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在社区实施方案定稿
社区科普之家实施方案

社区科普之家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社区科普之家是一个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的平台,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科普实践活动、建设科普知识库等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实施社区科普之家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水平,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二、目标。
1. 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能力。
2. 建设一个开放、互动的科普平台,促进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和参与。
3. 培养一批科普志愿者,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生活。
三、实施方案。
1. 开展科普讲座。
通过邀请专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举办生活中常见科学问题的解答讲座,如健康养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话题,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提高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和传播效果。
2. 建设科普知识库。
在社区内建立科普知识库,包括书籍、期刊、科普杂志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的科普阅读和学习空间,激发大家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3. 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组织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实验室开放日、科普游园会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增强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培养科普志愿者。
招募并培训一批热爱科普事业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发挥志愿者在科普宣传和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分享科学知识的平台。
5. 定期评估和调整。
建立科普之家实施方案的评估机制,定期对科普活动的效果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方案,确保科普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四、资源保障。
1. 人力资源,科普之家管理团队、科普讲座嘉宾、科普志愿者等。
2. 物质资源,科普知识库建设所需书籍、期刊、科普杂志等;科普活动所需场地、器材等。
3. 财政资源,科普活动经费、奖励基金等。
五、预期效果。
通过社区科普之家实施方案的落实,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能力。
社区科普实施实施方案

社区科普实施实施方案社区科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许多社区仍存在科学知识普及不足的问题,导致一些错误观念的流行和科学素养的缺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社区科普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知识的普及。
二、实施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科学知识的普及;2. 打破科学知识的壁垒,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理解科学;3. 增强社区居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实施措施1. 开展科普讲座通过邀请专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讲座,涵盖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和热点问题,如健康养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
讲座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旨在吸引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关注。
2. 制作科普宣传资料制作科普宣传手册、海报、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内容包括科学常识、科学实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方便社区居民随时随地获取科学知识。
3. 组织科普活动定期组织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实验活动、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参与中学习,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科学探索的习惯。
4. 建立科普交流平台建立社区科普交流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QQ群、社区论坛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定期发布科普知识、科学新闻、科技资讯等内容,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科普交流和互动。
四、实施效果评估为了确保社区科普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专家评审等方式,对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科学知识获取途径、科普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五、总结社区科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实施方案,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理解科学,让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3年科普进社区工作计划范本

2023年科普进社区工作计划范本一、背景和目标1. 背景:科普进社区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增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2. 目标:通过2023年的科普进社区工作,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计划1. 编制科普知识材料:针对社区居民的科学知识需求,编制并印发科普知识材料,包括书籍、手册、海报、宣传册等。
计划于2023年年初完成科普知识材料的编制工作,并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发放和推广。
2. 组织专题科普讲座:通过邀请科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科普讲座,解答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疑问。
计划每月组织一场专题科普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让社区居民广泛了解科学知识。
3. 开展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科普实践活动,让社区居民亲身参与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索,增加对科学的实践体验和认识。
计划每季度组织一次科普实践活动,包括科学展览、科学探索活动等,提升社区居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建立科普进社区数据库:通过建立科普进社区数据库,记录科普进社区工作的成果和效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计划在2023年年底完成科普进社区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并持续更新和维护。
5.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科普机构、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普进社区工作。
计划每季度组织一次合作与交流会议,分享科普进社区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各方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三、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1. 成立科普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和协调科普进社区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科普进社区工作志愿者团队,由热心科普事业的志愿者组成,参与科普进社区的各项工作。
3. 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工作任务的有序完成。
4.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区居民宣传科普进社区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2024年科普进社区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科普进社区工作方案范文2024年科普进社区工作方案范文精选2篇〔一〕2024年科普进社区工作方案范文为了进步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增强科学素质,进步科学文化素养,2024年,我们将展开全面的科普进社区工作。
此次工作方案如下:为到达科普进社区的效果,我们需要有一个明晰的道路图。
我们将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科普活动配套设施的条件,规划合理的进社区道路。
同时,我们也将针对不同社区的特点,推出针对性强的科普主题和活动。
例如,城市社区将以科技进步、生态环保、安康生活为主题,乡村社区将以农业科技、农业环保、家庭医疗为主题。
我们将通过新媒体、播送、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建立科普信息宣传平台。
以此为依托,在公众参与度高的时间段,推出主题宣传广告、微资讯、微视频和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信息,将形成从网络到现实的全方位的宣传覆盖。
科普进社区需要大量的人力,包括志愿者和专业人才。
志愿者是科普活动顺利进展的根底,他们将在科普展览现场、街头科普快闪、游戏互动环节等活动中,为公众提供专业的科学知识。
与此同时,专业人士将负责科普讲座、研讨会、主题展览等活动,提供深度的科学内容。
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
科普展览将是最主要的形式,科普知识有趣的展示,可以让群众轻松、愉快的承受科普知识。
此外,还将组织科普讲座、科技文化大集、科普快闪、兴趣科学比赛、亲子科普游园等多项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进步公众参与度,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科普进社区的大家庭中来。
科普进社区不只是一次性的活动,我们的目的是深化推进科普教育,加强科普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将来,我们将与地方政府、专业单位、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科普进社区主题培训,加强科普老师和科技普及干部的培训和效劳才能,将科普知识和技能浸透到社区效劳中去。
总之,2024年的科普进社区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科学普及工作。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将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公众,进步群众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
社区科普实施方案(通用11篇)

社区科普实施方案(通用11篇)社区科普实施方案篇1一、活动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掀起社区志愿服务的新高潮,团中央号召全国共青团组织开展“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主题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使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面、参与面和受益面更大扩展。
共青团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积极相应号召组织广大在校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服务社区,塑造广大青年服务社会的美德。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响应学校号召,成立历史文化宣传志愿小分队,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奥运历史文化的宣传,使社区民众更了解奥运,激发全民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情,服务奥运的激情,同时锻炼广大学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推动和谐社区的发展。
20xx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促进经济上发展,同时也在促进中国全民素质的提高,奥运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更是以分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
通过对社区民众的宣传,使居民了解奥运,热爱奥运,提升居民“共迎奥运,建设昆明”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1、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
2、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活跃,为全市社区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提升和锻炼志愿者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能力。
4、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三、活动预期目标:1、社区居民广泛关注、参与“奥运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并支持和认可我们活动的开展。
2、通过在社区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对奥运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居民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志愿者得到锻炼,获得从事志愿者活动的经验。
4、活动结束后,获取相关资料包括一份,活动现场文字图片资料,志愿者心得,及社会评价等材料。
科普社区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科普社区项目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科普社区项目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
科普社区项目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科学知识送到社区居民的身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2. 扩大科学知识的传播范围,增加科普宣传的覆盖面;3. 增强社区居民对科学的兴趣,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4. 增强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推动科技进步。
三、项目内容1. 科普讲座:定期在社区开展科普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和科学家为社区居民讲解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2. 科普展览:组织举办科普展览,展示科学成果和科技产品,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科学,增加他们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3. 科普活动: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如科学实验、科技比赛等,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4. 科普宣传:通过社区广播、社区电视、社区报纸等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科普社区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内容、实施时间、实施地点等;2. 筹备项目资金和物资:组织筹集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包括经费、场地、设备等;3. 组织项目实施人员:招募和培训项目实施人员,包括科普讲座的讲解员、科普展览的导览员、科普活动的组织者等;4. 宣传项目信息:通过社区广播、社区电视、社区报纸等媒体,宣传科普社区项目的信息,吸引社区居民的关注和参与;5. 实施项目内容: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活动等内容,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6. 总结和评估项目效果: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科普社区项目的实施效果。
社区科普活动方案模版(3篇)

社区科普活动方案模版一、指导思想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区委、区政府全民创业兴天心,各项工作争一流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推动区域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帮助扶持科技企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职能,促进民生改善、创业富民、造福天心。
二、目标任务立足社区工作实际,以地质科普为主题,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科普工作对象,努力创新,务求实效,广泛开展典型性、新颖性、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
让社区居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理念,掌握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和鉴别能力,破除愚昧思想和落后习俗,提高创业致富的本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促进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的发展,促进文明社区、生态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以科技发展为动力,推进两型社会的稳步建设。
三、___领导社区科普工作是社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科普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科普工作的___、协调、指导,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推动社区深入开展这项工作。
社区要把社区科普工作列入社区的议事日程,由社区书记主任王伟同志为组长的社区科普活动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科普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科普工作制度,详细规定科普工作的内容和量化指标,建立健全活动机制,做到级级有人主抓、层层有人负责,确保社区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社区科普活动方案模版(2)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学知识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不同、科学知识的复杂性等原因,仍有很多人对科学知识了解不足,存在科学盲区。
因此,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科学素养,必须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居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科学素养;2. 增强居民的科技创新意识,促进科技与实践的结合;3. 构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平台,培养科普志愿者队伍。
精选社区科普工作计划3篇

精选社区科普工作计划3篇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篇1“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任务的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本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如下: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社区科普工作计划。
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提高。
二、建立、健全科普领导小组和科普志愿者网络,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科普工作队伍中来,达到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效果。
三、以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做到每月有活动、有小结、有记录,抓落实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加大对伪科学,______邪教组织的反击力度,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民自觉加入到反对邪教,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
以丰富多彩的科教文化活动,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新局面。
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篇2“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任务的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本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如下: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提高。
二、建立、健全科普领导小组和科普志愿者网络,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科普工作队伍中来,达到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提高市民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举办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的主题是“寻找第五大发明”。
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委托虹口区教育局承办活动具体组织事宜。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组织单位指导单位: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承办单位:虹口区教育局协办单位: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支持单位:青年报社二、参加对象及方式(一)参赛主体以本市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
(二)参赛方式儿童与青少年以家庭为单位组成亲子组或老少组参赛。
老年人可以个人或团体方式参赛。
其中,团体参赛需由满足年龄条件的2名或2名以上老年人组队。
三、活动内容(一)本次活动的比赛项目针对不同参赛对象的组队方式和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设置。
(二)儿童与青少年参赛对象:活动设1个规定项目、9个自选项目(可多选)。
其中,规定项目是网络活动“中华民族创新发明知识竞赛”。
自选项目如下:1.穿越古今——“寻找第五大发明”家庭微话剧表演活动2. 仿古模型总动员——利用废弃物制作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模型活动3. 桥的启迪——从赵州桥到现代桥的学习制作活动4.投石穿梭古今发明——投石机抛沙袋活动5. 滴漏计时——现场制作“漏壶”活动6.不忘农耕——快乐小水车制作活动7. 滚动印刷——滚动装置应用活动8.“蹴鞠”今说——机器人点球比赛9. 九霄问天——“我的太空梦”模型搭建活动(三)老年人参赛项目由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各个竞赛项目中选定。
以上活动项目具体规程的说明,详见《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规则》,市民可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或“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微信号查询。
四、组织方式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参赛组合,按有关流程进行报名,经主办方审核通过后即可参与活动。
报名方式:1.进入上海学生活动网-“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专栏报名2.“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微信号报名3.下载手机APP“哈炫派”报名以老年人为主的个人或团体参赛,由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五、日程安排(一)5月中旬—7月底,网上报名并完成规定项目。
(二)5月下旬—7月底,各区开展培训活动。
(三)7月初—8月中旬,各区组织完成可选项目初赛及网络项目复赛。
(四)9月中旬决赛。
六、奖项设置(一)对儿童及青少年为主体的亲子组、老少组参赛组合设置“科普家庭奖”和等第奖若干。
(二)对以老年人为参赛主体的个人或老年团队,分别设置等第奖若干。
(三)对组织单位和活动指导教师,分别设置“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七、工作要求(一)各区县要加强领导,要有专人负责,制订活动方案和计划,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各区县要围绕活动主题,根据本地区特色,设计各种符合家庭参与、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活动内涵。
(三)各区县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活动成为提高社区青少年和居民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载体和平台。
(四)各区县要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科普活动的网络,真正促进科普活动走向社会、走入社区、走进家庭。
联系人:上海市学习促进办姚岚 23116823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方树 64378912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史美彪 63017243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2015年5月12日附件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规则项目一中华民族创新发明知识竞赛规则(规定项目)一、活动背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神州大地人杰地灵。
中国各民族先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存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量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部份:从四大发明到造桥建楼;从青铜冶炼到丝绸陶瓷;从天文历法到农牧水利;从中医中药到航海造船……一部中国科技发展史象一条丝带,穿起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古人的发明创造有的被现代科技取代,有的与现代科技熔合,还有的依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当然,更多的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今天,当我们为了实现中国梦在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了解一下先人们为人类科技进步所作的贡献,以增强我们的创新信心和进步动力。
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实名报名,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报名完成后,围绕中华民族创新发明这一主题,网络上会提供一套试题,参赛家庭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随后网络上会出现该参赛家庭的初赛测试成绩。
复赛由各区组织安排,通过比赛,确定参赛家庭成绩。
市级决赛以各区复赛成绩为依据,选派若干个家庭(孩子和家长2人)作代表参赛。
决赛以抽签方式排定比赛顺序,每6个队一组,共分3组,每组前二名进入冠军赛。
决赛由主持人现场出题,,用抢答题,必答题等形式比赛。
四、评分:决赛总分由抢答题得分和必答题得分之和组成。
项目二穿越古今——“寻找第五大发明”家庭微话剧表演活动规则(可选项目)一、活动背景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辈们劳动创造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创造性劳动的基因根植于每个人的细胞中。
“四大发明”只是名片上的标记,古代医药学、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无不打上“中国创造”字样,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曾经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至于泽被当代。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创新象一朵朵起伏的浪花助推着时代前行——尽管彼时既无“科技”一词,也无“创新”一念。
历数祖先的业绩,只是为了今天的天空。
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激荡,激发起亿万中华子孙血脉中的创新基因由隐转显,继承发扬、学习借鉴、改革开放。
可以预料,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必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让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回顾一下中华民族前人的科技创新业绩,展望一下后人的无限可能,穿越古今,为中国寻找第五大发明!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报名,只有完成了规定项目的报名后方可报名参加自选项目。
各项目在区县初赛中的优胜者,并完成规定项目的,可参加市级决赛;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创作并表演一个家庭微话剧,以展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重点是科学的想象和艺术的幽默。
四、要求和规则:1、关于故事(1)、要有一个故事的名称(2)、要有一篇350——500字的故事概要或“微剧本”(3)、故事的主题是一项中国的发明创造(4)、故事中的发明创造不拘大小,比如一件农具的发明,一样玩具的发明;过程不求真实,可以虚拟,比如筷子的发明。
2、关于表演和拍摄视频(1)、要有不少于2位家庭成员共同表演(2)、表演场地可以是自己家的室内、室外或其它方便的场所(3)、应该有简单的背景和道具(4)、拍摄一段90秒——180秒的视频,完整明确地表现表演内容。
(5)、将视频和故事文稿制作成光盘,在规定日期前交至各区县活动中心(少科站)。
五、评分:创作的完整性(故事名称、故事概要及视频)3——10分故事名称的创意1——5分故事的创意(人物、发明创造物、对发明创造物的再创造、幽默)5——50 表演的艺术性(才艺样式、背景、表演质量及配合)3——30 视频拍摄与制作质量1——5分项目三仿古模型总动员——利用废弃物制作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模型活动规则(可选项目)一、活动背景:每当我们来到博物馆或者展览馆,面对祖国先人们的发明创造时,那一件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的用具或器具无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是的,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从古人的创造发明中汲取智慧,我们就先从一件件具体的古代创新发明中入手,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制作成模型,从而加深我们对这些创新发明的了解。
有哪些可以做的模型?太多了!指南车、青铜鼎、赵州桥、古帆船……不一而足。
让我们行动起来,来一个仿古模型总动员吧!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报名,只有完成了规定项目的报名后方可报名参加自选项目。
各项目在区县初赛中的优胜者,并完成规定项目的,可参加市级决赛;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以各种废弃材料(如易拉罐、饮料瓶、各种盒子、废KT板甚至纸张等等)为主,设计并拼搭一个仿古模型。
四、要求和规则:1、注意安全和卫生。
建议包装容器清洗干净,拼搭所用连接或粘接材料对人体无害。
2、不局限于一种原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多种废弃材料,也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或装饰。
3、模型体积大不封顶——只要你有足够的材料并且运送方便,小的要求不小于30厘米(只要有任何两点间距离不小于30厘米即可)。
4、同时做一个大小合适的说明牌,要求写明参赛家庭(可以是孩子的姓名)、组别、所在的街道或学校,以及150字以内的作品说明,重点是模型所表现的物品的名称、年代、用处、对今天生活的影响或价值以及模型制作的特点和亮点。
五、评分:由专家评委现场打分。
其中,对仿古模型的了解5——20分模型制作创意10——30分工艺精美度5——30分合理、巧妙利用废旧材料5——20分。
项目四桥的启迪——从赵州桥到现代桥的学习制作活动规则(可选项目)一、活动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桥文化的故乡,发展于隋兴盛于宋,自古以来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古代中国的桥梁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如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和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如长江上的苏通大桥、上海的东海大桥、浙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这些桥梁建设的过程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世界第一。
抚今追昔,在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传统科技的创新精神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市民和青少年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逐步养成创新意识,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报名,只有完成了规定项目的报名后方可报名参加自选项目。
各项目在区县初赛中的优胜者,并完成规定项目的,可参加市级决赛;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1、在学习、了解、搜集“桥”文化和造“桥”技术发展过程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画一幅关于桥的画或拍摄、搜集一些关于桥的照片等资料,参与展示评比;2、以家庭为单位(2—3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赛场提供的材料,自备工具及材料,现场创意制作一座桥并进行测试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