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顶部空间计算

合集下载

乘客电梯(顶层、底坑高度计算)

乘客电梯(顶层、底坑高度计算)

1.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520轮):2.乘客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3.无机房乘客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4.无机房乘客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5.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400轮):6.无机房载货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7.无机房载货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8.****无机房乘客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根据轿厢图查得已知参数:1、采用φ520轿顶轮(万向轮);2、门地坎上表面至轿顶轮H1=3375mm(直梁3090、万向轮总高605);3、门地坎上表面至导靴、油盒平面H2=3040mm(导靴150、油杯120);4、门地坎上表面至轿顶面为H3=2400+35=2435mm(轿厢净高2400、加强筋35)。

一、电梯运行速度为v=1.0m/s:采用GT-HC-L7缓冲器,压缩行程F=200+87=287mm;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287=3997mm;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287=3462mm;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287=3757mm;当电梯运行速度v=1.0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000mm。

二、电梯运行速度为v=1.5m/s:采用OH-175缓冲器,压缩行程F=150+175=325mm;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325=4078.75mm;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325=3543.75mm;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325=3838.75mm;当电梯运行速度v=1.5 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100mm。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本文针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就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这显然不满足相关要求。

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通常都会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影响。

具体分析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的要求如下: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列四个条件:其中所述的顶层空间前提是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630kg1.0m电梯设计计算书

630kg1.0m电梯设计计算书

轿壁厚度30mm 上下封头点焊连接,围壁与围壁之间采用M6螺栓连接,连接紧固可靠,强度和尺寸均符合国标要求。

19、轿顶护栏的设计轿顶护栏设置于轿厢顶部用于对维修人员起保护作用。

在轿顶上部设置轿顶护栏,由国标可知当轿顶与井道壁的自由距离大于850mm时,轿顶护栏高度需做到1100mm ,由土建图可知轿顶与井道壁的自由距离300小于850mm,轿顶护栏做到1100mm符合国标要求,轿顶护栏尺寸为1235×950同时符合国标要求:轿顶上部有一块不小于0.5m×0.6m的水平净空面积。

设计如图:(1为护脚板,满足国标要求)21、门系统的说明资料(含开锁区域的尺寸说明)a)轿门型式和开门净尺寸本项目选用宁波申菱中分式自动开门变频门机,开门净尺寸800× 2100,规格如图如下:b)层门型式、开门净尺寸宁波申菱中分式层门装置,开门净尺寸800*2100,附图如下:c)轿门与关闭后的层门间的水平距离为L=54mm(最外层)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mmd) 开锁区域的说明图(门刀长度为600mm)开锁区域即为轿厢停靠层站时在地坎上、下延伸的一段区域。

当轿厢底在此区域内时门锁方能打开,使开门机动作,驱动轿门、层门开启。

轿门机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离合装置碰触厅门机引发两门机同时动作。

开锁区域即离合装置的动作距离57mm。

层门门锁装置的结构安装示意图:e)门板悬挂装置和导向装置简图轿门板悬挂装置厅门板悬挂装置22、电梯轿厢架计算一、计算方法:XJK630/1.0 (VVVF)电梯轿厢部分的主要受力部件,它由上梁、直梁、下梁、拉条以及联接它们的若干紧固件组成。

计算时,视上、下梁均为简支梁,其中上梁作用载荷为电梯额定起重量、轿厢净重(包括附件)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之和,并作用在上梁中央,下梁则假定5/8的额定起重量和轿厢净重的总各均布于下梁上,再加上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集中于下梁中央,上下梁均需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而且梁则进行强度,细长比,惯性矩计算二、基本参数与代号:1.Q1——电梯额定起重量与轿厢净重之和,对本电梯Q1=1630kg2.Q2——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之和,对本电梯Q2=108kg3.L——上、下梁跨度对本电梯L=155cm4.W X——单根钢对X——X轴抗弯矩对本电梯W X=108.3cm3(上梁)W X=116.8cm3(下梁)5.J——单根钢对X——X轴惯性矩,对本电梯:上梁J=866.2cm4下梁J=934.5cm46.E——材料弹性模量,对钢材E=2.1×107N/cm27.[σ]——许用正应力,对上、下梁[σ]=8788N/cm2对直梁[σ]=10546N/cm28.[Y]——上、下梁许用挠度,对本电梯[Y]=L/960=175/960=0.1823cm9.[λ]——直梁许用细长比,[λ]=160具有拉条,且连接点高度不超过直梁自由长度2/3时[λ]=120其它应情况而定三、轿架计算:1.上梁:将上梁简化为右图形式,由材料力学可知最大弯矩及最大挠度均发生在上梁中央剖面上,其值为:M max=(Q1+Q2)L/4Y max=(Q1+Q2)L3/96EJ最大正应力为:σmax= M max/2W X=(Q1+Q2)L/8W Xσmax=26580×175/8×108.3=5368.8N/cm2<[σ]=8788N/cm2Y max=26580×1753/96×2.1×107×866.2=0.082<[Y]=0.1823cm∴上梁强度与刚度足够.2.下梁:将下梁简化为右图形式,其中q为5/8Q1均布作用于下梁上面引起的载荷集度:q=5/8Q1/L=5×25500/8×175=91.07N/cm由材料力学可知,考虑q单独作用时下梁的最大弯矩与最大挠度分别为:M1max=ql2/8 Y1max=5qL4/768EJ考虑Q2单独作用时,下梁的最大弯矩与最大挠度分别为:M2max=Q2L/4 Y2max=Q2L3/96EJ∴最大正应力:α=M amax/2W X=ql2/16W x+Q2L/8W xmax=(qL2+2Q2L)/16W x代入数据:αmax=(91.07×1752+2×1080×175)/16×116.8=1694.7N/cm2<[α]=8788N/cm2∴下梁强度足够Y max=Y1max+Y2max=5qL4/768EJ+Q2L3/96EJ=L3/96EJ(5Q1/8+Q2)代入数据:Y max=1753/96×2.1×107×934.5(5×91.07×175/8+1080)=0.0314<[Y]=0.01823cm ∴下梁强度足够3.直梁:分别置于轿厢西侧,由于载荷在轿厢内分布不均及直梁与上、下梁为刚性结点特性,直梁受到拉伸与变曲的组合作用,记:P——电梯额定起重量对本电梯P=1000kgB——桥厢内净宽对本电梯B=150cm。

电梯顶部空间计算举例分析

电梯顶部空间计算举例分析

电梯顶部空间计算举例分析⼀台电梯,额定速度为1.75m/s,层站数为15层15站,对重和轿厢缓冲器的⾏程均为0.273m,现场测量出数据如下:①轿厢导轨提供不⼩于0.1+0.035v2=0.207(m)的进⼀步制导⾏程,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367m;②轿顶可以站⼈的最⾼⾯积的⽔平⾯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平⾯之间的⾃由垂直距离不⼩于1.0+0.035v2=1.1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827m;③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于0.3+0.035v2=0.4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107m; b.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部分之间的间距不⼩于0.1+0.035v2=0.2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0.957m;④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于0.1+0.035v2=0.207(m)的制导⾏程,底层平层时对重⾄导轨顶距离实测量值为0.907m;⑤底层平层时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顶⾯间距为400mm;顶层平层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间距为340mm。

问:1、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距离为400mm,是否满⾜要求?试计算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多少?2、如果对重有⼀⾼度为0.150m的凳⼦(安装在对重下⽅⽤作调整钢丝绳长度的可拆卸钢墩)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多少?3、有另外⼀台速度相同的电梯,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度2.000m,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为200mm。

通过轿厢顶层空间及对重制导⾏程计算,得出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3.000m时,电梯公司将最⼤允许距离标为2.500m,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还要考虑轿厢护脚板的⾼度。

这种情况如何救援?解:1、计算轿厢侧①、②、③a、b中,4个数据满⾜标准后有多少余量:顶层空间距离-(A+0.035v2)-对重缓冲器⾏程①1.367-0.207-0.273=0.887(m)②1.827-1.107-0.273=0.447(m)③a 1.107-0.407-0.273=0.427(m) b 0.957-0.207-0.273=0.477(m) 上述4个数据取最⼩值0.427m(2)计算满⾜标准要求,对重导轨制导⾏程的有多少余量:底层平层时对重⾄导轨顶距离-(0.1+0.035v2)-轿厢缓冲器⾏程-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项⾯间距+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间距④0.907-0.207-0.273-0.400+0.340=0.367(m)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0.367(m)0.427与0.367相⽐,取最⼩0.367(m)所以: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距离为400mm是不满⾜要求的,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0.367(m)。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3 .5
0 .42 88
0 .52 88
4
0 .56 00
0 .66 00
0.3+ 0.03 5 v 2 ( m ) 0 .3 0 2 2 0 .3 0 5 6 0 .3 0 8 8 0 .3 1 3 9 0 .3 1 9 7 0 .3 3 5 0 0 .3 5 4 7 0 .3 7 8 8 0 .3 8 9 6 0 .4 0 7 2 0 .4 4 0 0 0 .5 1 8 8 0 .6 1 5 0 0 .7 2 8 8 0 .8 6 0 0
厢的惯性,轿厢仍要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即重力制停距离——具有
一定速度的物体,沿重力相反的方向运行时,在无其他外力作用的
情况下所能运行的距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m(1.15v)2 = mgh ,解得重力制停距离 h=0.0675v2 。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和导轨上 的摩擦力等影响,重力制停距离将缩短。取其一半,得 0.0337v2 , 圆整为 0.035v2 。
等)不小于 0.3+0.035v

H4—— 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 的水平面与相应
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直
距离不小于 1.0+0.035V2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 当对重以 115 %的额定速度撞击缓冲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
时,曳引钢丝绳开始松弛,轿厢已不再受曳引力的驱动。但由于轿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电梯井道空间的尺寸
v (m / s ) 0 .2 5 0 .4 0 .5 0 .6 3 0 .7 5
0 .0 3 5 v 2(m ) 0 .00 22 0 .00 56 0 .00 88 0 .01 39 0 .01 97
0 .1 + 0 .0 3 5 v 2 ( m ) 0 .10 22 0 .10 56 0 .10 88 0 .11 39 0 .11 97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摘要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开展电梯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1]。

其中3.2项是对曳引电梯井道安全空间的检验,轿顶安全空间是对轿顶设备及维护保养和人员的安全的保护,保证轿顶安全空间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检规的具体要求,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二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要求[2]。

本文根据电梯参数以及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结合检规要求,测算该电梯轿厢顶部的安全空间,为提高大家认识电梯和检验电梯的工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特种设备;曳引电梯;顶部空间;检验1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具体要求根据TSG7001-2009,3.1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内容与要求:(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另规定A—4: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8m。

(2)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m)的制导行程。

2 计算举例以某电梯公司的新安装的一台电梯TE-Evolution轿顶为例现场进行井道安全空间的计算。

根据检规,对轿顶顶部安全空间的检验方法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的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法规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1. 美国和加拿大:
电梯顶层高度 = 楼层高度 - (2 * 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 - 顶层平台高度
其中,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所能到达的最高楼层高度。

2. 英国和欧洲:
电梯顶层高度 = 楼层高度 - (2 * 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
其中,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所能到达的最高楼层高度。

3. 中国:
电梯顶层高度 = 楼层高度 - (2 * 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 - 顶层平台高度
其中,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所能到达的最高楼层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仅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具体公式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同时,电梯顶层高度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电梯设备重量、电梯运行速度、电梯停靠楼层数量等,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轿厢顶部安全空间分析与计算

电梯轿厢顶部安全空间分析与计算

174
Zonghe Yanjiu◆综合研究
断路器的监视与防跳回路研究
邹超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广东 阳江 529800)
摘 要:在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位置监视和防跳回路相当重要,在控制回路中它们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当采用不 同的防跳回路时,位置监视回路该如何接入才能起到监视整个合闸或分闸回路的作用,是值得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 现讨论使用不同防 跳回路时监视回路的接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控制回路;监视回路;断路器防跳
0 引言
在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位置监视回路不仅能反映断路 器的工作状态,同时也作为判断控制回路断线或控制电源消 失的判据, 而防跳回路起着防止断路器在故障时反复分合闸 引起设备故障或人身事件的作用。 一般保护装置的操作箱和 断路器机构箱均设计有监视和防跳回路。
1 断路器监视回路和防跳回路原理
综合研究◆Zonghe Yanjiu
电梯轿厢顶部安全空间分析与计算
陈莹
(兵团特种设备检验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摘 要:电梯作为楼宇中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其安全性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电梯轿厢作为运输载体,其顶部安全 空间的距离也影响着电梯的运行安全,现通过对电梯轿厢顶部安全空间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如何确保电梯 的运行安全。
图1 轿厢在顶层平层 即:
HM≤La测-HD-(0.1+0.035v2) HM≤Lb测-HD-(1+0.035v2) HM≤Lc测-HD-(0.3+0.035v2) HM≤Ld测-HD-(0.1+0.035v2) 考虑T7001§3.2.1的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0.5 m× 0.6 m×0.8 m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则HB≥HD+HM,即 HM≤HB-HD。 如图2所示,设当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测得T7001§3.2.2 对重导轨的制导行程为LX,轿厢船形撞尺长到下极限开关的距 离为JX,当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的进一步制 导行程为LY=LX-HJ-HX。当T7001§3.2.2满足最低要求时,对重导 轨制导行程的富余量为: ΔH=LY-(0.1+0.035v2)=LX-HJ-HX-(0.1+0.035v2) 对重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最多再增加ΔH,即: HM≤HS+ΔH=HS+LX-HJ-HX-(0.1+0.035v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25一台电梯,额定速度为1.75m/s,层站数为15层15站,对重和轿厢缓冲器的行程均为0.273m,现场测量出数据如下:
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v2=0.207(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367m;
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1.1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
1.827m;
③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0.4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107m; b.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0.2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0.957m;
④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0.207(m)的制导行程,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实测量值为0.907m;
⑤底层平层时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为400mm;
顶层平层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为340mm。

问:
1、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距离为400mm,是否满足要求?试计算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2、如果对重有一高度为0.150m的凳子(安装在对重下方用作调整钢丝绳长度的可拆卸钢墩)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3、有另外一台速度相同的电梯,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高度2.000m,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为200mm。

通过轿厢顶层空间及对重制导行程计算,得出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3.000m时,电梯公司将最大允许距离标为2.500m,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成都特检李文鹏(824811340) 9:08:46
还要考虑轿厢护脚板的高度。

成都特检李文鹏(824811340) 9:10:48
这种情况如何救援?
深圳特检梁治强(329905596) 9:11:18
解:1、计算轿厢侧①、②、③a、b中,4个数据满足标准后有多少余量:顶层空间距离-(A+0.035v2)-对重缓冲器行程
①1.367-0.207-0.273=0.887(m)②1.827-1.107-0.273=0.447(m)③a 1.107-
0.407-0.273=0.427(m) b 0.957-0.207-0.273=0.477(m) 上述4个数据取
最小值0.427m(2)计算满足标准要求,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有多少余量: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0.1+0.035v2)-轿厢缓冲器行程-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项面间距+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
④0.907-0.207-0.273-0.400+0.340=0.367(m) 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0.367(m)0.427与0.367相比,取最小0.367(m)所以: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距离为400mm是不满足要求的,对重撞板与缓冲
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0.367(m)。

2、计算是否满足对重导轨制导行程时要增加凳子高度
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0.1+0.035v2)-轿厢缓冲器行程-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项面间距+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凳子高度
④0.907-0.207-0.273-0.400+0.340+0.150=0.517(m)
则: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0.517(m)3、电梯公司将最大允许距离标为2.500m,我们还需要考虑极限开关打板的长度,以确保极限开关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中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高度-对重缓冲器压缩行程
-0.035v2 0.200+2.000-0.273-0.107=1.820(m)所以该电梯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 1.820 题4.6.25图-2极限开关打板影响m,电梯公司标为2.500m不符合要
求。

最大允许值计算示意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