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1840年鸦片战争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中国农民阶级B.中国资产阶级C.中国工人阶级D.中国小资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进行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D.实施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军队素质差、装备落后 D.侵略者船坚炮利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严复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孙中山二、多项选择题1. 19世纪下半期,沙俄是通过()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是主要的是(B )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3、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国中之国”的地方是(B )A、通商口岸B、租界C、使馆区D 、公廨所4、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 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B )A、割占中国的领土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5、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C )A、商品输出 B 、资本输出C、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D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D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中法条约》D、《马关条约》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 B 、严复C 、洪秀全 D 、康有为8、从1840年到1919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反抗,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D )A、资本一一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 、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C、中国武器落后 D 、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9、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是(A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起义C捻军起义 D 、义和团运动10、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 、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11、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C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B、中国社会一半是半殖民地的,一半是半封建的C、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封建主乂又发展资本主乂D、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经济1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B 、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D、帝国主义的侵略13、鸦片战争后,列强谋求在中国传教的根本目的(D )A、传播西方文明 B 、让西方宗教获得广泛传播C、为清政府提供思想武器D、从精神上侵略中国14、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B )A、争夺路权和矿权B、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C、争做中国的债主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5、鸦片战争中,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L370作业4-1

L370作业4-1
单选题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两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早期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
3、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
4、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
7、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5 分)
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
13、《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所要建设
15、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
1894年7月,
16、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
17、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
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
中国近代史史实践作业3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作业一、甲午战争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当时的中国早已步入衰落期,面对军事实力日益壮大的日本,无从应对。
最终,在北洋水师溃败的情况下,中国在下关签订了《马关条约》,丧失了对朝鲜的宰制地位,赔偿天价赔款,割让台湾和澎湖等地。
这场战争的失败,给中国注入了巨大的刺激和警醒,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国家的危亡,使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二、义和团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各种不满情绪的积累,许多农民和城市居民加入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义和团组织。
然而,义和团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
这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失败,但它对于苦难中的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不堪。
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的统治。
这场革命也被称为“十月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成为了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民国成立了。
然而,革命胜利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困难和危机完全解决。
在内战和外侵的威胁下,中国持续不断地挣扎着。
四、钱玄同与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由脍炙人口的名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代表。
这场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针对传统文学中繁琐艰深、难以理解的写作风格。
钱玄同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代表作《近思录》对白话文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场运动的成功标志着现代汉语文学的新起点。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引发了全国的激烈抗议和抵制。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
虽然运动未能实现“新文化运动”所期待的革命,但是它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小资产阶级思维的一次爆发。
六、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亮点,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的贡献不可估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A. 毛泽东
B. 孙中山
C. 周恩来
D. 陈独秀
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共在中国的建立?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 十月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土地革命战争
3.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年取得了全国胜利?
A. 1945年
B. 1949年
C. 1954年
D. 1966年
4. 下列哪个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A. 百花齐放
B. 四清运动
C. 反右派斗争
D. 大跃进
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九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林彪事件发生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成果。
2. 请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 请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义。
4. 请解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5. 请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请结合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整体了解,阐述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功。
四、综合题
请根据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解,选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并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和启示。
注意: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时注意字数控制和回答的全面性、准确性。
中国近代史作业——中共取得近代革命胜利的原因

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一、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方面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并汲取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的教训;另一方面,它是从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重大山的压迫,具有坚决的革命性,是其它任何阶级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作业1

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观 看
①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 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 国斗争
不
足, 后 天 畸 形
展
发展
萎缩 严重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 策和措施
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的掠夺 官僚资本的压制,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
深,管理经营有素,吾更何恃而恐,吾将何术而善
后?”
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发展
以棉纺织、钢铁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
国内关卡林立,封建剥削严重,丧失了与外国竞争 的优势;与外资企业相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 力量弱。
(1)近代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
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 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 化的领导权。
(3)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 自内 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
3.短暂繁荣(1912~1919年):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 (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中国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中国近代史作业⼀,从下列参考书⽬中选取你⽐较感兴趣或⾃选书⽬进⾏认真阅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写⼀篇读书笔记。
参考书⽬:黄进华、孙艺年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学出版社,2009年;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朱维铮著:《重读近代史》,上海⽂艺出版社,2010年。
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命:国际⼤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西⼈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9年。
朱发平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今天》,重庆出版社,1992年;胡绳武、⾦冲及著:《从⾟亥⾰命到五四运动》,⼭西⼈民出版社,2010年;叶曙明著:《重返五四现场:1919,⼀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朱英主编:《⾟亥⾰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学出版社,2001年;刘波、杜福增等著:《长征纪实》,⼈民出版社,2006年;《前进! 冒着敌⼈的炮⽕:中国抗⽇战争-图⽂版》,中央⽂献出版社,2005年;⾦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学出版社,2006年;王向远著:《⽇本右翼⾔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节的病理剖析》,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章开沅:《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屠杀取证》,⼴东⼈民出版社2003年版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战争》,中央⽂献出版社2005年版刘益涛:《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泽东》,中央⽂献出版社2005年版王真:《抗⽇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3年版何理:《抗⽇战争史》,上海⼈民出版社1985年版全国政协⽂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战争的正⾯战场》,安徽⼈民出版社2000年版章开沅:《天理难容:美国传教⼠眼中的南京⼤屠杀(1937——1938)》,南京⼤学出版社1999年版程兆奇:《南京⼤屠杀——⽇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张纯如:《南京⼤屠杀》,东⽅出版社2005年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
一,从下列参考书目中选取你比较感兴趣或自选书目进行认真阅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写一篇读书笔记。
参考书目:
黄进华、孙艺年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朱维铮著:《重读近代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
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朱发平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今天》,重庆出版社,1992年;胡绳武、金冲及著:《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叶曙明著:《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波、杜福增等著:《长征纪实》,人民出版社,2006年;《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中国抗日战争-图文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向远著:《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节的病理剖析》,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章开沅:《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刘益涛:《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王真:《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何理:《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章开沅:《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年
萧一山著:《曾国藩传》,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年
夏远生编著:《毛泽东领袖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阮柳红等著:《情归周恩来》,中华书局,2009年;钟文、文夫编著:《邓小平外交风采实录》,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回忆军事家邓小平》,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
王业兴著:《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任建树:《陈独秀大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苏智良、张华腾、邵雍主编:《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翁元口述:《蒋介石贴身侍卫回忆录: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团结出版社,2009年。
金冲及:《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自选书目(学生可根据以下条件自选书目):(一)内容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密相关,并在上述三个大方向之内;
(二)题材真实可信,绝非杜撰,并排除小说、散文、诗歌等非学术题材,须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内史学普及读物;(三)必须拥有正规出版社,例如中央权威出版社、地方人民出版社、各高校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出版社(如世界知识出版社、团结出版社)等;(四)作者立场端正,著作具有系统的创作背景(含学术背景)、清晰的创作思路。
要求:
1、先请写下阅读的具体书目,必须严格遵守课程参考书目的格式,即:
作者(编者)著(编)、译者译:《书目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只需写清年份)如为第二版印刷须注明“第二版”;尽量总结作者观点,对该著作进行观点的剖析。
2、字数不少于一千五百字,使用A4纸,交手写稿和打印稿。
二,从下列影视资料中选取你比较感兴趣的认真观看,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写一篇观后感,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百年中国》《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虎门销烟》、《十月围城》、《走向共和》、《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我的1919》、《铁流1949》、《南京!南京》、《中国远征军》、《国共合作》、《黄埔军人》、《地雷战》、《地道战》、《南京》、《血战台儿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太行山上》、《铁道游击队》、《黑太阳731》、《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飞虎队》、《重庆谈判》、《国歌》、《活着》
要求:
1、结合史实,客观全面,有论有据。
2、字数不少于一千字。
3、一律使用A4纸,交手写稿和打印稿
作业格式:
题目
班级学号姓名
交作业时间:15周周五之前,直接交个我(王如生)就行了,电子稿和打印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