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
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
此环节设计是为
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 了让学生理解体会谚
里?
语的含义。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
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 8】1.小组交流合作,联系生活理解谚语 的意思。 (板书:谚语)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
新课 教学
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
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险记》中的句子,学会
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
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
2.从老人的
、
、
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
3.选文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短文
老 人 与 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编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随主人公一起游历,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本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围绕这个要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引导学生交流对主人公鲁滨逊的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引导学生交流最吸引自己的情节和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
“交流平台”围绕人物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作品梗概”。
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写梗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给学生提供了梗概的范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梗概,为习作作了铺垫。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这四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游历和冒险故事,主题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目标]1.学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3.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教学课时]1课时一、选书读书,其乐无穷1.揭示主题: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同读一本书”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你如何理解这个主题?(全班同学读一本相同的书)2.选择书目:上周我们进行了“同读一本书”的书目调查。
预设:根据投票,我们选择的共读书目是《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周过去了,你们都读得如何了?读时运用了什么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学生自由汇报阅读方法以及感受)3.小结:虽然大家阅读的是同一本书,但是每个人汇报的感受各不相同。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各不相同。
二、自由漫谈,选定话题过渡:通过较长时间的阅读,同学们对这本书有了自己的理解以及阅读心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阅读感受?1.自由漫谈。
(学生尝试汇报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引导:感谢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他们的汇报中你们知道了这本书的哪些信息?他们刚才的介绍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想有效地介绍一本书,更需要了解听众的需要。
2.梳理话题。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按类型梳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1)故事内容: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人物评价: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3)故事情节: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4)表达方法: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3.调查话题。
如果别人向你介绍一本书,你希望他(她)能向你介绍这本书的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思考交际的话题)4.选择话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本人作为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任课教师,对于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本文旨在对本人所进行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反思1. 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本次教学中,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对教案进行充分的准备,而是赶在上课前匆忙准备。
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影响了教学进程。
2. 学生参与度不高本次教学的互动环节较少,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没有及时做出解答,使得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教学设计不合理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对教学设计进行足够的思考,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教学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不深刻。
二、改进方法1. 充分准备教案在教学前,我应该充分准备教案,对于课程内容进行足够的深入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掌握。
2. 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更多的互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及时的解答,使得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3. 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更好的保证。
三、教师的感悟从这次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只有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并采取更多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并决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更加积极有效的贡献。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安排三个板块,分别是"交流平台"、"词 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围绕读名著,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展 开交流∶调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 表达效果;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日积 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4.教师小结: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一些文章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就会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5.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注意运用合理的夸张手法)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板块三、布置作业 1.评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 2.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某人遇到困难时的样子。
(2)第二组的三句话都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第一句“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强调的是
人们“想说又说不出”的话太多; 第二句“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
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强调的是人们“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的情景;
第三句“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 的眼泪”用“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来强调“想说什 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的心情。
教学建议:语文园地中需要积累的语文知识,只理解还不够,还应 该贴近生活。所以,教学词句段的运用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 学生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运用。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部分。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相关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园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1. 知识与技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探索第二单元的魅力。
你们准备好跟我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了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我们要像认识新朋友一样,记住这些字词的模样,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
学习文本中的精彩句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学会如何把这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都有很大帮助。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情境,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用文字去记录我们的成长故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
例如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如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等。
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等方式,共同攻克这些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也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习效果。
2. 过程与方法:我们先要研读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内容让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民间谚语。
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内容。
(3)我拓展,我积累。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有的人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有的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有的人性格豪爽,善交朋友……也有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总之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别人,评价别人。
(二)词句段运用
1.全班合作学习: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段落,说说你对人物有什么评价。
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当时他估计怪样子肯定消失了。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从别的方面看,他和以前完全一样。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而尔法官家,接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读一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来写。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选择一个场景分别写出“好”与“不好”两种不同的心情和状态。
3.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回忆所学课文,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总结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方。
由学生自由讨论最喜欢本单元的哪篇课文,说说喜欢的原因,到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和课文梳理的写作方法。
教师再适时点拨、总结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初试身手“交流平台”的内容是对本单元两篇课文写作方法的总结;“初试身手”则是学生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学习怎样让自己的真实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尖。
教学时紧扣教材,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展开想象,把心情的“好”与“坏”分别写出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为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前文,各抒己见1.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相比之下,你们更喜欢哪一篇课文呢?说说理由。
2.学生分小组交流,每组请代表发表感想。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方。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写作方法,多多益善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交流平台”围绕“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列举了哪些写作方法?●2.学生交流:如何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举例说明。
(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课件出示: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的主要内容,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
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星期五,
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 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
船长,回到英国。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
样引导:
此环节的设计是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这一环节的设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默
【出示课件 12】5. 小组交流:
读梗概来概括主要内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尝试给每件事 容,列出小标题,提高
加一个小标题。
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流落荒岛—
6.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
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
的小说之一。
那么,鲁滨逊究竟是怎样在荒岛上独自生存 28 年的
呢?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 7】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
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 28 年的鲁滨逊。
【出示课件 4、5、6】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简介作家和作品
18 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 写作背景,有助于激发
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 学生的阅读梗概的兴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
了哪些事情?
新课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教学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3 )
3.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鼓励学生多种方
分钟
【出示课件 8】(1)出示词语,读一读。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
畏惧、 凄凉、 寂寞、宴会、倒霉、书籍、
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趣
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
发而创作的。1704 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
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
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
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
展延伸
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
( 2 )分
节课再继续走近他!
行阅读积累,培养学生
钟
下课后同学们也可以阅读这本书,更加深入了解课文 对语文的爱好。
内容。
板书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从下面几组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 )(妻凄)凉 ( )(宰寄)杀
( )(叛判)乱 ( )(荒芜)岛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
聊以自慰、缺乏、栅栏、控制、贷方、
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剔除、袭击、倾覆、稍稍
性,可以提高自学能
【出示课件 9】(2)词语解释。
力,培养学生爱写字、
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
寂寞:①冷清孤单;清静。②静寂无声。
教学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教具 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出示课件 13】7.教师总结。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
期五—夺船回国(板书)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笛福一道
课堂小
来到了荒岛,认识了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 设下疑问,鼓励学
结及拓
了他 28 年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岛上他还发生了 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
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 2、3 插图】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 以课文插图的人
了怎样的印象。
物导入,让学生仔细观
导入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 察,初步感知人物形
(5 )
情坚毅乐观等。)
象,激发学习兴趣。
分钟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2)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的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
语句做上记号。
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
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料的方法。
【出示课件 11】4.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一个简易的帐蓬
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词语。
教学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目标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 重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 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
聊以自慰:聊,姑且。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
贷方: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 习惯打下基础。
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稍稍:逐渐;渐渐。
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课件 10】1.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