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宠物解剖生理学讲课教案

宠物解剖生理学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掌握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培养学生对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宠物医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三、教学难点。
1.宠物解剖生理学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理解。
2.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内容。
1.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定义。
宠物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宠物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包括宠物的器官、组织、细胞等结构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宠物解剖生理学是宠物医学的基础,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宠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宠物的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心脏、肺部、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此外,还包括宠物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理功能的研究。
3.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宠物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宠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和代谢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宠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宠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和代谢过程的基本原理。
4.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宠物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宠物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宠物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宠物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介绍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宠物医学的热情。
2.讲解。
详细讲解宠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宠物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宠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和代谢过程的基本原理。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宠物解剖生理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84.5学时,其中理论52.5学时,实验20学时,综合实践12学时适用专业:宠物养护与驯导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是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其它专业课的核心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宠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宠物有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通常学习,掌握被皮、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掌握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重点熟悉犬、猫的解剖特征。
本课程与后续的《宠物微生物》、《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饲养技术》、《宠物普通病》、《宠物病理》、《宠物药理》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宠物解剖生理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宠物医学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犬、猫有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利用实验室指导犬、猫基本的解剖知识等,能够更好地为《宠物临床诊疗》、《宠物病理》、《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等专业课程服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2.1 职业专门能力教育目标2.1.1 技能教学目标:(1)熟悉宠物体全身骨骼、关节的名称。
(2)熟悉宠物体全身肌肉、体表淋巴结的名称。
(3)熟悉宠物体全身各器官的形态位置以及在体表的投影位置。
(4)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方法。
(5)能识别显微镜下的器官组织切片。
(6)能够准确测定宠物的生理常数(心音、胃肠蠕动音的听取;脉搏检查;呼吸、心率和体温测定)。
2.1.2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犬、猫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
3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禽畜解剖生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60204 ]课程承担单位[ ]制定人[ ] 制定日期[2016.06.30]审核人[ ] 审核日期[2016.07.30]批准人[ ] 批准日期[2016.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三、课程性质家畜解剖生理是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研究正常畜禽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是基于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综合任务而设置的,为完成畜牧基础理论工作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服务的,不仅是专业课的先导,还能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后续任务是畜牧生产中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与改良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畜牧微生物与免疫》。
四、课程目标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利用实验室指导家畜、家禽基本的解剖知识等,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等专业课程服务。
通过学习,学生能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一)知识目标1.掌握家畜、家禽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2.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3.掌握家畜、家禽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各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4.掌握家畜家禽二者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点(二)技能目标1.能使用和保养显微镜2.能在显微镜下识别动物主要器官的组织构造3.能在活体上识别在诊断、治疗中常用的骨性、肌性标志4.能在活体上确认动物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5.能在活体上测定动物主要的生理常数6.学会动物剖检技术,并在尸体上阐明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三)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2.具备责任心强、忠于职守的爱岗敬业精神3.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工作效率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5.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自我学习提高知识与技能6.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意识五、六、设计思路围绕兽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动物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禽解剖生理总学时数:90总学分数:5适用专业: 养殖(一)课程性质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研究动物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关系,并为揭示正常机体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的机制;只有切实掌握机体正常结构的知识,才能进一步研究有机体的生理活动以及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形态变化的规律,所以它作为专业基础课即是前期课程的继续,又是为进一步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外科学、产科学、饲养学、生产学和繁殖学等课程提供形态学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结构,从而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目的和任务A.理论教学部分学习动物解剖学必须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发生发展的观点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微细结构,积累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借助于标本、模型、切片、装片、涂片、挂图、幻灯、录像、投影片、影视教学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
课堂讲详细得当,由浅入深,突出重点。
还要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动物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特征和生理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通过多媒体、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创造认识和动手机会,使同学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执行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及室内实验;认识各器官,系统部分以实验解剖为主,辅之以精讲,讲重点及难点,并结合实验条件尽量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突出“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及教学重点、难点绪论第1章畜禽体的基本结构(4学时)教学目标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宠物解剖生理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课程编码:205111004 学分:5适用专业: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学时:75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2016年4月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负责人签字):审定日期:2016年4月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宠物解剖生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讲授正常宠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课程。
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宠物解剖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犬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组织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了解猫、兔和鸟类的机体结构和功能。
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宠物有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着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思想,《宠物解剖生理》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又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后续《宠物病理》、《宠物内科》、《宠物药理》、《宠物微生物》、《宠物繁殖》、《宠物外产科病》和《宠物饲养》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宠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他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倡导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本课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
2014版《宠物解剖生理综合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标准(1周)-.

【学习目标】1.在犬体上熟练指出体表部位名称。
2.触摸常用骨性肌性标志及体表淋巴结。
3.确定犬、猫主要内脏器官的体表投影位置。
【重点难点】重点:体表部位名称,触摸常用骨性肌性标志及体表淋巴结。
难点:犬主要内脏器官的体表投影位置的确定。
项目三生理常数的测定【学习内容】1.体温的测定,在犬活体上触摸耳梢、腋下和腹股沟的温度。
犬直肠体温的测定方法。
2.心跳频率的测定和心音的听取。
3.呼吸频率的测定、呼吸式的观察和呼吸音的听取。
4.肠蠕动音听诊部位腹部听诊。
【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体温计内的水银柱,熟悉体温计的刻度。
2.掌握常用生理参数产生的原理及正常数值。
【重点难点】重点:测定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
难点:听取心音、胃肠音、呼吸音。
项目四犬解剖观察【学习内容】1. 犬的致死前准备工作;致死方法;剥皮步骤。
2. 犬局部解剖观察头颈部的解剖:观察胸头肌、臂头肌、颈静脉沟、颈静脉、胸骨甲状舌骨肌、颈总动脉、迷走交感神经干、气管、食管、甲状腺、下颌淋巴结、腮腺、颌下腺、咬肌、喉等。
前肢的解剖:观察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胸浅肌、胸深肌、下锯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臂三头肌、臂二头肌、臂肌、肩胛下肌、大圆肌等。
胸部的解剖:背最长肌、背髂肋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膜、纵隔、肺、膈神经、心包、心、前腔静脉、后腔静脉、肺动脉、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臂头动脉总干、膈肌等。
腹部的解剖:母犬标本上观察乳房、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形态和构造;公犬标本上观察阴囊、睾丸、附睾、精索、输精管和阴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肝、胰、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等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后肢的解剖:股薄肌、臀肌、缝匠肌、股阔筋膜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四头肌、坐骨神经、腓肠肌、跟腱等。
【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安乐死方法。
2. 通过对犬的局部解剖观察,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各系统、各部位的解剖构造以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一个综合性的掌握。
宠物生理解剖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宠物医学与护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宠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宠物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进行宠物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规范。
4. 提高学生对宠物疾病诊断和护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宠物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2. 宠物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规范。
教学难点:1. 宠物解剖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
2. 宠物器官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 宠物解剖模型或实物。
2. 宠物解剖工具(解剖刀、剪刀、镊子等)。
3. 教学课件或PPT。
4. 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宠物解剖生理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宠物解剖生理对宠物护理和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二、讲解宠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1. 宠物解剖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宠物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讲解宠物的主要器官系统1. 消化系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2. 呼吸系统: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3. 循环系统: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4. 泌尿系统: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5. 神经系统: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6. 生殖系统:讲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四、宠物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规范1. 宠物解剖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2. 宠物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宠物解剖操作中的安全性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回顾宠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器官系统。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宠物解剖操作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宠物解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解剖,教师纠正错误操作。
三、解剖操作后的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总结解剖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小动物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小动物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动物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Small Animal Topographic Anatomy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总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含小动物方向)、动物药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小动物局部解剖学是小动物方向学生的选修课之一,是研究狗、猫主要部位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色泽、硬度及其发生发展的学科,为动物医学专业小动物方向的学生以后的临床和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用切割等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狗、猫主要部位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关系及机体的发生规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比较详细、直观了解与掌握狗、猫主要部位各器官的名称、形态、结构和位置,为学好兽医专业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狗、猫各主要部位器官的名称、结构与相互关系;常见手术部位的基本构造。
2、教学难点:各主要部位器官解剖特点及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操作为主,结合主要器官的比较解剖,以实验动物尸体及活体的解剖实习为主。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1.狗、猫内脏活体观察掌握 42.狗、猫前肢关节解剖掌握 43.狗、猫后肢关节解剖掌握 44.狗、猫腹腔局部解剖掌握 45.狗、猫胸腔局部解剖掌握 46.雄性狗、猫骨盆腔局部解剖掌握 47.雌性狗、猫骨盆腔局部解剖掌握 48.综合实验掌握 4六、考核办法成绩评定比例(%)1、平时成绩502、期末考试50七、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1)陈耀星主编.畜禽解剖学(第3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2、参考资料:(1)安铁洙主编.犬解剖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2)犬猫临床解剖彩色图谱.董军,陈耀星译.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3)多恩著.犬猫解剖学:彩色图谱.林德贵,陈耀星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4)剡海阔、马勇江主编.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习题集.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宠物解剖生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宠物医学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9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综合实践18学时
1.课程性质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是高职宠物医学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其它专业课的核心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宠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宠物有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通常学习,掌握被皮、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掌握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重点熟悉犬、猫的解剖特征。
本课程与后续的《宠物微生物》、《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饲养技术》、《宠物普通病》、《宠物病理》、《宠物药理》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宠物解剖生理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
倡导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本课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宠物解剖生理》作为一门研究宠物体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的科学,体现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思想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教育的理念,我们在教学内容建设中建立了课程标准。
理论部分主要讲述宠物有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学习主要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生化机理。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同时配合录像、实体解剖、标本等多种形式进行。
实践教学以学生对犬、猫进行实体解剖为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考核采用笔试与口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程教学方式积极倡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结合,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精讲与多练、讲与练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牢固掌握宠物解剖与生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宠物医学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犬、猫有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利用实验室指导犬、猫基本的解剖知识等,能够更好地为《宠物临床诊疗》、《宠物病理》、《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等专业课程服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1 职业专门能力教育目标
3.1.1 技能教学目标:
(1)熟悉宠物体全身骨骼、关节的名称。
(2)熟悉宠物体全身肌肉、体表淋巴结的名称。
(3)熟悉宠物体全身各器官的形态位置以及在体表的投影位置。
(4)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方法。
(5)能识别显微镜下的器官组织切片。
(6)能够准确测定宠物的生理常数(心音、胃肠蠕动音的听取;脉搏检查;呼吸、心率和体温测定)。
3.1.2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犬、猫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
(2)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
(3)掌握犬、猫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各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
(4)掌握犬、猫二者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点。
3.1.3 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3.2 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目标
3.2.1学习能力:具有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快速获得信息的能力。
3.2.2 工作能力:按宠物医学的生产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具有进行组织管理,开展工作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公共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2.3 创新思维能力:能进行宠物医学研究实验、引进、改进生产技术和初步发明创新的能力。
4、合作能力:能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调整合作方式并
不断改善合作关系。
4.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
4.1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4.2 学习情境描述
(三)实践教学设计
实训项目名称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本课程标准贯彻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总体上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将全部内容按生产顺序划分成四大模块,依次为基础模块(解剖生理基础知识),共用技术模块(解剖生理基本实验技术),主干技术模块(牛、羊、鸡)及特色技术模块(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畜牧兽医专业家畜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以便为将来学习专业课知识奠定基础。
2、在教学顺序安排上:应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按照实验难易的顺序,灵活安排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掌握专项技能,理解专业理论,形成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的安排:力求突出重点,尽量贴近生产,做到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单介绍。
将家畜解剖、家畜生理、家畜组织胚胎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的统一,
这是组织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难点。
在教学中以牛、羊和猪等三种动物为代表,介绍各个系统中各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其余动物,以突出特色技术为重点进行对比性介绍。
(二)教学方法
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必须在强化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完整内涵。
建议:
1.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中,从解释现象、分析机理、解决问题入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扩充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
2.学方法上,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指导、答疑和检查等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积极采用直观式、观察辨认、问题讨论、典型剖析、布置研究性课题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3.各种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
如资料卡、作业单和挂图、实物、标本、模型、专业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条件
1.标准与规范
(1)师资队伍:应该构建一支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构成校企团队教学的教学模式。
首先,将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开展教学,而学院的专业教师按生产季节进入企业锻炼和教学,以提高专业水平。
另外,也应将行业和企业中的专家请入学校,参与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指导,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教材:除全国统一的实验教材外,本课程组还应结合学生就业地区地域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计划及实验指导材料。
2.教学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复习巩固,有条件的可利用幻灯、录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同学多观察、多动手接触直观教具,利用活体触摸和教学实习过程中对畜禽的解剖以建立家畜机体的整体和活体概念。
3.实训条件
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起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地内应有多种家畜、家禽和当地生产中的主要养殖优良品种,校内生产基地应以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为目的,校外实训基地应首选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企业或私人养殖场,采用产学研结合机制,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训和研究条件。
(四)课程考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讲课、实验、教学实习、辅导、平时考查及期末考试。
1.讲课:主要讲授一般概念、规律性和理论性的内容,利用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讲清重点、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实验:包括标本、模型示教、活体触摸和观察,新鲜尸体解剖、实验作业等内容。
做好提示实验内容,联系旧课、总结新课教学工作。
3.教学实习: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和巩固课程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解剖技能,根据经费和标本来源,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家畜、家禽,制作一些标本为平时考查成绩之一。
4.辅导: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启发学生用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好解剖学。
5.平时考查:学好骨学与肌学对学好解剖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因此骨学与肌学两部分内容安排在实验室对照标本进行考查。
期末考试可以除去骨骼和肌肉这两部分内容。
6.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提问、平时测验、考查)应占总成绩的20%,技能成绩成绩(实验、实训、生产实习、机能考核)应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60%。
5.实施建议
(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2)教学组织与设计
(3)课程考核与评价
(4)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