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摭谈]
初中古诗词鉴赏四步法( 附例解读)

初中古诗词鉴赏四步法(附例解读)古诗词融合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精华,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传承,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学好古诗词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那如何学好古诗词,如何通过诗歌解读出作者言辞间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抱负?下面是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通过举例解读“鉴赏四步法”的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0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0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0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概述
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鉴赏古诗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旨在介绍七年级学生如何进行古诗鉴赏,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技巧。
技巧一:理解古诗的意境
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了解古诗的意境是鉴赏的基础。
首先,通读全诗,捕捉整体意境。
然后,关注诗中的描写手法、形象、意象等,尝试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技巧二:解读诗句的含义
古诗中的诗句精炼而富有内涵,理解诗句的含义对于鉴赏非常重要。
若遇到生僻词语或句子结构不熟悉的地方,可以通过词典或在线工具进行查阅。
同时,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也会对理解诗句带来帮助。
技巧三:品味古诗的韵律和音美
古诗的韵律和音美是其独特之处,体会和品味韵律和音美能够
更好地欣赏古诗。
可以注意古诗中的押韵、平仄、音调等要素,尝
试朗读古诗并体验其中的韵律美。
技巧四:了解诗人和背景故事
研究诗人和背景故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通
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人物经历、文化背景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并鉴赏其作品。
技巧五:多读多练,积累经验
古诗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多读多练才能提升
自己的鉴赏能力。
读更多的古诗,参与鉴赏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提问思考,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的一些简单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
所帮助。
通过学习和实践,相信大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古诗鉴赏能力,享受中华文化的瑰宝。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背景。
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其创作风格和主题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古代的习俗、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等也会对诗词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二、把握诗词的语言特点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包括严格的格律、丰富的意象、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
在鉴赏时,要关注诗词的韵律、节奏、对仗和用词等方面,以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韵律和节奏: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和节奏感。
通过分析诗词的韵脚、平仄和节奏,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
2.意象和形象:古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来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鉴赏时要关注诗词中的意象组合、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力。
3.词语选用:古诗词运用了许多生僻、典雅的词语,富有内涵。
在鉴赏时要关注词语的内涵、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等,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三、分析诗词的情感和哲理古诗词的情感和哲理是诗歌的灵魂。
在鉴赏时要通过分析诗词的情感和哲理,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
1.情感:古诗词的情感丰富多样,有喜悦、悲伤、豪迈、忧愁等。
鉴赏时要关注诗词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2.哲理: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人生哲理、社会观念、自然观念等。
鉴赏时要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形象和词语,挖掘其深刻的哲理内涵。
四、品味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结构布局和审美风格等方面。
在鉴赏时要关注以下几点:1.表现手法:古诗词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丰富的表现手法。
鉴赏时要分析这些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以及它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古诗词鉴赏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一、理解诗词背景每首古诗词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以及诗词创作的缘由。
二、分析诗词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柳”代表惜别之情,“月”常常表达思乡之情等等。
三、掌握常见意象的含义常见的意象有很多,例如,梅兰竹菊代表高洁,夕阳、流水代表时光流逝等等。
掌握这些常见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四、注意诗词的用词和修辞古诗词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诗词的用词和修辞,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五、注意诗词的格律和韵脚古诗词都有一定的格律和韵脚,正确理解这些格律和韵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词的音乐美。
同时,注意诗词的格律和韵脚也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六、比较鉴赏比较鉴赏是指将两首或多首诗词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通过比较不同作者的相同题材的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表达方式。
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鉴赏古诗词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还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只有将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诗词的美和魅力。
总之,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了解背景、分析意象、掌握常见意象的含义、注意用词和修辞、注意格律和韵脚、比较鉴赏以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赏析技巧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赏析技巧古诗文的赏析技巧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而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会欣赏和理解古诗文不仅可以增加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一些赏析古诗文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在赏析古诗文之前,了解古诗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把握古诗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二、品味古诗文的美妙语言古诗文以其简洁有力、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赏析古诗文时,可以将古诗文的语言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可以注意古诗文中是否有巧妙的比喻、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动人的意象描绘等。
通过这些语言的美妙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表达。
三、把握古诗文的基本结构古诗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
在读古诗文时,可以结合段落划分和句子长度,来对整篇古诗文的结构进行把握。
一般来说,古文开头一般会交代主题或背景,正文部分会展开论述或描绘,结尾则是对前文进行总结或有所启示。
通过对古诗文结构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整体脉络和主题思想。
四、挖掘古诗文的深层含义古诗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挖掘古诗文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可以思考古诗文中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意象,意象代表了什么意义。
同时,也可以关注古诗文的情感表达,思考古诗文中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传递情感。
通过挖掘古诗文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主题思想和真正的美。
五、多角度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古诗文作为艺术形式,往往具有多重意义,不同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古诗文的意义。
在赏析古诗文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比如从情感、人生哲理、社会寓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多角度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可以让我们对古诗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初中古诗词鉴赏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技巧初中古诗词鉴赏技巧现代人欣赏古代诗词常常会感到比较困难,主要的原因是时间距离较远,并且缺乏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下面应届毕业生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如何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唐诗宋词。
初中古诗鉴赏技巧点拨一、古诗诗句鉴赏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x'x)特点,表现了(突出了)(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作用。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二、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鉴赏技巧: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鉴赏技巧: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三、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1)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4)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四、诗歌分类: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初中的学生们如同刚刚学会游泳的孩童,亟待掌握其中的航行技巧。
古诗词鉴赏,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理解,更是对历史、文化、情感的深入探究。
以下是初中生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应掌握的一些基本技巧。
一、了解背景,入古诗词之境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学生们在鉴赏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社会环境,以及创作该诗时的具体情境。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是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诗中的哀愁和期盼便源于此。
明白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诗词的情境之中。
二、品味字句,赏诗词之美古诗词的韵味在于其精练的字句。
学生们需要细品每一个字词的选择,每一句的排列组合。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个“依”字和一个“入”字,不仅描绘出日落的缓慢性,也表现出黄河奔腾的壮阔。
通过这样的字词品味,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三、把握意象,感诗词之情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自然意象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和霜地上反映出诗人远在他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意象的把握,学生能够深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四、体会韵律,听诗词之音古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的音乐美。
学生们需要理解平水韵的规则,感受诗词的平仄、对仗和押韵。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音韵的和谐,旋律的跌宕起伏,都是诗人情感的体现。
通过韵律的体会,学生能够聆听古诗词的内在旋律。
五、深刻理解,悟诗词之道古诗词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学生们在鉴赏时,要透过字面意思,深刻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逆境,也心系国家的伟大情操。
通过这样的深入理解,学生能够悟出诗词中的大道理。
六、发挥想象,绘诗词之画古诗词中充满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学生们需要运用想象力,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心中的画卷。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技巧第一篇范文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的沉淀与磨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进了无数人的生活。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古诗,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更能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赏析古诗呢?以下几点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了解背景,感同身受每首古诗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要赏析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古诗的魅力,在于其优美的词句、鲜明的意象。
赏析古诗,要关注词句的选择、排列,以及意象的营造。
通过分析词句,挖掘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而把握诗歌的意象。
三、探寻情感,入情入境情感是古诗的灵魂。
赏析古诗,要探寻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
可以从诗中的景、物、人、事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
四、品味语言,领略风格古诗的语言优美、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古诗,要品味诗中的字、词、句,领略诗人的独特风格。
例如,有的诗人以豪放见长,有的诗人以婉约著称,有的诗人擅长抒发山水之情,有的诗人精通历史典故。
五、感悟哲理,升华思想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赏析古诗,要从中感悟人生、历史、自然的真谛,升华自己的思想。
例如,一些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爱情的珍视,一些古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六、学会比较,拓展视野赏析古诗,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同类相邀,异类相参。
通过比较,发现诗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古诗赏析,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多思考,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才能在赏析中游刃有余,随心所欲。
总之,赏析古诗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活动。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赏,就能领略到古诗的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希望以上的技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摭谈]》
摘要:古人作诗词,有“炼字”之说,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赋、比、兴、白描、细描、烘托渲染、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名家辈出,五彩斑斓、璀璨夺目。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传,几千年来如源头活水,滋养我们的性情,净化灵魂,陶冶情操,重铸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怎样鉴赏古诗词就显得很重要。
历年高考都设古诗词鉴赏题,其目的是引领学生提高审美素质。
古诗词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它
的途径和方法较多,这也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现就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反复吟诵,提高兴趣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强调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吟诵品读代替学
生个体感悟,对于一篇名作很少引导学生去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词的思想内涵,难以起到濡染心灵,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综合素养的作用,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要实现一种变革,即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理念,充分重视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回归古诗词的本质,帮助学生打破古诗词的神秘感,拉近古诗词与现代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体味古诗词的形式美、情韵美。
一方面,我们强调诵读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如果没有学生的诵读声,教师的讲解就算再精辟,都不能算是一成功的古诗词鉴赏课,因为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音韵之美,没有增加一点点情趣;另一方面,我们要专门设置诵读时间,如每天的早自习、上新课之前5分钟为古诗词朗读、背诵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形成高雅的文学品味,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喜爱之兴趣。
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
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一个诗人、词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词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比如教学杜甫的作品时,应该比较全面地介绍杜甫所生活的时代,特别是杜甫的生平、思想和个性,努力还原出唐玄宗那个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
杜甫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杜甫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吴、越、齐、赵各地,曾参加过进士考试。
唐玄宗天宝五年进京求官,困居长安10年,
才得到一个看管兵器的小官职。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
他带着家眷逃难到西南地区的蜀地成都,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这一具体环境使杜甫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深沉忧愤、情感浓郁的“沉郁顿挫”诗风。
杜甫是一个“沉郁顿挫”风格的代表诗人。
忧愁是杜甫诗“沉郁顿挫”的主要内容。
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顿挫”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顿挫”的力作。
所以要读懂杜甫的诗作,就不能离开时代、社会、民族、写作背景和人。
三、紧扣意象,体会意境古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和
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情感的。
意象是寄托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
或是景,如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或是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或是事,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或是人,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
诗人、词人选取景物类意象,用意多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渲染气氛、或暗示环境;选取人事类意象用意多在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或蕴含的写作主旨。
意境是诗人、词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意象的“象”即物象,是具体的、局部的。
而意境的“境”,则是指整体的客观景物、社会事物。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它是古代诗人、词人创构的诗词的精华,也是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最重要的审美环节。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词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空间,聆听诗人、词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诉说。
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借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体现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落寞心境。
四、抓住诗眼,体悟诗情古人作
诗词,有“炼字”之说。
古人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要炼字。
即选取表现力最强、意蕴最丰厚的那一个“字”,使诗词的遣词用语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炼字侧重语言的锤炼过程,“诗眼”则往往是炼字的结果。
正如古人所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
”所谓“诗眼”,其实就是指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者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
妙诗佳词中的一个个好字,犹如一粒粒晶莹明亮的珍珠,流转全篇,通体圆润。
只要抓住了这个字,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全诗、全词的思想情感的金钥匙。
古人作诗填词对语言的要求颇高,“推敲”的故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思,“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觅字后的喜悦,无不体现着古人对语言的精雕细琢。
在古诗词中,用好一个字使全篇生辉,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词人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诗眼“闹”字,化静为动,借景传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在我们面前铺展了
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无不体现出诗人正值奉召回京,重施变法的喜悦之情;晋代陶渊明的著名诗篇《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诗人超脱风俗时,表达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才有“此中有真意”,也就是此时才领悟到“心远”的真意。
即远离尘嚣就会得到闲适、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剖析技巧,掌握方法古诗词,诗人、词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切的感受并把它传达给
读者,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即诗人、词人驾驭语言表现思想、反映生活、创设意境、塑造形象的巧妙技能,并评价其优劣。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从抒情方式来看,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赋、比、兴、白描、细描、烘托渲染、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然而古诗词语言在不断的更新中,要特别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古诗词语言的特色来自对常规语言的变异,是对汉语表达故意的充满美感的扭曲。
如宋代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
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下阕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被
誉为是千古不朽的名句。
近代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赞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此句描绘的是正在院中随风舞弄的花影。
在作者笔下,白云、明月、花儿和无形的风之间互相协调、互相关照、互相爱抚。
只有风儿撕破了白云,月儿才能探出头来,只有“月来”,才能看见花儿在轻风中婆娑起舞,绰约多姿。
“弄”这个词带有一种拟人化的色彩,把无形的轻风带进这一美妙动人的自然美景之中,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薛金星主编.高中古诗词曲鉴赏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
社,2010.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丰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