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丽娘形象(二稿)

合集下载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

《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

下面是给大家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舞台形象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杜丽娘,原名杜菱纱,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女主角之一、作为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杜丽娘的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真美丽的少女,更是一个娇媚机智的智慧女人。

下面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杜丽娘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拥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头黑亮的长发,还有一张精致的面容。

丽娘是个十分美丽动人的女子,尤其是在小说中與长发飘飘的杨过一同嬉闹、较量的情景中,更是美得让人心动。

而且,杜丽娘的美丽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丽,即她善良、聪明、正直和乐观的性格给人以美感。

其次,杜丽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她机智灵活,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丽娘在小说中多次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与人较量时总是能够轻松破解对方的招式,为难倒对手。

她反应敏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常能够在眨眼之间洞察敌人的意图。

与此同时,杜丽娘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不满足于傻呵呵地过日子,而是积极思考人生、探求真理。

这一点在她对等待杨过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再次,杜丽娘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

尽管她年纪尚轻,但她的爱情观却成熟、坚定。

她无私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去保护那个她深深爱着的男人。

她对杨过始终保持着深深的爱意,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和困难,也从不放弃。

此外,杜丽娘还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从未退缩过。

她在大雪山庄、九阳真经、冰火岛等处的遭遇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无论面对怎样的危险和困境,她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积极地应对挑 challenges。

最后,杜丽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女子。

她在小说中体现出很大的奉献精神,从不计较回报地为了帮助杨过,以及救治受伤的人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她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

尽管她在很多时候面临危险和痛苦,但她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为了她所爱的人,为了她认为对的事情,勇往直前。

杜丽娘人物分析

杜丽娘人物分析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一)杜丽娘。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之一.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又是怎样赋于她特征的,都是以下的分析要涉及到的.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

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

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

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

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

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

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

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

她的反抗与崔莺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摘要】《牡丹亭》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冲击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杜丽娘还魂归来的传奇爱情,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理论,以其叛逆性成为反抗礼教、解放人性的典型,以动人的魅力感染着世人。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反叛性;人物形象《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绘了“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坚贞爱情,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反叛者形象。

这一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本文通过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前后蜕变分析,透视人物性格中的复杂性,着重阐释这一形象的反叛性并探视这一形象的价值所在。

一、从遵从到反抗——内心的蜕变杜丽娘是传统封建礼教孕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闺秀,是南安太守杜宝与夫人甄氏的独生女。

对待父母她乖巧听话,她聪慧无比,擅长女工,精通琴棋书画。

尽管如此,他的父母却仍旧时常自叹,“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

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①。

因为丽娘不是男儿,所以她的父母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她能贤德淑慧,只求找一个贤德的女婿来光耀门楣。

面对这种守旧的传统思想,此时的杜丽娘似乎并无怨言。

她对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没有什么反抗,而是选择默默地接受。

第七出《闺孰》详细描述了杜丽娘读书求学的场景,腐儒陈最良要她早起读书,丽娘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抗拒,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①;而当天真调皮的丫头春香对先生“之乎者也”的说教表示不满时,丽娘甚至出声制止。

举手投足间表现现出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这时候的杜丽娘很端庄乖巧。

可是在她封建闺秀的外表下,有着天性使然的热切情感。

《闺塾》一出中,看似温婉的丽娘,其活泼自然的少女天性便借着春香的顽皮表现了出来。

春香为她打开了释放了内心世界的大门。

青春年华的丽娘迫切的想看看在春香口中“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①的花园是个怎样所在。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引言杜丽娘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在这部小说中,她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丽娘的形象非常丰满,她具有多种特点和才能。

本文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的个性、外貌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1. 杜丽娘的个性杜丽娘是一个性格开朗、豪爽大方的女子。

她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困难和挑战总是充满勇气。

她与众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喜欢追求自由和冒险的女性,经常主动参与战斗和救助师父的任务。

杜丽娘还具有热情和真诚的特点,她总是能够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其他队友,为大家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2. 杜丽娘的外貌杜丽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的美貌给人一种温柔和纯洁的感觉。

她有着黑色的长发,皮肤白皙而光滑。

杜丽娘明亮的眼睛里透露着聪明和活力,笑容可爱而迷人。

她身材匀称而丰满,穿着华丽的汉服,更加彰显了她的优雅和端庄。

3. 杜丽娘对剧情的影响杜丽娘在《西游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对剧情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杜丽娘是师徒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她的勇气和机智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她乐于助人,善于解决问题,经常在关键时刻提供智慧和帮助。

这使她成为团队中的定心丸,给其他队员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杜丽娘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是剧情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她对唐僧充满了深深的爱意,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她都会义无反顾地保护和支持唐僧,这种坚定的爱意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温情。

•最后,杜丽娘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力量。

她不仅仅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勇敢和智慧证明了女性在困境中同样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

杜丽娘对传统角色的突破和拓展,使她成为受到许多读者和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

结论杜丽娘作为《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多元化。

她的个性特点使她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她的外貌给人一种美丽和善良的感觉。

此外,她对剧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她的勇气和智慧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她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温情动人。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子。

杜丽娘的形象多次被描绘在戏曲、诗歌和小说中,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外貌杜丽娘有着风华绝代的容貌,她的皮肤白皙如雪,眼睛明亮有神,柳叶眉弯弯如画,秀发黑亮、丰盈而乌黑。

她的身材窈窕婀娜,身姿曼妙,步履自如,给人一种优雅而自信的感觉。

性格杜丽娘的性格温婉善良,善解人意,她对人友善体贴,总是乐于助人。

她一直以来都被描绘为一个温柔、聪明、乐观的女子,在困境中能够冷静应对,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才艺杜丽娘不仅外貌出众,她还拥有非凡的才艺。

她擅长歌舞,歌喉悦耳动人,舞姿翩翩起伏如波。

她的琴棋书画也无一不精通,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的才艺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杜丽娘是纯洁的爱情的化身。

无论是在诗歌、戏曲还是小说中,她都是故事的主角,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故事层出不穷。

她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美貌和善良感动身边的人,她的真挚的爱情使她在众多者社会中脱颖而出。

品德杜丽娘的高尚品德使她备受赞扬。

她对待身边的人总是真诚、善良、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她以正义和坚定的意愿来维护公正和道义。

她忠诚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影响作为一个传统文学形象,杜丽娘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

她被描述为一个普通女子,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品德和才华。

她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女性应该具备的特质。

她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品德和开发自己的才艺。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女子形象。

她的美貌、才艺和高尚品德使她成为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经典形象。

她的形象激励人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美好,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她将继续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

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

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

在严格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

当春香提议‎去后花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

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

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

在梦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

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

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

大胆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

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

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2)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2)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2)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二)肉体的死亡与精神的充盈如果说前一阶段是生理需要为主导的不自觉的反抗的话,从“旅寄”开始,精神枷锁的去除,已使其思想上的反抗转化为自主自觉的为个性解放而抗争的行动。

这时的杜丽娘不请自入,自荐枕席,与柳生欢会。

还魂后,她又鼓励柳梦梅打探父母消息,希望自己的婚姻得到父母的认可。

当父亲指她为“花妖狐媚”拒不认女时,她勇敢地说出“眼前活立着个女孩儿,亲爹不认。

”“爹爹,你不认呵,有娘在”。

在金銮宝殿力陈情由,毫无俱色。

此时的杜丽娘已由一个“嫩脸娇羞”的少女成长为为抗争的觉醒女性,展现出一个勇敢的女性形象。

她的性格发展正是在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过程中完成的。

这种完成是“情”对“理”的胜利,是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胜利,是对宋明理学禁锢的胜利。

情到尽处,“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已经超越生死,恣意驰骋,是“理”无法抗衡的;人的正常欲望,生命规律是“理”无法消弥的。

礼教的束缚再也不能阻止她生命的欢欣流动,真情的恣意张扬。

(三)多种的性格特点一个永恒的艺术形象,其性格除了典型外,还应该有复杂和真实的一面,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是有血有肉的。

在杜丽娘身上,这种复杂与真实则体现在她性格中软弱与妥协的一面。

中国传统的女性观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上的,讲究三从四德和男尊女卑。

因此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任何涉及女性这一“第二性”的言谈话语都不会纯粹的客观公正。

虽然这种男性本位文化最初是经济形态决定的,但是在人为的强化男女社会性别差异后,随着岁月的递嬗,逐渐形成一种心理积淀。

不仅男性认为自己是社会当然的主宰,女性也从心理上认可了自己弱者的地位。

“女性的心态举止基本上受其文化传承和环境的制约。

因此,出身、教养、职业、社会地位,更能说明女性心理的形成变化。

” 所以,当我们回到杜丽娘所受的传统教育与所处的社会氛围中,会发现她性格中的软弱与妥协,一方面源于意识形态的压迫,另一方面源于女性自身的弱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像容摘要:杜丽娘是汤显祖的巨著《牡丹亭》的主人翁,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由最初的大家闺秀到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再到生死相恋的至情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自己的幸福与追求,她的各种行为都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和反抗。

文章以此为线索,展开了对人物形象复杂而又清晰的描写。

关键词:杜丽娘形象叛逆抗争《牡丹亭》正文《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首先,让我们来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和概括,《牡丹亭》主要描写了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成情,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结成夫妇的爱情故事。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

《牡丹亭》表现出来的进步的光辉思想,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上。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淑静温顺但又敢于追求自由爱情、追求个性解放、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

其次,对杜丽娘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作品以其浪漫婉转的笔调,绚烂多姿的色彩,绵绵无绝的情愫与跌宕起伏的情节将柳梦梅与杜丽娘穿越生死、冲破世俗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作品体现了至情至爱、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优美典雅、意境深远的诗化语言;隐喻象征、寄情言怀的寓言性和跌宕起伏、构思巧妙的文化特征。

在我看来, 虽然《牡丹亭》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约束。

下卷二十四折总能看到遵理复礼的篇章,科考中第、求助于皇权,这些在其他的戏剧作品中也会出现的情节《牡丹亭》中也有。

可以说汤显祖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

他提倡人性的复和回归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思想的禁锢。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牡丹亭》在它生死起伏的爱情故事之外有着激昂进步的思想主题,反对“从天理灭人欲的”的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将人性复和回归,让生命就像春天一样明媚灿烂、生机勃勃。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被社会深深地打上一个时代的烙印,杜丽娘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写真,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痛,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无奈的悲剧,命运就是这样的坎坷。

然而,杜丽娘付出的再多也换不回别人的真心。

金钱、利益、欲望充斥着整个社会,如果说是这是杜十娘的错,不如说是社会让她没有了改错的机会和条件。

从整体上看,杜丽娘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淑静温顺的大家闺秀杜丽娘是一个生长于封建官僚家庭的千金小姐,端庄秀丽,聪慧过人。

她承受着来自父母师长的疼爱,父母亲古板而严谨的管教以及老师迂腐的教导,让杜丽娘养成了贤淑温顺的性格,言行举止一派大家闺秀的风。

杜丽娘从小接受严格的管教,知书达礼,言行举止遵循封建礼教规。

作为女儿,杜丽娘对父母态度极其恭顺,戏中杜丽娘一出场便唱出了“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

寸草心怎投得春光一二!”向父母行礼道福,并“进三爵之觞,少效千秋之祝。

”作为学生,她对迂腐的塾师也谨慎得体,拜师时,她对师长谦逊恭敬,“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之教,”念书之余她还亲手绣鞋给师母做寿,表现了对师长的尊敬体贴之心。

作为闺中女子,她严格约束自己和春香的言行,好认为“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规劝春香“你便是略知书,也做好奴仆。

”杜丽娘的矜持稳重也可以从杜母和春香对其的评价中略知一二,其母说:“每日绕娘身有百十遭,并不见你向人前轻一笑。

”春香也说:“看她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尊重。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杜丽娘深受着来自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迫,但她尚未对封建礼建给予她的束缚与压迫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以致其在父母师长的管束教导下逐渐成为一个淑静温顺的大家闺秀。

二、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杜丽娘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青春与才情的妙龄少女,其淑静温顺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活泼热情的心,然而这颗心被封建礼教的枷锁牢牢禁锢,无法得以释放。

但人性是不可磨灭的,青春是不可遏止的,古老的恋歌《关睢》开启了杜丽娘的情感意识之门。

塾师对《关睢》的曲解不但没有达到宣扬“后妃之德”的目的,反而使杜丽娘“为诗章,讲动情肠”,诱发了其心潜藏的个性意识和情感意识,使她感到深闺的寂寞与生活的不自由,她违背了《闺》中“女子深藏简出,无与人面相观之礼”的禁令,做出了“明后日游后花园”的大胆决定,开始了其朦胧又强烈的青春的觉醒、个性的觉醒、情感意识的觉醒。

青春和个性意识开始觉醒的杜丽娘珍视年华、热爱生活,渴望自由和幸福。

游园时,杜丽娘惊异于大自然的美好和青春的活力。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向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凭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年起。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雪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不忒看的这韶光贱!”对景伤情,杜丽娘不由得感叹自身青春虚度、无人欣赏,此时杜丽娘的情感意识己然觉醒,然而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却使其对青春、自由和恋情的向往无处宣泄,于是她只有去梦里寻求解脱。

现实既然无法给予杜丽娘希望,那梦境就成了她对美好爱情向往的寄托。

于是,她违反母意背着春香再一次游园,只为寻找令其终身难忘的甜蜜爱情,寻梦无果,杜丽娘在苦闷、相思中捱着时光,相思成灾,她不顾小姐的矜持,向春香吐露了自己的心思。

对镜自捞春容后终在爱情的烈火中燃尽了生命,抱憾离开人世。

杜丽娘因伤春而游园、惊梦、寻梦,而后又以死殉梦,表现了她的情感意识一步步走向自我觉醒,这一时期的她已逐渐退却大家闺秀的淑静温顺,转向青春、个性和情感意识的觉醒,并在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艰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生死相恋的“至情”之人杜丽娘的死并不意味着希望的幻灭与追求的停止,相反,却昭示着其新生活的开始,在另一个世界里,她更大胆地追求着理想和幸福,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束缚的反抗,她作为生死相恋的“至情”之人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

死后的杜丽娘已完全摆脱了封建礼法的束缚,在爱情方面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胆与执着。

身陷阴府官司的杜丽娘询问胡判官:“怎生有此伤感之事 ,劳再查女犯的丈夫,是姓柳姓梅?”并大胆承认自己“慕色而亡”,可见其对柳梦梅的深厚情谊,亳不避讳。

当她被放阴还阳时,仍念念不忘牡丹亭湖畔二人的幽会之所,魂游至梅花观时,她慨叹道“生生死死为情多,奈情何!”当杜丽娘巧遇梦中之人时,其亳不犹豫地“敲弹翠竹帘栊下,待展香魂去近他。

”显出了“至情”之人的非凡勇气。

面对爱人,杜丽娘坦率地向其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是看上你年少多情,迤逗俺睡魂难”,言辞大胆且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连续数日,杜、柳二人频频幽会,情投意合,而后二人又对于盟誓“生同室,死同穴”。

至此,杜丽娘终于实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理想追求,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爱情。

但人鬼恋情毕竟不能长久,对于杜丽娘来说,她要的是现实生活中与情人的长相厮守。

为了巩固已得的爱情,她请求柳梦梅掘坟发棺,其“至情”感动了胡判官,“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也是在她的“至情”的感召下,柳梦梅冒着杀身之罪为其开棺还魂,使其得以重生。

杜丽娘的重生是“至情”的最深刻的表现,它象征着其对柳梦梅的爱情的升华,她“昨日为柳郎而死,今是为柳郎而生”,生生死死之间的“至情”被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这一阶段的杜丽娘在经历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后,冲破了生与死、人与鬼、世间与冥府的种种界限,开始大胆并执着地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其可谓是古今“至情”之人的典型和象征。

四、冲破礼教的勇敢斗士杜丽娘对柳梦梅的“至情”可以超越生死,她的死是封建礼教束缚的结果,而她的生则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挣脱。

回生后的杜丽娘为了守护得之不易的爱情,与封建礼教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杜丽娘抛开了世俗的婚姻观,没有考虑柳梦梅的门第,在无媒无聘的情况下毅然与柳梦梅拜天告地结为夫妻,迈出了公开向封建礼教抗争的第一步。

但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家庭称之为会是不会承认二人的婚姻的。

杜丽娘知道他们还必须为捍卫自己的幸福而斗争,婚后杜丽娘鼓励柳梦梅赴临安应试,以期通过柳梦梅的高中来迫使父母及社会承认他们的婚姻。

但这并不代表其向封建和世俗观念低头,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金殿之上,杜丽娘从容镇静、机智聪明,面对父亲再三弹压夫君的淫威,她慷慨词,据理力争。

杜丽娘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爱情,表现出其坚贞不移的意志和誓死不休的抗争精神,最终他们的婚姻获得了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实现了苦苦追求的理想。

汤显祖以其生花妙笔,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于文学的悠悠长河中熠耀千载的艺术形象——杜丽娘,四个阶段的成长与历练丰富了杜丽娘的形象,也使其具有了更为积极深远的意义。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她的形象感染了无数后辈,唤醒了人们强烈的生命意识,照亮了人们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

不止是杜丽娘形象深入人心,《杜丹亭》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上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深受迫害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段对女性的高度防与严厉禁锢。

用程朱理学来遏止人欲毕竟过于抽象,于是使用太后、皇刀的《女鉴》、《则》、《女训》来教化妇女。

当然最为直接、生活、具备强烈示意义的举措是树立贞节牌坊。

明代的贞洁牌坊立得最多,这些牌坊下所镇压着的,是一个个贞节女性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的灵魂。

一出《牡丹述》横空出世,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卫道士们痛感“此词一出,使天下女子不销魂,一方人不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这正是慑《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烈震撼力的嘤嘤哀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