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动脉瘤麻醉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所形成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像是血管上长了一颗葡萄,里面充盈着血液。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上带有“瘤”字,但它并不是肿瘤,而是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

当颅内动脉瘤体积较小时,且没发生破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体积较大,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患者会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渗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进而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十分危急,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进行全身麻醉。

那么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静脉、吸入、肌肉注射或者是直肠灌注全身麻醉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自主反射抑制等表现,以到达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手术,但全麻技术相对复杂,麻醉的管理也更为精细,风险相对于局部麻醉也较高。

应激反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是身体、心理共同产生的一种反应,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包括反流误吸、呼吸道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主要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由于每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麻醉师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求加以全面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麻醉适应证等选择适合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既需要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为什么要进行全身麻醉?首先患者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需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立体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测量出动脉瘤的各项参数,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型,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

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

复 发和病 人 的康复 回归社会 ,才有利 于改 善 照料 者 心理 健康 状态 4参 考文 献
1 Ar y . h s c a c n e u n e f s c ity ln s e . w r : e S T e o il o s q e c s o P y h a r i e s sNe Yo k l
性 应急 导致 的 的心 理卫 生水平 功能下 降 本研 究 主
张 . 生 一些 负 面性情绪 产 病人 多次 反复住 院 的治疗
费用进 一 步加重 了长期 照料 者 的心理 负担【】 4 . 5
要 讨论 后者 的相关 情况 我们 认为 可能是 精神 分裂 症 患者 的家 属缺乏 精神疾 病相关 知识 .长期 与 患者 生 活在 一起 。 照料 过程 中处 于高 度 紧 张 . 致 抑郁 、 导 焦 虑等不 良心 理状 态 精 神分裂 症作 为一种 慢性 迁
S c P y h a r s c it i e o , 9 3 2 : 0 o s c i t P y h a r Ep d mi l1 9 , 8 2 7 y y
道 : 三分之一 患 者家属 由于 照顾患 者而 出现焦 虑 。 约 抑郁 水平 升 高 : 晓翠 (0 2年 )1 道 分 裂症 患 者 高 20 1 3 报 照料 者 6 %存 在抑郁 .6 6 4 %存在 焦虑 状 态等 , 均提 示 照料者存 在 不 同程度 的心理 健 康水 平 下降 .与本 研
维普资讯

71 4・
江西医药 o8 箩 4 卷 第 7 2o 年 3 . 期 对照来 看 . 长期 照料者 由于 长期 与患者呆 在 一起 . 长 期繁 重 的 日常生 活照料 .同样使 照料 者处 于高度 紧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

入室后行BP、ECG、SPO2、PetCO2监测。

麻醉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1-2mg,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2mg/kg,芬太尼4-5ug/kg,维库溴胺0.1mg/kg。

麻醉维持以微量泵输注维库溴胺与瑞芬太尼合剂(2mg瑞芬太尼+14mg维库溴胺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开始按瑞芬太尼0.1-0.12ug/kg.min的速率泵注,打开异氟烷浓度至0.8-1.2%。

麻醉后行桡动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测压。

在切皮、开颅骨等手术刺激大的步骤静脉追加0.05-0.1mg芬太尼。

采取过度通气维持PaCO2在30-35mmHg。

剪开硬膜之后给予甘露醇0.5-1mg/kg或呋塞米10-20mg静注。

动脉瘤夹闭后给予晶体、胶体或血液将中心静脉压升高至10-12mmHg。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瑞芬太尼的静脉输注速率至0.05ug/kg·min。

术终前先停静脉泵泵注的瑞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吸入0.5-0.8%异氟烷。

术终吸痰、拔管前静注利多卡因1mg/kg和或艾司洛尔0.5mg/kg。

2 结果诱导后患者血压低于基础值,但MAP均在55mmHg以上。

气管插管,开颅期间血压稳定,心率稍快,无一例动脉瘤破裂。

分离动脉瘤时破裂1例,经控制性降压后完成血管夹闭。

其余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讨论: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内腔局部的扩张,动脉壁的局部脆弱,内部压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种瘤性突出。

颅内动脉瘤病人手术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

麻醉管理的目标为控制动脉瘤的跨壁压,同时保证足够的脑灌注、氧供和术野暴露充分,使脑松弛。

动脉瘤跨壁压差(TMP)=瘤内压(动脉压)-瘤外周压(ICP),实际上等于脑灌注压(CPP=MAP-ICP)。

因此评估麻醉药对CPP的作用需要通过其对MAP和ICP的影响来进行评判。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及 留 置 导 尿 尽 可 能 在 全麻 后 进 行 ; 安 装 头 架 、 皮 及 颅 骨 钻 在 切 孔 时应 适 当 加深 麻 醉 , 组 有 3例 在 安 装 头 架 时 MA 曾 反 本 P 应 性 地 长 高 至 1 0m 1 mHg以 上 , 虑 仍 麻 醉 过 浅 。 考 32 体位 . 取 轻 度 头 高 斜 坡 位 (5 0) 头 架 固定 时 避 免 1 ~2 。。
颅 内 动 脉瘤 夹 闭术 麻 醉 要 求 高 , 前 、 中均 可 能 出现 动 术 术 脉 瘤 破 裂 , 有 较 高 的病 死 率 、 残 率 , 醉 处 理 有其 特殊 性 。 具 致 麻 我院 20 0 5年 1 一 2 0 月 07年 1 2月 共 施 行 动 脉 瘤 显 微 夹 闭 术 3 例 , 报道如下 。 1 现
而 未 行 降 压 外 , 余 病 例 均 在 分 离 或 夹 闭 动 脉 瘤 前 用 硝 普 钠 其
( 始 速 度 为 0 4 /k ・ n ) 异 丙 酚 行 控 制 性 降 压 , 平 初 . g (g mi)加 将 均 动 脉 压 降 低 至 基 础 值 的 7 % ~8 % 。夹 闭 动 脉 瘤 后 立 即 0 O 停 止 降 压 , 适 当减 浅 麻 醉 , 平 均 动 脉 压 恢 复 至 术 前 水 平 。 并 使
引起 呛 咳 )把 握 气 管 插 管 时机 等 。气 管 插 管 技 巧 熟 练 可 防 止 、 或 减 轻 因应 激 反 应 而 引起 的严 重 高 血 压 。 3 12 减 轻 疼 痛 刺 激 .. 腰 大 池 、 静 脉 穿刺 置 管 等 有 创 操 作 股
测 。术前 动 脉瘤 已破 裂且 脑 肿胀 明 显者 在全 麻 后 行 腰 大 池 置 管 。不 行 过 度换 气 。 除 4例 术 前 一 般 情 况 差 、 中 出 血 量 多 术

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指南2

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指南2
• 血管活性药物:甲氧明/去氧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 品、降压药
• 抗胆碱药物:戊乙奎醚、阿
托品
血压管理
• 狭窄解除前:收缩压基础水平(100-
120)% 或140-180mmHg;舒张压< 105mmHg
• 双侧颈动脉狭窄≥70%的:收缩压
≥160 mmHg。
• 术后:术前水平或收缩压140-
麻醉管理
血压管理 Ⅰ期半坐位
高血压常见-微电极 插入过程出血 建议血压: MAP≤95mmHg或 收缩压<140mmHg
确保气道通畅,适 当镇静镇痛,注意 保温,避免液体过 负荷,减少膀胱充 盈
Ⅱ期全麻
Ⅰ期控制降压患者补充血容量、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避免低 血压-去氧肾上腺素 或甲氧明,麻黄碱不 推荐
160mmHg
•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收缩压110-
140mmHg
血压管理
•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给予高流量 吸氧有助于增加缺血半暗带区域 的脑灌注
• 维持正常的PETCO2,可以增加局 部脑组织氧饱和度。
注意事项
1.球囊扩张—心动过缓甚至心搏骤
停—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2.术中避免体动 3.术毕严格把握拔管指征,拮抗肌松 4.避免剧烈血压波动

基础血压水平
双上臂血压 取较高一侧
合并症
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等 神经功能状态: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脆弱脑功能是否合并脆弱心功能、肾功能
麻醉管理
能合作的患者——局麻、MAC
高龄、紧张焦虑、合并症多、脑梗患者——
喉罩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防误吸!
麻醉前准备
• 常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
监护仪、吸引器、插管用品、 诱导及维持麻醉药

动脉瘤手术的全程麻醉管理

动脉瘤手术的全程麻醉管理
动脉瘤手术 的全程麻醉 管理
副标题
前言
▪ 颅内动脉瘤手术需要实施全身麻醉,麻醉科医生应在术前了解患 者所有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状态、外科及监测的需要,进行术前 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病例摘要
▪ 患者,女,47岁,体重55kg ▪ 主诉:突发头痛11天,左眼睑下垂5天。 ▪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1天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痛,并出现短暂意识障
麻醉管理总结
▪ 为确保分离钳夹动脉瘤前的动脉瘤及母动脉透壁压力稳定,麻醉 需维持相对较深;在开颅过程采用过度通气,维持动脉血二氧化 碳分压(PaCO2)在4kPa(30mmHg)左右。
▪ 为便于分离动脉瘤,在接近母动脉前开始控制性低血压。在液体 管理上近年来主张脑动脉瘤手术患者,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倾向 于扩容,有助于脑灌注及逆转神经功能损伤。
谢谢观看
深入思考
▪ 优化液体管理 ▪ 脑外科手术应当慎用胶体液,手术出血量并不大,血色素尚可,
术中补充的1,000ml胶体液欠妥当,易引起脑水肿。
深入思考
▪ 血压管理 ▪ 血压和脑灌注压的维持是此类手术的管理难点,我国《重症动脉
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版)》中提出,目前尚 不明确能够降低动脉瘤再出血风险的最佳BP水平,动脉瘤处理前 可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
术后转归
▪ 术后第一周 复查头颅CT左侧额颞叶出血较前吸收,脑水肿减轻; 肺部CT:两肺炎性病变较前进展,右侧气胸基本吸收。
▪ 术后第二周 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叶出血及头皮血肿较前吸 收,脑肿胀好转(图1)。肺部CT示:左肺炎性病变较前明显吸 收,右肺炎性病变基本吸收。
术后转归Βιβλιοθήκη 术后转归▪ 出院 患者呈睁眼昏迷状态,四肢刺痛无反应,自主呼吸尚可, 无呼吸困难,无呕吐及抽搐,P 95次/分,RR 18次/分(规则), BP 100/65mmHg(血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脑动脉瘤开颅手术流程 -回复

脑动脉瘤开颅手术流程 -回复

脑动脉瘤开颅手术流程-回复脑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的脆弱部分扩张及形成的血管瘤。

当脑动脉瘤破裂后,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治疗脑动脉瘤,医生可能会决定进行开颅手术。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详细介绍脑动脉瘤开颅手术的流程。

第一步:病例评估与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例评估。

这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以及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扫描、MR血管造影等。

通过评估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计划。

第二步:全身麻醉脑动脉瘤开颅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被送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开始给予全身麻醉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

第三步:头部固定在麻醉生效后,医生会使用头部支架或者头环固定患者的头部,以保证手术区域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避免头部在手术过程中的移动,并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操作。

第四步:头皮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头皮上切开一段长约10厘米的切口。

切口位置通常是根据脑动脉瘤的具体位置而定,以获得最佳的手术暴露视野。

第五步:颅骨打开在切开头皮后,医生会使用电锯或钻孔器械将颅骨进行切除。

颅骨切除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脑动脉瘤的位置。

切除颅骨后,医生会小心地将关键的脑膜组织暴露出来,以便于进行后续的操作。

第六步:脑膜分层医生会小心地切开脑膜分层,从而进入脑组织。

脑膜是覆盖在脑表面的一层薄膜组织,医生需要小心地分层以避免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第七步:脑动脉瘤暴露一旦脑膜分层完成,医生会开始寻找脑动脉瘤的位置。

脑动脉瘤通常位于脑动脉的分叉处或血管曲折的位置,医生会通过微操作显微镜来辅助进行手术。

并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如显微镊子和吸引器,帮助暴露和处理脑动脉瘤。

第八步:脑动脉瘤夹闭当脑动脉瘤暴露后,医生会将特殊的夹闭器用于夹闭瘤体的颈部分,以阻断血流进入瘤体。

这样做可以避免脑动脉瘤再次破裂或扩大,同时还能保护正常的脑组织。

第九步:手术区域清理在夹闭脑动脉瘤后,医生会对手术区域进行仔细的清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介入动脉瘤栓塞术
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一)术前评估
诊断、神经系统检查、病房血压记录
SAH后,约60%患者ECG异常(ST段或T波改 变、QT间期延长、U波、心律失常);ECG改变 与心肌功能障碍并不一致;伴心脏病史者请心内 科会诊,行心脏彩超相关检查
▪ SAH后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肺炎 ▪ SAH后并发的肝肾损伤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
一.颅内动脉瘤的相关问题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所产生的颅内动脉壁的瘤样膨出。 多隐匿发生,直至自发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进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一)流行病学 SAH年发病率约为0.5-2/10000,34%由动脉瘤破裂引起; 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
▪ 术中自体血回输
(四)麻醉诱导
▪ 原则:充分氧供,麻醉深度,避免咳嗽、血压升高, 维持平稳脑灌注压前提下控制血压
▪ 常用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依托 咪酯、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艾 司洛尔,拉贝洛尔
▪ 急诊手术:快速诱导、压迫环状软骨、小潮气量 ▪ 诱导后,局部浸润麻醉,抑制上头钉、去骨瓣的应激
--Rhoton AL. Neurosurgery 51[Suppl 1]:121–158, 2002
▪ 动脉瘤分型 囊状动脉瘤 长径不超过2.5cm 巨大动脉瘤 长径可达10cm 特殊动脉瘤 梭状动脉瘤、壁间动脉瘤
(四)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级和治疗
▪ Hunt & Hess 分级
0 级 未破裂动脉瘤,有/无神经症状 Ⅰ级 无意识障碍,轻度头痛、轻度颈项强直 Ⅱ级 无意识障碍,中重度头痛、颈项强直,无其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