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磷化氢)
磷化氢

耐火设备(条件)。
重要数据
物理状态、外观:无气味,无色压缩液化气体。
物理危险性:气体比空气重。
化学危险性:加热或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磷氧化物有毒烟雾。与空气、氧气、氧化剂如氯、氮氧化物、金属硝酸盐、卤素和其他许多物质激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浸蚀许多金属。
职业接触限值:阈限值:0.3ppm(时间加权平均值),1ppm(短期接触限值)(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2005年)。最高容许浓度:0.1ppm,0.14mg/m3;最高限值种类:I(1);妊娠风险等级:IIc(德国,2005年)。
R:12-17-26-34-50S:1/2-28-36/37-45-61-63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2.3联合国次要危险性:2.1
中国危险性类别:第2.3项毒性气体中国次要危险性:2.1
应急响应
运输应急卡:TEC(R)-20G2TC。
美国消防协会法规:H3(健康危险性);F4(火灾危险性);R2(反应危险性)
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23005
分子量:34
化学式:PH3
危害/接触
类型
急性危害/症状
预防
急救/消防
火灾
极易燃。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禁止与高温表面接触。
切断气源,如不可能并对周围环境无危险,让火自行燃烧完全。其它情况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爆炸
气体/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皮肤
与液体接触:冻伤。
保温手套,防护服。
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
安全护目镜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膦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ine 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53 CAS No、:7803-51-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磷化氢7803-51-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2、3 有毒气体;2、1 易燃性气体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
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接触液体,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的温水冲洗几分钟,并立即进行药物处理。
眼睛接触:翻开眼睑,确保用大量的水全面冲洗15分钟,立即进行药物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1、从危险区疏散所有人。
营救人员没有自给式呼吸器和防护服不得接近。
2、立即从最远的距离喷水,冷却钢瓶,不要去灭火。
3、水可能不起作用。
在无危险的情况下移走火源。
如有火焰意外被熄灭,可能会发生爆炸或重燃。
4、因此需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全部疏散以防止人员被钢瓶的碎片及有毒烟雾伤害。
重新进入必须非常注意。
用水减少有害蒸汽。
5、如有可能,切断气源,让火焰自然熄灭。
燃烧产物为磷酸和水。
用水控制磷酸蒸汽的扩散。
磷酸比磷化氢毒性小。
膦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高毒。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磷化氢
含量:
10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132.5
沸点(℃):
-87.5
分子式:
PH3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53.32(-9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100
自燃温度:
100
燃烧性:
易燃
溶解性:
磷化氢中毒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
为提高对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磷化氢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交通管制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3. 各工作组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警戒线设置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
(4)交通管制组:负责事故现场周边的道路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通行。
(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人员调配等。
四、应急处置程序1. 接报:接到磷化氢中毒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向指挥部报告。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并组织转运。
(3)交通管制组对事故现场周边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通行。
3. 救援工作:(1)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2)现场处置组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4. 后续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确保各工作组人员充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事故应急处置和后续处理。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技术水平。
磷化氢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磷化氢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性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分子量34.04,熔点-133℃,沸点-87.7℃,相对密度(水=1)0.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7,饱和蒸气压53.32kPa(-98.3℃),临界温度52℃,临界压力6.58MPa,闪点-88℃,引燃温度100~150℃,爆炸极限 1.8%~98%(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缩合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及制备磷的有机化合物等。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磷化氢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急性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0.3。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避免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安装磷化氢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设置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磷化氢气瓶装卸和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现场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LD50:无资料急性毒性:LC50:15.3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3005UN编号:2199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磷化氢应急急救处置方案

磷化氢应急急救处置方案磷化氢的危害和常见事故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常温下呈液态,具有非常强烈的毒性和易燃性。
磷化氢的毒性表现为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长时间暴露会导致骨髓抑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同时,磷化氢还具有很高的爆炸性,被称为“化学地雷”。
磷化氢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1.磷化氢的泄漏事故。
由于磷化氢非常容易挥发,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极为剧烈,泄漏后会迅速引起火灾和爆炸。
2.磷化氢的容器损坏。
由于磷化氢的容器大多由铝等金属制成,容器损坏后会释放出大量磷化氢气体,可能导致爆炸。
3.磷化氢的人身意外。
磷化氢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接触到皮肤或呼吸道等部位,引发中毒和严重的生命危险。
磷化氢应急急救处置方案磷化氢事故的发生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员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来进行现场控制和污染处理。
急救措施在磷化氢接触人身体部位后,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1.割开衣物将磷化氢从皮肤或衣物中清除,以减少毒素吸收。
2.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纠正中毒症状,防止心跳呼吸停止等急救措施。
3.如已食入大量磷化氢,应及时洗胃,并使用解毒药物(如尼莫地平、乙酰胺酚等)加以防治。
现场处置和污染处理在磷化氢事故现场,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确保现场安全。
应尽可能控制或隔离现场,封锁火源、烟源等危害因素,防止扩散和蔓延。
2.迅速排除磷化氢。
对于泄漏的磷化氢,应尽快切断原料输送或将其转移至安全区域,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3.处理污染物。
对于磷化氢泄漏污染的物品和土地,应积极使用吸附材料进行吸附,或采取化学中和、焚烧等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清理现场。
必须进行全面的现场清理工作,保证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结语磷化氢是一种高度危险的物质,必须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可能的事故。
在事故发生时,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减少伤害和危害。
危险化学品MSDS(磷化氢)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
防护
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
眼睛接触
——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分子式
PH3
相对分子量
34.00
熔点(℃)
-133
沸点(℃)
-87.7
闪点(℃)
-88
引燃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作用
·是有害的空气污染物
理
化
特
性
及
用
途
理化特性
·无色气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微溶于冷水
·气体相对密度:1.17
·爆炸极限:1.8%~98%
用途
·用于有机磷化合物的制备。用作缩合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及N-型半导体掺杂剂等
个
体
防
护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穿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应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
·在确保安全扑灭
·钢瓶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毁损钢瓶由专业人员处置
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
·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泄漏源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喷雾状水改变蒸气云流向,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火灾扑救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磷化氢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 mg/m3时,0.5~l小时发生死亡
·急性轻度中毒,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
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肾损害
急
行
动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盼特况下期始隔离至少5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磷化氢)
特
别
警
示
★剧毒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化
学
式
分子式PH3
危险性类别
2.3类有毒气体
燃烧爆炸危险性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危
险
性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MAC0.3mg/m3
·IDLH:50ppm
·急性毒性:大鼠吸入LD5015.3mg/m3(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