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文化构建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工业互联网学习规划

工业互联网学习规划一、建设县教育城域网专网。
利用信息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率机制,逐步增大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教育发展方式,推动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网络宽带百兆进校园,学校同时实现无线wifi全全面覆盖,构建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同时实现全县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在”、“人人通在”三通工程。
努力实现政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督导管理、公共课堂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为师生及教育机构提供更多一个基本的自学空间、交流空间、教研应用领域空间、教育管理空间,突破现有教学、教研、管理模式的时空管制和教学方法管制,师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推动教与学、教导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优势互补,推动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云服务的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
统一用户证书与管理,统一管理资源的上载、审查、公布、下载、发送、检索、浏览、全面覆盖小学、初中各学段课程的同步教材教学资源、视频资源。
资源包含全面覆盖小学、初中各学段课程的同步教材教学素材资源、视频资源库、教学动画库、微课资源库等在线资源。
同时实现网络复习、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创建对外开放可视化的动态教研平台,构建学科教研、区域教研、名师工作室等活动空间;同时实现教研工作信息公布功能,提供更多课程资源服务;同时实现区域教师存有目的、存有挑选的公布教研活动主题视频资源,可供其他教师下载、评测、交流。
强化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延展,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建设我县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研发交互式仿真教学实验平台,同时实现录取、教学、管理、劳动力全过程信息化。
积极探索京津高等院校与我校合作开设网络教育。
四、加强应用能力培训。
充分利用我县职教中心、科研机构、企业的研究平台,创建一批与规模企业产业有关的教学实验基地,举行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班。
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智慧课堂构建、实施和评价——以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学为例

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智慧课堂构建、实施和评价——以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学为例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如何运用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各个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学的智慧课堂建构、实施和评价出发,探讨了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构电子电工类课堂,并对其实施和评价,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智慧课堂前言:《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年度相关工作的通知》都明确表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前期专业院校发展的成果,也是职业教育与新时代“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成果。
目前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已经现有成效,但在推进教学模式更新和育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不少研究表示,必须构建智慧课堂来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优势。
一、相关概念界定1.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被界定为一次研究实践、一个管理平台、资源系统、教学平台、资源平台,具体来说它特指针对特定领域或专业的教育教学所集成的一个系统,旨在提供各种丰富的、有质量的教育资源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电子电工类教育中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但不限于可传递专业技能、具有实用性的经典教材、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库、精品课建设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成长方法、阶段和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
通过统一标准和分类体系构建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助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短区域、学校之间额差距;可以服务师生,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与学的方法,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最后还能服务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化服务能力。
2.智慧课堂目前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有关智慧课堂的定义莫衷一是,但大多学者主要是从最近新起的信息技术角度和教育教学角度来进行定义和阐述。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智慧课堂指的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以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理念,突破以往固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建设高质量的课堂,从而将学习范围拓展至课堂外的地点和时间,整合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现实,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修订记录目录一、项目背景............................................................. - 4 -1.1.国家政策................................................................................................................................. - 4 -1。
2。
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 - 5 -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目标............................................... - 6 -2。
1。
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 6 -2.2。
平台具备以下功能................................................................................................................. - 7 -2。
3。
支持建设的专业资源素材种类 ............................................................................................. - 9 -2.4.示范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 - 9 -三、平台功能模块......................................................... - 9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行为规范养成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20SJB0733);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 三心 工作法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JCKT -B -20210201)㊂作者简介:苏雷(1984-),男,四川华蓥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㊁职业素养提升;王利锋(1979-),男,河南郑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㊂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基于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的分析苏㊀雷㊀王利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㊀要:文化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持续保持 高水平 的原动力㊂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体现独特魅力,彰显校园 个性 ㊂挑选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建设方案进行文献分析,归纳了基于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㊁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得出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㊁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㊁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等三方面启示,并结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从文化育人载体㊁机制㊁品牌三方面提出具有苏经院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对策㊂关键词:文化育人;育人载体;育人机制;文化品牌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4.047㊀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有利于催生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反之,高水平的文化育人体系,也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建设具有正向激励作用㊂教育部㊁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家要求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在加强党的建设㊁提升学校治理水平㊁提升国际化水平等10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一体化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㊂1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分析双高 计划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建设导向,在建设与申报中体现出大量规律性,这些都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之间的 共性 ,但为了体现高职院校的独特魅力,彰显校园的 个性 ,必须依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能够持续保持 高水平 的原动力㊂综述以 文化 为关键词,针对全国202所申报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关键词搜索,全面探寻申报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举措,最终确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㊁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9所在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在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和品牌培育三方面内容分析如下㊂1.1㊀文化育人的载体选择在上述79所样本院校中,有25所高职院校选择特定的人或事作为文化育人载体,将载体所展示的精神内涵进行扩展,融入学校建设各方面工作㊂本研究认为,之所以需要确定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 载体 具有历史悠久性㊁广泛接受性和文化传承性,通过具象的载体,让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够以更易于理解记忆和传播的方式,在师生的文化熏陶中入脑入心㊂全国25所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载体如表1所示㊂表1㊀全国25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列表序号学校名称文化育人载体序号学校名称文化育人载体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物:王进喜14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业:精耕2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胡杨15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动物:蒙古马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物:李大钊16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地点:湟源牧校4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地点:西柏坡17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事物:经纬5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物:詹天佑18威海职业学院物品:船舶㊁海洋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军工19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点: 三红 基地7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物品:铁牛20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地点: 红三角 8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产业:农经2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点:茶马古道9黑龙江职业学院物品:铺路石22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人物:警魂10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骆驼2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品:乌金1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禾木24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地点:红岩1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品:煤炭25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点:红岩㊁三峡1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产业:航海㊃801㊃㊀㊀从上表中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选择来看,各大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和历史沿革,在载体的挑选中主要存在以下类型:第一,深入酝酿优秀代表人物,借人颂文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选择 铁人 王进喜为代表人物,打造以 铁人 精神和工匠精神 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用 铁人 精神铸魂育人,让 铁人精神 融入学生学习和活动之中,浸润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着力打造 工匠摇篮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 师徒相授 手把手教学 模式,将学生技艺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融入 师道 与 术道 ㊂第二,精心挑选独具风格物品,以物崇文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以沙漠 生命之魂 胡杨为校园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确立了特色鲜明㊁意蕴丰富的大学精神 胡杨精神,以其 扎根大漠,荫泽苍生 的气概,寄寓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其不畏艰辛㊁顽强生长的生命特征,寄寓酒职院人自强不息㊁艰苦创业㊁脚踏实地㊁开拓进取㊁上下求索㊁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㊂第三,充分挖掘地域独特魅力,立地扬文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燕赵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开展 西柏坡精神 重走赶考路 同呼吸㊁心相印 党性教育活动,构筑了完整的文化育人体系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之基在茶马古道文化,他们定位自身有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茶马古道文化精神,要在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和云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时展现茶马古道文化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他们还要向世界推介普洱茶文化㊂1.2㊀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上述79所高职院校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紧紧围绕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在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中各显神通,将文化育人的内涵融入教学㊁管理㊁校企合作㊁院校治理㊁学生管理㊁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文化的浸润作用㊂在机制健全的实施方面,凸显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精神㊂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样本中全部79所院校的文化育人体系均催生了对 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 红色基因 等职业教育重要元素的打造和培育,同时,这些院校将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与学校的校训㊁校风等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机制,让制度和文化这两个要素实现了刚柔并济㊂如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和劳动技能,营造具有 劳动教育 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引领㊁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㊂第二,思政价值㊂大部分样本院校将自身构建的独特文化育人精神内涵整合融入思政教学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精神内涵和建设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爱国㊁爱校教育,激活思政课程在职业教育下的灵魂,实现 育人铸魂 的功效,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㊂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打造学校 大道 文化特色品牌,创新文化育人的思政成效,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助推师生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㊂第三,资源整合㊂文化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并驾齐驱㊁相互交融,将文化育人融入课程育人㊁实践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等体系,将党员队伍㊁辅导员队伍㊁思政教师队伍㊁专业教师队伍㊁管理服务队伍等进行整合,一体化构建以文化育人为引领的综合育人体系,在建设实践中呈现系统化㊁多元化的特色㊂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融入军工传统㊁引入CIS战略的文化育人体系㊂学校将航空文化浸润于校园文化建设,引入CIS战略(即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从物态(VI)㊁制度(BI)㊁理念(MI)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注入航空文化元素,系统构建并实施了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㊂1.3㊀文化育人的品牌塑造研究样本中的高职院校在深入挖掘文化育人载体的精神内涵㊁完善文化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凝练和宣传,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尤其是当文化育人体系融入专业建设㊁实训基地建设㊁学生社团品牌建设㊁校企合作㊁国际合作等工作中时,文化育人的品牌效应更能充分凸显,具有基于大学精神的传播价值㊂第一,文化育人与专业品牌建设相结合㊂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具有 专业文化㊁岗位素养㊁人文涵养 的专业群人才,强化学生 人口老化与老人长期照护 的整体脉络视野,整合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 全人㊁全程㊁全社会 的为老服务理念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制度文化㊁治理文化㊁质量文化,将 厚德㊁崇文㊁实业㊁创新 的理念融入博雅全人教育体系,打造以 苏商精神 为特征的校园文化,融入经贸特色文化建设,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㊂第二,文化育人与社会品牌价值相结合㊂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借助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等海南红色教育资源,传承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红色基因,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创新创业㊁教育扶贫等活动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建设以农耕文化馆㊁东北抗联记忆馆㊁中药慧馆㊁党建展馆㊁农经文化馆等 五馆 为载体的校内文化传承基地,以及 东北抗联精神 红色教育基地㊁ 电商农村讲习所 助农实践基地㊁ 大手拉小手 志愿服务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校地合作㊁校企联动㊁校军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㊂第三,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品牌相结合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兵团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兵团红色文化校园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兵团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兵团红色文化特色学校㊂建立兵团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大赛示范基地㊂更新举办大赛活动的硬件设施,办好各项学生赛事㊁成果展示活动,办好校园实践团活动,加大学生参赛意识和技能的培训,真正成为举办大赛的示范基地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 树两代师表㊁铸两代师魂 的全员育人文化品牌,培育 生活即教育的环境育人文化品牌,打造 心连心㊁手拉手 的基地育人文化品牌㊂2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启示本研究基于对79所申报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内容的分析,总结了他们在文化育人载体㊁文化育人机制㊁文化育人品牌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以上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体系㊃901㊃建设相互融合的工作中成效显著,具有同行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如下㊂2.1㊀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在所有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中,只有25所确定了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文化育人载体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第一,载体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值得被挖掘,并能够与校训校风等校园文化系统自成一体;第二,载体应当在学校重点专业所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或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彰显职业特色;第三,载体与学校的高水平专业育人宗旨存在内在一致性;第四,载体能够帮助无形的校园文化有形化,具备传播价值;第五,载体能够有机融入专业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㊂因此,那些未确定文化育人载体的高职院校,同样有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这体现了他们在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时的谨慎性,如果行业㊁地域㊁事物等要素能够与院校特色正好匹配,那选择与之对应的文化载体是十分必要的㊂2.2㊀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无论是否确定文化育人载体,为了塑造高水平的校园文化,都需要将文化元素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整合,融入大学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浸润作用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将文化内涵与大学精神相结合,突出文化在 精神层面 的指导意义,通过传承文化内涵,彰显办学宗旨㊁师生风貌㊁校园活动等方面的特色;第二,坚持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课程育人㊁科研育人㊁实践育人㊁文化育人㊁网络育人㊁心理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㊁资助育人㊁组织育人等多管齐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三,一体化建设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若有条件,可设立文化育人相关的教育中心㊁纪念馆㊁研究中心等,围绕校园文化打造一批专属于自身的文化研究成果;第四,依托线下社团文化的活动载体㊁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把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进行整合,借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全方位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第五,将文化育人的特色元素写进思政教材㊁专业课本,在思政课程㊁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中,促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入脑入心,在专业建设㊁课程建设㊁教材建设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彰显文化特色;第六,在校企合作㊁创新创业㊁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植入文化育人的元素,让校园文化的正面激励成为展示校企合作中院校风采的宣传力㊁鞭策创新创业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㊁鼓舞青年志愿者回报社会的行动力,让文化为校企合作㊁创新创业赋能;第七,以文化育人为桥梁,打通国际合作的壁垒,立足文化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国家战略提供文化视角的贡献㊂2.3㊀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通过对79所文化育人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精心打造文化育人体系的同时,高职院校尤其需要注重文化育人品牌的培育,让文化育人品牌的影响力㊁传播力㊁知名度㊁美誉度反作用于院校和专业的高水平发展和特色构建,同时与国家㊁民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进行匹配㊂本研究在样本院校中挑选11所校园文化品牌与国家战略高度匹配的典型高职院校,其文化育人品牌同国家战略的匹配情况如表2所示㊂表2㊀全国11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品牌与国家战略匹配表序号学校名称特色文化品牌与之匹配的国家战略1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2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学院品质至上工匠精神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共融爱国人文情怀㊁工匠精神㊁法治理念4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娘子军精神红色基因㊁教育扶贫5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抗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文化自信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军工文化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7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铁牛精神 责任㊁拼搏㊁开拓㊁担当 的新时代大学精神8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红色革命文化㊁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㊁爱党爱国㊁传统文化9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文化非遗传承㊁一带一路10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精耕文化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1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红岩精神㊁抗战精神传统文化㊁精神补 钙㊀㊀由上表可见,文化育人品牌的构建,绝不能凭空想象,而必须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导向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具备的资源进行培育㊂3㊀结论本研究对全国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共性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基于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㊁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㊂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以文育人㊁以文化人的功能也越发重要㊂后期研究将针对构建红色基因㊁优秀文化㊁工匠精神等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举教育旗帜㊁聚社会民心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0,31(08):53-57+66.[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 ].教育研究,2009,30(04):89-93.[3]杨东铭. 主题+ 文化建设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8,(11):139-142.[4]葛志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索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7,(23):45-48.[5]李良进.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5,(17):49-54.[6]皇甫贤昌.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育人[J ].职教论坛,2009,(20):46-47.㊃011㊃。
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目录

浙江中医药大学 温州医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邵加 朱雪波 万小笠 冯奇 张祝平 许益成 张妮佳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平台、研究报告、论文 论文、调研报告 论文 教学仪器、论文 研究报告 论文、实际应用 结题报告
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实现研究 拟现代技术在电子专业生产性实训中的 应用研究 三维数字流域仿真系统在《工程水文》 汇总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责任评估体系 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生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 基于手机WAP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教育软 件研究 基于SOA服务总线的数字化校园集成平台 的研究 基于移动网络与互联网融合技术的即通 讯开源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A022 研究 JA023
JA024 践中的应用
编号
课题名称
基于校园网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共 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基于网络的应用视听说自主学习平台构 无线电导航仪通用仿真构建资源库建设
课题承担学校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公安海警学院
课题负 责人
田文奇 周志国 胡永强 陈根浪 孙志刚 赵志刚 李引进 沈军 陶军 毛方明 陈蘅瑾 邱晓芬 张治明 徐友洪
课题 类型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成果形式
软件、模型、论文 虚拟教学课件、论文、研 究报告 研究报告、论文 论文、管理平台 应用技术 论文、软件 论文 论文、预约系统 论文 软件 论文 研究报告、论文 研究报告及实际应用 论文
基于网络课程资源库的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这 种学 习理 论是 我 国高等 础课 程 ,对计 算 机应 用 能 力培 养 有 非 常重 要 的作用 。 动学 习为 主 的新 学 习理论 。 课 程 内容 分 为 计 算 机 基 础 理 论 教 学 和 O f f i c e基 本 操 职 业 教 育 大 力提 倡 且 被 广 泛 应用 的一 种 学 习理 论 体
的 学生认 知 学 习、 教 学方 法 开展 研 究 , 提 出基 于 资源库 的课程 教 学设 计方 案 , 并分析 其 实施 效果 。
【 关键字 】 : 课程 资源库 ; 信息技术 ; 项 目教学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作 为 高 职 非 计 算 机 专 业 的 公 共 基 构方 式获 取 知识 的过 程 与方法 , 提 出 以构 建情 境和 主
利 ,资源 库 已被应 用 到 信 息技 术 课程 教 学 实 践 中 , 并 系 , 可 实现 教 学 双 方 教 学 与 学 习 的知 识 特 性 、 操 作 习 取得 较好 教 学效 果 。
1资源 库构 造 惯、 应 用 能力和 学 习 目标等 的 自动 识 别 、 理解 与 记忆 ,
: 叠… 堡… 一 皇…照
UJl AN CO pUTE
基 于 网络课程 资源库 的高职信 息技术教学研究
顾 大 明 ,刘 晓天
( 盐城 工业职 业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程 系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5 )
【 摘 要】 : 共享型网络资源库建设近些年不断在相关研 究课题 中被提 出, 构建课 资源库对课程 教 学有哪些帮助 , 效果如何呢? 本文以建构主义和积件 学习体 系等理论为依据, 对基 于网络课程资源库
能够 智 能 化 的 调整 内部 结 构 , 实现 更 加 方 便 、 友 好 的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系创 新 【. J 中国职 业技 术 教 育, 0 ( . ] 2 95 0 )
f 赵 志群 . 业教 育 - 学结 合 一 体 化课 程 开发 指 南[ . 3 】 职 1 2 M】 北
京: 清华 大 学 出版 社 . 0 . 2 9 0 5
励 他 们 配 合 老 师 开 展 自主 学 习 、 同 学 习与 探 究 学 习 协
国 电化教 育.0 18. 2 0 f1 『1 大 源. 国职 业教 育 改 革 与 发展 的认 识 基础 与课 程 体 2姜 中
两 条 线 索 展 开 。 一 是 以教 师 为 主 导 .通 过 专 业 背 景 分
析 , 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照 T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 课 程 理 确 按 论 及 开 发 步骤 , 建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 而 根 据 职 业 核 心 构 进 能 力 的要 求 和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设 计 开 发 某 门课 程 二 是
建成 共 享 型专业 教学 资 源库 管 理 服 务平 台 .实 现 专 业 教 学资 源 共建 共享 建立 数据 处 理 中心 . 数 字化 资 源 对 采 集 加 丁及 存储 .完成 C I 国知 网平 台 建设 . . NK 中 为获 得 学 术期 刊 资料 提 供检 索 建 立健 全 共享 资 源管 理制 度 、 . 网 络资 源更 新 机制 等 规 范性 文件 . 范 信息 资 源 采集 、 布 规 发
升 教学 信 息 化建 设 水 平 . 分 扩 大社 会 服 务职 能 充 二、 建设 思 路 按 照 “ 筹 规 划 、 步 实施 、 享 资 源 、 全 实 用 ” 统 分 共 安 的 建设 思 路 . 据 学 校 发 展 对 信 息 化 的 要 求 . 顾 需 要 , 根 兼 预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

附件1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建设是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优化项目组织,规范基本建设要求,扩大资源库的专业覆盖面和用户受益面,提升资源库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制订本指南。
一、建设目标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的要求,国家级资源库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组建一流团队,汇聚一流资源,提供一流服务,为全国相同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提供范例、共享资源。
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基于资源库使用的学习、培训等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
二、项目组织资源库建设按照“统一要求、自主建设、自愿申请、择优支持”的方式开展。
1.统一要求。
我部制定并公布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要求,不再限定资源库建设的具体专业方向。
2.自主建设。
鼓励专业领域内的优势职业院校,瞄准社会需求,汇聚本专业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学校和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组建项目团队,自主开展资源库建设。
3.自愿申请。
资源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可按照我部年度安排,自愿申请中央财政支持。
4.择优支持。
我部根据申请项目的专业方向、建设基础、阶段成果、建设及保障方案,择优认定为国家级资源库,给予建设经费支持。
中央财政经费为引导性、补助性经费,建设经费不足部分由建设团队自筹补齐。
接受中央财政支持的资源库须在获得支持后2年内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建设任务,并申请验收,也可根据建设进展提前申请验收。
通过验收的资源库应保持更新建设和推广应用。
三、建设内容资源库应明确“辅教辅学”的基本定位,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范,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与制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业文化构建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摘要:在深入调查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现状的基础上,将工业文化理论引入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平台设计中,以工作价值观为引领研究了“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实施内容、方法、路径和载体,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职业技术能力本位的网络教育,提出了工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职业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过程和方法,以求提高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
关键词:工业文化; moodle;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61-03system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culturefang xiaodong(donggu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dongguan,guangdong, 523808, china)abstract: after a surve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ultur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dustrial culture is introduced to the design of a competence-oriented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network courses. the practical content, methods, paths and carriers of “industrial culture i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ulture in class” are explored, taking the working valu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way of how to carry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oriented network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vocational network designing strategies, proces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under the guideline of industrial culture, to increase the developing quality of competence-oriented network course in vocational schools.key words: industrial culture; moodl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0 引言工业文化是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的产生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产生,文化的积淀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积淀,文化的发展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发展。
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方向是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而不是系统化知识体系来设计和开发课程[1]。
我们认为,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工业文化的结合,可以为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以能力本位的网络课程教学环境也可以充分地体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思想。
我国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思维习惯制约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给职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职业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大多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网上翻版,还未形成自己的职业设计体系和特色。
因此,思考如何在现代工业文化的指导下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职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制作出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校企合作教育特点的网络课程,促进校企合作的教学设计等是十分必要的。
1 工业文化理论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策略目前的职业院校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希望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
对职业教育学习者来说,一个好的在校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其综合的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形成是由课程知识、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充分整合校内外因素的教学设计来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
因此,职业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应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岗位具体需求重新设计职业教育内容,将传统教材按照学科逻辑呈现的知识点转化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习者探究学习内容,并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师引领性、学习的互动性、过程的挑战性和自觉性。
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发生在一个从现实中提取的虚拟的任务环境中,而且更需要考虑学习中人际远程互动环境的支持及工业文化环境的支持。
工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职业技术能力网络课程设计,将摈弃传统的“知识体系”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倡导以工业文化对接的培训理念,开发以教师引导并协作实践的职业网络课程。
因此,把学校学习和先进工业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 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前期分析2.1 企业文化的共性内涵根据职业网络课程设计策略,工业文化关于从能力本位的职业培训理念出发,课程内容本身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能激发学习者增进认知、情感和社会存在,并且强调“群体学习活动中的人际交互”特点。
根据工业文化对接的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企业文化中的共性内涵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关键,该共性内涵应为许多教育者和企业界所参考,能在学习系统中被使用、参考或运用,基于某一学科领域知识,有一定学习前提、学习目标和学习角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2 校企合作领域的分析本网络课程的核心是利用先进企业文化中的共性内涵获得的研究,主要从课程知识与企业具体岗位工作结合出发,对专业对口企业的工作项目进行具体调查、分析和研究,其总体目标是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计划中的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上结知识来执行企业中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为了完成本网络课程的前期分析,必须收集企业文化、工作岗位任务、网络课程环境的相关信息,并分析和设计好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网络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任务分析、网络课程环境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与设计。
2.3 学习前提、学习目标和学习角色学习前提是学习者运用该企业文化对象需要具备的知识,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完成学习后期望得到的知识。
学习目标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类型,即事实性知识、概念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另一方面是认知过程,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学习前提和学习目标都要结合学科领域知识进行表示。
学习角色是学习对象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作用,比如讲义、案例、练习、作业、测试等[2]。
2.4 自主合作学习的虚拟网络平台课堂是教师的工作场所,研究教学就要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课程需要一个平台,教学平台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先导。
研究教学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网络课程管理平台是使用moodle软件设计的,这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用来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软件包。
moodle课程管理平台除了可以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外,还提供了多种活动类型: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wiki(协作共享式学习)、作业、scorm/aicc、测验、词汇表、投票、讨论区、专题讨论、问卷调查等。
2.5 学科课程分析工业文化是一个形式化、明确的共享概念模型,提供了对某一领域的共同理解。
构建学科领域知识体系是实现与工业文化对接的关键。
为了规范网络课程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构建该课程群的知识体系本体时,我们选择动态网页制作这门课程,按教学目标与大纲要求,编写稿本,收集素材,然后直接在网络课程教学支撑平台上创建、编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我们预先制定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把该课程按知识体系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三个方面。
知识领域对应于课程层次;知识单元对应于章或节,它包含若干知识点和学习目标,规定有在线学时要求;知识点处于最底层,代表了知识单元中相对独立的主题模块。
针对性的学科课程分析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技术模仿,欠缺创新;信息量少,欠缺思辩;课堂交互少,指导欠缺全面性;跟踪反馈不及时,欠缺课程延续性的问题。
3 moodle平台管理系统框架moodle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
本平台的管理系统采用php脚本语言开发,符合当前流行的三层b/s结构,可以实现数据访问、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的分离,大量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模块化的思想设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moodle平台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即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3.1 moodle平台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moodle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网络课程,探索网络课程在职业技术能力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它的主要用户对象是学习者和教师,因为moodle课程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所以很容易创建新的功能模块。
moodle平台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有:内容管理、论坛、测验、作业、聊天、选项表、日志、标签和调查等。
此外,它还拥有诸如任务分配、联系、对话、签到、日历和文件管理等功能。
3.2 moodle平台管理系统框架3.2.1 从学习管理到学习服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学习者的一个学习行为,为浏览阅读教学资料,完成作业或自测,参与学习讨论等[2]。
该网络课程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服务、感知学习环境并提取教学资源将其呈现给学习者的功能。
在构建moodle平台管理系统框架时,我们将平台设计思想从学习管理转移到学习服务,是因为系统具有动态适应能力,也就是能够感知学习环境,比如学习者偏好、企业特点等,选择相应的学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