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清水2. 玻璃棒3. 色素4. 冰块5.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取适量清水于烧杯中,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2. 向水中滴入一滴色素,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3.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水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

4. 放入冰块,观察水温的变化和水冰的互动现象。

5.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并观察温度变化。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书本等)3. 细线4. 桌子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子上,调零刻度。

2. 用细线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3. 观察并记录不同重量物体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 让学生尝试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三: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认识声音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尺子2. 桌子3. 气球4. 胶带实验步骤1. 将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2. 拨动尺子,观察并听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在尺子振动时,用气球覆盖尺子的一端,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实验四: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透明塑料尺3. 白色墙壁4. 黑色纸张。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c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c

三年级上册实验1.观察大树实验目的:明确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皮尺实验过程:1.看照片上的大树①观察梧桐树有哪些特点?②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看到了什么?2.回忆生活中的大树①回忆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②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到校园里观察真正的大树①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②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观察大树,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我的大树观察记录4.分组整理信息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5.汇报交流从信息中你有什么发现?注意事项:⑴不要爬树。

⑵不要采摘树叶、树枝等。

2.认识常见的小草实验目的:1、意识到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明确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知道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会用简笔画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

5、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实验器材: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榆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是否带上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2. 观察记录狗尾草①观察狗尾草,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②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填入下图中大树小草3.分组整理相同和不同4.交流汇报:榆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5.说说你发现了什么?7.整理器材:收拾干净桌子上的草、叶、树枝等物品,放入垃圾桶。

3.观察水生植物实验目的:1、知道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知道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实验器材: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一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一、实验名称: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三、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质量相同的食盐两份、搅拌棒等四、方法步骤: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杯水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并记录。

5.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

搅拌能加快溶解。

五、整理器材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记录单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二、实验目的: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能否变化三、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等四、实验步骤:1.用两只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并记录。

3.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活塞,观察并记录。

4.完成实验记录单。

5.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可以反生变化。

五、整理器材空气能否被压缩实验单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三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一、实验名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三、实验器材:木板、木块(或铁架台)、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铅笔代替)、立方体木块、小球等四、实验步骤:1.搭建合适的斜面。

2.先预测,然后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3.先预测,然后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同一位置,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5.完成实验记录单。

6.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

五、整理器材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四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一、实验名称: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木圆柱等四、实验步骤:1.将木圆柱放在桌子上。

三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实 验 操作步骤

三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实 验 操作步骤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6个,这16个实验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流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流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流程1、“吹蜡烛”实验(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木块用力吹蜡烛,不能把蜡烛吹灭。

3、隔着瓶子用力吹蜡烛,蜡烛被吹灭。

4、把蜡烛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不能被吹灭。

5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实验结论】对着木块、漏斗小口吹蜡烛,蜡烛不容易吹灭;对着瓶子、漏斗的宽口吹蜡烛,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防止烧伤。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仪器整理归位2、用吸管吸水实验(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口腔“漏气”喝不到水。

【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1、取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

2、口含两根吸管用力吸杯子内的水。

【实验现象】喝不到一滴水。

【实验结论】口含两根吸管,口腔“漏气”喝不到水。

【温馨提示】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把吸管吸入食道内而造成伤害。

【整理器材】杯子刷干净,废水入桶倒掉。

3、用感官辨别液体(演示实验)(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六个烧杯。

【观察步骤】1、把以上液体分别盛在烧杯内,并标上序号。

2、用眼观察,辨别出酱油。

3、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4、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观察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温馨提示】1、不要直接用鼻子闻,要用手扇取气味。

2、要用筷子蘸取液体品尝,不要直接把舌头伸进液体内。

(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细线、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用细线拴牢悬吊在铁架台上。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实验一、吹纸片一、实验题目:吹纸片二、实验要求:吹纸片三、实验器材:2张纸片四、操作步骤:向2张纸片中间吹气。

实验二、吹乒乓球一、实验题目:吹乒乓球二、实验要求:吹乒乓球三、实验器材:漏斗、乒乓球四、操作步骤: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下面放个盆,避免球到处乱跳;吹气要均匀,快速,连续,可以多试几次,了解这种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

实验三、吹小塑料球一、实验题目:吹小塑料球二、实验要求:吹小塑料球三、实验器材:吸管、剪刀、小塑料球(塑料子弹)四、操作步骤:吸管10cm,将一头剪开3个叉,折开,顶上一个小塑料球,从下向上吹气。

实验四、记下现在的我一、实验题目:记下现在的我二、实验要求:记下现在的我三、实验器材:纸、笔、卷尺(纸尺)、秒表、体重计四、操作步骤:1、借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

2、能描述现在的自己,并简单记录,能合作完成活动。

3、观察我们的身体分为几大部分,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测量并记录身高、腰围、臂长、体重等,测1分钟心跳,并记录结果。

(可记在书中图上)实验五、仔细观察找特征一、实验题目:仔细观察找特征二、实验要求:仔细观察找特征三、实验器材:镜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使用工具观察、寻找特征。

2、能借助工具观察肉眼不能准确看出的特征;能指出有些特征会改变,有些不会;能描述自己的特征。

3、2人或4人1组,用镜子、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特征。

实验六、留指纹一、实验题目:留指纹二、实验要求:留指纹三、实验器材:印泥四、操作步骤:1、手指轻按印泥,再往纸上一按。

2、能观察出不同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七、观察蚯蚓一、实验题目:观察蚯蚓二、实验要求:观察蚯蚓三、实验器材: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目测估计蚯蚓长度、重量;2、与同学合作测量蚯蚓的长度,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描述蚯蚓的动物方式等情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2-2、蜗牛(一)实验内容: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实验材料:2-3只小蜗牛、放大镜、镊子、饲养箱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

2、用小棒或铅笔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实验现象: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壳,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2-4、蚯蚓实验内容:观察蚯蚓的身体和反应实验材料:几条蚯蚓、玻璃碟子、放大镜、镊子、水实验步骤:1、从饲养盒里用手指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蚯蚓。

2、用镊子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

3、用浅盘装少量常温下的水,把蚯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反应。

实验现象:蚯蚓的身体柔软,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2-5、蚂蚁实验内容: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材料:装入昆虫盒的蚂蚁、放大镜、水盆、瓶盖实验步骤:1、在一个浅盘子里装一点儿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现象: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2-6、金鱼实验内容:观察金鱼的身体、捕食和呼吸实验材料:2条小金鱼或鲫鱼、玻璃缸、滴管、食用色水、鱼食、镊子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金鱼的身体和运动。

2、轻轻地往鱼缸里放几粒鱼食,观察金鱼的捕食。

3、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观察鱼鳃的活动。

实验现象: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3-2、哪种材料硬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硬度实验材料: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实验步骤:1、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

2、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3、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实验现象:铁钉能在木条、卡纸、塑料尺上刻划出条痕;塑料尺只能在木条、卡纸上刻划出条痕;木条只能在卡纸上刻划出条痕;卡纸不能在其它三种材料上刻划出条痕,实验结论: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是: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

实验内容:认识金属材料的特性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条或薄片,砂纸、杯子、热水、木条、塑料条、金属饮料罐等实验步骤:1、观察用砂纸打磨后的铜、铁、铝等金属的颜色和光泽。

2、观察利用金属延展性制成的物品——金属饮料罐。

3、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性能。

4、将金属条分别与木条、塑料条相刻。

实验现象:金属相对于普通木头、纸和普通塑料而言是比较坚硬的;用砂纸打磨后的金属有金属光泽;金属的延展性好;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金属条的传热性能最好。

实验结论:金属的特性主要有: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3-3、比较韧性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韧性实验材料: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回形针、钩码实验步骤:1、把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

(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2、分别测量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伸出桌面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

3、根据弯曲度的大小,即物品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物品材料的韧性越好,得出4种材料韧性的排序。

实验现象: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

实验结论:不同的物体韧性是不同的,上述四种材料中,塑料尺的韧性最好。

3-4、它们吸水吗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各1片,滴管、稀释的红墨水。

实验步骤:1、把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平放在桌面上。

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

2、从侧面观察这四种材料的吸水现象。

3、重复做一次实验。

实验现象: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到了。

实验结论: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性是很强的。

实验内容:纸的观察实验材料: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的特点。

2、用折、撕、揉等方法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

实验现象: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

实验结论: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

实验内容:我来造一张纸实验材料:餐巾纸、杯子、水、筷子、棉布、实验步骤:1、把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在杯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实验现象及结论:棉布上留下的是一张未干的纸,不易揭下,待干后,可完全揭下。

3-6、研究砖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实验内容:研究砖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实验材料:砖、陶器、瓷器、铁钉、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实验步骤:1、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二种材料的平面处,判断材料的硬度。

2、把砖、陶瓷、瓷器三种材料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

从侧面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吸水现象。

3、把三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4、把三种材料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砖、陶器、瓷器这四种材料在水中是沉的,不容易折弯,瓷器最坚硬,吸水性最差。

实验结论: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都是材料的物理性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实验内容:辨别常见的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实验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品实验步骤:取一小块清洁的样品,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现象:能漂浮在水面的是无毒的聚乙烯、聚丙烯制品;沉在水底的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品。

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内容:观察水和食用油之间的区别实验材料:烧杯、玻璃片、蜡光纸、塑料瓶、水槽、滴管、水、食用油实验步骤:1、从多种角度对水和油进行比较: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2、比较液滴:用滴管在玻璃、蜡纸上滴液滴,观察液滴的形状。

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水和食用油在烧杯中的位置。

4、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状态。

实验现象:水重,食用油轻;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点透明;水不黏手,食用油黏手;水没有气味,油有气味;水无颜色,食用油是淡黄色的;水在杯壁上很快流下,食用油会黏在杯壁上慢慢流下;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滴更圆,食用油不够圆。

实验结论: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4-3、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内容: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之间的流动性实验材料:水、油、洗洁精各小杯、玻璃片1块、滴管3支实验步骤:1、用滴管分别在玻璃片的一端滴上水、油、洗洁精各一滴。

2、拿起玻璃片的一端,使玻璃片上的水、油、洗洁精滴液从同一高度倾斜向下流。

3、观察水、油、洗洁精滴液在倾斜玻璃片上的流动速度。

实验现象:流动速度由快到慢分别是:水、食用油、洗洁精实验结论: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4、比较水的多少实验内容:比较不同瓶子中水的多少实验材料:3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量筒、水实验步骤:将3个塑料瓶里的水分别倒入量筒,测量出每个塑料瓶里水的体积。

实验现象:1号瓶里的水有()毫升,2号瓶里的水有()毫升,3号瓶里的水有()毫升,水最多的是()号瓶。

实验结论: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4-5、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内容: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实验材料:2个塑料袋、小纸条、水槽实验步骤:方法一: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方法二: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

实验现象: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小纸条被吹动了;将袋子中的气体从水中挤出来,可以观察到气泡。

实验结论: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

实验内容:比较空气和水实验材料:蚊香、火柴、塑料袋、水槽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空气和水。

2、比较空气和水的重量: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

3、比较空气和水的流动:点燃蚊香,观察烟的飘散轨迹。

实验现象:空气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可以观察到气泡向上冒;点燃香,烟会按不同方向飘散开来。

实验结论: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4-6、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一)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橡皮泥、水实验步骤: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2、在橡皮泥中间插入二根吸管,一根吸管的下端长一些,能伸入水中,另一根吸管的下端短一些,不伸入水中。

3、在瓶口用橡皮泥堵住,向没有伸入水中的吸管不断吹气。

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被挤了出来。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二)实验材料:烧杯、水槽、餐巾纸、水实验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

实验现象:烧杯内的纸没有湿。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三)实验材料:玻璃杯2个、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一只玻璃杯口朝下,竖直压入水中。

2、用另一只手把第二只杯子斜着放入水中,使杯子灌满水。

3、在水下把两只杯子移到一起,倾斜第一只有空气的杯子,使它里面的气泡飘到第二只杯中。

实验现象:第一只杯中的空气飘到第二只杯中,把第二只杯中的水赶走了。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实验材料:2只注射器、水实验步骤:1、用两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

2、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的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活塞,观察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的不同。

实验现象: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压或向上拉,水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而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小或拉大。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4-7、空气有重量吗实验内容:空气有重量吗(一)(小天平测量空气的重量)实验材料:1根细木棍、图钉、气球、笔帽、橡皮泥、气筒、线实验步骤:1、在一根细木棍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用图钉在中心、两端固定,拴上细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