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常见类型
成语误用七大类型

成语误用类型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例句1: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解析:‘年富力强’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年轻,而是力壮,例句中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略了‘年富’。
例句2: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解析: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例句3: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解析: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型二: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句: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句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解析:这是个贬义词,例句1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类型三: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句: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1.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2.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3.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4.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5.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
6.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7.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8.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9.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1.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12.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3.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15.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6.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7.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8.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9.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20.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21.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2.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23.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4.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2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26.别无长cháng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7.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8.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9.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30.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语基茶话会(一):成语识别与运用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1.词义理解不准型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a.衷:内心。
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
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褒义词。
(不能形容市场)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
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变本加厉: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
成语误用八大类型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误用的类型: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表意重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一、望文生义致误原因: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而未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历史语意。
或者断“词”取义,错误理解成语中的某些语素而忽略成语意义的整体性。
⑴各部门都应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4)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
例(1)“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2)“文不加点”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例(3)“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例(4)“年富力强”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年轻,二是力壮。
例句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视了“年富”的意义。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居民都吸引来了。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望洋兴叹:原指面对伟大的事物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久假不归:长久借用,不归还。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数典忘祖:查数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先的行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1、语义理解误用:
这是指成语本身意义的误用,也就是使用者没有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而作出错误的用法。
例如“下象棋”,“下”应是“走”;“笑里藏刀”,“笑里”应是“假笑”;“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应是“卖狗肉”。
2、语法误用:
这是指因没有掌握成语的语法形式,而使用错误的成语形式、词语句型。
例如“有好生之德”,“好”应该“善”;“乐极生悲”,“乐”应该“欢”。
3、搭配误用:
这是指使用者没有恰当搭配实际语境而出现的错误,例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瞧”应该是“看”;“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应该是“牛马风”。
4、补语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恰当的补充词语而使语意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三生有幸”,“三生”应为“一生”;“穷当益坚”,“当益”应为“当益处”。
5、同音误用:
这是指成语的词语或字的发音和其他的字的发音相似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乱七八糟”,“乱”应该是“郎”;“按图索骥”,“骥”应该是“驹”。
6、形式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使用成语形式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一把芝麻开门”,“开门”应该是“开门见山”;“拂袖而去”,“拂袖”应该是“拂袖而逝”。
7、省略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的省略成语词语而产生的错误,例如“金玉满归”,“归”应该是“堂”;“计上心头”,“计上”应该是“日夜”。
8、混淆误用:
这是指由于词语含义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例如把“假象”当作“假想”;把“因循苟且”当作“因势利导”。
成语误用类型12种

形近易混,音近易淆
•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 读音、 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词素 共同的词素, 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词素,在使用的过程中 极易混为一谈。 极易混为一谈。
语用之误:语法语境辨析
功能混乱, 1. 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画蛇添足, 2. 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不合语境, 3. 不合语境,整体不协 不合逻辑, 4. 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或自己人);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或自己人); 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 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 不准,就会犯敬谦错位的错误。 敬谦错位的错误 不准,就会犯敬谦错位的错误。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 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抛砖引玉的作用 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 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 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 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成语
需注意褒贬的成语。
蠢蠢欲动 凤毛麟角 始作俑者 趋之若鹜 胸无城府 好为人师 守株待兔 前赴后继 翻云覆雨 侃侃而谈
成语误用类型
1. 2. 3. 4.
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对象误用, 对象误用,张冠李戴 褒贬颠倒, 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敬谦错位, 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的 定的典故 典故, 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 僻义(生僻语素), ),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 僻义(生僻语素),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 上的难度。 上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类,误解成语意义
例1: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 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便感到热,实际意 义是比喻权势气焰之盛,而例句中却理解为热门,当然会 误用。学习成语不可望文生义。一定要查阅工具书,全面 认识成语,明白成语中每个字的含义,成语的来源、原义, 最终认清成语的实际意义(整体意义),要特别注意下列 成语常因误解意义而误用: 明白黄花、火中取栗、万人空巷、不刊之论、目无全 牛、空穴来风。
• 第六类,误把彼成语当作此成语使用
例6(出自1993年高考题):我本来就对那 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 人意吗?
例句中的“差强人意”应该改用“强人所 难”。“强人所难”的意思是勉强别人做为难的 事,而“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 意。 • 这也是成语误用常见的一类。两个成语有一 两个字相同,但意义不同,却误把彼成语当作此 成语来使用,当然会造成误用。 • 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要注意防止混用:望 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一设身处地,耳濡 目染—耳闻目睹,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 第五类,部分语境条件不具
例5: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 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的意义是众多学生。例句中虽 具有“学子”的条件,但不具有“莘莘”(众多) 的条件,所以不能使用这一成语,用了则错。 • 再如“力换狂澜”是比喻尽力拘回险恶的局 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那么就不能用 这个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 助;如果语境中不是同处困境,只是同处一处, 相互帮助,那么就不能用这一成语
• 第七类,表意重复 例7:军阀混战连年不止,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例句中的“民不聊生”意思是人民没办法生活。 其中“民”字与语境中的“劳苦大众”表意重复。 • 这类误用也较为常见,像“广大灾民哀鸿遍 野”,“百姓生灵涂炭众多的莘莘学子”、“寒 舍真是篷筚生辉”,“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目前的当务之急”,“妄自菲薄自己”等等。
• 第二类,搭配错误
•
例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 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 美奂。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的实际意义是形容屋舍 高大华美,例句中却用来形容艺术品,所以用错 了。容易搭配错误的成语很多。 • 如:“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 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 “青梅竹马”只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若用来形容其他东西 多则不可
• 第四类:褒词贬用 例4:这个流氓团伙为非作歹,罪恶累累,在这一带已是 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这个成语,实际意义是人人称赞,是个 褒义词。例句中误以为意义是人人诉说或指斥,当成贬义 词使用,故属误用。成语中,像“生龙活虎、赤胆忠心” 之类,一看便知其感情色彩是褒义。但还有不少褒义成语, 其感情色彩容易被稿错,造成误用。下列成语是褒义词, 不可贬用: 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 置之度外。
• 第三类,贬词褒用
例3: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 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 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个贬义词,在此例句中却当 作褒义词来运用,所以用错了。成语的感情色彩, 有的较为明显,从字面能看出来,如“狼心狗肺、 害群之马”等,一看便知是贬义词;有的不明显, 必须查阅工具书才能知道,或者在长期阅读中多 次遇到才能感悟出来。要注意下列成语的感情色 彩是贬义,不可褒用: 满城风雨、形形色色、半斤八两、等量齐观、费 尽心机、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