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朱元璋(一)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https://img.taocdn.com/s3/m/db8a07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1.png)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绩篇一: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绩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1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1个放牛娃,只不过是1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
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不过有关朱元璋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集中奉献给他的敬仰、赞美与唾沫,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掀起一场暴风雨般的争论——如果刺激得当的话。
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
功绩一: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削平群雄,结束了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
说明: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下大乱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
朱元璋自参加红巾军不久,就以自己的英勇与才智获得赏识,并努力拼搏,终于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支劲旅的统帅,进而率军消灭了相邻的好几个比较强大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伐蒙元,一路势如破竹之下,很快就克复了元朝的都城大都。
之后,朱元璋又经过几次讨伐,最终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明朝。
中国历史每逢乱世时,便是群雄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时候,但每次混战到最后,则又必定会回落到各家归一、天下一统的局面。
而这最后的胜者,通常也总也有其胜出的理由。
无论是刘福通、朱元璋,还是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对于腐朽的蒙元统治者来说,那当然都是正义之师;但若拿各支农民军互相比较的话,那恐怕就没有正邪之分了——各家都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汉族人的政权不是?所以,朱元璋最后的胜利是无可指责的,他既非继承,也非窃取,而是全凭自己诚实的奋斗夺得这谁都可以奋力抢夺的天下的。
历史趣谈:为什么说朱元璋是草根创业青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为什么说朱元璋是草根创业青年
导语:朱元璋,他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终成大业,他的个人经历是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传奇。
那么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朱元璋,他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终成大业,他的个人经历是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传奇。
那么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的呢?朱元璋是起兵后打败陈友谅等,建立大明政权的.这里有与众不同处.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一次,是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其他政权都没有这样的历程。
朱元璋还是所有开国皇帝得位最正的一位.他在前朝是没有当过官职的,不是前朝的人背叛而来的.取得皇位过程是从最低的地位起家的.他是没有依靠没有做过官的。
刘邦还不太一样.不是真正的布衣,至少是个亭长.不过是官太小.他相当于派出所所长。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可不敢上县令家闹去,他是真正的草根,所以他得位是最正的,没人敢与他比.当然这也是他的心病,出身太寒微了.攀攀亲,找到了朱熹.一天—小官来到京城,他是县中的典史,管治安的,朱元璋问他,你是安徽人,姓朱,是不是跟朱熹有点关系.这小官—点,紧张.也不敢乱认,说不是.朱元璋一听,别扭了.这样的小官,尚且不乱认祖宗,我何以乱认人家呢?从此再不提这事了.我就是布衣一个.从此后,写的任伺东西上都是“朕本淮西布衣”.我们读到的反而是豪气。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草根青年。
由于朱元璋取得的丰功伟业与他出身的寒微有着巨大反差,于是人们在谈论他的同时,更愿意去关注他传奇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他幼年时的生活,他的放牛故事,他的和尚生涯,各。
3-2 睡前故事臭头皇帝朱元璋

3月2日臭头皇帝朱元璋小朋友们,你知道朱元璋是谁吗?他就是推翻了元朝的大英雄,后来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明太祖。
不过,虽然他是皇帝,可是大家都喜欢叫他:“臭头皇帝朱元璋”,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啊,朱元璋是个孤儿,很小就没有爹娘疼爱他了。
他成天就在大街撒野玩耍,饿了就张口向人讨点东西吃。
他又是个赖痢头,一头的疤眼就像是铜钱一样,流着油臭臭的脓汁,谁看了他都嫌他呢。
可是朱元璋却不管别人讨不讨厌,照样调皮捣蛋。
传说他是个真命天子,命中注定将来一定会做皇帝的,而老天爷为了保佑他,才叫他长了个臭头,这样一来,就没人会注意他啦!最稀奇的就是他有一张金口,说出口的话立刻成了“金口玉言”,而且一定会实现的,上至天上的神鬼,下至地上的草虫鱼鸟,都得听他的差谴。
有一天,他和一大群顽童在青青的高梁田旁打闹,彷拂小蚱蜢莳的活蹦乱跳。
“我们来骑马打仗好不好?”一个小孩大声嚷着。
“当然好啊!可是要先选一个皇帝来指挥”。
他们把割草的竹篮子一个叠起一个架起一个宝座。
还约定好了,谁能够坐上宝座而篮子不垮下来的,他就是皇帝啦!结果,每个孩子才刚刚踏上脚,篮子就“哗”的滑散了,只有那个最脏、最顽皮的朱元璋,却慢慢地爬了上去,然后稳稳坐定,篮子晃也不晃一下。
于是,小孩子都煞有介事的磕头参拜,叫他“皇上”。
朱无璋领着他们演习打仗。
“前进!”“后退”他总是有模有样的发号施令,连大人看了啧啧称奇。
后来,收养他的姑母看他满街玩闹讨饭,实在太不像话了,就叫他去放牛去了。
放牛可真是一件快活事,每天他把牛一牵到山坡,就口里喃喃地念着:“快快长,快快长,牛猛长,草猛长”。
然后他说完话,撒腿就去玩自己的。
那些表草,听了他的金口玉言,不敢不长。
牛吃了一寸,草就长它一寸,无论牛吃得多急多快,那草总是供得上,也因此牛也长得又肥又壮的。
日子安份不了几天,朱元璋忽然口馋想吃牛肉,就地拾了一堆的柴火,红红的烧起来,他又用长长的高粱叶做刀,就这样把姑母家的牛给宰了。
朱元璋简介资料

朱元璋简介资料明太祖朱元璋(13____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驾崩,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紫金山孝陵。
朱元璋生平事迹出身布衣朱元璋出生于13____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反元斗争加入义军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
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
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大权,是一个神与人的结合体,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人。
皇帝是全国最高的教主,通过“封禅”、“祭祀”等仪式,维护着自己“天子”、“真龙”的身份。
下面就分别列举出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一、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汉高帝刘邦绝对是一个无赖性的“草根人士”,就连他的名字都是称帝后改的,本名叫刘三(刘季)。
就连最善于为皇帝遮丑、掩饰的正史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他“改写”为一个生来就聪明绝顶、谋略过人、受人赏识的英雄。
《史记》、《汉书》都说刘邦从小就无赖懒散、喜酒好色、懒惰顽劣、游手好闲,从不从事农业生产。
因此,不仅邻里乡亲极为鄙视他,就连他的父亲太公都看不起他,经常拿老二刘仲跟他比,可《史书》却没记载当时刘邦是怎么回答的,可能这个无赖脸皮厚的根本没当一回事。
而且,刘邦还鄙视读书和读书人,《史书》上记载刘邦见到儒生后会把他们的帽子摘下向里面撒尿,简直是一个混蛋!刘邦也是我最看不起的一个皇帝,骨子里的鄙视。
可命运弄人,秦始皇帝死后,天下大乱,刀兵四起。
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也趁乱起兵,自称沛公,跟随项梁、项羽打天下。
趁项羽在黄河以北跟秦军主力鏖战之时,刘邦向西进军咸阳,灭掉秦朝。
随后的史实如“鸿门宴”、“楚汉相争”到最后南面称帝就不在赘述。
二、汉昭烈帝刘备(161-223)无论刘备再怎么苦心极虑地跟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的儿子)这个大蛀虫攀上关系,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刘备也是一个“草根阶层”。
《三国演义》、《三国志》都说刘备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贩履为生,过着贫寒的生活。
《史书》上说刘备双手过膝、自顾能见其耳,而且还学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
《史书》还记载刘备小时候玩耍时,指着房前如皇帝车盖的般的桑树说:“以后我也要坐在这样的车盖下面”,这极有可能是史家杜撰出来意在粉饰刘备自小就自命不凡的品质和远大的理想。
漫话历史:走进 “草根”皇帝朱元璋

漫话历史:走进“草根”皇帝朱元璋广东佛山章强朱元璋,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经过17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削平群雄,结束了蒙元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维持了历史上少有的三百多年繁荣与强盛。
有关朱元璋的评价,历来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
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任然中国封建社会位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功绩一:政治上,创新政治制度,整饬官场秩序,促进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方面,政治上,创新政治制度。
例如,在中央,朱元璋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即殿阁大学士),这就是明朝内阁制的雏形。
后来,它为日本、英国所学习,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内阁制与首相制。
在地方,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来分掌行政、司法、军事这三项权力,三司地位平等,互不统辖,直接对中央负责。
应该说,蕴涵了当今西方国家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这一分权思想。
其设置的情报和特务组织锦衣卫。
作为一项制度,几百年后仍为世界各国安全情报部门借鉴、学习。
另一方面,朱元璋还大力整治官场,其反腐反贪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甚至可谓空前绝后。
据记载,明初官员,凡贪污60两银子者,一律处死.绝不姑息。
遍览历代史册,从古至今,又有哪一位皇帝能像朱元璋这样为了老百姓的权利与幸福,而不惜于得罪庞大而强悍的腐败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呢?功绩二:经济上,重视民生,建立社会救济制度,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为解决流民的无地问题,朱元璋鼓励老百姓开拓荒地,规定凡所开垦荒地,其田均永远为开拓者自有,且三年免税;朱元璋还鼓励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朱元璋高度重视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为正常的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帮助;税赋方面,不仅农业轻税,商业也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对于小摊小贩,则一律免税;诸如此类的抚农护民农政策,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建立社会救济制度。
如救灾制度:全国各地凡逢遇水旱等灾害,则不但免除当年的税赋,并开仓赈灾;再如济贫制度:设立济养院,凡生活无着落者则收留之并按月发给粮食等;贫穷人家无力埋葬死者的,由政府赞助陵地和丧葬费;年满八十的老人,国家赐给爵位及养老待遇;外出的饥民回到家乡以后,政府按日发给口粮,国家则办公共工程以安置流离失所之民……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很快稳定了社会与民心,恢复和促进了农业与经济的发展。
朱元璋犯了三大忌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一个笑话

朱元璋犯了三大忌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
是一个笑话
展开全文
第一忌讳:草根皇帝朱元璋登上帝王位,开始血腥屠杀跟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凸显了他的家庭养成教育的短板。
没有容人的气量和胸怀,因为贵族不是一代养成的。
第二忌讳:朱元璋又做了第二件事,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家族子弟结婚,选择小家碧玉,这是非常致命的,皇室基因很难得到优化。
嫔妃自身教育上的短板,让她们很难给后代适合皇室的教育,眼界和肚量都缺乏教养。
所以,明朝皇帝多混蛋,性格乖张暴虐。
个个是奇葩,外戚专权的确杜绝了,可是帝国的继承者,内在缺乏教养,外在缺乏母系的支持,面对负责繁重的政事手足失措,自暴自弃者甚多。
都说当皇帝好,承受的压力太大,缺乏城府的皇帝基本会被逼疯。
一个人的城府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
显然,朱元璋不理解这个事实。
第三忌讳朱元璋内心自卑,一边靠屠杀震慑百官,一边破天荒的免了读书人的税,结果闹出了一个笑话,皇帝没钱了,靠着一群太监弄钱,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太监名传青史。
一个冷笑话出现了,大明养士300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太多的读书人当了识时务者,倒是那些身残志坚的太监,在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拿起刀,为国殉难。
当皇帝靠的不是勇气而是睿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一个笑话。
自身驾驭国家的能力不足,士兵的军饷都开不出来,因此给造反者提供了大量兵员。
朱元璋的统治理念空前绝后。
草根皇帝的特殊性嗜好:玩寡妇为乐

[键入文字]
草根皇帝的特殊性嗜好:玩寡妇为乐
【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草根皇帝的特殊性嗜好:玩寡妇为乐
草根出生的明太祖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
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他的功劳不可磨灭,但他的后宫私生活更令人关注。
下面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的嗜好有哪些?
反腐倡廉“反贪官”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
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所以,他登基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首先,他的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
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
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
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
朱元璋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四菜一汤”宴群臣
明王朝建立时,百姓生活艰难。
而功臣们,自然会尽情享乐一下,产生一些骄纵之气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是,从社会最底层上来的朱元璋深深知道民间的疾苦,也知道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根皇帝朱元璋(一) 2课时
——从农民阶级蜕变成地主阶级
主讲人:王伟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汉明两朝的开国者——刘邦和朱元璋在性格及政治作为上也有极大地相似。
他们都出生贫寒;都善于用人,这点尤其体现在战争中;都完成了从农民战争向农民战争的对立面转变;建国后,为巩固自身统治都采取了残酷的措施。
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性格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属于农民战争领袖的共同特性。
但由于刘邦和朱元璋所处的时代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即上升时期;而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病态发展的趋势。
所以朱元璋的性格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一)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
明太祖好读史论史,尤其是《汉书》。
《明实录·太祖实录》直接记载就多达8次,与臣下讨论汉史的有41次之多。
而且,朱元璋读《汉书》的时间很长,从元至正二十一年一直到洪武末年,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从朱元璋对《汉书》的偏爱上,就可以看出他对刘邦的崇拜。
当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见到李善长时,问以定天下之策。
李善长回答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刘邦由布衣成为皇帝的事实,对朱也是很大的鼓舞。
既然刘邦能成为皇帝,自己有何不能!从此,刘的形象就时时呈现在朱的脑海中。
朱元璋在封大臣汪广洋、刘基时,把他们比作张良;封李善长时,把他比作萧何,“制词比作萧何,褒称甚至。
”显然,朱元璋是以刘邦自居。
而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影响着他在建国前后的推行的政策和措施,影响着朱元璋的性格。
(二) 刘邦与朱元璋的相似性
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
而他们在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1)出生贫寒
刘邦出生于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
巧合的是,朱元璋的祖籍也在沛县。
刘邦的父母无名,于是就叫刘太公、刘媪。
而刘邦自己的原名叫做刘季,即刘家的第三个儿子,实际上,也是没有名字。
而朱元璋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是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后才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一种武器)。
在中国古代,姓名是人尊贵的象征。
从刘邦和朱元璋及其家人的无名中,我
们就足见两人的出身贫寒,两人都是白手起家了。
(2)“知人善任”和“不嗜杀人”
虽然刘邦出身贫寒,文化素质不高,司马迁也毫不隐其恶,用“好酒及色”这样的词语形容他们的开国之君。
但是,刘邦最终能平定天下,建立和巩固大汉王朝,与其善于用人时密不可分的。
他在一定范围内能吸收和重用一批知识分子,组成一支智力军队,为其出力效劳。
建国后,刘邦在谈到自己胜利的原因是也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刘邦不仅看重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吸取知识分子的意见,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怀柔政策。
宋代学者钱时指出“项羽可君乎?曰:残暴忍人也,屠城坑卒,如毙狐鼠,安能为君!可臣乎?曰:从卿子冠军(宋义),则斩卿子冠军;事义帝,则杀义帝,安能为臣!……沛公入关,秦民大喜,而汉氏四百年之祚(帝位)卒定于此日有以也。
”
朱元璋奉刘邦为偶像,将秦末与元末形势相比较,寻找从哪些方面学习刘邦。
他常常同谋士们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他曾问孔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孔克仁回答“知人善任使”,他还答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
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知人喜任”,广泛地招纳人才,根据各人的才能加以任用,发挥各自的特长。
李善长、刘基有谋略,留在身边作参谋,宋镰博学,作为自己的老师和顾问。
朱也接受了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还多次告诫部下将领不要乱杀人,他派徐达率军攻镇江时,行前对徐达说,“吾自起兵,未尝妄杀。
卿宜体吾心,戒城士卒,城下之日,毋狱掠杀戮。
韦犯命者,处以军法,纵者罚毋赦。
”
终于,在元末战乱中成为最后的获胜者,建立的大明王朝。
(3)即位后对待功臣的残暴
刘邦、朱元璋登上帝位,依靠的是与他们地位相当的一批文臣武将的支持,称帝后,这些人都是开国元勋,为了酬劳他们,刘、朱在建国初期也对他们赏爵禄、赐土地,但对他们终究不大放心,特别是有的人在战争中的态度值得怀疑。
韩信、彭越就因此而受杀害。
明太祖即位后,便设立了锦衣卫作为监督群臣的特务机构。
著名的“胡蓝之狱”除了胡惟庸、蓝玉被杀之外,还株连数万人,其中无辜者居多。
李善长、傅友德等开国功臣就因此而受死。
通过这两次党狱,元勋宿将被杀殆尽。
有人做过
统计,明初的开国元勋中只有汤和一人未受牵连。
作业: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的原因。
(20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