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合集下载

中国自主创新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中国自主创新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中国自主创新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自主创新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的大国,自主创新对于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自主创新的路径和策略,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自主创新路径:1.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基石,具有较高的风险和较长的周期,但对于技术突破和创新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2.建立创新体系:创新体系包括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环境建设、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

政府应加强与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3.推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路径,通过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侵权成本,增加创新者的收益。

二、自主创新策略:1.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

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相关税收和财务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支持。

2.制定创新政策: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推广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实施创新券和创新药品研发专项资金等。

3.扶持创新型企业: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财务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自主创新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政府应积极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国际科技人才,推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合作。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从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发,讨论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凸现出许多因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

下面这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时至今日,创新水平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上的大绊脚石,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

我觉得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创新主体的内在原因,例如创新思维观念落后、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能力不高;其二,创新外部环境原因,例如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较低和创新资源不足等。

从创新主体内在的方面来看,首先,自主创新主体的知识水平应该比较高。

国家自主创新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想法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知识和想法转化为成果的人才.随着我国大学的普遍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长。

虽然看上去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行业创新人才很少。

其次,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进步,又谈何发展?创新需要主体拥有颠覆的、独特的、大胆的思维方式方法。

古板的、墨守成规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创新想法的。

可悲的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不被鼓励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能力被严重同化。

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认识

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认识

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认识
自主创新是指在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过程。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走自主创新之路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自主创新之路可以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例如,华为公司在5G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领先的5G技术供应商之一。

走自主创新之路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经济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来实现快速增长。

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可以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走自主创新之路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走自主创新之路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自主创
新,才能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制度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制度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制度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中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改革科技评价制度等,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制定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创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中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四、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等,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推动开放和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开放创新合作,加强与国际科技界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立国际科技创新园区等措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促进了自主创新。

六、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自主创新。

七、加强创新政策引导和监管。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如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优化审批服务等。

同时,建立了创新政策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创新政策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创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制度是多方面的,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和国际合作、投融资体系和创新政策引导和监管等。

这些措施和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解与展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解与展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解与展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的一条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自主创新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解与展望。

首先,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突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在面对国际竞争和挑战时,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已经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推进自主原创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其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强调了开放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鼓励跨国公司和外国科研机构参与中国的科技创新。

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通过开放合作,中国能够从国际舞台上汲取智慧与力量,推动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注重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

中国通过推动教育改革,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

此外,中国还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人才返乡创新创业,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还将继续向前迈进。

中国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外,中国还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破除创新壁垒,激发创新活力。

通过持续不断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必将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的一条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突出了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与实践

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与实践

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与实践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自身发展的竞争力。

尤其在当前世界环境下,科技战略的重要性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许多国家为了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获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战略措施。

一、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意义自主创新是指国家在不同的领域,采用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自身的科技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作为一种战略性选择,旨在通过自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

通过创新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和能力,符合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成为该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能够带动银行、保险、旅游、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整个产业链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刺激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2.提高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够提升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能够激发企业的创造性与开创性,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并逐步取代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具有突破性的革新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那么就会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最终形成经济周期性危机。

3.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在国际竞争中,未来将会是一个纯技术的终极到质的竞争,这意味着在技术、技能和创新方面比较强大的国家将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只是依赖于进口技术以及复制别人的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制造者。

只有实行自主创新,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技术强国。

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自主创新在中国十分重要,中国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自主创新的战略措施。

1. 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鼓励技术转移与合作国家自主创新,需要每个方面的努力,而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技术转移与合作显然是其中之一。

自主创新完整版

自主创新完整版

自主创新完整版自主创新是指在创新过程中主动参与并实现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等的研发和创造,不依赖于外部资源和引进技术。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跻身国际竞争的关键。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自主创新不仅是企业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

下面,我将从自主创新的意义、现状以及推动自主创新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主创新的意义自主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主创新,可以提升科技研发实力、改善技术结构,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其次,自主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可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自主创新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自主创新的现状当前,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方面,我国在科研投入、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依赖技术引进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政策支持、科研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自主创新步伐。

三、推动自主创新的策略为了推动自主创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只有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

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团队间的合作,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

同时,需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保证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最后,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高校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与其紧密合作,可以发挥互补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应用。

谈谈对自主创新的认识

谈谈对自主创新的认识

谈谈对自主创新的认识
自主创新是指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独立思考、研发和创造,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自主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自主创新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依赖他人的技术、知识和创新成果可能会限制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自主创新,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独立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自主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通过自主创新可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培育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带动就业增长和经济繁荣。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自主创新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游迈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此外,自主创新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方面。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一个国家才能在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保持竞争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更好地维
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

最后,自主创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创新可以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自主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并喊出了“向创新要效益”、“用创新带动发展”等口号。

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方面内容。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深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然而本文避开了很多官方式的语言,参考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自主创新的看法浅谈一下中国的自主创新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中国在2006年发起的自主创新计划给世界科技巨头敲响的警钟,超过了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的其他任何政策措施。

美国商会最近一篇报告甚至把这一计划称为“一份以空前规模盗窃技术的蓝图”。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让中国加快速度上升到科技阶梯的更高端。

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把尖端技术和研发实验室转移到中国),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

中国政府对自主创新计划的几乎所有评估,都把它界定为一个有输有赢的设想──赢的是中国,输的是外国跨国公司。

但据有关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政策对中国自身也起到了反作用。

它并没有诱导科技巨头以更快速度把尖端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在有些方面而是产生了刚好相反的作用。

以下就来谈谈这些反作用所在。

今天的中国大约有1,000家外资所有的研发实验室。

但这些实验室几乎全都是首先注重将国外形成的创新成果进行本地化改造,而不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尖端科技和产品。

科技企业高管看中的是他们急需的中国人才的质量和规模。

然而又考虑到中国政府关于自主创新的措施,他们却又不相信在中国从事尖端研发是安全的。

这就令很多国外公司对于在中国研发望而却步。

跟印度比较一下就很能说明问题。

印度并没有类似于自主创新的规则。

另外,政府也满足于在允许企业设立研发设施的同时,没有任何规定要求它们与本地合作伙伴等分享技术。

这些政策差异似乎对企业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

想想,2006年到2010年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获得专利最多的10家美国科技巨头分别是:IBM、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惠普(Hewlett-Packard)、美光(Micron)、通用电气(GE)、思科(Cisco)、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博通(Broadcom)和霍尼韦尔(Honeywell)。

这些公司中有一半似乎并没有在中国进行任何重要的研发工作。

2006年至2010年,其中五家的中国子公司均未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

相比之下,这1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在印度开发出来的创新技术或产品未获得专利。

对这些公司来说,则证明在印度会有更加“肥沃的土壤”。

这10家科技巨头在印度的实验室共获得1,119项专利,比位
于中国的实验室同期获得的886项专利要多。

在公司层面上,两国的差距则更为惊人。

在这10家公司中,有七家的印度实验室比中国实验室获得了更多专利,在印度和中国的专利总数分别为978项和164项。

只有微软和英特尔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强劲表现才拉高了中国实验室的专利总数,这两家公司中国实验室共获得了722项专利,而在印度获得了141项专利。

微软和英特尔的例外很能说明问题。

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微软和英特尔都在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技术平台上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

由于应用软件要在这些平台上运行,微软和英特尔不必太担心竞争对手剽窃其技术。

尽管潜在客户的软件盗版行为令人担忧,却基本上是一种短期挑战。

简而言之,微软和英特尔把中国变成其全球研发中心,恰恰是因为这两家公司不必太担心自主创新带来的不利后果。

鉴于中国对印度看似有三个主要优势,两国研发方面的差距就更加惊人了。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中国的市场比印度的大得多。

此外,中国在研发上的投资比印度高三倍,中国的博士生也比印度多得多。

然而,中国政府却成了绊脚石,因为政府从错误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他们本应该为这些公司创造一个培养世界一流创新者的友好环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试图从外国公司取得技术。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自主创新到底在哪些方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7月20日,苹果公司向全球发售了Lion系统。

这是苹果Mac OS操作系统的新版本,其中的一大亮点是LauchPad。

这一次,苹果把iPhone和iPad这些触摸屏的体验搬到了苹果笔记本里。

将手机、平板等操作界面带到电脑上,这并非苹果的专利。

在中国,竟有公司提早发布过类似产品。

今年3月,奇虎360就曾发布过一款Windows软件──360桌面。

这款软件刚一露面,就被评测者惊呼:这不是山寨了iPhone的App Store软件商店嘛。

站在创新的道德高地上,技术高人会对这种改良嗤之以鼻:360抄袭苹果,这也太没创意了。

但从普通用户来看,这何尝不是一次人机界面的简化和优化呢?当然,360的创新也仅止于此。

在技术生态中,360桌面只是利用了桌面软件和Web应用的一些技术,还无法触及硬件。

这也是它不可能与苹果相提并论的原因。

从某个角度看,360桌面的创新,折射着中国科技公司的普遍选择。

腾讯公司的Web QQ和360桌面几乎有着雷同的界面──满足“懒惰”用户的需求;其功能定位和市场野心,也与360没有两样──成为用户上网的入口,培养或控制应用生态群。

只不过,Web QQ把平台建在浏览器上,而360则借安全之名,把平台建到了Windows桌面上。

这样的竞争策略,同样延伸到了手机领域。

近日有多家中国公司进入手机领域。

8月3日,华为发布了首款云手机Vision,可以实现PC、手机和平板多个平台的信息同步备份和擦除。

隔日阿里巴巴发布了内置各种应用的阿里云手机。

据说8月16日,雷军领衔的小米科技也将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

百度、腾讯将来也有可能推出自己品牌的智能手机。

人们一般认为,在手机领域,传统的硬件厂商比如MOTO、三星、HTC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也到手机业凑热闹呢?这里存在一个重大的有利因素,即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免费而开源。

类比到电脑上,就好比360公司可以免费使用Windows,还可以修改系统。

而这些进入手机业的互联网公司,都有着各自的小算盘,他们会在手机里内置自己掌控的各种应用。

例如阿里云手机会装淘宝比价、口碑网、淘女郎等阿里旗下的应用,小米手机则肯定会预装米聊、MIUI、小米便签、小米司机等各种小米应用。

这就好比360桌面多半会把360浏览器当作制定的浏览器,Web QQ会把腾讯的各种服务当作默认的选择。

不过,人们真的会为了网上购物就买淘宝的手机,为了新浪微博而购买一款新浪手机吗?中国式的桌面创新,或许为普通用户做了些许的
界面优化,但在引导或操纵用户选择的同时,也必定会丧失自身的公平性。

我们设想一下,当一家技术巨头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新地点设立研发实验室时,有95%以上的研究人员是从当地聘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研究人员离职,利用他们获得的经验知识成立新公司或加入其他公司(常常是当地公司)。

这类人员“溢出”是推动硅谷这样的创新之地发展的关键,甚至比分享具体的技术重要得多。

其实这样想来,创造有利的引进国外研发技术的条件才是最重要的,由此,需要中国政府做出一系列的努力,比如更好地保障知识产权,更有效地提供国外科研技术引入的方便性,让国外的研发中心在中国公平地生存,才能提供更多的条件。

就以上观点来看,如果中国想成为全球技术领头羊,不仅仅是把自主创新写入发展规划,它需要有敞开的大门、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需要不偏向中国公司──这些政策恰恰与北京目前实施的一些自主创新措施背道而驰。

但这也告诉我们,中国想要从一个企业不得不在此设立创新中心的国家变身令人向往的创新枢纽,不是几个“五年计划”就能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