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理论7

合集下载

决策理论的名词解释

决策理论的名词解释

决策理论的名词解释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我们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做出的意识性行动。

决策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决策模型以及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的学科。

本文将对决策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介绍和解释。

一、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决策理论中,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两个重要概念。

风险是指决策者在选择时可以预先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和概率,因此可以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风险管理。

而不确定性则是指决策者无法准确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其对应的概率,因此无法完全依据风险进行决策。

决策者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决策策略。

二、偏见和认知误差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偏见和认知误差的影响。

其中一种常见的偏见是“确认偏见”,即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和接受能够验证现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与其观点相悖的信息。

另外,决策者经常存在“损失厌恶”的认知误差,即人们对于可能遭受损失的决策更加敏感。

这些偏见和误差可能导致决策者偏离理性决策,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三、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决策理论中的一种经典模型,它探讨了决策者如何根据效用函数对不同决策结果加以评估。

效用函数是反映决策者对不同结果偏好程度的一种量化方法。

效用理论认为决策者通过比较不同结果的效用,选择能够使其获得最大效用的决策。

然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效用函数的确定和效用的量化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多个决策者共同参与决策过程,各自表达不同观点并通过讨论、协商等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群体决策可以避免个体决策中的偏见和误差,能够综合不同的意见和信息,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然而,群体决策也存在协调困难、权力分配等问题,在实践中需要巧妙地处理。

五、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决策理论中的一种形式化表示,通过制定决策过程中的规则和算法,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期望效用模型、成对比较模型、层次分析模型等。

不同的决策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决策场景,选择适合的模型可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决策理论培训教程(ppt 45页)

决策理论培训教程(ppt 45页)
员。
16
集体决策的常用方法: 1)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2)群体讨论法 3)头脑风暴法
17
三、决策的过程与方法
1、决策的特点
1)目标性:
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完成任务的标志;
2)可行性:
不仅考虑采取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选择性:
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确定型决策 备选方案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
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
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的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 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估计的决策。
13
• 按决策问题的确定性,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风决险策型是决在策不也确称定随条机件决下策进,行决的策决方
4)满意性:
选择方案的原则:满意化原则,而非最优化原则;
5)过程性:
①组织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②这一系列决策中的每一项决策,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了许多 工作、由众多人员参与的过程。
6)动态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18
2. 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 只能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1 最优决策的要求条件: 1)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 2)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制 定毫无疏漏的方案; 3)能准确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行动结果。 4)决策者对组织在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一 致而明确的认识。
策,确决定策案型方未决案来策未的是来自指的然在自状确然态定状不条态能件可下预能进先有行肯多定种,,
但无决法策预可,先能决做有策出几者明种不确,仅估但确计每知,种自且发然各状生种态的状的概况率的是

考研决策理论知识点梳理

考研决策理论知识点梳理

考研决策理论知识点梳理在考研决策过程中,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决策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每个知识点的作用和应用。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决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选择之后,选择一种可行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有目标性等特征。

了解决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考研决策过程的理解。

2. 决策的类型决策可以分为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

个体决策是由个人独立进行的决策,而集体决策则是由多个人协作进行的决策。

在考研决策中,我们通常需要做出个体决策。

3. 决策环境决策环境是指决策过程中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而内部条件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了解决策环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考研决策的背景和现实情况。

4. 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决策过程中用来描述和推理的工具。

常见的决策模型有最优决策模型、满意决策模型、经验决策模型等。

熟悉各种决策模型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模型来做出决策。

5. 决策方法和技巧决策方法和技巧是在实际决策过程中用于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的工具和策略。

常见的决策方法和技巧包括SWOT分析、决策树、头脑风暴等。

了解各种决策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我们在考研决策中运用得当。

6. 决策效果评估决策效果评估是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对决策结果的评估,可以判断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对之后的决策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7. 决策的挑战和应对决策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如信息不完全、风险不确定等。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应对这些挑战,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对考研决策理论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对考研决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对考研决策中的各种情况和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决策模型和方法,并通过决策效果评估来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决策水平。

希望本文能对广大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点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

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

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

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

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

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

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

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

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理论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理性决策论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objective reason)。

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

决策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的程序和影响因素决策方法_OK

决策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的程序和影响因素决策方法_OK
13
二、确定型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的决策步骤: (1)设决策变量 (2)列约束方程 (3)建立目标函数 (4)求解
14
2、盈亏平衡分析法
(1)产量法
x—产量;S—销售净收入;P—产品单价;y—总成本;i—税率; F—固定费用;V—变动费用;Cv—单位产品变动费用;Z—利润; 其基本关系为:销售收入方程S = P(1- i)·x 生产总成本方程y = F+ Cv·x 确定盈亏平衡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S = y 此时的决策变量x为x0,则P(1- i)·x0 = F+ Cv·x0
7
三、当代决策理论
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 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及其下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 个决策过程从研究组织的内外环境开始,进而确定组织目标、 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比较和评估这些方案进而 进行方案选择,最后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 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这种决策理论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 原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同决策过 程的联系等作了精辟的论述。
对当今的决策者来说,在决策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手 段和规范化的程序,应以系统理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 具,并辅之以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这就是说,当代决策理论 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 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 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案例来源:梁士伦 姚泽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思考题:
1.耐克公司的管理者制定了什么决策使它如此成功? 2.你认为阿迪达斯的管理者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怎样进行决策?

决策理论与实践

决策理论与实践

决策理论与实践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活动,是组织和个人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决策的质量和效果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需要运用决策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来进行决策过程。

本文将详细阐述决策理论与实践,并给出相关步骤。

一、决策理论1. 决策理论的概念决策理论是指通过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决策问题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多个方面,如决策目标、决策过程、决策方法等。

2. 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者在做决策时希望实现的预期结果。

决策目标可以是经济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等。

决策者需要清楚地定义决策目标,并将其作为决策的依据。

3. 决策过程决策过程是指决策者在解决问题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行动和步骤。

典型的决策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制定、评估比较、选择执行等。

4. 决策方法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常见的决策方法有决策树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多准则决策分析等。

决策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决策方法。

二、决策实践步骤1. 定义决策问题决策者首先需要明确决策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以及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有助于决策者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2. 收集相关信息决策者需要收集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市场调研、竞争对手情况、技术发展趋势等。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调查问卷、网络搜索、咨询专家等。

3. 制定决策方案在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后,决策者需要根据目标制定多个备选方案。

每个方案都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决策目标。

4. 评估比较方案在备选方案中,决策者需要对每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的指标可以是经济效果、风险程度、可持续性等。

决策者需要根据各个方案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5. 选择最佳方案根据评估比较的结果,决策者需要选择出最佳的方案。

选择的依据可以是根据决策目标的优先级、评估指标的权重等。

6. 执行决策决策者需要将选择的方案付诸实施。

执行决策的过程需要密切监控和沟通,以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

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涵盖了一系列有关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和模型。

决策理论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探讨了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如何进行选择,并通过分析人们的决策行为来解释市场的功能和运作。

一、决策理论的基础决策理论的基础可以追溯到边际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权衡成本与效益。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人们的选择行为和偏好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决策被做出,而其他选择则被排除。

二、实用主义和效用理论决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用主义和效用理论。

该理论主张,人们会根据他们的效用函数来进行决策,即人们会选择使他们获得最大效用的选项。

实用主义和效用理论通过解析个人效用函数、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来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

三、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理论还研究了人们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行为。

风险是指在已知概率下面临的逆境或不利情况,而不确定性则是指面临无法准确估计概率的情况。

决策理论通过分析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来解释决策行为的变化。

四、行为经济学和决策失误决策理论结合了行为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犯错误。

经济学家研究了人们的认知偏差、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这些研究揭示了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失误,为实践中的决策者提供了指导。

五、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决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管理、金融和市场领域。

在管理中,理性决策模型被用来指导企业的决策制定。

在金融领域,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被视为影响股票价格和市场波动的因素。

在市场领域,决策理论也被用于分析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和购买行为。

结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是解释个体和集体决策行为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人们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决策理论为经济学家和实践中的决策者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指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现象的发展。

经济学视角下的决策理论

经济学视角下的决策理论

经济学视角下的决策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下做出的决策。

决策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各个层面的决策过程。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决策理论,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决策理论概述决策理论是研究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做出决策的方法和原理。

它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还扩展到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决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在作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权衡取舍。

二、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两个:一是人们是理性的,二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根据这两个基本假设,决策理论构建了一系列模型和方法,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的决策行为。

三、决策理论的实践应用决策理论的实践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

在个人层面,人们在购买商品、选择职业、投资理财等方面都要做出决策。

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需要决策如何分配家庭收入、选择子女教育方式等。

在企业层面,管理者需要决策企业的战略发展、市场推广、人员招聘等问题。

在政府层面,政府需要决策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四、决策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决策理论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提供决策分析的科学依据,帮助人们在面临复杂的决策问题时更加理性地进行判断和选择;二是能够帮助人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效益;三是能够预测人们的行为,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然而,决策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可能与现实情况有所偏差,以及模型的建立可能无法覆盖所有的变量和因素等。

五、决策理论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决策理论正朝着更加精准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借助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决策理论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决策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准确、高效的决策支持。

六、结论决策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决策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它为我们理解和改善决策过程提供了框架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忌赛马-续篇
古代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田忌的谋士孙 膑运用计谋帮助田忌以弱胜强。 比赛规则:田忌与齐威王各出三匹马,一对 一比赛三场,每一场的输方要赔1千金给赢方。 双方的马按实力都可以分为上、中、下,但 齐威王的上、中、下均优于田忌的上、中、 下。实际上,田忌的上马、中马要优于齐威 王的中马、下马。 比赛结果:田忌连输三场;后孙膑建议,以 上对中、以中对下、以下对上,结果以2:1 赢得比赛。
第七章
竞争型决策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由美国数学 家冯· 诺依曼(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摩 根斯坦(Morgenstern)于1944年创立的带 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被广泛应用于经 济学、人工智能、生物学、火箭工程技术、 军事及政治科学等。
博弈论是一门十分有趣但理论上又是 十分艰深的学问,我今天打算用一些大 家能够凭直观或简单分析就能把握的例 子为同学们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应 用。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 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保罗· 萨缪尔森
什么是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的冲突与 合作的理论,具体讲就是研究当决策主体的 行为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 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什么是博弈?
博弈是指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决策者,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规则下,根据所掌 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 各自允许选择的行动方案中加以选择并 实施,从而取得各自相应结果的过程。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一、占优战略均衡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三、纳什均衡
一、占优战略均衡
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 战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 优战略”(dominant strategies)。 占优战略均衡只要求所有的参与人是理性 的,而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 也是理性的。因为,不论其他参与人是否理 性,占优战略总是一个理性参与人的最优选 择。
博弈的要素
4、博弈方的信息 信息是博弈参与方有关其他博弈方的策略、收益 等知识。 5、博弈的次序 规定一个博弈就必须规定其次序,不同的次序是 不同的博弈。 6、结果和均衡 结果指博弈中博弈方的行动所产生的每一可能情 形。
博弈的分类
一、按参与方数目:
1、单人博弈 2、两人博弈 3、多人博弈
田忌赛马-续篇

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巧妙地运用策略 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齐威王也很聪明, 他利用各种手段,很快明白了自己输掉比赛的 原因而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对策。这样,齐威 王与田忌的赛马也就成了一个具有策略依存特 征的决策较量,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博弈问题 如果把赢一千金记成收益1,输一千金记成收 益为-1,则齐威王和田忌在各种策略组合下的 收益如下表所示:
譬如,2000年我国几家生产彩电的大厂 商合谋将彩电价格维持高位,他们搞了一 个“彩电厂家价格自律联盟”,并在深圳 举行了由多家彩电厂商首脑参加的“彩电 厂商自律联盟高峰会议”。当时,国家有 关部门还未出台相关的反垄断法律,对于 这种在发达国家明显属于违法行为的所谓 “自律联盟”,国家在法律上暂时还是无 能为力的。寡头厂商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 价格合谋,并且还通过媒体大肆炒作,这 在发达国家是不可思议的。
表1 囚徒困境博弈

招 招 甲 不招
-5,-5 -10,0
不招
0,-10 -1,-1
甲和乙都不会选择劣战略“不
招”,称为“剔除劣战略的占优战 略均衡”。其中“招”是占优于(优 于)“不招”的占优战略。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 个人追求最大自身利益的行为,常常并不能 导致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也常常不能真正 实现个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道理来分析日常生活中 的许多不合作现象。
田忌赛马-续篇
在上述混合策略下,齐威王的期望得益为1/6 (3+1+1+1+1-1)=1;田忌的期望得益为1/6(1-31-1-1-1)=-1,即多次进行这样的赛马,齐威王平 均每次能赢田忌1千金,这是因为齐威王三匹马的总 体实力略胜田忌三匹马总体实力的缘故
博弈的要素
1、参与人: 是指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决策主体。 他们可以是自然人或团体或法人,如企业、国家、 地区、社团、欧盟、北约等。 那些不作决策或虽做决策但不直接承担决策后果 的被动主体不是参与人,而只能当做环境参数来处 理。如指手划脚的看牌人、看棋人,企业的顾问等。
2. 生活中的“囚徒困境”例子
例子1:商家价格战 出售同类产品的商家之间本来可以通 过共同将价格维持在高位而获利,但实 际上却是相互杀价,结果都赚不到钱。 当一些商家共谋将价格抬高,消费者 实际上不用着急,因为商家联合维持高 价的垄断行为一般不会持久,可以等待 垄断的自身崩溃,价格就会掉下来。


但是,尽管政府当时无力制止这种事 情,公众也不必担心彩电价格会上涨。 这是因为,“彩电厂商自律联盟”只不 过是一种“囚徒困境”,彩电价格不会 上涨。在高峰会议之后不到二周,国内 彩电价格不是上涨而是一路下跌。这是 因为厂商们都有这样一种心态:无论其 他厂商是否降价,我自己降价是 有利于 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大的。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严格劣战略:是指无论其他博弈参与人采取 什么战略,某一参与人的相对不利战略是唯 一的。
二、智猪博弈:对诸多经济现象的解释
1. 智猪博弈
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 端设有一个按钮,每按一下,位于猪圈另一端的 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下按 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如果大猪先 到食槽,则大猪吃到9单位食物,小猪仅能吃到1 单位食物;如果两猪同时到食槽,则大猪吃7单 位,小猪吃3单位食物;如果小猪先到,大猪吃6 单位而小猪吃4单位食物。表4给出这个博弈的支 付矩阵。

一、从“囚徒困境”谈起 1. 囚徒困境
两个小偷甲和乙联手作案,私入民宅被警方 逮住但未获证据。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两间房间 分开审讯,政策是若一人招供但另一人未招,则 招者立即被释放,未招者判入狱10年;若二人都 招则两人各判刑5年;若两人都 不招则未获证据但因私入民宅 各拘留1年。
甲和乙是参与博弈的人,称为“局中 人”。表1中每一个小方格内的数字被称 为局中人的支付,其中左边的数字代表 甲的支付,右边的是乙的支付。表1中的 双变量矩阵称为博弈支付矩阵。 局中人所选择的战略构成的组合(招, 招)被称为博弈均衡。这个组合中前后 两个战略分别表示甲和乙所选择的战略。
生活中的智猪博弈
例子1: 股市博弈 在股票市场上,大户是大猪,他们要进 行技术分析,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 但大量散户就是小猪。 他们不会花成本去进行技术分析,而是 跟着大户的投资战略进行股票买卖,即 所谓“散户跟大户”的现象。
例子2:为何股份公司中的大股东才有投 票权?
在股份公司中,大股东是大猪,他们
田忌赛马-续篇
田忌
上中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上中 下中上
上中下
3,-3 1,-1 1,-1 1,-1 -1,1 1,-1 1,-1 3,-3 1,-1 1,-1 1,-1 -1,1
齐 威 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上中 下中上
1,-1 -1,1 3,-3 1,-1 1,-1 1,-1
-1,1 1,-1 1,-1 3,-3 1,-1 1,-1 1,-1 1,-1 1,-1 -1,1 3,-3 1,-1 1,-1 1,-1 -1,1 1,-1 1,-1 3,-3
例子2: 为什么要加入WTO?
WTO是一个自愿性申请加入的自由贸易联盟, 即WTO成员国之间实现低关税或零关税的相互 间自由贸易。为什么需要一个组织来协调国家 之间的自由贸易呢?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 协调组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就不会呈现低关 税或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局面,因为这时国与国 之间的贸易是一个“囚徒困境”。给定一个国 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物实行低关税,另一个国 家反过来对这个国家的货物实行高关税是占优 于实行低关税的战略的。

我们的做法可归纳 如下: 1、首先找出某一博弈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将它剔 除掉,从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战略的博弈; 2、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一参与人的严格 劣战略; 3、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参与人战略 组合为止。 这唯一的参与人战略组合,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 解,称为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要收集信息监督经理,因而拥有决定经 理任免的投票权,而小股东是小猪,不 会直接花精力去监督经理,因而没有投 票权。
例子3: 为什么中小企业不会花钱去开 发新产品? 在技术创新市场上,大企业是大猪, 它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开发 新产品,而中小企业是小猪,不会进行 大规模技术创新,而是等待大企业的新 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后生产 模仿大企业的 新产品的产品去销售。
博弈的分类
二、按各博弈方可选策略数量的多少
1、有限博弈 2、无限博弈
博弈的分类
三、按参加博弈的各个博弈方从博弈中所获得 的利益总和 1、零和博弈 2、常和博弈 3、变和博弈
博弈的分类
四、按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 1、静态博弈 2、动态博弈
博弈的分类
五、按参与人所掌握的信息 1、完全信息博弈 2、不完全信息博弈
表4 智猪博弈
小猪 按
大猪 等待 按 5,1 9, -1 4,4 0,0 等待

这个博弈没有“剔除劣战略均衡”,因为大 猪没有劣战略。 但是,小猪有一个劣战略“按”,因为无论 大猪作何选择,小猪选择“等待”是比选择 “按”更好一些的战略。 所以,如果小猪是理性的,小猪会剔除 “按”,而选择“等待”;大猪知道小猪会选 择“等待”,从而自己选择“按”,所以,可 以预料博弈的结果是(按,等待)。这称为“重 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战略均衡”,其中小猪的 战略“等待”占优于战略“按”,而给定小猪 剔除了劣战略“按”后,大猪的战略“按”又 占优于战略“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