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爬行动物
生物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生物第一章第五节两栖 动物和爬行动物》
目 录
•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对比 •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 研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意义
01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定义与特征
两栖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能 爬行、幼体在水中生活并用鳃 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并用肺
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两栖动物的成体和幼体分别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环境,这种适应表现在生理、行为 和生态等方面。
两栖动物的皮肤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和感觉等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 件。
两栖动物通常具有较小的体型和灵活的身体结构,使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 繁殖。
两栖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和卵胎 生两种,其中大多数两栖动物为卵生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和生长周期各不相同,部分物种具有社会性行为和特殊的生殖 方式。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威胁
01
02
03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导 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 栖息地破坏、水质恶化, 影响其繁殖和生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栖动 物和爬行动物的栖息地逐 渐缩小,部分物种面临灭 绝威胁。
。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具有特殊的保护构 造,例如壳或卵膜等,以保护卵不受
环境损伤和天敌的侵害。
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通常以 鳃呼吸并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 水生生物。随着生长,幼体逐渐发育 出四肢并登陆生活,最终成长为成体
。
02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定义与特征
爬行动物是一类四足动物,通常具有鳞片、爪子和腹鳞等特征,它们的 体温调节方式为变温,主要生活在陆地上。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什么区别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什么区别分类不同: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而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
生活环境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生长在水中,成体可生长在水中或陆地上。
而爬行动物成体大多数在陆地上生活,少数在水中生活。
呼吸方式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而爬行动物用肺呼吸。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什么区别一、所属纲属不同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
二、构造不同爬行类(Reptilia)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
两栖动物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
三、生活环境不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幼体在水中,成体陆地和水。
四、特征不同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两栖动物的定义两栖动物被定义为需要潮湿环境维持生活的小型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的例子包括蟾蜍、青蛙、蝾螈等。
两栖动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水分和呼吸。
两栖动物来自被称为“两栖动物”的类别,它们是冷血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具有柔软湿润的皮肤。
最常见的两栖动物种类是蟾蜍、青蛙、蝾螈、蝾螈等。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体外受精、冷血、脊椎动物等。
据一些消息来源,鱼螈是第一个在这个星球上发现的两栖动物。
这种生物大约在3亿年前在格陵兰岛被发现。
另一种名为Elginerpeton的两栖动物也在3.6亿年前被发现。
现在,已知两栖动物可以在各种栖息地生存。
它们存在于森林、草地、河流、溪流、湖泊等中。
它们可以适应任何类型的栖息地。
它们甚至在农田里生存。
那么,根据一些消息来源,大约有168种两栖动物已经灭绝,目前的数量也在下降。
已知两栖动物的寿命约为3亿年,但令人担忧的是它们正处于衰退的边缘。
两栖爬行动物

简介
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较多。以茶坪、高川两乡山地分布最多。其次为雎水沸水、晓坝、桑枣、安昌、永安等山 前地带,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均有分布。已查明15科,25属,41种约占全省154种的三分之为国家二类保护动 物的有中华大鲵。亦称“娃娃鱼”,两栖纲、隐鳃鲵科,背棕裾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栖息山谷清澈的溪流 中,以鱼、蛙虾为食。分布于茶坪河、安昌河、秀水河、塔水河等汉沟中先后发现的有棘皮湍蛙和四川龙蜥。棘 皮湍蛙:两栖纲蛀科。体细长约50毫米,背面为紫褐色,雄蛙背面有许多小白刺,雌蛙的小刺相对的少些。头上 及背面上有少数绿色斑点体侧绿色,腹面及四肢腹面为乳白色,生活于山溪边的泉水洞中。分布于海拔1400米的 高川乡韦子坪民国38年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刘承钊教授和朱承琯首先在该地发现,安县为棘皮湍蛙世界模式标本的 产地四川龙蜥:爬行纲、鬣蜥科。体长124毫米,整体背面黑褐色。杂以浅黄绿色斑块,其中以背中部两侧的黄 绿色斑块为最大,略成方形。尾背黑褐与土棕相间呈环纹腹面浅褐色或黑色。栖息于海拔900米左右的树林附近 或树干上,以昆虫为食。分布于茶坪乡的双电村、小河子等地 。
谢谢观看
鱼石螈和棘鱼石螈的牙齿有类似总鳍鱼的迷路,被归入两栖动物纲的迷齿亚纲。
种类特征
两栖爬行类多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级的中间层,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其 种类、数量和生态状况往往能反映生态系统生物量水平和食物链状况,是评价生态系统现状的重要依据。
经过相距近10年的多次调查和标本采集,内伶仃岛已发现的两栖动物有10个种或亚种,约占广东省大陆47种 (或亚种)两栖动物的21%(田婉淑等,1986):其分属1目4科5属,全部为无尾目种类,其中蟾蜍科1种、蛙科5 种、树蛙科1种、姬蛙科3种,当中蛙科的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种类—内伶仃岛爬行动物共3目10科21属26种, 龟鳖目l科2种,三线闭壳龟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蜥蜴目4科8种,堰蜒为岛上个体数量最庞大的种类;蛇目6科 16种,其中蟒蛇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白唇竹叶青为岛上分布最广的种类,几乎遍布全岛。
第一章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变态发育
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 内部结构都像鱼,有___ 尾, 用___ 鳃 呼吸,像鱼一样生 活在水里。
尾 和 蝌蚪发育成青蛙后,____ 鳃 都消失了,生出 ____ 四肢 和____ 肺 ,可以生活 ________ 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两栖动物的特征
1、外形(课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图)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 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青蛙身体的这些特点,使它 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
爬行动物的特征
鳞片 或_____ 甲 1 、外形 体表覆盖角质的 _______ 。 特点: (意义: 既保护身体,又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 2、呼吸 肺 3、生殖 在_________ 陆地上 产卵,卵表面有坚韧 的______ 卵壳 。
想一想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判断对错,并说出原因: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属于两栖动物( )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 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 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两栖动物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不 能终生生活在水中。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 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蛇没有四肢,但它是爬行动物,为什么? 蛇虽然没有四肢,但它具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 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所以说蛇是爬行动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 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为什 么现在许多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一方面是人们的滥捕乱杀;一方面是大量使用农药, 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毒害了青蛙,而且农药和化肥会 污染水域,使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受到影响。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活环境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 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 可在水中游泳
陆地上,有的既能在陆地 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
皮肤和覆盖物
皮肤裸露、湿润,没有 覆盖物
皮肤覆盖角质的鳞 片或甲,干燥
呼吸 生殖和发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 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呼吸
卵生,生殖和发育离 不开水
卵生,生殖和发育摆脱 了水的限制
青蛙身体表面呈绿色,与周围环 境的颜色相一致 (2)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湿滑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 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用 于跳跃、趾间有蹼用于划水 (4)青蛙靠什么呼吸?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 能在水中活动?
• 前肢短支撑,后肢长跳跃、有蹼划水 • 能用肺呼吸
(5)蜥蜴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卵内养料多并含有一 定的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2、其他的爬行动物
龟
鳖
蛇
鳄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 用肺呼吸; •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食用 • 药用 • 捕食害虫
比较蝌蚪和青蛙认识两栖动物
2、其他两栖动物
蟾蜍、大鲵、蝾螈
蟾蜍
大鲵 蝾螈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
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农田害虫的天敌 • 食用 • 药用 加大保护力度,禁止对它们滥捕乱杀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ppt课件

第2题
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类群不匹配的是( B )
A.水螅--腔肠动物 B.蚯蚓--爬行动物 C.蝗虫--节肢动物 D.青蛙--两栖动物
第3题
A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重要原因是( )
A.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B.是变温动物 C.有鳞片或甲 D.有脊柱
第4题
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下
两栖 动物
青蛙
体色 保护色 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体表 四肢 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粘液,辅助呼吸;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跳跃、划水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农业害虫的天敌,制中药 保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两栖动物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 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蝾螈
蝾螈终生有尾,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 有时也能爬到陆地上来。
代表动物
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都听过, 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生活在水里。
蝌蚪发育成青蛙以后,
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青蛙的结构
青蛙
鼻孔 气体的通道
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 3.在陆地上产卵,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
入药
保护
爬行 动物
蜥蜴
龟,鳖,蛇,鳄, 体色 保护色 蜥蜴,避役,恐龙
体表 四肢 呼吸
皮肤干燥,角质鳞片,有颈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 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动物界有很多种类,其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两大类非常独特的动物。
虽然它们都是在陆地和水中生活,但它们之间有很多区别,包括生理特征、行为、生态角色和适应能力等。
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两类动物的区别。
一、生理特征两栖动物是一类有胎外鳞皮、通常呈现平坦气体交换器和幼肺的脊椎动物。
这类动物通过皮肤和肺器官呼吸,它们的皮肤能够吸收水分和氧气。
两栖动物的种类极其多样,包括青蛙、蝾螈、蟾蜍等等。
这类动物的心脏是三室式,它们通常都有四肢,但是有的也可以没有。
爬行动物是一类有干鳞皮和大量形态各异突出状的鳞盖的脊椎动物。
这类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陆地上,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血动物。
爬行动物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蜥蜴、蛇、鳄鱼等等。
它们通常只是有四肢的,但是有些蜥蜴和蛇则是没有四肢的。
爬行动物的心脏也是三室式。
二、行为两栖动物的行为特点是它们会进入水中或在水面上进行活动。
与此相对的是,它们也可以在陆地上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四肢很不灵活,通过弹跳来前进。
因为它们同时生活在水和陆地中,两栖动物的行动非常有趣,体现了很多特殊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呼吸法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可以收缩肺泡来减少下潜的阻力,摇摆身体来保持速度等等。
爬行动物的行为特点则与两栖动物不同。
它们通常不善于游泳或潜水,或者说它们是“半水中动物”,多数被认为是陆上生物。
爬行动物的四肢非常灵活,它们甚至可以攀爬树木来逃脱天敌。
它们也可以在干旱的季节里进入休眠,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生态角色两栖动物在生态环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水生食物链中的一环,它们可以帮助维持水中生态平衡,比如从池塘中清除底部的有机碎片,消灭许多昆虫和其它小动物。
它们还可以在陆地上吃掉有害昆虫和有毒的植物或小动物。
这些都有助于维持环境的稳定。
爬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鳄鱼。
鳄鱼是一种食肉动物,成年鳄鱼的食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鳄鱼在水中成长,能很好地适应水下环境,这使得它们在水生动物食物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ppt课件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爬行动物
蜥蜴的形态特点
呼吸: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只靠 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生殖: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爬行动物
青蛙与蜥蜴生殖特点的比较
产卵场所:雌蛙和雄蛙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 水中,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蜥 蜴为体内受精,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爬行动物
青蛙与蜥蜴生殖特点的比较
受精卵的结构: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 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还有坚韧的卵壳保 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大多数种类在陆地 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随堂练习
5. 【新情境·生产生活】(河南洛阳汝阳期末)巴西龟是一种水栖龟,被不
少家庭当作宠物来饲养。下列说法中支持巴西龟属于爬行动物而不属于
两栖动物的是
(C
)
A. 巴西龟为卵生
B. 巴西龟靠四肢爬行
C. 巴西龟终生用肺呼吸
D. 巴西龟既可在水中生活,也可在陆地上生活
随堂练习
6. (湖南衡阳期末)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D
C. 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D. 青蛙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肺不发达,结构简单
随堂练习
3. (广东汕尾海丰期末)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一只青蛙一年可吃掉 5 万~
40 万只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前肢发达,有利于跳跃
B. 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呼吸
C. 后肢趾间有蹼,能划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虫害
雨蛙:
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 其附近的杂草上。以蝽象、金龟子、叶甲虫、象鼻冲、蚁 类等为食,雨蛙还具有未消化就排泄的特征,同时,食量 特别大,因此,雨蛙在防治水田病虫害方面作用巨大,对 环保型农业大有帮助。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在30㎡的水田里放一只雨蛙,与没有 雨蛙的水田相比,黑尾叶蝉减少了50%,道青虫减少了 80%,而小褐稻虱减少了30%。资料显示,雨蛙的有益系 数高达93.33%,利用雨蛙,建设真正的生态环保型农业将 成为可能。
黑斑蛙 仙姑弹琴蛙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黑眶蟾蜍 小弧斑姬蛙
生物防治虫害
近年来,利用生物防止有害昆虫日益受到重视,两栖动物 中的蛙类和蟾蜍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福建 、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不少地区,利用蛙类和蟾蜍消 灭害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如福建省莆田县在每亩稻田 中放60只蛙,使防虫效果达到91.0%,比施农药88.60%的 效果更好!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鼠害
白条锦蛇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鼠害
眼镜蛇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虫害
蜥蜴对各类有害昆虫的捕食 无蹼壁虎、石龙子、麻蜥等都会捕捉害虫,据有益系数调查
,蓝尾石龙子为53.69%,石龙子为51.6%,密点麻蜥为 81.2%。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鳄鱼们
保护两栖、爬行类
由于人类的干扰,动物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食物变得 匮乏,再加之人类的捕食和过度利用,两栖类、爬行类这 两种古老的生物类群有着不断减小的趋势,一些物种甚至 已经濒临灭绝,人类对他们的保护迫在眉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最古老的物种之一,现存数量极少 ,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0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级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扬子鳄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1982年,在安徽建立了安徽扬子鳄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殖:人工选择配种、保护幼鳄 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完善管理扬子鳄遗传谱系,建立人
工饲养种群谱系,避免近亲繁殖、种群退化 野外放归、复壮野生种群 宣传扬子鳄的保护,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
The end, Thank you!
中国雨蛙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华蟾蜍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华蟾蜍的捕食量是蛙 类的2倍以上,在夏季 三个月就能捕食将近 10000万多只害虫,真 可称为捕虫能手。有人 剖验了122个中华蟾蜍 的胃,里面共有各种动 物3275只,其中昆虫 数大3109只,其有益 系数达90.1451%。
其他部分种有益系数
姬蛙类>97% 粗皮蛙80.13% 黑眶蟾蜍71.88% 阔褶娃87.50% 弹琴蛙64.74% 斑腿树蛙52.67% 黑斑蛙31.20%
爬行类的环境资源
大多数爬行动物都属 杂食性或肉食性,蜥 蜴类和蛇类通过大量 捕食昆虫及鼠类,在 生态系统中充当次级 消费者的角色。
防鼠害
蛇对鼠类的捕食 五步蛇(尖吻蝮)、竹叶青、白条锦蛇、眼镜蛇等蛇 喜食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等。对鼠的捕食 使得蛇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防鼠害
五步蛇
自然界中的“两爬”们:
TVshow 资料.flv
两栖爬行类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总述
两栖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两大主要类群,其处于生态 系统营养级的中间层,在抑制植被虫害和鼠害、维持生态系 统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栖类环境资源
两栖动物尤其是无尾两栖 类在消灭农田害虫方面具 有突出意义。它们栖居在 于农田、耕地、果园、森 林和草地上,摄食多种昆 虫,其中多数是危害农林 业的害虫,如蝗虫、蚱蜢 、甲虫、天牛、白蚁等。
无蹼壁虎
防虫害
石龙子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多疣壁虎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无论是两栖还是爬行类,他们在食物链、食物网中都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贡献了独特的 力量。
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多作为食物链的次级消费者,而爬行 类中的大型动物,例如鳄目的鳄鱼就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 ,稳定了生态系统,使能量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