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PPT课件

VS
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小组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色,能够互相倾听、互相尊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及小组合作能力评估
04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分析
结合黄河落日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02
CHAPTER
教材内容分析
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变革,民族危亡与复兴交织,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介绍诗人的生平、创作历程及代表作品,理解其诗歌创作的思想背景和艺术追求。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到黄河岸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实地考察
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成果或考察报告以PPT、海报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
情境创设
01
通过模拟黄河落日的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图片展示
播放黄河落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落日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心魄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视频播放
在展示黄河落日图片或视频的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或朗诵,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频配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黄河落日的一个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展示黄河落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1.2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落日》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1.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对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河落日》这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2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2.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黄河边,感受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对诗歌的感受。
3.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情感理解。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4.2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景观,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杜甫的风格和意象。
4.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5.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对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5.3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查找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或画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作为讨论主题。
6.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分享自己的知识,了解所选景观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背景。
6.3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和评论。
第七章:角色扮演7.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扮演当时的人物。
7.2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表达对所选景观的情感和看法。
7.3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和评论。
第八章:艺术创作8.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或雕塑,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情感。
黄河落日教案免费语文

黄河落日教案免费语文
教案标题:黄河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2. 掌握描述黄河落日的诗句和意境。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黄河落日的诗句和意境。
难点:理解和表达诗句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1. 黄河落日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与黄河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 描绘黄河落日的诗句和相关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二、了解黄河(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三、诗句赏析(20分钟)
1. 教师朗诵描述黄河落日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境。
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四、诗歌创作(25分钟)
1.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创作描绘黄河落日的诗句。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相欣赏彼此的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壮丽景观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落日的实地写生活动。
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黄河文化讲座或讲解。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诗歌创作。
2. 学生对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程度。
以上教案是一个简单的范例,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河落日》的诗句。
(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人对黄河落日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模仿、改编、创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诗歌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 诗歌创作实践: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可以是对原诗的模仿、改编,也可以是自己的创作。
三、教学资源:1. 杜甫的《黄河落日》原文。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诗歌创作草稿纸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落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引入诗人杜甫和他的诗歌《黄河落日》。
2. 诗歌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传达。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可以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进行。
4. 诗歌创作实践: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可以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进行创作,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落日》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能力和创意表现。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对《黄河落日》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黄河落日》。
本课主要内容是描绘黄河落日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落日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黄河落日的美丽景象;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感受黄河落日的美丽景象,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文具、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落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语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词、短语、句子结构等。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5. 想象与表达: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黄河落日景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6. 朗读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演练,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黄河落日壮观景象作者赞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观察自然美景,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后,学生可通过观察自然美景,写一篇小作文,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落日》。
(2)理解诗中描绘的黄河落日的景象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创作自己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美好,增强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追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中描绘的黄河落日的景象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描绘。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
3. 学生作文纸和作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落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壮丽。
(2)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象征意义。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3. 理解诗文(1)教师讲解诗文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黄河落日”、“千里黄河”等。
(2)学生分享对修辞手法的发现,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幅黄河落日的画面。
(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
(2)完成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想象来写。
8. 板书设计黄河落日意象:黄河、落日、千里黄河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黄河落日》教案

《黄河落日》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黄河文化内涵探讨•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实践•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课堂互动与小结01课程介绍与目标《黄河落日》背景及作者简介01《黄河落日》是一首现代诗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02作者李瑛,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激昂著称,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诗歌大奖。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黄河落日》的背景及作者简介,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诵技巧。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黄河落日》的背景及作者简介,第二课时讲解诗歌的基本朗诵技巧,第三课时进行朗诵练习和课堂展示。
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描述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黄河落日,引发对生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展现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文章内容概述关键语句解读“黄河落日,是铁色的,像一场大火”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黄河落日的磅礴气势和炽热情感。
“我站在山巅,像一棵秋天的树”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表达作者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敬畏之情。
“我听见,古老的黄河,在地底下,滚滚地流”借助通感手法,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突显黄河的历史厚重感和生命力。
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深邃的诗意。
诗意浓郁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绘,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和祖国的深沉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运用生动的词语和灵活的句式,使语言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音乐性,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030201文章风格及特点03黄河文化内涵探讨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落日》教案(带)

教案:《黄河落日》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历史文化等。
2.通过观赏黄河落日的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黄河落日的感受。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资料: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历史文化等。
2.图片或视频资料:黄河落日的美景。
3.科普资料: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历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观赏黄河落日(10分钟)1.播放黄河落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黄河落日的美景。
2.引导学生观察黄河落日的颜色、形状、光线等特点。
3.邀请学生分享对黄河落日的感受和想象。
三、了解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10分钟)1.介绍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包括地球自转、大气散射、光线折射等。
2.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
四、写作或绘画表达(10分钟)1.引导学生用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黄河落日的感受。
2.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五、分享与讨论(15分钟)1.邀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写作或绘画作品。
2.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对黄河落日的感受和想法。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黄河落日的美景和科学原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和表达大自然的美。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学生在观赏黄河落日和表达感受方面的表现。
2.评价学生对黄河落日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收集学生的写作或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补充和说明: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地球自转、大气散射、光线折射等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
作者:李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了解灿烂的黄河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黄河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诗歌基础知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说说黄河
学生活动:黄河给大家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两分钟)
教师过渡: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地图来走进黄河了解黄河吧!
屏幕展示中国地形图
二、认识作者李瑛
李瑛(1926年12月8日-2019年3月28日),河北省丰润县人。
中国当代诗人。
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
李瑛出版了54部诗集,有多部长诗和组诗获过多种奖项。
其作品《我
骄傲,我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2]
1926年12月8日生于辽宁锦州,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边读书边从事进步学生运动。
1949年毕业,先后任记者、文艺刊物编辑、文艺出版社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被选入“冀东名人名家”行列,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2019年3月28日凌晨3点36分,李瑛去世,享年93岁。
三.感知诗歌内容
1、这是一首歌颂“黄河落日”,颂扬中华民族的诗。
全诗分四层次。
第一层次,从“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到“沉入滚滚的浊波”。
这一层次诗人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垣古未有的。
不仅在黄土高原,而且整个华夏大地都被染红了。
“太阳,也风风火火”起来,而“涛涌的漩涡”,深重的苦难也沉入滚滚的浊流中。
2、诗的第二层次,从“淡了帆影,远了渔歌”到“竟如此惊心动魄”。
这一层次诗人通过黄河上的帆影、渔船的远去、大地的沉默以及凝思的树、严肃鹰、陡峭的土壁、蒿艾的气息、枯黄的草色、绛红的狂涛等一系列意象,来展示黄河的美。
通过这些美的描写,又从另一侧面来衬托中华大地的喜庆景象。
“九万面旌旗”在中华大地上
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响彻中华大地,场面是如此惊心动魄。
3、第三层次,从“醉了,洪波,亮了雷火”到“一个英雄民族史诗和传说”。
这一层次诗人以太阳为象征,象征中华民族。
这个民族跋涉之路是如此艰难,历史已成废墟,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草滩的美丽,爝火的辉煌,峥嵘的山如同中华民族的骨气,站在世界的东方。
一个民族的史诗和传说,在沉积的黄土层上,“固执地裸露着筋骨和骨骼”。
4、诗的第四层次,从“远了鸟鸣,断了长戈”到“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这一层次诗人通过鸟鸣的远去,长戈的断裂,展示了一个和平时代的来临。
中华民族的史诗不仅“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还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这些辉煌如同“余烬的炭火”和“浪尖上跳动的星星”,“在蟋蟀的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四、小结
诗人李瑛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杰出的军旅诗人。
他不仅写军旅题材的诗歌,而且他的诗歌早已超越军旅诗歌范畴。
到目前为止,他写了五十多部诗集,可谓是高产的作家。
他的《枣林村集》乡土气息浓厚,语言细腻形象,他的《野战诗集》不仅描写战场,而且也描写哨所,海防。
他的书写题材广泛,历经了八十多年生活,工作经验的积累,也经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的诗作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座当代文学诗史上的里程碑。
五、学生活动讨论:
补充古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