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07年高三二诊检测(理综)汇总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vi.已知:C(s)+CO 2(g)2CO(g)△H>0。
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vii.0.1mol/L NaHCO3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 B.7.0 C.8.4 D.13.0vi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CH3COOH+H2OB 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CO2+H2O=C6H5OH+CO32-D 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ix.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x.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正极有O2逸出D 铜片上有H2逸出xi.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 CO+H2O CO2+H2B 3NO2+H2O=2HNO3+NOC 2Na2O2+2H2O=4NaOH+O2↑D 2F2+2H2O=4HF+O2xiii.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 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 Na2OB Na2O2C Na2O和Na2O2D Na2O2和NaO2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川卷)

2012年九年级学生模拟考试成绩分析2012年5月30日我校在县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认真组织了2012年九年级学生模拟考试,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安排部署,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九年级模拟考试各科分值与题型均与中考完全接轨,是本届九年级学生在参加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感受中考。
本次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我校九年级学生在中考复习备考中学的情况和教师教的情况,本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我们要求监考及阅卷老师按中考要求监考,按中考标准阅卷,统一阅卷尺度,以达到我们组织本次考试的目的。
本次考试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学生在这学期的学习掌握情况。
现将本次九年级期末考试情况汇总分析如下:一.年级前十名:刘绍江539 89.8% 冯丽君515 85.8% 褚天青506.5 84.4% 胡安琴504 84% 吕明珠503.5 83.9% 庄云497 82.8% 冯金金496 82.7% 姜林492 82% 冯潇491.5 81.9% 闫玉娇488 81.3%二.进入县前一百名:刘绍江539 11 冯丽君515 80三.成绩分析:(一)优分:九(1)班:≥80% (480分以上)6人40.0%≥85% (510分以上)2人13.3%≥90% (540分以上)0人0九(2)班:≥80% (480分以上)5人33.3%≥85% (510分以上)0人0≥90% (540分以上)0人0九年级:≥80% (480分以上)11人36.7%≥85% (510分以上)2人 6.7%≥90% (540分以上)0人0(二)合格:(≥60%)九(1)班:360分以上13人86.7%九(2)班:360分以上14人93.3%九年级:360分以上27人90.0%(三)单科成绩分析:九年级两个班的本次模拟考试成绩相对于适应性考试来说,有一定差距,而且反应的还是老问题,即优分人数和比率均与我们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好的方面是我们的合格人数和比率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已经没有什么差距了,所以我们需要保持我们的合格人数和比率,但更要在优生培养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坚持,不能放松。
071103成都七中20072008学年高三年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成都七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考试2007.11.3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第1至5页,第Ⅱ卷6至13页。
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2.一个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Q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 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 、A-T 、G-C 、C-G ,推测“Q”可能是A .胸腺嘧啶或尿嘧啶B .腺嘌呤或胞嘧啶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 .胞嘧啶或鸟嘌呤3.下面两图表示植物叶片横切的结构。
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图中属于C4植物的为AB.二氧化碳被固定形成C4的过程在B图中②C.在较低CO2浓度条件下,具有相对较强光合作用的为A植物D.A图中3与B图中②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3中无叶绿体,而②中含无基粒的叶绿体4.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个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
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5条或10条5.某学习小组发现一种遗传病在一个家族中发病率很高,通过对该家族中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的调查,画出了遗传图谱(见右图)。
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B.这种遗传病的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该遗传病的有关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D.子女中的缺陷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6.近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题(物理)

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理科综合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绝对零度B.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只要再知道油滴的摩尔质量,就能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D.常温常压下,一定质量的气体被绝热压缩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加15.单色光a在真空中的波长比单色光b在真空中的波长短,现让a、b两束光以相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中分别射向长方体玻璃砖的同一点(见图),此时两束光都能直接从下表面射出,那么A.从上表面射入时,a光的折射角将大于b光的折射角B.从上表面射入时,a光的折射角将小于b光的折射角C.从下表面射出时,a光的出射角将大于b光的出射角D.将入射角i不断增加,总可以使两束光在玻璃砖的下表面发生全反射现象16.如图示,一轻质弹簧竖立于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自弹簧正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则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的过程中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地面对弹簧的弹力做负功C.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D.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17.如图所示,一只小猫趴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关于小猫在上述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猫只受到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作用B.小猫对踏板的压力一定小于小猫受到的重力C.小猫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和扶梯的加速度力向相同D.小猫所受踏板作用力的方向一定和扶梯的加速度方向相同18。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比较该飞船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行情况,某同学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神舟”六号在半径为343 km的圆周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大约是90 min。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川卷)

两层信息素更新策略:
第1层:原有信息素的挥发 ij(t n) (1 ) ij (t ) 第2层:借鉴奖惩蚁群算法思想,在完成每次循环进行信息素挥发后,根据蚂蚁所建 立路径的长短,进行排序,只有前w只建立短路径的蚂蚁被挑选出来进行奖励,其 他 (m-w )只建立路径的蚂蚁进行惩罚。
min ij (0) max
Q ij (0) d ij 0
if i j else
本文算法改进——研究过程(2)
2:路径选择策略的改进
相关文献表明,自然蚂蚁无视觉能力,无法感知距离的远近,在节点选择 时,仅能依靠信息素浓度。为更好的模拟自然蚂蚁,本文改进算法在选择 下一个城市时不再考虑距离因素,仅考虑信息素浓度。同时为有效的提高 优化速度,降低局部最优解停滞的可能性,本文采用伪随机性选择策略,并在 搜索过程中动态地调整确定性选择的概率。即蚂蚁 在 t时刻有城市 i 到城 市 j 的转移概率由下式确定:
1.1蚁群算法概况、发展以及应用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 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 机率型算法。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 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 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 该算法还被用于求解Job-Shop调度问题、二 次指派问题以及多维背包问题等,显示了其适用 于组合优化类问题求解的优越特征。
MATLAB仿真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 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 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 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 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 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 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 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 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图片版试卷文件较大,打开速度有些慢,请耐心等待。
查看更多2007高考试卷及答案提示:答案在第十四页点击查看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200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07-06-08 13:28:37来源: 天星教育网网友评论1062 条进入论坛。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川卷)

初一下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2. 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分界线:1)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
2)亚洲和非洲:苏伊土运河为界。
3)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为界。
3. 亚洲的地理理分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4. 东亚的国家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6. 亚洲地形的特点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7.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8. 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P7图6.9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9.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0.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11.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由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2.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13.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第二节人文环境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在全球来看,人口最多的是亚洲。
按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南极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3.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全国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溶氧的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在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