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去世误报 揭秘李光耀为何“反感”中国
李光耀去世如何影响新加坡大选

李光耀去世如何影响新加坡大选2015年09月11日专访祁冬涛来源:凤凰大学问9月11日,新加坡举行第13届国会大选投票。
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所有单选区和集选区,均遭遇反对党和独立参选人正面挑战。
本次大选是1988年推行集选区制度以来,首次所有选区都有反对党角逐。
凤凰网就本次大选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研究员祁冬涛。
被访人:祁冬涛凤凰网记者:孔德继凤凰网:今晚新加坡大选的投票即将结束,据您观察选情如何?祁冬涛:我估计从总得票率和国会席位两方面看,行动党的国会席位肯定应占绝对多数,总得票率应该会上升。
这次选举,整体来看对行动党的有利因素不少,但反对党的竞选工作也明显比上届更有起色。
以往认为加入反对党是死路一条没前途凤凰网:网上有一些工人党支持和覆盖整个宝龙体育场的照片。
并有类似"新加坡执政党迎来最强反对党"的说法,您怎么看?祁冬涛:相比上次选举,反对党候选人的教育背景等素质明显提高。
这与2011年工人党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鼓舞有关。
以前大家一般不敢加入反对党,认为加入反对党是死路一条没什么前途的。
人们的印象是通常一些很激进的异议分子才加入反对党。
但是2011年大选给大家在观念上有一个很大的震动,就是,在新的社会氛围下,反对党也是有可能有前途的。
很多很优秀的人才开始加入工人党,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吴佩松2013年就加入了工人党,代表工人党在东海岸集选区竞选。
马林百列集选区的工人党的四名候选人分别是总裁、董事和两名律师,只是他们的从政经验比较缺乏。
这就给老百姓一个新的观感,就是反对党也是有人才的,而且人才也是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高水准的,这是很大的变化,也是将来反对党的一个发展趋势。
新媒体发出了更多有利于反对党的声音凤凰网:体育场集会的照片很壮观,为什么会这样?新加坡一直都是一个避免社会过度政治化的国家。
新加坡跟台湾不一样,台湾天天都能集会和游行,新加坡只能选前几天集会而不能游行。
李光耀简历,李光耀为何反感中国

李光耀简历,李光耀为何反感中国李光耀简历,李光耀为何反感中国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李光耀和他的花园国家李光耀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带领众多华人、马来人使新加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并大力发展经济、进行教育改革,将积弱的弹丸小国发展成富裕的花园国家。
新加坡上至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仍然对其尊敬有加,视同国父。
1923年,李光耀出生于新加坡,这已是李氏家族在新加坡出生的第四代。
早在1862年,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就从广东大埔移居到海峡殖民地,李家祖先世代居于广东大埔县,那里是纯客家区。
受英国殖民的新加坡,英式教育很发达,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和父亲李进坤均接受英文教育,尤其李云龙对西方文化很是推崇,坚持对孙子进行英式教育。
这种基础教育几乎影响了李光耀一生,从性格、做事方式到执政理念。
李光耀从小就展露出领导才能,懂得控制周边人和事,老师曾给他这样的评语:他决心出人头地,他很可能一生身居高位。
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25年间,是新加坡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新加坡成为井井有条、规范洁净、生活富裕的花园国家。
李光耀政绩引邓小平关注新加坡快速发展的模式吸引了当时渴望发展中国经济的邓小平。
1978年11月,74岁高龄的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表现出的坦诚和谦虚让李光耀钦佩。
新加坡的现代化程度令邓小平深感惊讶,他和李光耀长谈许久,包括新加坡如何利用外资企业推动经济活动和发展、创造就业和培训机会,细化到培养优秀车间工人,培养大批主管、经理、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才。
李光耀简历访新回去第二个月,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向新加坡学习了多个方面,如利用人口优势发展制造业、创设经济特区,1984年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后,李光耀几乎每年都会造访深圳,探察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经验得失,经常和邓小平见面长谈。
1992年,邓小平南下深圳,做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出国去看看并且要向各国学习。
特别是向新加坡学习。
李光耀简历他们有良好的社会纪律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应当向他们借鉴,并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李光耀的政治观

李光耀的政治观作者:詹得雄来源:《商周刊》2013年第25期美国学者认为“李光耀本能地反对所谓的‘政治正确性’”,也就是敢于讲一些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很犯忌的大实话,这些话会让西方一些人“感到震惊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启发意义”。
去年美国两位学者采访了年近九十的李光耀,然后从他过去卷帙浩繁的讲演和著作中辑录了许多言论,编成了一本书《李光耀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的真知灼见》,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两位美国学者说,他们的目的“不是回顾过去,而是启迪未来”。
他们认为“李光耀本能地反对所谓的‘政治正确性’”,也就是敢于讲一些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很犯忌的大实话,这些话会让西方一些人“感到震惊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启发意义”。
进入21世纪,大家深感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风起云涌,容易心浮气躁,如果能静下心来听一听、想一想被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誉为“令我万分钦佩的李光耀”的一些言论,一定会大有裨益。
只要适合的民主没有人会怀疑李光耀是亲西方的,但西方不断有人指责他是“威权主义者”,甚至“独裁”。
在如何对待西方民主的问题上,他最鲜明地表现出了坚持独立思考、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大无畏个性。
他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要民主,但我们要适合新加坡、对新加坡有利的民丰.为此,他对一些学者显得有些“大不敬”。
他说:“我已经学会了忽视专家和类似专家的人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尤其是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的学者。
他们的理论讲的都是社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最接近他们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应该减少贫困、增加福利。
我一向努力做正确的事,但不一定是政治上正确的事。
”李光耀一点也不反对西方在自己的国内实行他们的民主,而且对英国的治理方式心存好感,但他也看出西方民主的弊病,并且善意地予以提醒。
他对金钱和媒体在选举中的作用十分反感,而福利问题则是近几年他最替西方担心的问题之一。
他说:“当你实行大众民主时,要赢得选票,你就不得不给选民提供更多的好处。
而且,如果你想在下一届选举中打败对手,承诺给的好处比以前要更多。
李光耀的别样遗嘱

李光耀的别样遗嘱
李光耀是新加坡前总理,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过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深受民众的爱戴。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因病去世。
国葬那天,数万民众冒着大雨送别李光耀。
李光耀去世之后,为了寄托哀思,很多网民在网上发起联合署名,要求把其故居列为国家保护单位,以供瞻仰。
没想到,李光耀的子女发表声明,表示要拆除李光耀的故居,不会把它作为国家圣地。
在网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媒体透露,拆除故居是李光耀的遗嘱,作为子女,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执行。
原来,2013年12月17日,病重的李光耀曾立下遗嘱,在他过世以后,他在欧思礼路38号的住宅必须即刻拆除。
如果他的女儿李玮玲选择继续住在该地,那么房子也必须在李玮玲搬出后即刻拆除。
李光耀为何要留下这样一份别样的遗嘱呢?他生前和好友谈过这个间题。
他决心拆除故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说:“由于我的房屋存在,周围房屋不能建
设过高。
如果拆掉它,改变规划,让房子建得更高,土地价值将会增加。
”
王文华摘自《感悟》2015年第7期。
告别李光耀

告别李光耀李光耀辞世终结了一个时代。
这是民族主义和社会革命的时代,也是亚洲经济起飞和走向现代化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李光耀审时度势,在大国环伺之下,保证了新加坡的国家独立和尊严,并利用新加坡独特的战略位置,最大可能地发挥了自己在太平洋政治中的影响力。
这也使他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
“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领导人一般都是职业革命家,他们经历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或民族斗争的考验,具有强烈的革命斗争意志,品质刚强。
但他们大都缺乏专业背景和开放意识。
李光耀不同,由于新加坡的民族运动相对平和,因而他缺乏激烈的革命斗争历练,但他在英国的留学经历和以律师这一专业身份领导革命运动的历练,使他具有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
这两种意识在以后他领导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大派用场。
在历史关头,李光耀的选择是高度实用主义的。
他在上台执政之初就镇压了党内的激进派,确立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路线,并让新加坡向世界开放,成为全世界经济上最自由的国家。
推行开放政策,让技术、管理与市场进入新加坡。
同时他还大力推广英语,使新加坡成为一个英语国家,这一点使新加坡很快与国际接轨。
这些都是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这在当时的新兴国家中非常难能可贵。
李光耀主导了新加坡的威权市场经济。
在领导民族运动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后,李光耀刻意保留了英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
他说:“英国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民事服务系统和法律体系,它们已经扎根于新加坡社会,我们要保留并运用它。
”这也是它能建立起高效而廉洁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制度成败的主要指标。
新加坡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她的人均GDP从建国之初的100美元,发展到今天的55000美元,并跻身世界上很少几个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的最富裕国家之一。
因为经济发达、政府高效、法制严明,新加坡一度被许多亚洲国家奉为模范。
这大大提升了李光耀的个人影响力。
反过来说,李光耀的选择则提升了新加坡的国家影响力。
李光耀去世后的子女反目

李光耀去世后的子女反目作者:晓光来源:《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7年第08期政治强人逝去后的子女反目在李光耀逝世后两年,新加坡第一家族的内斗在6月14日明显升级升级,这源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弟弟妹妹发布公开信对他的指责。
李光耀与妻子柯玉芝育有2子1女:李显龙、李玮玲和李显扬。
李玮玲1955年出生,她是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的院长,至今单身。
媒体报道,李玮玲21岁时和一名医生进行人生第一次约会,当时他们共赴一个宴会,李玮玲对参加者全是富人名流不满,于是很快与这名医生分开。
在李光耀晚年,李玮玲是实际的照顾者。
1957年出生的李显扬是李光耀的小儿子,1995年至2007年担任新加坡电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担任新加坡民航局主席。
李显扬留学于美国名校,曾公开表态对政治并无兴趣。
6月14日,针对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故居处置的分歧,李玮玲与李显扬将一份题为“李光耀的价值观哪去了”的六页声明稿上载至脸书称,对长兄李显龙总理“失去信心”。
在这则不同寻常的公开声明中,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称,他们担心在父亲逝世后,“国家机关被用来”针对他们,“我们感到老大哥无处不在”。
针对声明中弟妹关于“李显龙利用总理一职,设法挽留李光耀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的做法违背了父亲生前的意愿”的指责,李显龙全然否认,他说:“兄弟姐妹之间可能存在分歧,我认为这些分歧应该是只限在家庭里。
自从我父亲在2015年3月去世,出于对父母的尊重,身为长子,我尽一切努力处理我们家人之间的纷争。
我弟弟妹妹的公开信伤害了父亲的名誉。
”李显龙还强调:“我会继续尽我全力无愧于父母,与此同时,也会继续竭尽所能忠诚地为新加坡服务,特别是坚持唯才是用,而这是我们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我的弟弟妹妹们都知道我和家人在国外度假,这个周末回国后我会考虑后续的处理。
”6月15日前后,李玮玲连发两文,称李显龙和夫人何晶无有资格继续领导新加坡。
姐弟俩还称李显龙有意要提携其子李鸿毅上位。
李光耀为何让中国人引以为傲

但纵观李光耀的传奇一生,也 颇为坎坷。总的来讲,他 是人而不是神。新加坡的经验有许多可取之处,可实践证明, 世界上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在中国照搬 照套。李光 耀 在华人占 70 %以上的新加坡 被尊为国父,在海外华人 总数一半以上的 东南亚国家里受到普遍敬仰,这才是我们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 真谛。
责任编辑 华南
10
一见 OPONION
李光耀为何让中国人引以为傲
文 李西梧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辞世,引发了中国大地上如潮般的哀 悼与怀念。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不吝赞美之词来 颂扬这位家喻户晓的神奇人物,一致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来 肯定他的历史功绩。
其实,认为普通民众中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李光耀,似乎真 说不上。能知道的就是他来中国次数多,每次都受到国家最高 规格的接待,于是人们就很熟悉。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这位 创造了新加坡奇迹的一代枭雄,是个华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李光耀的治国理念更是为我们找到了有力依据。许多官方总 结新加坡模式的阐述,将其概括为“威权政治+开放的市场经 济”。有了这样一个成功榜样,就可以避免了许多无谓争论,可 有力反击西方国家对中国道路的说三道四,澄清了中国特色道 路上的模糊认识。在这方面,李光耀所提供的新加坡经验,已 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成为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有力佐 证,增强了自上而下的信心和底气。李光耀于中国人民来讲,可 谓功莫大焉。
李光耀:新加坡“国父”逝世

出版物刊名: 中国外汇
页码: 12-12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 李光耀 新加坡共和国 西方传媒 国际声誉 英国首相 国际社会 儒家文化 交通咽喉卡梅伦 大埔县
摘要:<正>3月23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因病去世,享年91岁。
李光耀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时即担任总理,1990年11月卸任后又担任内阁资政,直到2011年大选后,才从内阁引退。
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李光耀不仅将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在地区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富强国家,还在漫长的卓绝历练中,成就了自己著名政治家的美名。
李光耀的国际声誉己经构成新加坡外交资源的一部分,他与西方传媒的辩论也加强了新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光耀去世误报揭秘李光耀为何“反感”中国
李光耀死了吗?不,去世的新闻只是误报。
3月18日网上,网上流传一个冒充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截图,称李光耀已经逝世。
然后全球的媒体纷纷转载,比如美国的cnn,中国的央视等媒体中招,联合早报向新加坡总理公署查证,它未发布任何新信息。
与此同时,新加坡总理公署已经就这起假文告事件报警。
资料图:李光耀
资料图:李光耀
李光耀虽然病情恶化,但的确仍在世。
为何有人要造谣他去世呢?是为了博取关注,还是厌恶李光耀,心里诅咒他去世?无论怎样都好,散播谣言可是违法的,而且李光耀还是新加坡开国之父,造谣者的行为十分严重与恶劣,或许因此摊上大事。
李光耀病重的新闻,引起不少人关注。
那么,为何他病重的消息会牵动全世界舆论呢?或许,这与他的贡献有关。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开国之父,这个功劳在新加坡无人能及。
还有,李光耀是近百年内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以廉反贪、以法去乱、注重和平而避免冲突、协调种族而拘除仇视,带领新加坡走向富强之路。
曾有人说,李光耀反感中国,这又是为何呢?或许,这个反感应该加上双引号,李光耀只是担心中国强大威胁新加坡,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所以被人理解为讨厌中国。
那么,内情又是什么呢?
在中国,李光耀的讲话引发了很多网民的不满。
大量网民抱怨“把他们当华人,他们却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
环球网转载有关李光耀演讲的报道后,短短数小时就有五百多条留言。
有网民说,“李光耀说出西方发达国家既得利益者们的心里话,唯恐中国崛起对他们的既有利益造成损害”。
还有情绪激动的网民甚至称李光耀是“政治动物”,“一面靠着中国市场发展经济,一面却在引狼对付中国”。
作为微型国家领导人,李光耀以时不时发出事关国际局势的言论而吸引眼球,有网民就此讽刺道,“在新加坡小有所成,就敢跑到美国给美国当指路…明灯‟?有种去非洲出主意,叫尽快脱贫致富啊。
”“也许正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它需要一个多方相互制衡的国际局势,老李才有这样的表述。
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并得到实现这是要靠实力的,他的几句话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李光耀资料
李光耀,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前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
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
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
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