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水滑石对富营养化水体总氮的去除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滑石粉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实验与效果研究

滑石粉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实验与效果研究

滑石粉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实验与效果研究【引言】水是生命之源,而水质净化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净化方法被广泛应用,其中滑石粉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已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滑石粉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效果和机制。

【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滑石粉:从市场购买的滑石粉样品,粒径在100-200目之间。

- 水样:从自来水龙头取样,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 实验仪器:包括PH计、电导仪等。

2. 实验步骤(1)滑石粉预处理:将滑石粉样品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然后使用滤纸过滤,以去除较大颗粒和杂质,并将滑石粉温干备用。

(2)滑石粉添加实验:将不同质量浓度的滑石粉加入水样中,每组设置不同的滑石粉投加量,如0.5克、1克、1.5克等,同时设立对照组。

(3)观察记录:确定不同投加量的滑石粉与水样接触时间,并在此过程中观察颜色变化、浑浊度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4)水质分析:分别对滑石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水质参数测定,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浓度、总溶解固体、总悬浮颗粒物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于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不同滑石粉投加量下水质指标的变化,并绘制相应图表。

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假设验证。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颜色变化与浑浊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滑石粉投加量的增加,水的颜色逐渐变得清澈,浑浊度明显降低。

这说明滑石粉对于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具有显著效果。

2. pH值变化实验中发现,滑石粉投加后,水样的pH值有所变化。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滑石粉能够实现水质的中性化,使其逐渐接近中性范围。

这可以归因于滑石粉的缓冲作用和中和酸碱物质的能力。

3. 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TDS)变化滑石粉的添加减少了水样的电导率和TDS值,表明滑石粉能够有效净化水质中的溶解固体和有害矿物质。

4. 总悬浮颗粒物(TSP)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滑石粉可以显著降低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含量。

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及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及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及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及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废水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废水治理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水滑石基催化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在废水治理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水滑石是一种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主要由镁铝硅酸盐组成。

其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特别适用于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分离。

同时,水滑石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在多次使用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吸附性能,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水滑石基催化材料通过改性和复合技术,可以赋予其更多的功能特性,提高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例如,将水滑石材料与活性炭复合,在吸附性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通过钙化处理,提高了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利用聚合物修饰水滑石表面,增加了其对有机物的选择性吸附。

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可以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如镉、铬、铅等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毒性和潜在的生物富集性。

利用水滑石基催化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可以高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将其从废水中剥离出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其次,水滑石基催化材料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有机污染物是废水中的重要组分,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危害。

利用水滑石基催化材料的催化作用,可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如CO2和H2O,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再利用。

此外,水滑石基催化材料还可以用于废水中微污染物的吸附。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增加,如药物残留、农药、工业添加剂等。

这些微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通过水滑石基催化材料的高效吸附特性,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微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品质。

滑石对水中Pb(Ⅱ)吸附性能研究

滑石对水中Pb(Ⅱ)吸附性能研究
成 为 Mg O 3 1 . 7 2% , S i O , 6 3 . 5 2%, H, O 4 . 7 6% 。 滑 石 特 殊 的 层 状 结 构 和 较 大 的 比 表 面 积 决 定 了
滑 石粉 (一 0 . 0 4 5 m m, 纯度 ≥9 5 . 0 0% , 桂林 市 海 达滑 石制 品有 限公 司 ) ; 硝酸铅 P b ( N O 。 ) ( 纯 度
1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材料
工 业及 印刷 等 , 处理方法¨ 刮较 多 , 但 吸 附 法 因 其技
术 成熟 , 操 作简 单 而 被 广 泛 应 用 。滑 石 是 一 种含 镁 硅 酸盐 矿 物 , 化 学 式 为 Mg S i O 。 ] ( O H) : , 化 学组
lu f e nc e s o f t a l c d o s a g e, r e a c t i o n t i me a n d p H v a l u e o f t h e s o l u t i o n o n t h e a ds o r p t i o n e f f e c t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 a d - s o r p t i o n i s o t h e r ms d r a wn, a nd t h e me c ha n i s m a n a l y z e d.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a t t he a ds o r p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t a l c o n P b
A BS TRA CT :Th e e f f e c t o f t r e a t i n g wa s t e wa t e r c o n t a i n i n g l e a d wi t h t a l c wa s s t u d i e d b y a d s o r p t i o n me t h o d, Th e i n —

沸石改性及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沸石改性及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沸石改性及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作者:杨岳吴涛涛王闰民陈珊媛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09期摘要:为有效处理含氨氮废水,选用沸石分子筛为载体,以氢氧化钠为改性试剂,以氨氮吸附率作为活性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NaOH碱改性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最佳改性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当NaOH浓度为1.5 mol·L-1,加热温度为80 ℃,浸渍时间为6 h,并于600 W微波功率下作用2 min所制得的NaOH碱改性沸石分子筛吸附剂具有最高的吸附性能,工作120 min后对氨氮的吸附效率已达到83.54%。

并考察了氨氮初始浓度及水温对改性沸石的氨氮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氨氮吸附效率随氨氮初始浓度及水温的增大而增大,而当氨氮浓度低至10 mg/L时,改性沸石作用120 min后对氨氮的吸附效率亦在60%以上,当水温为37℃时,改性沸石作用60 min,氨氮吸附率已高至85.57%。

关键词:沸石分子筛;氢氧化钠改性;氨氮;吸附;正交实验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9-0-03DOI:10.16647/15-1369/X.2020.09.067Research on adsorp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ter with modified zeoliteYang Yue,Wu Taotao,Wang Runmin,Chen Shanyuan(Yangjiang Polytechnic,Yangjiang Guangdong 5295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waste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nitrogen, the zeolites modified by sodium hydroxide were used. The optimum modification conditions of zeolites were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Meanwhile,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zeolites modified by sodium hydroxid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bent of zeolites modified by sodium hydroxide has high adsorption activitie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xide is 1.5 mol·L-1,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is 80 ℃, the dipping time is 6 h, and the adsorbent is activated by microwave at 600 W for 2 min. After reaction for 120 min,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ammonia nitrogen has reached 83.54%.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of modified zeoli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ammonia nitrog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water temperatur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was as low as 10 mg·L-1,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ammonia was more than 60% after 120 min. And 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37 ℃, the ammonia adsorption has been as high as 85.57% by the action of modified zeolite for 60 min.Key words:Zeolite;Sodium hydroxide modification;Ammonia nitrogen;Adsorp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al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是造成湖库等淡水水体及海湾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营养素,表现为某些水生植物(如绿萍等)及藻类(如蓝藻、红藻等)的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因溶解氧的过度消耗而死亡[1]。

一种磁性水滑石修饰的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_CN109499542B

一种磁性水滑石修饰的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_CN109499542B

2
CN 109499542 B
说 明 书
1/9 页
一种磁性水滑石修饰的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 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体富营养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水滑石修饰的改性生 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背景技术 [0002] 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108m3 ,占 全球水资源的 6% ,居世界 第六位 ;但因 为人口众多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仅有2300m3 ,是世界人均的1/4 ,居世界 第121位 ,是世 界上人均水资源最缺乏的国 家之一 ;但是 ,随 着人类工农业生产活 动的 增加 ,导致 湖泊、水 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内的营养元素的大量富集,最终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 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使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发生水体富营养 化 ;近20年来 ,我国的 水环境形式已 从 局部河段扩大到区 域流域 ,从单一污染到复 合型污 染 、从地表水到地下水 ,其形式以 很快的 速度扩展。水污染已 成为我国水危机中最严重、最 紧迫的问题,其中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0003] 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去除氨氮的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其中,化 学法即磷酸铵镁结晶沉淀法 (MAP法) ,通过投加 Mg2+和 PO43-到NH4+废水中 ,生成复盐
S1、将生物质原材料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放入生物炭炉,进行预热解反应制备得到生 物炭 ,研磨过筛后备 用;其中 ,所述生物 质为核桃壳 、花生壳 、玉米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热 解反应温度为400~600℃;

浅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浅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2化学法
2.1氧化法 化学氧化剂可以有效地通过氧化作用破坏藻细
胞结构,干扰藻类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作用,最终导 致藻类细胞失去生理活性而死亡,达到抑制水体富营 养化的目的。常见的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氧化剂包括 氯气(Cl?)、过氧化氢(H202)和臭氧(。3)等。 2.2植物化感
植物化感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 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所产生的直接或间 接的伤害或促进作用铁诸多研究表明,浅水湖泊中 的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苦草、金鱼
4微生物修复技术
近年来,关于利用微生物来修复富营养化水体 的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能 起到显著的效果,主要依靠微生物修复剂投加技术和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4.1微生物修复剂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代谢作 用,使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含量降低,水 质得到改善。微生物修复剂是以特异功能菌为主要成 分的微生物复合制剂。利用微生物“组团”作战,“消 灭”水体富营养物质。在特异性功能菌作用下,水体 中NH3, NH4\ NO3-、NO2-可通过微生物的氨化-硝
微滤膜可以截留溶液中的悬浮物、细菌、藻类, 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超滤膜膜具有更小的孔 径,可以有效滤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蛋白质和 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微滤/超滤可大大减少化学药 剂的使用量,可设计成自动化系统,运行简易,占地 面积小。将藻类以悬浮或固定化方式附着在载体上, 形成藻类膜,其具有脱氮除磷的优异功效。藻类膜以 氨氮(NH3-N)为氮源,通过藻类光合作用和硝化脱 除NH3-N,进而加快脱氮进程,总氮和NH3-N的去 除率分别可达力.9%和85.59%O通过同化反应和化 学沉淀,藻类膜对TP的去除率可达80.79%叫 1.4环浚
水芹、风车草、纸莎草、莺尾、菖蒲、石菖蒲、芦苇、 芦竹、菱白和千屈菜。有研究报道,黄花莺尾和千屈 菜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好于其他植物,黄花莺尾和香蒲 的总磷去除效果好于其他植物,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 大小排序为:芦苇〉水葱〉慈姑〉水花生〉香蒲怙 沉水植物主要有狐尾藻、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 子菜、苦草、范草等。其中,金鱼藻具有较为突出的 TP去除能力和相对较好的生长状况,是一种较有前景 的水体修复植物。沉水植物的另一水体修复机制是通 过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与挺水植物相比,沉水植 物生长易受水深、底泥营养盐浓度、水体透明度等影响, 其使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水体条件限制。此外,沉水 植物的种植和生长调控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多元类水滑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PMS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范文

《多元类水滑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PMS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范文

《多元类水滑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PMS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多元类水滑石材料,并探讨其对于过一硫酸盐(PMS)催化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制备过程、表征方法、催化性能及机理,为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材料。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存在给水处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过一硫酸盐(PMS)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高级氧化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然而,其催化效率及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材料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的重点。

多元类水滑石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多元类水滑石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配比:选取适当的金属元素,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配制溶液。

2. 合成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将金属盐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调节pH值,经过老化、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前驱体。

3. 热处理:将前驱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元类水滑石材料。

三、材料表征与分析1. X射线衍射(XRD)分析:通过XRD分析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验证水滑石材料的成功制备。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观察材料的形貌特征,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

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评估材料的物理性质。

四、催化PMS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 实验方法:以PMS为氧化剂,以多元类水滑石材料为催化剂,考察其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效果。

2. 实验结果:在适宜的条件下,多元类水滑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够有效地催化PMS产生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解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3. 催化机理:多元类水滑石材料通过提供活性位点,促进PMS的活化与分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进而攻击有机污染物分子,实现其降解。

改性镁铝水滑石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研究

改性镁铝水滑石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研究

改性镁铝水滑石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研究改性镁铝水滑石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研究【引言】磷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磷酸根离子(PO4-3)或磷酸酯。

磷酸盐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然而过量的磷酸盐污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体中蓝藻水华等环境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去除污水中的磷酸盐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改性镁铝水滑石是一种天然矿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磷酸盐。

本研究旨在研究改性镁铝水滑石的吸附性能,以期为污水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自然水滑石作为原料,并经过酸溶液处理、堆积和恒温等步骤进行改性。

然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后的水滑石进行形貌表征。

利用氮吸附-脱附(BET)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电子能谱光谱(XPS)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对改性样品进行表面分析。

通过批次实验研究改性水滑石的吸附性能。

实验条件设定如下:磷酸盐初始浓度,吸附剂剂量,pH值,温度等参数均为变量,以探究它们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衡量吸附性能的指标为吸附率,通过UV-Vis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变化。

【结果与讨论】经过改性后,水滑石的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SEM图像显示,改性后的水滑石表面变得更加粗糙且具有更多的孔隙。

BET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水滑石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分布有所改变,有利于磷酸盐的吸附。

XPS和EDS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水滑石表面含有氧化镁和氧化铝等改性物质。

批次实验结果显示,改性水滑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磷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先快速增加,然后趋于平缓。

随着吸附剂剂量的增加,吸附率也随之增加。

在酸性介质中,吸附率增加;而在碱性介质中,吸附率降低。

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率增加。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改性镁铝水滑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污水中的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性水滑石对富营养化水体总氮的去除性能研究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引言
随着人类工农业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水中总氮含量大大超出饮用水的标准。

然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范围内的水污染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氮主要是离子态氮,其中以NO3--N为主,其次还有,NO2-—N。

1.2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危害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氮源
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例如我国南方水网地区一些湖叉河道中从农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进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鸭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响航运。

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
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

最近,美国的有关研究部门发现,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几乎完全被蓝藻、红藻和小的鞭毛虫类所取代。

1.3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处理现状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主要讲述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存在的优缺点,然后引出水滑石吸附法的优势。

1.4水滑石研究概况
1.5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实验方法
2.1实验试剂
2.2实验设备
2.3实验分析方法
2.3.1硝酸盐的测定
2.3.2氨氮的测定
2.4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
2.4.1水滑石的制备
2.4.2水滑石的表征方法
XRD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Zeta电位、比表面积BET等。

2.5吸附实验
第三章水滑石对硝酸盐的吸附性能研究
3.1不同金属组成的水滑石吸附性能比较
3.2 Mg/Al摩尔比对吸附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3.3水滑石用量对吸附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3.4 pH对吸附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3.5温度对吸附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3.6初始浓度对吸附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3.7吸附动力学研究
3.8吸附等温线研究
3.9水滑石吸附硝酸盐前后表征分析
3.10本章小结
第四章水滑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4.1水滑石用量对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
4.2 pH对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
4.3温度对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
4.4 初始浓度对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
4.5吸附动力学研究
4.6吸附等温线研究
4.7水滑石吸附氨氮前后表征分析
4.8本章小结第五章富营养化水体中阴离子对水滑石吸附氮的影响
5.1实验方法
混合阴离子吸附实验:水滑石+N+P+腐殖酸;固定温度为23℃;固定浓度为N=25mg/L,P=25mg/L,腐殖酸=25mg/L。

5.2吸附动力学研究
15℃,测定N;
23℃,测定N;
31℃,测定N;
39℃,测定N;
根据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模拟得到反应系数K,计算起始吸附速率,再根据Arrhenius 方程求算出 Ea,从而得到四种因子的反应活化能。

5.3吸附等温线研究
N=10,25,50mg/L;测定N;
计算出最大吸附量,探究哪种物质有利于吸附。

5.4水滑石吸附氮前后表征分析
红外:吸附前水滑石;单独吸附N后水滑石;同时吸附三种物质后的水滑石;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
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
看文献定下水滑石的制备方法,并了解水滑石的相关性能以及吸附理论,了解相关表征方法和表征图片能说明的问题,了解实验分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

2.实验安排:
第一周:制备水滑石材料,进行水滑石对硝酸盐的初试实验,看吸附效果;
第二周:改进水滑石制备方法,通过实验确定水滑石材料的吸附性能,并定下水滑石制备方案;
第三周:进行第三章的实验;
第四周:进行第四章的实验;
第五周:进行第五章的实验;
第六周:撰写文献综述,并进行数据整理;
第七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周: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并定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