鱼,就是我们今天称的鳊鱼,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别名又叫做缩项鳊。
《武昌县志》中认为:产于樊口一带的武昌鱼是天下第一,因为这一带地方有许多深部不见的寒潭,而且还有水势回旋的河流。
渔翁们第一次下网打捞起来武昌鱼味道最美,“甲天下也”。
其实这个县志的记载是颇有一些问题的,历史上知名的武昌鱼,是产于武昌的西南面,那里有个六十万亩水面的湖泊,名叫梁子湖。
梁子湖草丰鱼美。
它的通江处就是樊口。
这里水势形成回旋,并有大小回流之分。
在樊口附近的为大回旋,其余的都是小回旋。
唐朝的诗人元结曾作诗说:“樊口欲东流,大江欲北来,樊口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约勾。
漫欲作渔人,终焉得所水。
”他这首诗中提到了“回中鱼”便是武昌鱼了。
武昌鱼开始没有这个专有名称,它是因为一次历史事件而闻名天下的。
三国时期,吴国末帝孙皓非常残暴,他最爱以各种酷刑杀人,手段非常残忍,有剥面皮、凿眼睛、灭三族等等,暴虐的政治,苛酷的剥削,激起人民不断起义,终于将吴国推进覆灭的深渊。
三国时期,在吴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事件。
公元211年,孙权从吴迁都秣陵,并改名建业(即今南京),后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孙权又迁都于鄂,并改名武昌。
229年,又还都建业。
很有进取精神的孙权,十分重视这两个军事重镇,通过建都,使得两个地方经济日臻繁荣;尤其是建业,成了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可到孙皓时代,他在几个奸臣的唆使下,也学着先辈来了一次迁都。
但凡迁都,总要有一个理由或是原因。
孙皓的理由和原因便是武昌那个地方天空中有一股神秘的气体,可以称之为“王气”,所以要迁都到武昌那里去。
武昌鱼冷知识

武昌鱼冷知识武昌鱼是一道以鱼类为主料的湖北传统菜肴,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做法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武昌鱼的冷知识。
武昌鱼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中游的淡水鱼,主要产自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水域。
由于长江水质清澈,鱼类生长环境优越,因此武昌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武昌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烹饪方式。
传统的武昌鱼做法是先将鱼片切成薄片,再用开水烫熟,然后用冷水冲洗,去除鱼身上的腥味。
接着,将鱼片用葱姜蒜炒香,加入豆瓣酱、郫县豆瓣酱等调味料,翻炒均匀后,加入酱油、盐、糖等调味品,最后加入适量的高汤,煮开后放入豆芽、香菜等蔬菜,出锅前撒上葱花和花椒粉,即可食用。
武昌鱼的烹饪过程需要一些技巧。
首先,切鱼片时要保持刀的锋利,这样切出来的鱼片会更加薄而均匀。
其次,烹饪时要注意火候掌握,炒鱼片时火要大,煮鱼片时火要小,以保持鱼肉的口感和嫩度。
最后,调味时要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以保持鱼肉的原汁原味。
武昌鱼是一道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菜肴。
相传,在清朝末年,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一带曾经发生过洪水泛滥的情况,当地百姓为了抵御洪水,不得不以鱼为食。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鱼做成美味的菜肴,最终烹制出了武昌鱼。
这道菜肴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式,成为了湖北省的代表性菜肴之一。
武昌鱼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还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烹饪方式,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眼球。
无论是在湖北省的餐桌上,还是在国内外的餐厅里,武昌鱼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武昌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这道传统美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让我们一起品尝武昌鱼,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美味和快乐吧!。
武昌鱼的营养价值武昌鱼的效果

武昌鱼的营养价值武昌鱼的效果武昌鱼的学名是中国鱼类生态学家易蓝于1955年命名的,因此易先生被称为武昌鱼之父。
武昌鱼的营养价值武昌鱼的效果武昌鱼的介绍武昌鱼俗...武昌鱼的学名是中国鱼类生态学家易蓝于1955年命名的,因此易先生被称为“武昌鱼之父”。
武昌鱼的营养价值武昌鱼的效果武昌鱼的介绍武昌鱼俗称团头鲂、缩项鳃、樊口鳃鱼。
本鱼盛产于中国湖北省鄂州市(古称武昌县)和武汉市江夏区(武昌县)交界处的梁子湖。
武昌鱼味道柔和,也是湖北菜中的名菜。
《武昌县志》年“樊口生产者甲天下”。
水势盘旋,深潭无底,渔夫设定捕捉它,除了这个媒体味道肥沃,余也能战胜其他地方。
”。
另外,“鳞白腹无黑膜者为真”。
通江处是樊口,这里水势盘旋,大小回流。
《武昌县志》中记载“樊口者大回,钓台下者小回”,唐代元结中记载“樊口想要东流,大江想要北来,樊口想要南,其中大回。
归中鱼容易游泳,归中有很多复选标记。
如果想成为漫欲渔夫,终于可以得到水。
》歌中被称为“回中鱼”的是武昌鱼,你会发现武昌鱼喜欢在回流中生活。
武昌鱼的学名是中国鱼类生态学家易蓝于1955年命名的,因此易先生被称为“武昌鱼之父”。
武昌鱼鱼体侧平坦,背部明显隆起,鱼体略呈菱形。
头短有点尖,嘴小。
鱼体的背呈灰色,形成三片不明显的灰色竖条纹、尾鳍叉形和背鳍硬棘。
背鳍软条7片大殿鳍硬棘3片臀鳍软条25至27片,体长可达35厘米。
本鱼生活在水深五到二十米的地方。
为了一次淡水鱼,生活在湖和水库的下水层,喜欢泥质水草茂盛的静止水域,生长迅速,杂食性,幼鱼以甲壳类,成鱼以水生植物为主食。
水草下粘蛋。
为了中国重要的养殖类,适合用各种烹饪方式吃。
武昌鱼的营养价值武昌鱼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蛋白质、脂肪、胆固醇、钙、镁、铁、锌、铜、磷、钠、硒等。
鳃鱼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高。
另外,鳉含有很多磷和烟酸,可以起到补充大脑和软化血管的作用。
各地特色鱼

产芝水库鳙鱼
产芝水库鳙鱼,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芝水库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是莱西市产芝水库特产之一,属高 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无土腥味,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 P等。产芝水库鳙鱼均以天然饵料为食,无任何添加剂,其肉味鲜美可口, 营养丰富。
黑鲔鱼
黑鲔鱼,是鲈形目鲭科近海底栖性小型鱼类。身体像一个梭子,头尖 尖的;尾巴细细的,但是中间却比较肥大,因为这里藏满了许多肉和脂肪; 有些种类鳍部为较深的青色,背部至腹部则为银灰色。
黑鲔鱼主要分布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大西洋的西部和东部以及地 中海和黑海地区也有分布,在南非,它们还有自己独立的族群。一般栖息 在近岸的礁石间,同机捕食猎物。不喜欢集群,也不作长距离洄游,冬季 天冷时才向深水区移动。食性很杂,多以小鱼、小虾为食,也摄食沙蚕、 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黑鲔鱼为8-10岁成熟,每条雌鱼可产生4千万个卵; 大西洋黑鲔鱼分为两个系群,产卵场分别在地中海东部和墨西哥湾。寿命 一般为30年。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产芝水库鳙鱼”实 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鳙鱼是产芝水库里产量最大的鱼种,产芝水库鳙鱼体长为体高的3.8 倍左右,为头长的3.7倍左右,而市场上普通鳙鱼体长为体高的3.4倍左右, 为头长的3.3倍左右。产芝水库鳙鱼体侧上半部色泽深黑,腹部银白,鳞 片明亮;头极肥大,体型匀称,腹部无明显脂肪堆积。
鄱阳湖银鱼
鄱阳湖银鱼透明,头平偏,口大,牙锐,背鳍和脂鳍各1个,晒干后 似雪白银条,故名“银鱼”。鄱阳湖银鱼肉美味鲜,营养丰富,有益脾、 润肺、补肾、去虚、增阳、滋阴等功效,属上等滋养补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鱼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武昌鱼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适宜贫血,体虚,营养不良,不思饮食之人食用;
2.凡患有慢性痢疾之人忌食。
武昌鱼食疗作用:
武昌鱼性温,味甘;
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
团头鲂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不完全,尾柄短而高。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元代马祖常诗:“携幼归来拜丘陵,南游莫忘武昌鱼”(《送宋显示夫南归》)。
明代何景明诗:“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送卫进士推武昌》)。
明代汪玄锡还将其诗句题刻于壁间:“莫道武昌鱼好食,乾坤难了此生愁”;
清代梁鼎芬因喜食武昌鱼,曾将其收房名为“食鱼斋”;
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一出,武昌鱼更是声著华厦,名扬五洲了。
鱼种放养
12月,每亩放养尾重100克~150克的团头鲂二龄鱼种1000尾,尾重20克左右的团头鲂一龄鱼种1250尾;1月,每亩套养尾重500克左右的鲢、鳙老龄鱼种200尾,尾重40克~50克的鲢、鳙鱼种250尾,每尾重20克左右的鲫鱼种1000尾。这样,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获得高产高效益。
饲料投喂
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
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方法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第二年养成鱼。
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摄食强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5-6月间,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温20-28℃。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冬季集群在深水处的泥坑中越冬。
以投喂青绿饲料为主:3月~5月投喂宿根黑麦草;5月~9月投喂苏丹草和苦荬菜;8月~10月投喂其他旱草并少量投喂菜饼、麦类等商品精料。各月投饲分配百分比如下:12月~2月少量投喂;3月为2%;4月5%;5月10%;6月15%;7月23%;8月22%;9月16%;10月5%;11月2%。投饵率(日投饵量/池中鱼总重量)与水温关系如下:低于20℃时,投饵率为0.5%;20℃~22℃时为0.5%~1%;22℃~25℃时1%~2%;25℃~28℃时2%~3%;28℃~30℃时3%~5%。投喂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3次,做到少量多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投喂时泼洒要均匀。食台朝南搭建,一般建在水下80厘源自左右,夏季可适当升高。成鱼饲养
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或混养,有在水草较丰茂的湖库水面粗养,有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式养殖。
主养团头鲂,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团头鲂个体可达500克左右。它的生长速度在三龄以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团头鲂的食性和草鱼相似,所以能经济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同时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促进成鱼的生长。武汉市试验池塘主养团头鲂,效果很好,其方法为:亩放尾重40克的团头鲂越冬鱼种1220尾,配养尾重5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尾重60克花鲢鱼种30尾,还适当放些高背鲫鱼种,使用“正大”083号饲料,饵料素数为1.8,投喂时用手撒均匀。平时注意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坏和泛塘,昼夜池水中溶氧不低于2毫克/升。年终获得每亩500千克的产量,其中团头鲂350千克,平均尾重为0.35千克。
编辑本段养殖高产技术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呈长方形,不漏水为好。池底平坦,淤泥厚20厘米左右,应配有排灌、饲料加工、运输、增氧等机械,每亩池塘渔机动力应在0.5千瓦以上。要求池塘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管理。
水质条件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溶氧量5毫克/升左右,不低于2毫克/升,pH值在7~8之间,养殖期间要求定期注水,7月~9月每半个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为20厘米~30厘米。
武昌鱼,[1]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鳊鱼,团头鲂,团头鳊,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又名团头鲂,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原产于长江中游一带通江的湖泊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养殖。
编辑本段名号由来
武昌鱼
凌空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不过当日所说的武昌鱼,可能不是专指樊口鳊鱼,但在武昌所产的鱼中以樊口蝙鱼为上,故后来就将其美名归于武昌。历代名流学者都有赞赏,它的名声也越来越著。
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2]
编辑本段文人墨客的题咏
北周庚信诗:“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奉和就丰殿下言志》十首之一)。
唐代岑参诗:“秋
武昌鱼凌空
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送费子归武昌》)。
宋代苏轼诗:“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宋代范成大诗:“却笑鲈江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鄂州南楼诗》)。
人工繁殖鱼苗,可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方法。用于繁殖的亲鱼最好在池塘中经过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从天然水体中捕起选择。团头鲂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从鱼种阶段开始,雌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的厚则呈“波浪”形弯曲。性成熟后,雄鱼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尾柄
武昌鱼
的背、腹侧缘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软。繁殖时可选择成熟好的亲鱼,按计划配组并入产卵池,或先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让其自然产卵授精。由于团头鲂鱼卵为粘性,可使卵附着在人工设置的等鱼巢上,然后在静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脱粘,再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其繁殖过程和操作方法基本与鲤鱼相同。
苗种培育
团头鲂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
一九六五年武汉市饮食公司邀请名厨师在武昌大中华酒楼正式定名武昌鱼为地方味菜肴,
并继承和发扬了历代名厨师烹调技艺,以湖北的土特产为配料,适当配以名贵海味产品,制造出多种不同的味型,色彩绚丽,味鲜汁浓,清蒸、红烧、油焖、花酿,干煸均美,尤以清蒸为佳。
编辑本段特征
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灰黑,边缘黑色素稀少,使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灰黑色。
编辑本段养殖
鱼苗繁殖
团头鲂2~3龄可达性成熟,繁殖季节比鲤、鲫鱼稍迟,比家鱼稍早。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在湖泊中,于水生植物繁盛的场所产卵,受精卵具粘性,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池塘培育的团头鲂亲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开春后,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届时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
日常管理
平时要切实注意调节水质,做到肥、活、嫩、爽。在饲养中、后期,鱼类逐渐长大,池塘贮鱼多,夜间鱼群容易浮头,要适时开机增氧,一般做到"三开两不开"。即晴天时开机1小时;阴天时次日凌晨2时~4时开机,直到解除浮头;阴雨连绵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开机,直到不浮头为止。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阴雨天白天不要开机,而将有限的开机时间安排在夜间。从5月起每月定期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根据水温、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繁殖
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一般性成熟的雌性个体重450克;雄鱼体重400克。产卵期为5~6月,多在夜间产卵。产卵最适水温为20~29℃,对水流要求不严格。卵具有微黏性(黏着力比鲤、鲫鱼的卵差一些,附着力弱,容易脱落),淡黄色,黏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因此其产卵场多在浅水多草的地方。
编辑本段特色
现在武昌鱼已移到全国各地饲养。武昌鱼究竟有什么特色呢?作为鳊鱼来主,它和长春鳊、三角鲂体形相似,但习性不同。长春蝙、三角鲂以杂食米,武昌鱼则以草食为主。它最爱吃苦草和轮叶黑藻,而梁子湖区及樊口港边的苦草和轮叶黑藻极丰盛。在形态和生理上,武昌鱼头圆、背厚、肉细,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尾柄高,两侧各有十四根肋骨,比其它鳊多一根。
正宗武昌鱼只有13根半鱼刺。估计这个奇怪的特点也只有湖北鄂州人才知道。因为武昌鱼的故乡就是鄂州。13根鱼刺的鱼叫鳊鱼,只有13根半鱼刺的鱼才是武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