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课件苏教版 (2)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一面》教学课件 苏教级下册语文课件

12/8/2021
特征 瘦
瘦但精神好,头 发直竖,胡须打 眼。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局部细微描写
12/8/2021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12/8/2021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 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 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 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4、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 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 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
12/8/2021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 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 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12/8/20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归纳小结
(1)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鲁迅偶然会见“一面”的难忘经历, 歌颂了鲁迅热爱劳苦大众,热情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鲁迅的爱戴、崇敬、悼念之情,表达了作者 决心踏着鲁迅的足迹,走革命道路的决心。
(2)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外貌神情的描写 与作者的感受融合在一起 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特征 写法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12/8/2021
远景
中景
近景
描写
瘦瘦的, 五十上下, 穿牙黄长 衫,咬着 烟嘴。
咬着烟嘴,面孔 面孔黄里带白,瘦 黄里带白,瘦得 得教人担心,精神 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上直竖着 很好;头发约莫 寸把长的头发;牙 一寸长,直竖着; 黄羽纱的长衫;隶 胡须很打眼,隶 体“一”字似的胡 体“一”字;正 须;黄色烟嘴,熏 直而慈祥的眼光; 黑了;微笑;点头。 竹枝似的手指。
特征 瘦
瘦但精神好,头 发直竖,胡须打 眼。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局部细微描写
12/8/2021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12/8/2021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 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 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 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4、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 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 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
12/8/2021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 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 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12/8/20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归纳小结
(1)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鲁迅偶然会见“一面”的难忘经历, 歌颂了鲁迅热爱劳苦大众,热情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鲁迅的爱戴、崇敬、悼念之情,表达了作者 决心踏着鲁迅的足迹,走革命道路的决心。
(2)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外貌神情的描写 与作者的感受融合在一起 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特征 写法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12/8/2021
远景
中景
近景
描写
瘦瘦的, 五十上下, 穿牙黄长 衫,咬着 烟嘴。
咬着烟嘴,面孔 面孔黄里带白,瘦 黄里带白,瘦得 得教人担心,精神 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上直竖着 很好;头发约莫 寸把长的头发;牙 一寸长,直竖着; 黄羽纱的长衫;隶 胡须很打眼,隶 体“一”字似的胡 体“一”字;正 须;黄色烟嘴,熏 直而慈祥的眼光; 黑了;微笑;点头。 竹枝似的手指。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课《一面》ppt课件(5)

语文课件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 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摩挲”是反复抚摸,反复 摸而“舍不得”,写出作者渴 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 盾心情。
语文课件
3、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前面的我
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
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
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
士!
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
语文课件
“鼻子里陡然 一阵酸”“恭 感激 敬地鞠了一躬” 崇敬
语文课件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红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 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 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 明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 兴奋心情。因为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 青年的导师,革命的旗帜,所以说“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
忘我工作 斗志顽强 精神抖擞
语文课件
课堂练习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 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 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_处远,光线_ ,而 人暗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__ 轮的廓描写, 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第远二次作者 站在__处,光近线__,因而亮人物形象刻 画得___ 、细清致晰,这是鲁迅先生外貌 的__ 近景(。中)
语文课件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
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 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
斗的故事。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
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 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
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 。 正如毛泽东同志
长期抽烟。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 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摩挲”是反复抚摸,反复 摸而“舍不得”,写出作者渴 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 盾心情。
语文课件
3、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前面的我
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
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
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
士!
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
语文课件
“鼻子里陡然 一阵酸”“恭 感激 敬地鞠了一躬” 崇敬
语文课件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红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 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 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 明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 兴奋心情。因为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 青年的导师,革命的旗帜,所以说“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
忘我工作 斗志顽强 精神抖擞
语文课件
课堂练习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 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 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_处远,光线_ ,而 人暗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__ 轮的廓描写, 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第远二次作者 站在__处,光近线__,因而亮人物形象刻 画得___ 、细清致晰,这是鲁迅先生外貌 的__ 近景(。中)
语文课件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
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 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
斗的故事。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
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 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
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 。 正如毛泽东同志
长期抽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课《一面》课件 (共53张PPT)

你对文中人物印象如何?
我: 穷苦工人、进步青年, 崇敬鲁迅、热爱读书
内山老板:友好、同情中国
鲁迅先生: 关心进步青年
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 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
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瘦”。全文共六次写“瘦”: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 脸。“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 忘我工作的结果。突出了鲁迅把 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 质和顽强意志。从情节发展上, 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 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 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 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 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赏一赏
3.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鲁迅推荐《铁流》,表现鲁迅的自谦, 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4.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 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 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赏一赏
5、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 不说不买。
“摩挲”是用手抚摩,反复摸而“舍不 得”,写出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 那种矛盾心情。 6、……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
• “父亲”,表示崇敬和热爱。
• “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 广大革命青年。
• “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 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请找出 你认为写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书上做批注。 例: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 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 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 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Z3第一次 外貌描写
观察 位置
【最新审核】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ppt课件8

作者写鲁迅的外貌, 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 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瘦,但精神很好; 头发直竖;胡须很打眼。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 突出他那种 斗志, 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 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复述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到他的 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 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 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本文一大难点,但有利于我们把握 任务形象。 “带着体温的银元”, 表明这是作者艰苦劳动所得, 虽少却很珍贵。 “他的手多瘦啊”, 意在表现鲁迅先生忧国忧 民,操劳一生,做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 “鼻子里徒然一阵酸, 像要哭出来“, 只作者被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 深深感动。 ”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对鲁迅的由衷感谢和 崇敬。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
岁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 设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 约在1927年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 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 合作, 办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 国的姿态》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 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 访问, 因脑溢血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课《一面》ppt课件(3)

们放纵自己的感情的时候。 ( 恣情 )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课文的生词,理 解起意思,然后根据语境,将词语解释还原成词 语。 A题“热情而周到”显然是“殷勤”的解释; B题“很鲜明” 是“赫然”的解释; C题“放纵 自己的感情”是“恣情”的解释。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B )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 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作者写鲁迅的外貌, 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 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瘦,但精神很好; 头发直竖;胡须很 打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 突出他那种斗志, 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 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 顽强意志。
语文课件
一、下面这段话所用的修饰手法是 ( B ) 一杯冒者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语文课件
语言的感情色彩有的是外露的, 比较直接, 如议论、抒情; 有的蕴涵 在文学当中的, 比较含蓄, 如融情于 叙述、描写中。 除此之外,作者的思 想感情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表现出来, 这些词语往往褒贬色彩比较浓,修饰限 制性的成分多,在同义词中表现事物的 程度比较深,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细细 揣摩。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 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 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 在1927年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 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 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半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 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 因脑溢血 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 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课文的生词,理 解起意思,然后根据语境,将词语解释还原成词 语。 A题“热情而周到”显然是“殷勤”的解释; B题“很鲜明” 是“赫然”的解释; C题“放纵 自己的感情”是“恣情”的解释。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B )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 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作者写鲁迅的外貌, 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 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瘦,但精神很好; 头发直竖;胡须很 打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 突出他那种斗志, 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 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 顽强意志。
语文课件
一、下面这段话所用的修饰手法是 ( B ) 一杯冒者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语文课件
语言的感情色彩有的是外露的, 比较直接, 如议论、抒情; 有的蕴涵 在文学当中的, 比较含蓄, 如融情于 叙述、描写中。 除此之外,作者的思 想感情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表现出来, 这些词语往往褒贬色彩比较浓,修饰限 制性的成分多,在同义词中表现事物的 程度比较深,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细细 揣摩。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 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 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 在1927年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 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 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半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 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 因脑溢血 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 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
教版
、理解“一面”对作者的
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
②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
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鲁迅翻译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
: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
①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课《一面》ppt课件(1)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课文的生词,理解起意 思,然后根据语境,将词语解释还原成词语。 A题“热情 而周到”显然是“殷勤”的解释;B题“很鲜明” 是“赫 然”的解释; C题“放纵自己的感情”是“恣情”的解释。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B)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 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 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 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蓝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 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 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 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
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
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语文课件
理清结构:全文共43个自然段,
该怎样分?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简直优点窘了起来。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D、夸张
分析: 这是一道考修饰手法的题, 首先要 明确所选ABCD四种修饰手法,然后对照语段 逐句辨析 (初中介绍的修饰格主要是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 等)。 这类题我们可以采取排他法。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B)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 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 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 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蓝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 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 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 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
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
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语文课件
理清结构:全文共43个自然段,
该怎样分?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简直优点窘了起来。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D、夸张
分析: 这是一道考修饰手法的题, 首先要 明确所选ABCD四种修饰手法,然后对照语段 逐句辨析 (初中介绍的修饰格主要是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 等)。 这类题我们可以采取排他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一面课件苏教版

课文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文学地位
这篇课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文学影响
这篇课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许多作家和读者 所推崇和借鉴。同时,这篇课文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读本,成为中学生语文学 习的必读篇目。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的主题思想
0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一 面课件苏教版
目录
• 课文背景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的艺术特色 •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思考题
01 课文背景
课文的创作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课文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 患的困境,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
文化背景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文 学艺术也受到影响。
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 法,如排比、对偶、夸张 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 象,富有感染力。
表达方式多样
课文采用了叙述、描写、 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 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层 次分明。
语言质朴自然
课文的语言平实自然,贴 近生活,没有过多的华丽 辞藻和雕琢,给人以亲切 感。
课文的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
寓言象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大海
大海在课文中象征着广阔、深邃 和力量,是生命力和力量的象征。
船
船在课文中象征着人生航程和命 运,是人生追求和探索的象征。
04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思考题
阅读理解题
问题一
课文中描述了几次鲁迅先生的外 貌?
问题二
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有哪些变化?
问题三
这些外貌特征的变化反映了鲁迅先 生哪些方面的性格或生活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概念及特点
来自《点拨》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 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 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散文的主要 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 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 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 采。
一 读一读字音
tuí 颓唐
sǒu 抖擞
suō 摩挲 xūn 熏黑
部分来自《点拨》
zēng 憎恶
kāi 揩油
jiǒng 窘相
mó 模棱两可
mú 模子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模”当模子讲时读“mú”,其他均 读“mó”。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地jiào( 窖 ) zì( 恣 )情
chóu chú( 踌躇 ) hè( 赫 )然 nüè( 虐 )待
会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由衷的爱戴的感情。(重点)
来自《点拨》
阿累(1909~1987),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人。毕业 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 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在陶行知的帮助 下,与左翼作家张天翼、陈白尘、蒋牧良等一起从事写作 和翻译工作,用“阿累”等笔名撰写了不少文艺评论、杂 文、散文。
鲁迅对阿累的影响
来自《点拨》
阿累从江苏涟水的一个地主家庭走出来,从汽车售票员到三 任湖南大学校长,从文、从军、从教、从政,“文革”中又被打 成“叛徒”,人生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受鲁迅先生的鼓舞和指 引,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面对逆境能昂首向前。他为人谦和, 话语幽默,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乐观、豁达的形象。1986年,鲁迅 先生逝世50周年,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阿累,以重病之躯,写下 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文章《回忆与纪念》,详尽记叙了他与左联作 家筹备鲁迅先生葬礼的全过程,表达了他对先生最后的敬意。 1987年1月8日,处于昏迷状态的阿累真的累了,他悄无声息地脱 身而去,去追随只有一面之缘却终生不忘的“站在前进行列最前 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读完课文后,梳理文章内容。 【答案】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看 书。 经过:受到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 先生见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部分来自《点拨》
3.第五段开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也 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写天气的 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和鲁迅先 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同学们,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 迅先生的去世,使人们陷入了巨大有悲痛。纪念鲁迅的文 章层出不穷。那么在浩如烟海的纪念文章中,为什么只和 鲁迅见过一面的普通工人所写的这篇文章能如此感人之深 呢?作者是怎样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的呢?
2 Hale Waihona Puke 面散 文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来自《点拨》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 闻一多先生的高足,他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闻一多也很 赏识臧克家,曾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刊印《烙印》, 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20世纪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 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 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 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 一多》以示悼念。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窘相: 尴尬为难的样子。 2.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3.摩挲: 用手抚摩。 4.颓唐: 精神萎靡。 5.抖擞: 振作。 6.打眼: 显眼,惹人注意。 7.憎恶: 憎恨;厌恶。 8.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部分来自《点拨》
9.虐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10.恣情: 放纵感情。 11.不能自已: 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例句:李坚柔为中国夺得 了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首金后激动得不能自已。
部分来自《点拨》
2.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 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 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外貌描写。这是对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第一次描写。因 为是阴天,光线暗,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 态、年龄、衣着等,突出“瘦”字。这里的外貌描写没有点出所 要描写的是何人,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这个人的不寻常,引起 读者的注意。
部分来自《典中点》
2.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是本文的重点,突出了哪三 个明显特征?这三个特征突出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 神? 【答案】 一是全身的“瘦”, 二是头发的“竖”, 三是胡须的“一”。 忘我工作、斗志顽强、精神抖擞。
部分来自《点拨》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哪些记叙的要素? 【答案】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附近 的内山书店。人物:“我”——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 一个卖票的。事情的起因: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 雨,顺便歇歇”。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想,把握本文思想 感情。(重点)
2. 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难点) 3. 了解鲁迅先生关心、爱护青年工人的感人事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