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1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 2.记忆的过程
• 3.记忆的分类
• 按记忆的目的划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 按记忆材料的内容划分:形象记忆、词语逻 辑(语义)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
• 按记忆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 忆和长时记忆。
• 按对材料的理解情况划分:机械记忆和意义 记忆。
• 4.记忆表象
• 表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 呈现的形象。
• 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嗅觉表 象等。
• 4.表象的特征 • (1)直观形象性(逼真感)。 • (2)概括性。(一般特征) • (3)可操作性。
测测你的记忆力(脑年龄)
二、记忆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
1岁 几天 -----
2岁
3岁
4岁
几个星期 几个月
1年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7岁 3年 1-2年
•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 (2/4)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 幼儿无意记忆的影响因素:一是客观对象的性质;
二是客观对象与主体的关系。
• 实验:要求幼儿按照要求到“商店”去买皮球、牛奶、 铅笔、娃娃、糖果等五样东西。
幼儿心理学
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高凡 892337037@
讨论-分享
• 分享:最让你尴尬的一件事 • 如果某一天,像手机一样,你身上出现了
一个“恢复出厂设置”按钮,一按一切记 忆归零。你会去按它吗?为什么?
一、记忆概述
• 1.记忆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 例如: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
5.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识记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第五章_儿童记忆的发展

•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 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 引起儿童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儿童在无 意中记住。 • ② 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对儿童生活具 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儿童兴趣的事物, 能激起儿童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 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儿童注意 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 容。
形象记忆
4、语词记忆
•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 作为内容的记忆。 • 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 握语言的过程逐渐发展 起来的。 • 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 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 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 发展作为生理基础。因 此,儿童的语词记忆的 发展也最晚。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 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 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 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 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 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 相互作用的过程。 幼儿期儿童的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并居优势地位
有意识记 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任务; 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 和意志努力; 识记效果好。 无意识记 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任务; 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 努力和采取特殊的 措施; 识记效果差。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 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 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 识记,有意记忆的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效 果好。中学阶段,有意记忆占据优势地位。
•
动作记忆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 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 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儿童的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编辑ppt
24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编辑ppt
25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编辑ppt
8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编辑ppt
9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编辑pptLeabharlann 10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编辑ppt
20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编辑ppt
21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编辑ppt
23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
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幼儿时期是孩子记忆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记忆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带领同学们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记忆能力。
二、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2. 掌握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的记忆训练。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四、知识讲解1.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a. 幼儿记忆的短时记忆较强,但长时记忆尚未完全发育;b. 幼儿对于感性和形象记忆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影响;c. 幼儿的记忆容量较小,需要通过重复和巩固来加强记忆。
2. 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a. 重复记忆:幼儿需要通过反复的学习和练习来巩固记忆;b. 情景记忆:幼儿更容易记住与情境相关的事物,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c. 主动参与:幼儿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和游戏来提升。
五、实践活动1.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记忆训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记忆的乐趣;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记忆;3. 记忆练习:布置一些记忆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指导幼儿记忆训练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拓展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例如通过阅读、游戏、绘画等方式来提升记忆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们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幼儿记忆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指导幼儿记忆训练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
(二)记忆的过程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一)按保持时间划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在个体生存和发展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3、记忆是是知觉、思维和
创造的基础
三、记忆的分类
(一)、以记忆的内容为基准可分为: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 忆叫形象记忆也叫表象记忆。
(四)记忆表象的作用:
1、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桥梁 2、表象性知识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 3、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 五、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是在成人抚育下,在学习和掌握
人类社会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而 个人经验的积累,要依靠记忆。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像、思维的发展 (三)记忆与言语的发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初步形成和发展中, 这个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形成系统,而在 这个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 3、重学记忆。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经过 一段时间后,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 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
• 1、胎儿的听觉记忆。
• 2、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 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 自然条件反射和人工条件反射最初出现的时间有 所不同。
• 73 49 64 83 41 27 62 29 38 93 74 97
• 57 29 32 47 94 86 14 67 75 28 49 35
• 36 45 73 29 87 28 43 62 75 59 93 67 • 如果你把一行中的12组数字都记住了,那你的记忆力是惊
人的,是少有的;如果你记住8-9组数字,可以得“优”; 如果记住4-7组,只算“一般”;如果你连4组都没有记下 来,你的记忆力就很不理想,需要找一下原因。并需要好 好锻炼。 • 忠告:你的短时记忆成绩差,不是你的脑袋不如人,而是 你没有好的组织记忆材料的方法。
–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学说:1、痕迹消退 说 2、干扰说
•(
四、记忆表象
(一)记忆表象的概念: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 象叫之。
(二)记忆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三)记忆表象的种类: 1、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和动觉表象, 是已表象的感知特点划分。 2、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是已表象的概括性划分的。
• 第二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 一、记忆的发生
•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 1、习惯化。可以作为新生儿和幼小婴儿对事物是 否熟悉(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如采用感觉偏爱 法研究新生儿对熟悉图形的视觉习惯化,可以发 现生后1-3天新生儿已经有了原始的记忆。
•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 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 明再认的存在。
• 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 类的发展离不开记忆,人们要发展动作的技能,如行走、 奔跑和各种劳动技能,就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人们要发 展语言和思维,也必须保存词和概念的经验。一个人某种 能力的出现,一种好的或坏的习惯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 为的培养,也都是以记忆活动为前提的。离开了记忆,很 难想象一个知识经验很贫乏的人,会有高效率的思维活动, 会获得丰富的思想产物。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
有关记忆的故事
•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就知道“结绳而治”,这说明人 类祖先在没有文字之前就开始了对记忆的探索。在国外, 古希腊神话的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是专管文艺类的9个缪 斯女神的母亲。由此可见,古希腊人把记忆看作文艺、科 学之母,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和科学。中外的着些神话传 说表明,古人很早就关注了记忆问题。
感觉记忆的概念: 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头脑中只保留一瞬
间,而且其信息尚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 感觉记忆的作用:学者认为,感觉记忆为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
材料和时间,这个过程对知觉活动本身和其他高级认知活动都有 重要意义。 感觉记忆的种类: 1、图象记忆:当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图象刺激迅速移去后,图象随 之在视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持一瞬间这叫图象记忆。 2、声像记忆:指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 (四)感觉记忆的特点: 1、时间极短 2、容量较大 3、形象鲜明 4、信息原始
2、动作记忆:以作过的动作或运记忆:以体验过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 忆叫情绪记忆也叫情感记忆。
4、逻辑记忆: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又叫语词—逻辑记忆
(二)、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分为:感觉记 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感觉记忆
长时记忆:
• (一)长时记忆的概念: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 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身的记忆。
• (二)长时记忆的特点:1、容量无限2、保持时间 很长
• (三)长时记忆的编码:一般认为是以语义的方式 来编码的叫义码。后来又有表象编码即双重编码。
• (四)长时记忆的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重现和 再认或表现为错误的 重现和再认,这种现象叫遗 忘。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一、记忆的概念
– 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 映。 又可定义为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 和提取的过程。其中包含三个阶段 编码—储存—提取 一般认为,记忆是有识记、保持、 再认和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
•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概念: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 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
它是介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种记忆。
– (二)短时记忆的特点: – 1、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是30秒左右。 – 2、容量有限:一般容量(记忆广度)7减2个
量。
你的短时记忆力如何?
• 指导语:下面列出3行数字,两个数字称为一组,每行12 组。你任选一行,在1分钟内读完(平均每5秒钟读一组 数),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可以颠倒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