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与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探讨

1)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小值A; 2)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上梁一般被认为是不可站人的) 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 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B; 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C1; 4)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最高部分之 间的自由垂直距离C2; 5)测量轿顶上最大的立方体空间; 6)用痕迹法或其他方法测量出轿厢在底层平层时对重导 轨制导行程D。
(a)
(b)
图2 极限开关安装位置示意图
(3)电梯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拉伸情况,当钢丝绳 不断伸长时,对重缓冲距就不断缩小,维修保养人员通常会采 用截短钢丝绳的方法来使缓冲距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但截 短钢丝绳又会造成对重制导行程的减小,因此,最大允许距离
.标A识l还l应R考i虑g对ht重s制导Re行s程e。rved.
1 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1.1 TSG/T7001—2009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要求 (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All1)R轿i厢gh导t轨s提R供e不se小r于v0e.d1+.0.035V( 2 m)的进一步制导
行程; 2)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

附件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2013年第1次修改)第2号修改单一、正文修改1.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2.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层站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确认,并且作出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
”二、附件A修改1.删除2.6、2.8、2.9、2.10、3.11、7.1、7.5、8.2、8.8,后续的有关序号作相应调整。
2.将1.1(2)修改为:“电梯整机型式试验证书,其参数范围和配置表适用于受检电梯;”3.将1.1(3)修改为:“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注有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的型号和编号,门锁装置、层门和玻璃轿门(如果有)的型号,以及悬挂装置的名称、型号、主要参数(如直径、数量),并且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专用章以及制造日期;”4.将1.1(4)修改为:“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层门和玻璃轿门(如果有)的型式试验证书,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5.原1.1(5)调整为 1.2(4),并修改为:“用于安装该电梯的机房(机器设备间)、井道的布置图或者土建工程勘测图,有安装单位确认符合要求的声明和公章或者检验专用章,表明其通道、通道门、井道顶部空间、底坑空间、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人可以到达的空间等满足安全要求;”6.将 1.2的检验方法修改为:“审查相应资料。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本文针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就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这显然不满足相关要求。
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通常都会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影响。
具体分析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的要求如下: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列四个条件:其中所述的顶层空间前提是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一台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结果的判定

一台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结果的判定【摘要】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中,施工单位需提供自检记录,根据新版的规程,对顶部空间距离的测量提出相对合理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顶部空间缓冲器压缩行程缓冲器可压缩行程2012年8月,对安装在某办公场所的一台曳引驱动电梯实施安装监督检验。
该电梯由辽宁富士电梯有限公司制造,设备型式为:有机房曳引驱动,规格型号为:TWJ800/1.0-VVVF,额定速度为:1.0m/s,弹簧缓冲器。
施工单位为沈阳长城电梯厂。
在审查施工单位的自检记录时,关于顶部空间部分施工单位填写如表1。
通过审查记录发现,该电梯轿顶可站人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为 1.05m,仅超过合格极限值0.015m,处于临界状态。
再仔细查看自检记录表格,发现其检验方法存在问题。
经询问职工单位自检人员,其采用的方法是2002版《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其内容如下: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
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
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从施工单位设计的记录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与其采用的方法相适应。
但2010年颁布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中,该项目的检验方法发生了变化,其内容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02版规程对顶部空间的检测方法十分明确,而新规程中只是提到通过计算确认,但并未明确计算方法。
继续查阅GB7588-2003,其中对顶部空间的要求是:5.7.1.1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注:0.035υ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时的重力制停距离的一半。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3 .5
0 .42 88
0 .52 88
4
0 .56 00
0 .66 00
0.3+ 0.03 5 v 2 ( m ) 0 .3 0 2 2 0 .3 0 5 6 0 .3 0 8 8 0 .3 1 3 9 0 .3 1 9 7 0 .3 3 5 0 0 .3 5 4 7 0 .3 7 8 8 0 .3 8 9 6 0 .4 0 7 2 0 .4 4 0 0 0 .5 1 8 8 0 .6 1 5 0 0 .7 2 8 8 0 .8 6 0 0
厢的惯性,轿厢仍要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即重力制停距离——具有
一定速度的物体,沿重力相反的方向运行时,在无其他外力作用的
情况下所能运行的距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m(1.15v)2 = mgh ,解得重力制停距离 h=0.0675v2 。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和导轨上 的摩擦力等影响,重力制停距离将缩短。取其一半,得 0.0337v2 , 圆整为 0.035v2 。
等)不小于 0.3+0.035v
2
H4—— 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 的水平面与相应
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直
距离不小于 1.0+0.035V2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 当对重以 115 %的额定速度撞击缓冲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
时,曳引钢丝绳开始松弛,轿厢已不再受曳引力的驱动。但由于轿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电梯井道空间的尺寸
v (m / s ) 0 .2 5 0 .4 0 .5 0 .6 3 0 .7 5
0 .0 3 5 v 2(m ) 0 .00 22 0 .00 56 0 .00 88 0 .01 39 0 .01 97
0 .1 + 0 .0 3 5 v 2 ( m ) 0 .10 22 0 .10 56 0 .10 88 0 .11 39 0 .11 97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摘要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开展电梯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1]。
其中3.2项是对曳引电梯井道安全空间的检验,轿顶安全空间是对轿顶设备及维护保养和人员的安全的保护,保证轿顶安全空间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检规的具体要求,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二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要求[2]。
本文根据电梯参数以及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结合检规要求,测算该电梯轿厢顶部的安全空间,为提高大家认识电梯和检验电梯的工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特种设备;曳引电梯;顶部空间;检验1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具体要求根据TSG7001-2009,3.1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内容与要求:(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另规定A—4: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8m。
(2)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m)的制导行程。
2 计算举例以某电梯公司的新安装的一台电梯TE-Evolution轿顶为例现场进行井道安全空间的计算。
根据检规,对轿顶顶部安全空间的检验方法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的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工作探讨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工作探讨摘要:现代社会高层建筑数量日渐增加,为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电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梯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日常使用中,经长期使用后,电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给居民安全造成隐患,因此电梯工作人员日常一定要加强检验,尤其是针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
本文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进行概述,并总结了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策略。
关键词: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策略前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日常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高层建筑成为当前房屋建筑的主流,对于居民而言,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梯,电梯应用范围较广,成为重要运输工具。
但是电梯事故仍然频频发生,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电梯设备加强检验,确保电梯安全。
在所有的电梯事故中,发生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工作,保证电梯平稳运行,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一、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概述将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绘制成平面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得,导轨制导行程用H1表示;H2代表电梯井道内部,从最低部件到曳引绳附件、滚轮及垂直滑动门横梁之间的距离;H3代表电梯井道内部,轿顶最高部件与井道最低部件的距离;H4代表电梯井道内部,最低水平面与轿顶乘客可站立的最大面积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可通过以下步骤对电梯井道内部空间进行测量:第一,轿厢在最顶层进行平导时先测量相关部件尺寸;第二,短接上极限、上限位及缓冲器开关,对点动上行进行检修,使缓冲器能完全接受对重;第三,检测轿门与层门地坎之间的高度差,并用第一次测量的结果将之减去,则能得到H1-H4的结果,确保该结果满足电梯标准。
图1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二、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策略电梯井道顶部与电梯导轨制导距离有相关公式规定,GB7588-2003中有相关条款对此进行了规定,其中字母v代表电梯运行速度。
(一)电梯井道顶部轿厢及内部间距离的检验缓冲器完全接受了对重时,电梯轿厢及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距离需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首先,轿厢导轨可以提供进一步制导行程,需要注意该行程大小应大于等于0.1+0.035v2(m);其次,轿顶乘客可站立的最大面积水平面和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大于等于1.0+0.035v2(m);再次,井道顶最低部件和轿顶最高部件之间距离应大于等于0.3+0.035v2(m),井道顶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间距大于等于0.1+0.035v2(m);最后,在轿顶上方必须存在特定空间,该空间存在一个朝下的平面,该空间尺寸至少为0.5mx 0.6m x0.8m。
电梯中轿厢的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电梯中轿厢的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发布时间:2023-01-17T03:12:17.6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8期作者:袁园[导读] 电梯的使用效率及其使用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袁园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镇江 212300摘要:电梯的使用效率及其使用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电梯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行状态能够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电梯检验工作,尤其是针对电梯轿厢井道顶部的空间开展检验工作。
本文针对电梯检验工作概述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电梯检验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电梯间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过程中所执行的工作要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梯轿厢顶部空间的检验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电梯能够实现安全平稳地运行。
关键词:电梯设备;特种设备;电梯轿厢;井道空间一、电梯检验工作概述(一)电梯检验工作开展现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存量空间不断减少,高层建筑技术日益完善,这就导致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电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事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电梯安全事故经常发生,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在电梯安全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电梯轿厢井道的顶部空间不足而导致的,因此电梯使用者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电梯井道顶部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优化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保障当前电梯正常运行位置,本文针对电梯轿厢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
我国在开展电梯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电梯检验能力以及电梯检验手段,并且不断优化自身的检验工艺,丰富检验内容,能够对电梯检验的整体效果进行保证。
结合当前电梯检验工作标准的制定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针对电梯检验工作所执行的操作及流程逐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当对重缓冲器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够提供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
程。
2.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
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面的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3.井道顶最低部件与
a)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包括b所述的
导靴、钢丝绳附件等)应不小于0.3+0.035V2(m)。
b)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或部件之间的自由距离不应小于
0.1+0.035V2(m)。
4.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500mmX600mmX800mm的空间。
检验方法:
1.轿厢空载,短接上限位、上极限开关和对重缓冲器电器安全
开关,以检修状态点动使轿厢缓缓上行,直至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曳引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打开层门,量出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高度差。
2.在轿顶上,使轿厢在上端站平层,用卷尺测量各距离。
制导
行程从上导靴上缘量到导轨顶端;站人平面从轿顶面量到垂直上方的井道顶;轿顶固定设备从上梁或控制盒等最高部件量起;导靴、曳引绳附件也是从最高的部件量起。
3.量出的尺寸减去第一步骤得出的地坎高度差,即是电梯的顶
部间距。
注意事项:
1.进入检验现场,应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2.应检查,检验用的量具和仪器应在计量检定合格的有效期
内,并有检验单位的设备编号。
3.在进入轿顶检查前,先将电梯呼至下一层站,用三角钥匙
打开层门;先按轿顶急停开关后,才能进入轿顶,进入轿
顶后,将轿顶检修盒的转换开关转至检修位置,然后打开
急停开关;在轿顶检修运行。
绝缘电阻仪
电梯阻绝缘电的测量:
动力和安全电路不小于0.5兆欧,其他电路不小于0.25兆欧。
检验:用500V数字兆欧表分段测量,首先要断开电源和脱开微机等电子设备,然后从电机接线的接线柱上和安全回路、门联锁回路的接线端子上测量其对地(PE接线柱)的绝缘电阻。
再从各控制信号回路的接线端子测量其对地的绝缘电阻。
起重机绝缘电阻的测量:
1.工作电压大于和等于48V的控制线路,用500V兆欧表测
量控制柜(屛)主电路,控制电路各相间及各相对地的
绝缘电阻1兆欧,一般环境中不低于0.8兆欧,潮湿环境
不低于0.4兆欧。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其阻值一般不低于
0.5兆欧,潮湿环境下可降低至0.25兆欧,整个电路的绝
缘电阻,应连接一起测量,不应分段测量,测量时应按下列顺序和要求进行:
a)断开为起重机供电的地面上的总电源开关,并有专人守
护;
b)测量主电路绝缘电阻时,应断开动力线路、照明、信号及
控制电路的电源,并取下熔断器熔体;
c)起重机上开关和控制屏上主电源开关,均应处于闭和状
态;
d)机构电动机直接采用凸轮控制器控制时,控制器应处于闭
合状态;采用主令控制器合接触器控制时,接触器应用手或工具使之处于闭合状态;
e)用手或工具使总电源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
f)由于单相负载的存在,测量带电体对地绝缘电阻时,可能
导致绝缘电阻为零,从而产生误判断,因此测量时应断开各相线上的负载;
g)用兆欧表测量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带电体对金属结构的
绝缘电阻,测量时,金属结构上的测量点应选择鱼嘴夹容易夹住的部位,用锉刀除掉铁锈、油漆,露出金属光泽。
3.用500V兆欧表测量起重电磁铁的绝缘电阻(略);
4.新装或长期不用的电动机,使用前应检查电动机绕组间
和绕组对地绝缘电阻,以及转子绕组滑环对地和滑环间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每1kV工作电压不得小于1兆欧,380V工作电压用500V兆欧表测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兆欧。
5.绝缘电阻仪使用方法(见使用说明书):
a) 将电源开关“POWER”键按下;
b)根据测量需要选择测试电压(有1000V,500V,250V供选择);
c)根据测量需要选择量程开关(RANGE);
d) 将被测量对象的电极接本仪表相应插孔;
e) 测试电缆时,插孔G接保护环;
f) 压下“PUSH”测试开关,测试即进行,当显示值稳定后,
即可读值,读值完毕松开“PUSH”开关;
f) 将输入线“E1”或“E2”接至被测对象地端,“L”接至被测线路端,要求“L”引线尽量悬空;
h) 如果仅最高位显示“1”即表示超量程,需要以高量程取
数;当量程按键处于“压下”时则表示绝缘电阻超过2000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