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各项指标

合集下载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指标:煤炭的固定碳(FC)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1.固定碳含量:固定碳是煤炭燃烧中能释放热量的主要成分,也是衡量煤炭热值的重要指标。

根据固定碳含量的不同,可以将煤炭分为无烟煤(固定碳含量大于85%)、烟煤(固定碳含量85%-85%)、半焦煤(固定碳含量80%-85%)和褐煤(固定碳含量60%-80%)等四个级别。

2.挥发分含量:挥发分是煤炭在高温下蒸发或挥发的组分,对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燃烧产物有很大影响。

根据挥发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将煤炭分为无烟煤(挥发分含量小于12%)、烟煤(挥发分含量12%-22%)、半焦煤(挥发分含量22%-35%)和褐煤(挥发分含量大于35%)等四个级别。

3.灰分含量:灰分是煤炭燃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对煤炭的热值和燃烧过程产生影响。

根据灰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灰分含量小于12%)、烟煤(灰分含量12%-24%)、半焦煤(灰分含量大于24%)等三个级别。

4.水分含量:水分是煤炭中存在的水分,对煤炭的燃烧性能有一定影响。

根据水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将煤炭分为干燥基(含水量小于10%)、全水基(煤样水分含量接近100%)等两个级别。

5.硫分含量:硫分是煤炭中的硫的含量,对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有很大影响。

根据硫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硫分含量小于0.2%)、低硫煤(硫分含量0.2%-1.0%)、高硫煤(硫分含量大于1.0%)等三个级别。

6.热值:热值是煤炭所含热量的指标,它反映了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的能量。

根据热值的不同,可以将煤炭分为低热值煤(地下工作面煤的发热量小于15MJ/kg)、中热值煤(发热量在15-20MJ/kg之间)、高热值煤(发热量大于20MJ/kg)等三个级别。

总之,通过对煤炭的固定碳含量、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水分含量、硫分含量和热值等指标进行分级,可以对煤炭进行精细化的分类,为不同用途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这有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的各种指标

煤炭的各种指标

煤炭的各种质量指标1 发热量(Q):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是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是:1MJ/kg=239.14kcal/kg;1J=0.239kcal;1cal=4.18J。

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应素影响比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

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它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

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条件下,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受到基低位发热量高1.25MJ/kg(300kcal/kg)左右。

2 挥发分(V):是指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的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3 灰分(A):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乎全部来源于煤中矿物质,但是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的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横大。

我们一般所说的煤的灰分实际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的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种:(1)原生矿物质: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

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少。

(2)次生矿物质: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沙粒或由水中的钙、镁、铁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

用显微镜观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并且颗粒很细,则难与煤分离;如它们颗粒较大,比重与差很大,并在煤中分布不均,则把煤破碎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是指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关键性指标进行预测、设定和规划的过程。

这些指标包括煤炭产量、质量、价格、销售额、运输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制定合理的指标计划,可以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益、保障供应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1.煤炭产量计划:煤炭产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煤炭数量。

煤炭产量计划的制定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能源供需状况、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产量计划时需要考虑煤矿的开采能力、矿井条件、勘探开发进展以及采煤工艺等因素。

2.煤炭质量计划:煤炭质量是指煤炭在物理、化学等性质方面的特征。

煤炭质量计划的制定与国家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市场需求、运输能力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质量计划时需要考虑煤炭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热值等指标,并通过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来确定煤炭质量计划。

3.煤炭价格计划:煤炭价格是指煤炭在市场上的购销价格。

煤炭价格计划的制定与市场供需状况、行业调控政策、煤炭质量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价格计划时需要考虑市场调研数据、成本预测、需求变化等因素,并与供需平衡点相匹配,以确定合理的煤炭价格计划。

4.煤炭销售额计划:煤炭销售额是指煤炭销售数量与价格的乘积。

煤炭销售额计划的制定与市场需求、价格预期、销售渠道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销售额计划时需要结合需求预测、价格预测、销售渠道分析等因素,并根据行业经验和市场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销售额计划。

5.煤炭运输量计划:煤炭运输量是指一定时间内运输的煤炭数量。

煤炭运输量计划的制定与煤炭产量、市场需求、运输设施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运输量计划时需要根据煤炭产量计划、市场需求预测、运输设施的运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运输量计划。

6.安全生产指标计划:安全生产指标是指煤炭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方面的相关指标。

安全生产指标计划的制定与安全生产法规要求、安全生产技术要求、事故预防措施等因素相关。

煤的五大指标

煤的五大指标

煤的五大指标
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煤,近年来,因为煤燃烧后释放的大量污染物,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煤源污染加剧,环境保护受到严重威胁。

为此,各国政府开始对煤质量进行监测,以确保充分减少污染,有效保护环境。

煤的质量主要由五大指标来表征:热值、挥发分、灰分、硫分和水分。

第一,热值是指煤的能源,也称发热量。

热值越高,煤的能量越高,此时煤的燃烧效率高,其发热量也更高,但是,此时其污染物排放量也会更高。

第二,挥发分是指煤中少量的低沸点有机物,如油酸、醇类、醚类和烃类,煤中挥发分含量越高,煤灰容易熔结,影响燃烧效率,同时也会提高火焰温度,使得燃烧时释放的污染物更多。

第三,灰分是指煤中的无机物,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及碳酸钙,灰分的高低影响煤的燃烧效率,当灰分超过一定值时,煤灰熔结严重,影响燃烧,同时也会提高火焰温度,增加污染物排放量。

第四,硫分是指煤中硫化物的含量,煤中硫分越高,煤灰熔融越严重,燃烧效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硫及其他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保护。

第五,水分也是煤中的一大指标,水分越高,燃烧效率越低,同时也会降低煤炭的发热量,影响煤的热效率,但是,它不会产生污染。

以上就是煤的五大指标,政府在煤的采购、运输、堆放和使用等
环节,都会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保证煤的质量,从而降低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都应更加重视煤的质量,严格把控煤的五大指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最终达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煤炭的各项指数

煤炭的各项指数

煤的挥发分(Vad)煤的挥发分的测定是把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于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汽状态)和气体产物减去煤中所含的水分,即为挥发分,剩下的焦渣为不挥发物。

如测定条件不同,挥发分也不同。

由此看来,煤的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物质,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煤受热分解的产物,因此应称为煤的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测定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结果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所用坩埚大小、形状、材质及坩埚盖的密封程度等影响。

改变任何一种试验条件,都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

挥发分产率是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

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和焦渣性状可判断煤的加工利用性质和热值的高低。

挥发分测定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见下表规定。

煤的粘结性粘结性是烟煤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来的惰性物质的能力。

它是煤干馏时所形成的胶质体显示的一种塑性。

在烟煤中,能显示软化熔融性质的煤叫粘结性煤,不显示软化熔融性质的煤为非粘结性煤。

粘结性是评价炼焦煤的一项主要指标,也是评价低温干馏、气化或动力用煤的一重要依据。

粘结是煤结焦的必要条件,与煤的结焦性密切相关。

炼焦煤中以肥煤的粘强性最好。

煤的结焦性煤的结焦性是烟煤在焦炉或模拟焦炉的炼焦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焦炭的能力。

结焦性是是评价炼焦煤的主要指标。

炼焦煤必须兼有粘结性和结焦性,两者密切相关。

煤的粘结性着重反映煤在干馏过程中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粘结的能力。

测定粘结性时加热速度一般较慢。

炼焦煤中以焦煤的结焦性最好。

烟煤胶质层指数(Y)胶质层指数是判断烟煤结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1986年颁布的GB5751-1986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了Y值作为烟煤分类中区分肥煤和非肥煤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于Y 值表征煤的结焦性能,并有较好的可加性,所以对于指导配煤炼焦有着重要发作用。

定义:煤在规定条件下(升温速度3℃/min、在9.8×104Pa压强下、用特定煤杯和单侧加热方式)下测得的胶质体(软化后的塑性体)的最大厚度为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mm)、其体积曲线的最终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最终收缩度X值(mm)、在坐标纸上记录下的加热过程的体积变化曲线为体积曲线类型。

煤的五大指标

煤的五大指标

煤的五大指标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应该从多方面来研究,以挖掘其中的精华。

依据国家标准,煤的五大指标分别为灰分、硫含量、水分、热值以及反硫酸根含量。

首先,灰分是煤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表征着煤中不可燃物的含量,如石墨、石英、镁石等,以及粉煤灰等杂质。

根据国家标准,煤中不应超过10%的灰分含量。

因此,灰分含量越低,可燃物含量越高,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越大,这样煤就越有利用价值。

其次,硫含量是煤燃料性能重要指标,煤中硫含量越低,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大,但若硫含量过高,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难以实现洁净燃烧。

根据国家标准,硫含量应低于1.5%。

继而,水分也是煤燃料性能重要指标,水分含量越低,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大。

不仅如此,水分含量过高,会使煤质量发生变化,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影响正常的煤炉燃烧。

根据国家标准,煤中的水分含量应低于20%。

随后,热值也是煤的重要指标,它表征煤中可燃物的能量含量,热值越高,煤炉燃烧时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多。

根据国家标准,不同的煤种,其热值的标准也不同,例如,洗煤热值应在3800-5500Kcal/kg 之间。

最后,反硫酸根含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反硫酸根含量高,会抑制燃烧,影响煤炉燃烧效率,所以,反硫酸根含量应尽可能降低,根据国家标准,煤中反硫酸根含量应低于0.4%。

综上,煤的五大指标分别为:灰分、硫含量、水分、热值以及反硫酸根含量,都是煤燃料性能重要指标,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因此,企业在挖掘煤炭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这几项指标,以便确保采煤的安全性和可利用性。

同时,在煤的加工和燃烧利用过程中,也要根据标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煤质量,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以求最大化地利用煤炭资源。

煤炭化验各项指标

煤炭化验各项指标

煤炭化验各项指标煤炭化验是对煤炭样本进行分类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煤炭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化验分析,可以了解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煤炭的利用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煤炭化验中常见的各项指标。

1.粒度分析:煤炭粒度是指煤的颗粒大小和分布情况,通常使用筛分法进行测定。

常见的粒度指标有粗煤、中煤、细煤等。

2.水分含量:是指煤炭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比。

水分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空气干燥法、烘箱干燥法等方法。

3.挥发分含量:是指煤炭在一定温度下被加热后失去的物质的百分比。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加热失重法、醇溶法等方法。

4.灰分含量:是指煤炭中不燃烧物质的百分比,包括煤中灰矿物的成分和煤中的非矿物类灰分。

测定灰分含量可以采用灰炉法、燃烧法等方法。

5.全硫含量:是指煤炭中所含的全部硫元素的百分比。

全硫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干燥燃烧法、碘碟法等方法。

6.固定碳含量:是指煤炭中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中的碳的百分比。

固定碳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热熔融煤直接测定法、残渣的重量法等方法。

7.发热量:是指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也称为热值。

发热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全氧弹式热值仪、燃烧型热流量计等方法。

8.硫化物含量:是指煤炭中硫化物的含量,包括铁、钙、镁、钠等硫化物。

硫化物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融化浸出法、光度计法等方法。

9.氧含量:是指煤炭中氧元素的含量。

氧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加热失重法、近红外光谱法等方法。

10.碳含量:是指煤炭中碳元素的含量。

碳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C/H/N/S分析仪等方法。

11.氢含量:是指煤炭中氢元素的含量。

氢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C/H/N/S分析仪等方法。

12.氮含量:是指煤炭中氮元素的含量。

氮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C/H/N/S分析仪等方法。

13.风化性:是指煤炭在长时间暴露于自然环境下的抗风化能力,一般根据煤的断裂性、破碎程度、表面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价。

14.可合成气(CO+H2)发生性能: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可合成气的能力,常用指标有产物气体的体积、产气速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的各项指标
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指标:
煤炭的固定碳(FC)
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
(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
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如发热量
5500Kcal/kg,5500Kcal/kg=5500/239.14=23MJ/kg。

胶质层最大厚度(Y)
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下层面差的最大值。

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粘结指数(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

粘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煤炭指标概念
煤灰灰熔融性温度(灰熔点)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常用软化温度(ST)来表示。

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

因锅炉设计不同,对灰熔融性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汽化原料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的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汽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

哈氏可磨指数(HGI)
哈氏可磨指数是反应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标。

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可磨指数越大,煤越容易磨碎成粉。

在发电煤粉锅炉和高炉喷吹用煤中,可磨指数是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焦渣特征(CRC)
煤炭热分解以后剩余物质的形状。

根据不同形状分为8个序号,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

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

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一碰既成粉末。

3---弱粘性。

用手指轻压既成小块。

4---不熔融粘结。

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

焦渣形成扁平的块,颗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

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

7---膨胀熔融粘结。

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

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煤炭指标
1/3焦煤
质量要求:灰份≤9.5--10% 挥发份28--32% 硫份≤0.7% G值>75 Y值>14mm 国际上级冶金煤
主焦煤
质量要求:灰份≤9.5--10% 可燃基挥发份18--24% 硫份≤0.7% G值>75 Y值>16mm。

主焦煤:灰份% 含硫% 挥发份% G值Y值
<9.5 <0.6 18-26 >65 >18
1/3焦煤:≤9.5 ≤0.6 28-35 >75 >18
肥煤是指国家煤炭分类标准中,对煤化变质中等,粘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炼焦煤的一种,炼焦配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焦性最强,熔融性好,结焦膨胀度大,耐磨;精煤是指经洗选加工供炼焦用或其他用途的洗选煤炭产品的总称。

煤的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

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

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1)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

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

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

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挥发分最高,镜煤、亮煤次之,丝碳最低。

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都以煤的挥发分作为煤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

(2)煤的挥发分测试要点见GB212-91。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