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柴油机零部件行业研究
2023年汽车柴油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汽车柴油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柴油机行业市场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
随着各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燃料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汽车柴油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一、市场现状目前,汽车柴油机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柴油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全球范围内,柴油机和汽油发动机是主流动力系统。
然而,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柴油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
德国是柴油车的主要制造国,但自2015年以来,柴油车销量开始下降。
2017年,欧盟市场柴油车占比仅为39%。
2. 燃料经济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燃料成本上升,汽车制造商正致力于开发更加燃油经济型和环保的柴油机。
例如,奥迪公司已宣布在2025年前停产所有柴油车。
3.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新兴市场的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型商用车的销售。
例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柴油车市场,重型商用车占柴油车总销量的90%以上。
4. 柴油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柴油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市场变化。
例如,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阶段,其中利用先进的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严格的排放控制,降低了柴油机的运行成本。
二、市场前景分析虽然柴油机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但是柴油车依然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
随着新兴市场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柴油车市场前景仍然看好。
1. 新兴市场需求继续增长在新兴市场,汽车销售量正在迅速增长。
根据统计,预计2025年重型商用车销售量将增长45%以上,主要由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驱动。
这将为柴油发动机市场增长带来机会。
2. 环保要求提高,柴油机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柴油机技术不断进步。
例如,柴油机的智能化技术、减排技术和燃油经济性改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助于降低柴油车的运行成本和排放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3. 市场份额缩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虽然柴油车市场前景看好,但是市场份额正在缩小。
随着环保和经济要求的提高,汽油发动机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扩大,两者竞争将更加激烈。
矿用防爆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

矿用防爆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矿用防爆柴油机是矿山井下作业中常见的动力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矿山作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由于矿山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和严苛性,矿用防爆柴油机需要具备防爆、防尘、抗湿等特殊技术,以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
随着矿山工作深度的增加和作业环境的复杂化,矿用防爆柴油机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其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现有的矿用防爆柴油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矿山作业的需求,但仍存在着诸多技术瓶颈和局限性,亟待新的突破和创新。
对矿用防爆柴油机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矿用防爆柴油机技术特点、现有技术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矿山作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矿用防爆柴油机作为矿山工程中关键的动力装置,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矿用防爆柴油机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矿山工人的生命安全。
矿山本身存在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而防爆柴油机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对其防爆性能要求极高,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防爆柴油机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矿用防爆柴油机的节能减排性能对矿山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矿山企业也面临着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要求,研究如何提高矿用防爆柴油机的能效,减少污染排放对矿山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矿用防爆柴油机的关键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还可以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矿用防爆柴油机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动力装备。
通过对矿用防爆柴油机技术特点、现有技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解决技术上的难点和挑战。
2023年柴油机泵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柴油机泵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柴油机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柴油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农业、能源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柴油机泵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行业竞争、产品结构、市场趋势等方面对柴油机泵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柴油机泵需求量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农业等领域,柴油机泵的需求量更为旺盛。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柴油机泵市场规模每年都在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柴油机泵生产和消费国家,市场规模占据全球的较大比例。
行业竞争方面,柴油机泵行业竞争激烈。
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在国内市场,一些知名品牌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如沃尔沃、卡特彼勒、斯托、玉柴等。
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一些外国品牌也在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产品结构方面,柴油机泵的品牌和型号繁多,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根据功率、用途以及工作方式的不同,产品结构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柴油机泵主要分为离心泵和容积泵两大类。
离心泵主要用于液体的输送,容积泵主要用于空气和液体的输送。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柴油机泵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
市场趋势方面,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柴油机泵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柴油机泵的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对柴油机泵的需求可能会减少,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柴油机泵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竞争激烈。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柴油机泵行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柴油机可靠性试验研究概述定稿

柴油机可靠性试验研究概述田立新刘家满(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本文由《汽车工业研究》杂志主编范海涛分享摘要:阐述了可靠性的重要意义,简述了国内外可靠性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当前柴油机台架可靠性试验的项目,其中重点介绍了交变负荷耐久试验及冷热冲击循环耐久试验以及经过实践检验的优化试验方法。
简单介绍了燃油系统穴蚀耐久试验、三高耐久试验、排放耐久试验等概况,提出了可靠性试验评价准则,展望了可靠性试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柴油机可靠性试验热冷冲击交变负荷穴蚀试验1 前言国内柴油机新产品开发2000年之前还比较单一,可靠性方面的研究相对不够成熟,对于可靠性试验的标准方法以及评价准则还处于学习探索完善阶段。
随着德国FEV等机构提出可靠性理念,以及一些发动机合资企业的建立,尤其是随着新产品开发的增加以及国产化工作的需要,可靠性越来越被主机厂所重视,可靠性试验的标准日趋规范,一汽技术中心以及潍柴等研究机构和主机厂相继成立了机械开发专职部门,培养了一批机械开发工程师,致力于发动机可靠性的系统专业工作。
2 可靠性的重要意义柴油机可靠性试验是通过规定的工况进行耐久试验,来验证和评价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为优化设计及质量提高提供依据,最终使柴油机达到可靠性目标的开发过程。
柴机油可靠性试验通常分为台架可靠性试验、道路可靠性试验及用户可靠性试验,而台架可靠性试验验证是否科学充分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影响柴油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指标及成本价格等。
从整车用户角度而言,在关注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的可靠性,缺乏可靠性保证的产品即便动力性与经济性再好也没有竞争力可言,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可靠性水平已经成为产品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和关键要素。
3 可靠性试验的国内外现状可靠性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电子领域开展起来,真正应用于发动机行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
风冷柴油机运动件调研报告

风冷柴油机运动件调研报告一.引言单缸柴油机, 众所周知“西欧以风冷为主, 日本以水冷”为主的格局几十年未变,由于其结构简单, 单缸卧式水冷柴油机基本上采用凝汽冷却或蒸发冷却, 手摇起动, 操作方便。
卧式水冷以日本久保田、洋马、富士重工最具代表性。
风冷单缸柴油机基本上是立式机型, 考虑其热负荷, 都采用直喷燃烧室, 且结构轻巧、噪声低。
风冷柴油机的生产主要在欧洲, 如意大利、德国和英国。
日本虽然50、60 年代也生产过小型风冷柴油机, 但直到1983年以后才逐步推出新一代风冷柴油机, 由于采用了很多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使得部份机型可以与小型通用汽油机媲美。
这些新技术包括高性能直喷燃烧系统、双弹簧喷油器、超小型燃油系统、回弹起动器、自动减压装置、双轴平衡、尼龙风扇、复合钢板、工程塑料以及压铸工艺。
近年来,我国的风冷柴油机迅猛成长起来,其主要生产厂家有:常州柴油机厂、山东潍柴、重庆共石机械有限公司、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常州大道机械有限公司等。
曲轴、连杆、活塞是往复式柴油机的主要运动件,它曲轴连杆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使塞往复运动、曲轴旋转运动而转变为机械能,对外输出动力;在其他冲程,则依靠曲轴和飞轮的转动惯性、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为下一次作功创造条件。
因此,设计一组好的曲轴连杆机构以及活塞将能更好的传递机械能,提高内燃机的机械效率。
二.风冷柴油机运动件的工艺要求1. 活塞1.1 工艺要求活塞是发动机中工作条件最严酷的零件。
由于活塞顶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燃气最高温度可达2 500 K 以上,而其散热条件又较差,致使活塞承受很高的热负荷,一般活塞顶部温度高达600 ~ 700 K,高温使活塞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热膨胀量增大。
活塞顶部在作功行程时,承受的气体压力瞬间可达5 ~ 10 MPa ,高压容易引起活塞变形,磨损增加。
活塞在气缸中高速运动,平均运动速度可达8 ~12m/ s ,高速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力。
我国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瓦锡 兰
1 3 1 5
曼恩
85 81
三菱
2 4
瓦锡兰
3 4 3 7
曼恩
27 2 4
卡特彼勒
25 2 0
其他
1 5 1 8
20 0 9年
21 0 0年
2 1正 01
l 2
1 3
22
8 5
8 4
76
3
3
l
3 2
船 舶推 进 动力装 置 和船舶 电站 ,在船 舶 总成本 中各
1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1 1 产 业 区域 分布 .
占 1 % 一1 % 和 3 ~ % ¨ ,其 中船 用 柴 油 机 主 0 5 % 5 机被称 作船 舶 “ 心脏 ” 。近 年来 ,随着 我 国新 造 船
20 0 5年前 ,我 国船 用 大 功 率 柴 油 机 主 要 生 产 商为两 大 船舶集 团 ( 国船舶 重 工 集 团公 司 和 中 国 中 船 舶工 业集 团公 司 ) 下属 企业 。2 0 0 5年 以来 ,我 国
4 2
46
3 1
2 5
22 Biblioteka 8 1 51 22 9
1 8
20
数 据 来 源 : 瓦锡 兰 公 司年 报 20 2 1 年 。 07— 0 1
近年来 ,我 国船 用大 功率柴 油机企 业通 过 消化
吸收 引进 的专利 技术 进行 国产化 研制 ,已具 备 了生 产 各 型专利 船用 柴油 机 的能力 ,形成 了较 为完善 的
不 明显 ,技 术壁 垒较低 ,所 以技术 品牌 众 多 ,生 产
表 1 20 2 1 0 7— 0 1年全 球 船 用 主 机市 场份 额 分 布 年 份
世界及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行业发展研究_刘啸波

Research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Low-speed Marine Diesel Engine at Home and Abroad
LIU Xiao-bo1,2, REN Hui-long1, LI Chen-feng1
(1. College of Ship Building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erbin 150001, China; 2. China Shipbuildi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192, China)
与韩国相比,虽然日本造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水 平仍然明显领先,但是由于日元升值等问题,导致日 本造机企业在与韩国的海外竞争中不占优势。同时, 由于造船业下滑,导致日本造机产业的发展进入瓶颈 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数据[8],2007 年至 2011 年日本船用低速机产量(单机功率在 1 万马力以上) 相对较为稳定,总台数基本维持在 400 台左右,年均 产量 810 万马力。根据克拉克松统计数据测算[6],2007 年至 2011 年日本船用低速机年均需求约为 720 万马 力。可见,日本船用低速机产量主要以满足国内需求 为主,国际市场订单较少。
1 世界船用低速柴油机行业发展概况
1.1 市场规模 1.1.1 接单规模
根据《柴油机与燃气轮机》中的船用柴油机订单 调查报告,世界船用低速柴油机新接订单情况如图 1 所示[1-5]。在前一轮的船市高峰期,船用柴油机订单增 长迅速,并在 2007 年左右达到顶峰,成交量超过 2700 台。受 2008 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造船形势恶化的影 响,世界船用低速机订单大幅下滑,2009 年成交量仅 为 2007 年成交的 20%。2010 年和 2011 年成交量有所 恢复,但整体形势也不乐观。2011 年全球船用低速柴 油机新接订单 854 台,功率合计约为 2000 万马力。按 照每马力 200~270 美元测算(据专家介绍,我国船用低
2014年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发动机零部件行业威孚高科
分析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专注发动机核心零部件 (3)
1、国内最大的内燃机零部件供应商 (3)
2、与博世合作深入发动机领域 (4)
二、主推喷射和后处理系统 (5)
1、喷射和后处理系统是主要盈利产品 (5)
2、继续扩张盈利业务 (7)
三、排放标准助推柴油机升级 (9)
1、国IV 标准对柴油机要求高 (9)
2、油品问题已解决,只待升级柴油机 (10)
3、两种主流升级方案 (11)
四、后处理系统市场空间达170 亿元 (17)
五、其他业务 (19)
1、喷射系统占据市场半壁空间 (20)
2、进气系统辅助完善产业链 (21)
六、盈利预测及风险 (22)
1、盈利预测 (22)
2、主要风险 (23)
一、专注发动机核心零部件
1、国内最大的内燃机零部件供应商
威孚高科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从事内燃机燃油系统产品的生产,燃油系统测试仪器和设备的制造等业务。
产品覆盖内燃机进气系统、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机动车尾气后处理系统,为国内各大汽车厂和柴油机厂提供配套产品。
目前公司股份总数10.2 亿,截止到2014 年10 月25 日,实际控制人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威孚高科20%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ROBERT BOSCH GMBH(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持有14%的股份,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2%。
公司目前有4 个控股子公司,分别是威孚力达、威孚金宁、博世汽柴和中联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柴油机零部件行业研究
(一)行业发展概况
1、汽车行业情况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现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支
柱产业,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已步入产业成熟期。
汽车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
2010 年以来,受益于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汽车工业逐渐企稳回暖。
其中,商用车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全球商用车销量分别为2,336.61 万辆、2,439.20 万辆、2,595.49 万辆,同比增长0.69%、4.39%、6.41%。
2010-2017 年,全球商用车产销量的情况如下:
(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在中国国民经济建
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
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并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
业之一。
2005-2015 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 中所占比例由2005 年的1.18%上升至2015 年的1.54%,年均增速达到2.72%。
2005 年-2015 年,我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及其占全国GDP 的比例情况如下: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显著拉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
国家
信息中心分析认为,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的汽车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关
系是1∶7,即汽车产业每增加1 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 个就业岗位。
从汽车工业链来看,汽车产业涉及诸多行业,带动100 多个产业的发
展。
鉴于汽车对上游钢铁、石化、橡胶、玻璃、电子和下游金融、保险、维
修、旅游、租赁等产业的拉动作用,2015 年中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
献度在5.7%以上。
从产业规模看,2017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4
万辆和2,887.89 万辆,2018 年1-6 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05.77 万辆和1,406.65 万辆。
2017 年中国自2013 年以来连续5 年超过2,000 万辆,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的市场份额已从2005 年的8.59%提高到2016 年的30.30%4,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随着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
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为中国成长为
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奠定了基础。
从各细分市场看,乘用车方面,2017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增长有所趋缓,仅同比增长1.58%。
商用车方面,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增长,工业、批
发和零售业规模增长带动贸易规模增长及相关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以及新版国
标GB1589-2016 新法规执行带动交通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超
载的政策刺激下,中国商用车市场在2016 及2017 年来迎来较高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7 年中国生产商用车420.87 万辆,同比增长13.81%,同比增长率较2016 年上升5.81 个百分点,销售416.06 万辆,同比增长13.95%,同比增长率较2016 年上升8.15 个百分点。
2018 年1-6 月,新版国标GB1589-2016 对商用车市场的刺激逐渐减弱,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生产商用车220.40 万辆,同比增长7.88%,销售商用车229.11 万辆,同比增长9.05%。
其中,重卡市场受新版国标
GB1589-2016 的影响尤为敏感,随着新法规红利的逐渐减弱,重卡后续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工程运输的高速增长以及国家对环保治理造成的煤炭运输市场的影响。
2013年-2018 年6 月,我国商用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从汽车发动机燃料分类角度来看,柴油汽车方面,95%以上的柴油汽车为
商用车,因此其产销量与商用车的产销量的增长波动变化大体一致。
2017 年,
柴油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7.68 万台和313.79 万台,增长率分别为15.27%和14.55%,2018 年1-6 月,柴油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64.20 万台和169.19 万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4%和4.41%。
2013 年-2018 年6 月,我国柴油汽车
产销量情况如下:
2016 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6 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
现主营收入83,345.25 亿元,同比增长13.79%。
2016 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
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86.24 亿元,同比增长10.66%。
2017 年,行业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87,932.07 亿元、6,995.4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1.59%。
对商用车市场而言,公路建设的逐步加快、城镇化的推广以及城市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对载货车都会产生促进作用。
2、汽车零部件行业情况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已从最初的简单供应零散配件发展到系统供应整件和总成系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链条逐渐丰富,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在规模、技术、规范程度等多个维度实现了提升。
(1)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16 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与整车销售实现了同步发展,当前产值比约为1.7∶1,其中,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2016 年度销售额共计7,748.8 亿美元,同比增长2,679.28 亿美元,涨幅达到52.85%。
从区域层面来看,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三足鼎立”格局基本保持不变,日本、德国、美国仍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占据席位最多的国家,中国百强企业数量达到8 家,排全球第四位。
2017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分布如下: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布局,正向以中国等新兴市场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快速转移。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欧洲、北美及拉丁美洲。
其中,中国企业2017 年进步明显,首次有5 家企业同时出现在百强榜单中,这主要得益于主机厂的引领与带动。
一方面,中、日、韩等国家均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培育和带动了一批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加快汽车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并携同其合作伙伴或体系下的零部件厂商在亚太地区进行布局或扩大产能。
如康明斯公司,为全球领先发动机制造商,其成立于1919 年2 月,总
部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在全球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 多家分销机构及多个生产基地。
康明斯是第一家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外资柴油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