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传感器word版

合集下载

《物联网介绍》word版

《物联网介绍》word版

物联网物联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编辑本段]定义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编辑本段]背景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3章-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可修改全文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3章-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可修改全文
24
3.1 传感器概述
3.1.4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对于阶跃输入信号,传感器的响应称 为阶跃响应或瞬态响应,是指传感器 在瞬变的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响应特 性。
对于正弦输入信号,传感器的响应称 为频率响应或稳态响应,是指传感器 在振幅稳定不变的正弦信号作用下的 响应特性。
25
3.1 传感器概述
3.1.4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建立微分方程是对传感器动态特性进行数学描述的基本方 法。可将传感器作为线性定常系统来考虑,因而其动态数 学模型可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表示。能用一、二阶线 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的传感器分别称为一、二阶传感器。
26
3.2 常用传感器
3.2 常用传感器
不同类别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 感器、光电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力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 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15
3.1 传感器概述
3.1.3 传感器的分类
表3-3为传感器按被测量进行分类。
物理量 传感器
化学量 传感器 生理量 传感器
表3-3 传感器按被测量进行分类
力学量 热学量
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 器、尺度传感器、密度传感器、黏度传感器、硬度传 感器、浊度传感器
28
3.2 常用传感器
3.2.1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 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利用热敏元件的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变 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温度的目的。常 见温度传感器如图3-3所示。
图3-3 温度传感器
29
3.2 常用传感器
3.2.1 温度传感器

物联网方案word

物联网方案word

物联网方案1. 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交互的智能设备、传感器和其他物理对象的网络。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智能化的运营管理。

2.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设备数据,企业可以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及时掌握,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性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3. 方案实施步骤为了实施该物联网方案,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定义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企业的需求和目标。

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沟通,确定需要监控和管理的设备范围、监控指标和数据分析需求等。

3.2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

传感器可以检测和采集设备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等。

设备需要具备与传感器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能够连接到互联网。

3.3 设备连接与数据采集将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并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可以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NB-IoT等,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

3.4 数据存储与分析搭建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可以使用云平台,如AWS、Azure等,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5 系统监控与预警建立系统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采集的数据。

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和规则,当设备状态异常或数据异常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修复。

3.6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仪表盘、报表和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设备状态和运行情况。

此外,可以生成定期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传感器 Word 文档

传感器 Word 文档

开发区高中高二物理组号导学案执笔人李长波审核人韩新芝签批人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感器,知道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2)、知道传感器中常见的三种敏感元件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和霍尔元件及其它们的工作原理。

(3)、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4)、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了解传感器、熟悉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三种常见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分析并设计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学习过程】一、什么是传感器观看实验:思考:请大家推测,盒子里有什么样的装置,才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结论:介绍:干簧管P51页【观看实验】总结:干簧管是一种能够感知磁场的传感器阅读教材2、3段,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传感器(1)光敏电阻[实验演示]:工作原理:实验结论:光敏电阻把__________(光学量)转换为______(电学量)。

(介绍半导体材料(科学漫步))演示:导电原理: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或者温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自由电子和空穴产生,于是导体性增强。

例:如图所示为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的示意图,其中R1为光敏电阻,R2为定值电阻.此光电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A.当有光照射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高电压B.当有光照射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记数一次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记数一次(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阅读教材,问答问题:(1)金属导体与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否相同?(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各有哪些优缺点?(3)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能够将什么量转化为什么量?结论: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把_______转换为_______(电学量)。

教材59页“说一说”结论: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能够把物体的____这个力学量转换为___这个电学量(3)霍尔元件①材料及构造②原理【演示】已知半导体薄片的宽度为d,垂直于侧面的磁场强度大小为B,方向如图,现通入恒定电流大小为I,方向向右,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载流子数为n,求上下表面的电势差,并判断那一面电势高?推导结论:霍尔元件把_________(磁学量)转换为_______(电学量)例1:如图,R2为热敏电阻,a、b间接报警器。

物联网技术(第3章)传感器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第3章)传感器的应用
41
(4)压力传感器 一般普通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
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或在一段 连续的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 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要 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这样的传感器也称为压电 传感器。
• 在物联网科研究中,传感器具有突出的地位。要获取 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传 感器是不可能的。
5
概述
•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 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 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 对应不同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传感器,覆盖范围包括智 能工业、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医疗 等。
办公商务:扫描仪:文档扫描---线阵CCD 红外传输数据: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
医疗卫生:数字体温计:接触式---热敏电阻,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 电子血压计:血压检测 --- 压力传感器 血糖测试仪、胆固醇检测仪 --- 离子传感器
3.1 物联网与传感技术
• 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物联网的“电五 官”。
13
传感器组成
1.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与检出被 测对象的待测信息(非电量)的部分。
2. 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所感受(或响应) 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
3. 信号调节电路是能把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 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
4. 辅助电路通常包括电源,即交、直流供电系统。
•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中的传感网络层,它作为物联网的 最基本一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传感器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设备以一体化的 方式呈现,都是物联网中的感知和输入部分。

《物联网概述》word版

《物联网概述》word版

物联网概述曹杨 1011010403摘要: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历史与发展现状,并分别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说明了物联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情况;举例说明了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物联网的价值;分别从技术标准、安全问题、协议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物联网要大力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也介绍了物联网产业链目前的发展情况。

总结了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光明前景值得大家进一步努力将其变成现实.关键词:物联网,视频识别,智能识别,物联网发展,射频识别,传感网,智能。

Overview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In recent years,extensiv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ternet of Things.The concept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were introduced first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of 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y required by the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The application of IOT in real life is described,and several examples in public safety, environment and other fields are given to elaborate the value of IOT.This paper lists some problems faced by IOT, and discusses the bottlenecks in technical standards,security, and protocol etc.In addition, this paper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OT industry chain, and based on this,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OT is a difficult process, but its bright future is worth further efforts.Keywords: IOT(Internet of Things);video identification;intelligent recognition,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RFID;sensor network;Intelligent technology.1 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继计箅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技术手册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技术手册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技术手册一、物联网传感器概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传感器逐渐成为物联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手册将着重介绍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从原理、类型、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物联网传感器原理物联网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中用于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物理量或参数的元件。

它通过物理、化学、电磁等原理,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用的数字信号。

常见的物联网传感器原理有光电效应、电阻效应、电感效应等。

三、物联网传感器类型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工业等领域。

2.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湿度,常见于农业温室、仓储环境监控等场景。

3.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油气勘探等领域。

4. 光照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光照度,常见于照明控制、智能家居等场景。

5.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加速度,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追踪、智能手环等领域。

6. 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浓度,常见于空气质量监测、安全预警等场景。

7. 其他传感器:如声音传感器、湿重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因其特殊性在一些特定场景中使用较多。

四、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场景1. 环境监测:物联网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空气质量、温湿度、噪音等环境参数,实现智能化的环境监测与控制。

2. 智能家居:通过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如智能灯光、智能窗帘等。

3. 工业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用于生产线监测、设备状态监控等。

4. 农业领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进行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监测,可实现精准的农业管理和灌溉控制。

5. 物流行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可实现对物流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与安全性。

6. 健康医疗:物联网传感器与健康医疗的结合,可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健康管理。

五、物联网传感器的发展趋势1. 小型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传感器逐渐变得微型化、便携化,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广。

智能传感器 Microsoft Word 文档 (2)-推荐下载

智能传感器 Microsoft Word 文档 (2)-推荐下载

5、(50分)已知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压力静态标定数据如下表所示。

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或回归分析方法(任选一)完成传感器的自补偿:(1)在Matlab环境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法实现温度自补偿智能化模块的设计。

要求:设计一个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BP神经网络;网络训练完毕后,输U入压力传感器量程范围内的任何输出电压值与其工作环境温度传感器的输PU出电压值,补偿模块可给出对应的压力值,该压力值在消除温度影响的同T时也进行了零点及非线性补偿。

(2)基于回归分析模型法降低一个干扰量影响的智能化软件模块设计。

要求:基于回归分析模型法设计一个数据融合软件模块,使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具有温度自补偿功能,可提高抗一个干扰量(温度)的稳定性;综合评价该压力传感器在配备了温度自补偿模块融合前、后的性能;写出数据融合模块逆模型的编程代码。

设计步骤:1、二维标定试验在工作温度范围内选定多个不同的温度状态对被补偿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标定试验,表1列出了在21.5—70度间6个温度状态的静态标定数据,在压力传感器量程范围内,选了6个标定值,总计有36个表定点,可获得6个温度状态对应的6条压力传感器的输入(P)输出(U)静态特性,也称这些标定值为样本数据。

2、.神经网络样本文件的制作神经网络文件样本有两种,分别用以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或检验用的神经网络训练文件和检验样本文件。

1)样本数据对由二维标定试验中的36个标定点,获得36组试验标定数据或说获得36组样本数据对,如表6-2所示,样本数据对由对应输入量与对应输出量两部分组成,表中每个序号样本对含有三个输入量,对应输出量为p,2)样本文件的制作通常将标定试验获得的样本数据总对中的一部分用作神经网络的训练形成的训练样本文件,形成网络结构及权值;再用剩下部分的样本数据对形成检验样本文件,进行神经网络的检验。

(1)训练样本文件。

训练样本文件由b1.txt与b2.txt两个文件组成,装入了除了表6-2中除了1,8,15,18,9,22,29,35,8组样本对以外的其余28组样本对,形成28列3行,训练用输入样本文件b1.txt,装载的是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
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
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
使能”的,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
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 营
运等模式,在内(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环
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
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相
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
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

物联网的RFID、无线传感网、视频探测三者均属于应用于物联网的末端感
知环节,且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和互补性,而且这种协作性和互补性将不仅实现
更为透彻的感知,而且将极大地提高信息感知的准确性。

其中传感器技术是现
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
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再指挥人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

但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
例如,人总不能利用触觉来感知超过几十甚至上千度的温度吧,而且也不可能
辨别温度的微小变化,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

同样,利用电子仪器特别象
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那么计算机类似于人的大脑,而仅
有大脑而没有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官”显然是不足够的,中央处理系统也还需
要它们的“五官”——即传感器。

人的五管是功能非常复杂、灵敏的“传感器”,例如人的触觉是相当灵敏的,它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温度、硬度、轻重及外力的大小,还可以具有电子设备
所不具备的“手感”,例如棉织物的手感,液体的粘稠感等。

然而人的五官感
觉大多只能对外界的信息作“定性”感知,而不能作定量感知。

而且有许多物
理量人的五官是感觉不到的,例如对磁性就不能感知。

视觉可以感知可见光部分,对于频域更加宽的非可见光谱则无法感觉得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光谱,
人类却是“视而不见”。

借助温度传感器很容易感知到几百度到几千度的温度,而且要做到1℃的分辨率轻而易举。

同样借助红外和紫外线传感器,便可感知到这些不可见光,所以人类才制造出了具有广泛用途的红外夜视仪和X光诊断设备,这些技术在军事、国防及医疗卫生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它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也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方法,对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的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感器技术水平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水平,而且还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科学和国民经
济的各个领域,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许多尖端科学和新兴技术更是需要新型传感器技术来装备,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离不开传感器,新型传感器与计算机相结合,不但使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崭新时代,也为传感器技术展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之一,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对应不同的应用我们提供不同的传感器,覆盖范围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医疗等等。

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它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

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检测系统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它提供物联网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必需的原始数据。

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传感器作用:由信息采集层和网络层构成的信息感知体系是物联网应用推进的主要领域,而在其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传感器可以分为热敏传感,压敏传感和电敏传感。

而物联网无线传感器分为:无线幕帘控制器、无线调光器、红外动作感应器、无线可燃气探测器、无线烟感探测器、电流监测插座、无线温度感应器、无线移动感应器、紧急警报器、无线窗户感应器、无线光线感应器、无线门磁感应器、无线开关控制器、zigbee RF 模块、频率输出相对湿度模块、无线气体传感器、无线中继器,Internet 通信网关。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独立分布的节点以及网关构成的传感器网络。

安放在不同地点的传感器节点不断采集着外界的物理信息,如温度、声音、震动等。

相互独立的节点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实现采集,数据的简单处理,还能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并最终将数据发送到网关。

工程师可以从网关获取数据,查看历史数据记录或进行分析。

通常,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结构包括:传感器接口、ADC、微处理器、电源以及无线收发装置。

无线传感器网络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被应用于美国军方资助项目。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逐渐转向民用,在森林、河流的环境监测中、在建筑环境的智能化应用中,以及一些无法放置有线传感器的工业环境中都已经出现了它的身影。

物联网传感器的作用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

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物联网传感器。

因此可以说,物联网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
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

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在基础学科研究中,物联网传感器更具有突出的地位。

此外,还出现了对深化物质认识、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种极端技术研究,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弱磁砀等等。

显然,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传感器是不可能的。

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障碍,首先就在于对象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而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该领域内的突破。

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物联网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智能家居、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由此可见,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