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一轮复习:20个常见成语误用

合集下载

成语误用90例

成语误用90例

成语误用大盘点1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误用实例:众多的山峰,高峰俊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2.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误用实例1 :第二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误用实例2: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误用实例3: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一字排开,那他便首当其冲地映入你的眼帘。

3.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误用实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4.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实例1: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误用实例2: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5.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误用实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6.万马齐喑: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误用实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不少单位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很多人才脱颖而出,万马齐喑,可喜可贺。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误用实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误用实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9.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

误用实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进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0.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1•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误用实例1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行测积累:20个易被误用的成语,你用对了吗?.doc

行测积累:20个易被误用的成语,你用对了吗?.doc

本文0(小编总结行测言语理解20个易被误用的成语,你用对了吗?1、危言危行【解释】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解为“危险”的意思而误用。

2、汗牛充栋【解释】形容书籍极多。

【误用】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3、不以为意【解释】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误用】不能与“不以为然”相混淆。

4、万人空巷【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涌向某处(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解为巷子里空无一人。

5、瓜田李下【解释】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6、登堂入室【解释】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误用】易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7、如坐春风【解释】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误用】与“景物”无关。

8、走马观花【解释】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9、曾几何时【解释】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误用】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10、久假不归【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用】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11、五风十雨【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12、不忍卒读【解释】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13、一文不名【解释】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14、求全责备【解释】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15、身无长物【解释】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石破天惊【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

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料。

高中语文的常见误用成语分析(2)

高中语文的常见误用成语分析(2)

⾼中语⽂的常见误⽤成语分析(2) ⾼中语⽂常考的四字词语 1、安步当车:从容地步⾏,就当乘车⼀般。

2、安⼟重迁:留恋故⼟,不肯轻易迁移。

3、⽩云苍狗:⽐喻世事变幻⽆常。

4、百⽆聊赖:指⽣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5、暴虎冯河:⽐喻有勇⽆谋,鲁莽冒险。

6、鞭辟⼊⾥:鞭辟:鞭策,激动。

⾥:内部。

指学习要切实。

形容⾔论或⽂章说理透彻、深刻。

7、别⽆长物: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8、不耻下问:不可⽤于⽐⾃⼰⾼明的⼈. 9、不孚众望:未符合⼤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

10、不负众望:没辜负⼤家的期望,褒义。

11、不胫⽽⾛:消息传得很快。

12、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论。

13、不可理喻:不能⽤道理使之明⽩,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知。

14、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15、不以为然:不以为是正确的。

16、不⾜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17、侧⽬⽽视:斜着眼睛看⼈。

形容憎恨或⼜怕⼜愤恨。

18、差强⼈意:勉强使⼈满意。

19、朝秦暮楚:⽐喻反复⽆常,也形容漂泊不定。

20、出⾔⽆状:说话没有礼貌。

21、粗枝⼤叶:本形容简略或概括,后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

22、⼤⽽⽆当:当:底。

⼤得没有边际,表⽰⼤⽽不合⽤。

23、弹冠相庆:指官场中⼀⼈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词。

24、当仁不让:当:遇到。

遇到应当做的事就去做,不推让。

25、道貌岸然:道貌:庄严的外貌。

岸然:⾼傲的样⼦。

多指⼈装出⼀本正经的样⼦。

26、登堂⼊室:⽐喻学识或技能由浅⼊深,循序渐进,逐渐达到很⾼的成就。

27、等⽽下之:由这⼀等逐级往下。

指跟某⼀事物⽐较起来更差。

28、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

29、颠沛流离:形容⽣活困苦受挫折,流离失所,⽆处安⾝。

30、顶礼膜拜:⽐喻崇拜到了极点。

31、⽿提⾯命:形容长辈教导热⼼恳切。

给你提醒:这些成语容易错

给你提醒:这些成语容易错

给你提醒:这些成语容易错30个高考常见易错成语,赶紧马住!成语向来都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之一,可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解答成语题往往是“做题凭感觉,正确看运气”,很容易就掉进出题老师特意挖的“陷阱”里。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30个高考常见易错成语,帮助备考的同学们避开“陷阱”,冲击高分!No.1安之若素(易错指数:★★☆☆☆)【释义】(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能心情平静,就像平常一样。

【例句】有些同志听凭别人宣传主观主义,也安之若素。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误用】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2014·四川卷)【提示】“安之若素”侧重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心情能保持平静,而“心安理得”多指自认为做事符合情理,心情坦然,没有负担。

No.2抱残守缺(易错指数:★★★☆☆)【释义】抱着残缺破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例句】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抱残缺守,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2015·全国卷II)【误用】整个村庄被一场罕见的龙卷风袭击过后,房屋毁坏无数,到处一片狼藉。

老人们抱残守缺,一个也不愿意离开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老屋。

【提示】①多用于思想方面。

②“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三者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但“抱残守缺”偏重守旧,多指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停顿,多指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墨守成规”偏重保守,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

一对一补习语文No.3不刊之论(易错指数:★★★★☆)【释义】不可改动的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订正,修改)。

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例句】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2012·江西卷)【误用】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高考语文,容易用错两用成语150例

高考语文,容易用错两用成语150例

高考语文,容易用错两用成语150例容易用错的两用成语150例两用成语指的是这一类成语,或同时具有两种不相同的意义,或褒贬色彩应意义不同而不同。

做题时如果按定势思维就有可能错选。

因此,我们平时应强化这方面的积累。

这里特辑100例以备应考。

1、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

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

2、老气横秋:形容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

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3、舞文弄墨:歪曲法令条文或玩弄文字技巧。

4、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

也比喻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

5、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或故弄玄虚。

6、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大而彻底。

也形容闹得很凶。

7、念念有词:指迷信的人小声说祈祷的话。

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8、堂而皇之:形容公开而不加掩饰。

也形容体面或气派。

9、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0、万紫千红:多比喻事业繁荣兴旺或事物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

也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

11、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放雄壮。

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也形容字迹潦草。

12、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

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13、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

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14、炯炯有神:形容眼光发亮,很有精神,多用于人物,也可用于一般动物。

15、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

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16、面面俱到:可以指各个方面都注意或照顾到了,没有一点遗漏。

也可以指虽然照顾到各个方面,但是一般化。

17、看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也可作褒义词。

18、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

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

19、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

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

20、行若无事:既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

也可以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21、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高考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哪些高考高频被误用的成语大盘点

高考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哪些高考高频被误用的成语大盘点

高考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哪些高考高频被误用的成语大盘点时间飞逝,距离六月高考的日子仅剩30天,在这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高三同学们如何复习好语文呢?首先要从基础抓起,在语文中,有很多成语常常被同学们误用而不自知,这些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卷中都是基础分,同学们务必稳拿基础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常被误用的成语,大家快来收藏吧!高考常被误用的成语盘点1、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 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2、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3、文不加点【解释】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4、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5、明日黄花【解释】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误用】不能被写作“昨日黄花”。

6、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7、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不胫而走【解释】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误用】不可与“不翼而飞”混淆。

11、目无全牛【解释】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误用】易被误解为缺乏整体观念。

12、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3、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4、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成语的误用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成语的误用

成语的误用成语的误用有一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敬谦错位、重复赘余、不合语境、轻重失当、搭配不当。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具体指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1.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要硬派我去,那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中的“差”是“稍微”的意思。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而1句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

2. 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文不加点”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而2却将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用错。

3.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

4.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在这里使用正确。

5.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6.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刊:更改。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7.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从巷里出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8.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9.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一轮复习:20个常见成语误用
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

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

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

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

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

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

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

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

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

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

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

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

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

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

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16、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

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7、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

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18、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

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19、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衷:内心。

内心动也没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

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20、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