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教案新部编本1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路遥以及《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阐述作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1.2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谈谈对作品的期待和初步了解。
1.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路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等,阐述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各自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分享人物分析心得。
2.3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教师讲解:梳理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强调关键事件和转折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走向。
3.2 学生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片段进行表演或PPT展示,概括故事情节。
3.3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培养学生对故事走向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4.1 教师讲解:引导students to explore the mn themes of the work, suchas perseverance, love, family, and social change, and expln the relevance of these themes to contemporary society.4.2 学生研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小组交流。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创作手法分析5.1 教师讲解: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作手法,如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对话等,阐述这些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5.2 学生分析:选择一个片段,分析其中的创作手法,并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5.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运用文本分析、作品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对平凡人生的尊重和热爱。
(2)体会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努力奋斗的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攀人生高峰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及其创作背景,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性。
3.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路遥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本章节内容,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性。
(3)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阅读:《平凡的世界》后续章节。
3. 准备课堂分享:挑选一个感兴趣的议题,结合作品内容,进行课堂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读书笔记的质量,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3. 课堂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把握。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课堂分享,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1. 章节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分析其对主题思想的凸显作用。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案一:《平凡的世界》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理解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结构特点;3.分析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路历程;4.通过导读,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导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分析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结构特点;3.分析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路历程;4.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出自己对小说的初步理解。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小说《平凡的世界》封面,并提问:1.你们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2.你们对这本书的封面有什么想法?Step 2 作者及主题介绍(15分钟)1.介绍作家路遥及其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
2.讲解小说的主题:追求真理与人生意义。
Step 3 结构特点分析(20分钟)1.分析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整体结构,包括几个部分和章节的划分。
2.讲解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Step 4 人物形象及心路历程(25分钟)1.分析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 贾平凹:主人公,代表平凡劳动者的形象;- 高峰:贾平凹的兄弟,代表希望与追求的象征;- 杨绛:贾平凹的妻子,代表坚韧与忍耐的品质。
2.描述他们的心路历程,包括内心的挣扎、成长和变化。
Step 5 小组讨论及总结(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各自对小说的初步理解。
2.各组派代表分享并总结出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导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反应;2.听取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评价其对小说的理解情况。
【拓展延伸】请学生阅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第一章,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作为下节课的导入内容。
教案二:《平凡的世界》人物剖析【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2.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人物剖析,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寓意。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色。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路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作品概述:作品的主题、情节及人物关系。
作品特色: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地域文化特色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者、作品及人物形象。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主题。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一)2.1 教学目标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2 教学内容孙少安:坚韧、勤劳、有责任感、有理想。
孙少平:聪明、勤奋、有追求、有担当。
田润叶:善良、纯朴、有爱心、忍辱负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物形象特点。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二)3.1 教学目标进一步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3.2 教学内容田晓霞:独立、勇敢、有思想、有担当。
贺秀莲:贤惠、体贴、坚韧、有爱心。
其他人物:如孙玉厚、田福堂、李向前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物形象特点。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2 教学内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工业化等。
社会阶层:农民、工人、干部等阶层的冲突与融合。
爱情与婚姻:作品中的爱情观、婚姻观及其现实意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趣,拓展阅读视野。
5.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所学内容,梳理《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
推荐相关阅读作品,如《红楼梦》、《围城》等。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平凡的世界教案一、教材背景《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通过描写农村知青孙少平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村生活和人民群众的艰辛奋斗。
作为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它对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进行真实而细致的刻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 探讨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4. 研究分析小说中的主旨和主题,并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 路遥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动机-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概述和结构2. 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 孙少平的成长历程和性格特点- 其他主要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塑造- 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剧情发展3. 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概述- 农村知青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4. 小说的主旨与主题- 小说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对普通人生活的反思和启示- 小说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通过讲解教材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小说的意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某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观点。
3. 分析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社会背景,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
4. 写作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有关小说的读后感或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和见解的深度。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重点关注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表达和逻辑性。
六、教学资源1. 《平凡的世界》原著小说;2. 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3. 小组讨论记录和学生写作作业。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路遥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平凡人物身上的伟大品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我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成长历程进行描述,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等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人性的光辉以及平凡人物身上的伟大品质。
4.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路遥的创作风格,如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实的社会写照等。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平凡的世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路遥的创作风格。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平凡人物身上的伟大品质。
2. 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人物形象分析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平凡的世界》全文及其相关评论文章。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人物关系图、时代背景资料等。
3. 视频资料: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改编影视作品片段,作者路遥的采访视频等。
4. 作业准备: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了解作品内容。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教案一:小说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普通农民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孙少平在城乡之间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展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以及他们对幸福和梦想的追寻与坚守。
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及其代表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理念;2.掌握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情节和主题,并深入思考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启示;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教案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作者与作品- 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阐述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关键人物和情节-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轨迹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和转折点,从矛盾冲突中探讨主题。
第三部分:思考与创作-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观念;-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撰写读后感、小说续写或角色对话等。
2.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引导分析关键人物和情节;-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创作法: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案四:教学流程1.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平凡的世界》封面和相关影视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吗?了解它的作者和故事背景吗?2.作者与作品介绍- 讲解作者路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他的其他代表作品;- 分析《平凡的世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引导学生思考。
3.关键人物和情节分析-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 学生展示及讨论:各组呈现研究结果,共同分析人物关系和小说情节发展。
4.思考与创作- 提问:你们从《平凡的世界》中读懂了什么社会问题和人生观念?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可以选择撰写读后感、小说续写或角色对话等形式。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3篇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1【课程分析】《平凡的世界》虽然是厚厚的三大本,但作品中把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对于生活的执著和信心,温馨的亲情、纯真的爱情,描绘得非常细腻、真实,让人读后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优秀作品,课下一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最好趁寒暑假期间,布置学生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
课本中节选部分有许多地方可以品读。
例如文中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这些都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高考中的考点。
【学情分析】孙少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对许多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可能有切身的感受。
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对这样的遭遇没有心理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孙少平的立场上体验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设计思路】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阅读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了解孙少平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困境,以及他的解决办法。
这有助于理解课文中孙少平矛盾的心理。
第一步:了解作者路遥及其创作风格,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朗读选文,整体感知。
第三步:拓展迁移,畅所欲言。
(同学都有做客的经历,说说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路遥及其创作风格,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整体把握选文的主要内容。
(人物、情节、环境)【教学流程】导入: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却匆匆地走了,在那部可以不朽的作品刚刚出版之后,年仅42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平凡的世界》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路遥,了解小说背景及思想内容。
2、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
4、探讨小说的内容。
5、学习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学习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目标一导读:1、作家介绍: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2、作品介绍: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3、小说的写作初衷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
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
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
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
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
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
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4、小说的写作历程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
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
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5、路遥逝世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
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
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
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6、节选部分前的主要情节课文为《平凡的世界》上卷第三章,前两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
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
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
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
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
他非常的自卑,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
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
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
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
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他无尽的生活勇气,他蒙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
这种生活的信念事实上一直支撑着他以后的生活。
他的同学郝红梅处境与他类似,也是每天等没人了才来拿自己的那份口粮。
这种同病相怜的境况,使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
通过交流书中的故事,他们也越来越亲密。
目标二导思:自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目标三分析人物形象导思:1、结合文本,分析概括孙少平的心理活动,简单勾勒他的性格特征。
心境平和(一大段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心情)变得惶恐,不知所措(细致的心理描写)心中有了某种威压感、紧张(心咚咚的跳着)自卑感回到心中(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心情无比轻松(景物描写: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2、田润叶是善良、朴实的姑娘。
对她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哪些方面你感动?明确:课文通过孙少平的会议,介绍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
虽然润叶成了公家人,但却待人平和,没有架子: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
又从正面描写了她的善解人意。
她亲自到宿舍来等少平,当她把饭菜端了上来就找了个借口出去,好让少平一个人静静地、没有心理压力的吃好这顿饭等。
都可以看到她的细心和善解人意,对少平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目标四探讨小说的内容:导思:1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田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一路上也看到了不少“风光”。
少平眼里的“风光”主要在那几段?怎么写的?有什么特色?(主要有三段:一是看到县革委会一层层的窑洞,孙少平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逛大观园一样,打量着县革委会,觉得这些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二是打量田福军的院子,写得很简单,主要是一瞥之下对于院子格局的描绘;三是打量田家吃饭的窑洞,发现这窑洞没有盘炕,意识到这是专门吃饭的地方。
这些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透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些“风光”,里面夹杂着孙少平的感受;二是充满了地域特色,窑洞、盘炕,这都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风貌。
)目标五:分析下列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1、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
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
铺天盖地的大黄风。
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
天空仍然弥漫着尘埃,灰漠漠一片笼罩着天地。
(充满了浓郁的黄土气息,这幅画面似乎也暗示着主人公少平最初入校时灰蒙蒙的心境。
)2、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象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
(预示着情况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少平身上。
)3、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
当然也是孙少平在润叶姐的亲切关心下心情舒畅的形象描述。
)课堂小结: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在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信心,在润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金子般的心。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光明和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
课后回忆:故事梗概:《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
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
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
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
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
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
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
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
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抗洪救灾英勇牺牲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