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一做客》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一做客》教学设计0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括孙少平的心理活动,总结心理描写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
2、分析田润叶的人物形象,归纳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描写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中人的高尚品质和情感。
教学重点:1、概括小说情节,分析孙少平的心理活动。
2、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
教学难点:探究讨论孙少平心理变化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02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高中时期读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写孙少平的人生,同时也是在写我的人生。
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太多的和自己生活相似的地方,有太多情感与我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我喜欢这本书,已经看过两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自己读过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同学们去读这本书,亲自感悟艰苦奋斗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播放幻灯片)二、知识积累1、《平凡的世界》中的经典语句摘录(教师与学生分享,让学生获得精神的启迪。
)1)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2)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
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
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
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
5)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平凡的世界·做客》授课设计

《平凡的世界之做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做客》一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文章,隶属于第七单元“情系乡土”部分。
这个单元所选择的作品主要介绍普通乡下人的故事,借他们的生活情况,显示出生活的本真、质朴以及普通人的精神生活和形象特征。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学习必修教材时,已经对小说的相关知识有所积累,例如人物的描写手法,小说的要素等。
选修教材选择的都是篇幅比较长,创作背景比较久远,主题比较丰富的作品,所以学生阅读时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如何通过快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抓住作品的人物形象特征,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但是如果能教给学生一个可以方便操作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前设置了“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完成对孙少平性格的概括和形象的分析(3)学习小说主题的概括方法(4)、积累传统文化知识2、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内容,划出文中对孙少平进行描写的语句(2)小组合作探究:文本描写了孙少平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3)归纳总结孙少平的形象和作品彰显主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孙少平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2)通过作品理解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四、教学重难点:1、准确找到文中描写孙少安的语句并概括出相应的性格特征2、小说主题的概况方法五、教法,学法指导:1、启发式教学,使课堂的导入既新颖别致又紧扣主题2、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节选内容相关的视频,作为对请节的补充。
3、快速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这可以解决课文较长,靠一个人无法完成对全文必要内容的概括的问题4、分角色朗读,这个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作品主要人物性格的把握深度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播放器2、PPT课件3、《做客》导学案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到别人家做客,本来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对方是西楚霸王项羽,做客的是刘邦,那这次做客便被称为“鸿门宴”;如果做客的是廉颇,去的是蔺相如的府上,这次做客被称为“负荆请罪”;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做客,去做客的是正在读高中的孙少平,去的是黄原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的家里,所以这次做客把年轻的孙少平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 14.《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了解一位作家,走进一部经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和《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手法鉴赏人物形象,进一步探究主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相关常识,教师介绍《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经典作品的热情,感知小说人物的自强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美好的品格。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文本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文本主题,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主题曲和插曲。
二、导入新课:播放一组图片:体现陕北风土人情的图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到这些图片,我不禁想起作家路遥和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怎样一位作家,《平凡的世界》是怎样一部作品,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作者路遥:以贾平凹的一句评价语作为引子进行介绍。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
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贾平凹教师介绍:路遥,陕西人。
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务过农,做过民办教师,后来考入延安大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他的中篇小说《人生》曾经获得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用了六年时间写成了具有恢弘气势的和史诗般品格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所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几乎是带病完成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路遥用生命写成的,所以说“他是夸父”;但“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的确,《平凡的世界》不知影响了多少人,而且还将影响更多的人,包括你们和我。
四、《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和影响他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在书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教学设计3:第12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

《平凡的世界》——做客【课程分析】《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路遥因此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做客》选自这部书的第一部,写的是孙少平应邀到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情景,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书写很平常的生活场面,却是看似平凡的人物和生活现出不平凡来。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学生知之甚少,这节课旨在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们对作者路遥及《平凡的世界》一书做一个全面了解。
重点赏析孙少平和田润叶两个人物形象,赏析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赏析小说的方法,可以到找到描写人物、环境的词句,并且对其进行赏析,因此本课的分析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应该难度不大。
另外在一个多学期的诱思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拥有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经验,可以很好的适应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有所欠缺,需要不断锻炼和提高。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路遥及《平凡的世界》一书的思想内容。
2.通过心理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分析孙少平和田润叶两个人物形象。
3.赏析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主导,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学。
我认为本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读”“探”和“写”。
因为语文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到写作之中,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学流程】一、初步感知整体把握(一)创情激趣导入新课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20-21版:第12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创新设计)

第12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却匆匆地走了,在那部可以不朽的作品刚刚出版之后,年仅43岁。
他就是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那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在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信心;在润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金子般的心。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光明和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
平凡,生命中的另一种富有作家周国平这样说过:“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所在,却不知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压力都来自欲望的膨胀,所有的借口和负累不过是用虚荣和身外之物不断地进行累计和组合。
你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永远无法获得心灵的平静。
而平静和安宁,才是评价一个人幸福的标准。
平凡的你我,平凡的活着,便是最好的选择。
生命需要激情,更需要平淡的幸福。
学着放下所有负累,轻装前行,淡然面对生活的所有,才是生命的真味!茫茫红尘,平凡的活着,淡漠所有的得失和欲望,守素心一颗,安静成一封信的模样,未必不是一种境界。
而这种境界,是穿越生命的一种解脱,是看破人间烟火的清欢与珍惜,是生在俗世却不俗的灵魂的高度!这一生,唯有淡泊宁静,珍惜拥有,平凡生活,才会理解:平凡即幸福,无忧即快乐!一切与生命的丰富无关的人事,淡然对待,心怀感恩,走在希望的路上。
教学设计2:第12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

《平凡的世界》——做客学习目标:1.分析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2.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
3.体会平凡的内涵。
学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学习难点:感悟他们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含义教学流程:一、导入什么是平凡?没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没有一般人所渴望的成功平凡就是碗里的咸菜,平凡就是一杯白开水,平凡就是一张刚及格的试卷……总之平凡,就是能想到的一切最普通无华的东西。
二、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一)简介路遥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而且世代贫困。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
1969年回乡务农,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1992年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
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中国当代作家,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
(二)《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全书共三部,162章,100多万字。
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描述,反映了改革初期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故事梗概:《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
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默默承受苦难的普通的人们。
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辛之路。
三、合作探究观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片段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在课文中做好标记、初步感知孙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
①做客前(接到邀请、设计逃脱):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人物,很害怕矛盾为难——对润叶的尊敬与感激;身穿破衣服,由贫穷带来的自卑与自尊决定:不去,到润叶学校找润叶②做客中(被逼做客):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咚咚跳(紧张)。
做客教学设计公开课

我们看到本文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表现少平到晓霞家做客的心理活动。通过对文中这些描写的解读,我们感受到孙少平这次做客,由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作者把一个少年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
问题2;分析这一时期少平的心理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解析: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讨论——
1.少平无论是什么身份在做什么事都在坚持阅读。2.超越世俗的偏见,坚持与晓霞的爱情.3安心做一名矿工的同时考煤炭技术学校,关心国家煤炭事业。4.几次舍身救护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5.当矿工体检没过时的坚持争取。6.因为劳动少平被看成了宿舍的权威。7.用颤抖的双手给父亲寄钱。…….
解析:自卑。
原因:身份、家境和社会地位。(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从课前预习准备的资料中找出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联系少平此时背景处境,他的穷困,五分钱一份的丙菜都买不起,吃的是“非洲”黑面膜,没有像样的衣服等等,与晓霞家身份地位的差别,分析其自尊自卑心理产生的缘由)
问题3:分析语段①——③中少平和晓霞在一起时的心理状态,对比《做客》中的心态有何不同?
①(高中阶段,少平和晓霞通过书籍阅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毕业在即,晓霞请少平吃饭)
少平一边吃饭,一边心里非常激动地想:他竟然这么大方地和一个女的坐在一起吃饭,拉话,这简直不可思议!……孙少平仰起头,笑得都快喷饭了。
②(两年多后的少平与小霞的再次相遇,此时,少平从农村走出来,在黄原城靠打短工为生。)少平看见,晓霞已经完全是一副大学生的派头了,个码似乎也比中学高了许多。一头黑发散乱地披在肩头,上面沾着碎银屑似的水珠。合身的风雨衣用一根带子束着腰,脚上是一双棕色旅游鞋。但是,站在这个人的面前,不知为什么,少平并不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感到害臊。相反,他觉得穿这身衣服见她正“合适”。
教学设计6:第12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目标1.学会理清情节脉络及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和感悟在平凡中锻造出的伟大人性。
3.致敬用生命创作的作家路遥和闪耀着永恒人性光辉的伟大作品《平凡的世界》。
教学重点1.学会规范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
2.学会抓住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看待孙少平的自卑心理,审视自身的人生困境。
课堂预设一、走近文题作客:动词,寄居他处做客:动词,拜访别人,自己做客人分析:可见,同样是“客”,但“作客”与“做客”享受的待遇不同,内心感受也不一样。
“作客”或四处漂泊,或寄人篱下,“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做客”无论是应邀光临还是主动拜访,一般都会受到款待和礼遇,宾主在良好的氛围中相处。
二、走近情节1.概括情节⑴谁去做客?明确:孙少平(一个来自农村出身贫寒的高中生)⑵应谁邀请去做客?明确:田润叶(村委书记的女儿,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侄女,县城小学教师)⑶去谁家做客?明确:田福军(县革委会主任,县上的大人物)(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在情节、人物分析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⑷用一句话概括情节明确:叙述孙少平应田润叶的邀请去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家去做客的情景。
(可压缩,注意重要信息的保留)2.理清脉络围绕中心事件“做客”,按照时间顺序可将选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1~33 )(34~83)(84~结束)三、走近孙少平1.分组合作:找出文中能体现孙少平心理状态的语句、语段,梳理孙少平的心理变化过程。
注:分析人物形象要三看:⑴看小说中交代的该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在形象分析中要体现。
⑵看塑造该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环境描写的衬托)。
⑶看作者的议论,评价以及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
明确:①受邀前:平和、开朗转暖、抽出了绿丝、缀满了粉红的花蕾、鲜亮的活色(环境描写:预示着一切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孙少平身上,《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类似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
一.以亲身经历导入今天给大家上课,老师从书柜中抽出了曾在九四年读过的一本小说,当时老师比你们大不了多少,小说一百六十多章,里面的字也只有课文中的四分之一大。
清楚记得当年碰到这本书时,是复习参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前的最后一周,可老师竟把它放在一边,三天三夜,常常泪流满面。
读完了这部小说,真有读此书“三月不识肉味”的感觉,后来虽然错过了那次考试,但我不后悔,因为是它在给我的人生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多媒体显示]
《平凡的世界》路遥
[多媒体显示]
老师感言: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1)大家听说过这位作家吗?
(2)“他写作时,因为写的时间太长,手都硬了,只能拿热水泡。
《平凡的世界》是它用生命换来的一部力作。
”
[多媒体显示]
路遥(1949—1992),陕西著名作家。
他在文学领域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尤以小说成就最高。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
短暂的人生,永恒的精神。
2、作品内容的简介
[多媒体显示]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
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全书共三部,162章。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从哪句话可以了解到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
[明确整部小说的大背景]
三.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课本中的这一篇选自《平凡的世界》的第三章,起名为《做客》。
[多媒体显示]
1、培养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兴趣。
2、学会欣赏小说,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树立不仇恨苦难,不自卑贫穷的人生观。
四.探究学习文本内容
(一)整体感知
1、交流:同学们都到亲戚朋友家做过客吧?有时轻松、快乐,可以和朋友聊天,打牌,玩闹,顺便可以美餐一顿,可有时很窘、拘束,甚至不想去,是不是?
2、快速浏览课文节选片段《做客》,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多媒体显示]
孙少平到县革委会副主任家做客。
3、讨论:感知孙少平此时的生活处境。
(1)他怎么去的?(参考:被润叶姐邀请)
(2)他情愿吗?(参考:润叶姐已经过来了,扯着他的袖口拉他了。
)
(3)他为什么不情愿呢?他的处境和我们相比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呢?(参考:读高一,贫穷、苦难的家庭)
[多媒体显示]
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
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
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
脸上有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
他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漫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
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已的大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他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嗯地吃起来。
这就是学生时代的孙少平,贫穷寒酸。
补充第二章的精彩内容
(4)指名读孙少平时怎样吃午饭的。
(二)分析孙少平做客的心理
1、默读课文,将文中写得真切的能够表现孙少平心理活动的地方画出来,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参考:文中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独白等。
)
2、讨论:文中的描写刻画了孙少平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参考:惶恐、紧张等。
)
3、这样的惶恐、拘束、紧张是由什么带来的?如果
到郝红梅家、润叶家呢?(参考: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贫穷苦难给他带来的自卑和自尊。
)
4、欣赏丈中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1)讨论:做客回来,孙少平还紧张吗?作者有没有直接写孙少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参考:舒畅、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
)
(2)文中还有两处环境描写,同学们课后分析一下。
(3)小结:生活中,环境造就人。
小说中的环境映衬人物,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
其实同学们在周记中也经常运用这种写法,举例略。
(三)总结
以上我们通过对文中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解读,感受到孙少平这次做客,由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作者把一个少年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
孙少平的这次做客,让他感受到了人间温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五.拓展延伸,留给我们的思考
孙少平在整个做客过程中表现出的是由贫穷而导致的自卑,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 __战胜自卑,摆脱人生的窘境呢?
1、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回答。
2、提示:我们在课文的其他地方能读到他的不自卑吗?(参考:课文第六自然段“友谊”、“读书”等。
)
3、延伸阅读。
(1)看看《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田晓霞对孙少平的评价,指名读。
[多媒体显示]
现在,女同学们整天都在谈论高仓健和男子汉。
什么是男子汉?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不是装出来的——整天绷着脸,皱着眉头,留个大鬓角,穿件黑皮夹克衫,就是男子汉吗?有些男同学就是这么一副样子,但看了就让人发笑。
男子汉主要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装”和表演就能显示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