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探讨
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85c5ce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0.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43200.0(22)申请日 2016.11.24(71)申请人 陕西玉航电子有限公司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6号橡树街区1号楼10501室(72)发明人 郝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1220代理人 贾苗苗(51)Int.Cl.A61K 36/67(2006.01)A61P 1/12(2006.01)A61P 1/04(2006.01)A61P 1/14(2006.01)A61P 31/14(2006.01)A61K 35/64(2015.01)(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57)摘要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取丁香6-10g,肉桂8-12g、五倍子10-15g,白胡椒3-6g,石榴皮15-25g,研成细末,过1500目筛,用姜汁调成棚状。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富含鞣质,对肠炎形成的粘膜溃疡有收敛保护作用,收敛止泻,能驱除肠内积气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嫩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并能抑制胃肠蠕动而止痉,还有抗菌及提高对病毒的免疫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CN 106420953 A 2017.02.22C N 106420953A1.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取丁香6-10g,肉桂8-12g、五倍子10-15g,白胡椒3-6g,石榴皮15-25g,研成细末,过1500目筛,用姜汁调成棚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取丁香9g,肉桂9g、五倍子12g,白胡椒5g,石榴皮20g,研成细末,用姜汁调成棚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轮状病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取丁香6g,肉桂8g、五倍子10g,白胡椒3g,石榴皮15g,研成细末,过1500目筛,用姜汁调成棚状。
654-2在治疗9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654-2在治疗9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分析654-2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所致的肠炎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96例中,对查明原因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性疾病的76例患儿中,对照组选取26例进行常规治疗中的饮食、补液;治疗组选取50例在常规饮食、补液、休息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治疗,治疗3 d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治疗的显效、有效率,来评定治疗结果。
结果654-2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缩短了患儿肠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的显效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明显,对婴幼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结论654-2在治疗秋冬季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654-2;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疗效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多发季节,而致病因素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是以腹泻为主的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常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肠道感染症状。
轮状病毒不仅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的病变。
目前尚无有效抗轮状病毒的药物,但山莨菪碱(654-2)在对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性疾病7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完整资料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住院腹泻患儿96例,患儿住院后收集粪便标本送实验室做轮状病毒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阳性患者61例,占比65%;电泳法(PAGE)阳性68例,占比71.2%。
其中长电泳型(RNA长型)29例,短电泳型(RNA短型)25例,不能分辨7例。
总共经病毒病原学检查获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76例。
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1℃9例;呕吐38例;入院时腹泻次数,每天10次以下者30例,10次以上者20例。
观察中药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观察中药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针对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时使用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进行研讨。
方法:选用2022年9月~2023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各15例的两组。
其中对照组病患按照寻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病患则给予中药制剂,观察两组病患治疗有效情况。
结果:经治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明显治疗有效者更多(P<0.05)。
结论: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病患在治疗时给予中药制剂,可明显加快疾病治疗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与应用。
【关键词】中药制剂;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在儿科中,小儿腹泻属于较为多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儿大便次数会增多,且大便形状将发生改变,患儿会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脱水等表现。
我国五岁下小儿腹泻的发病率极高,且具有一定死亡率,需引起重视,故各院积极探索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基于此,本文针对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时使用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进行研讨,现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2022年9月~2023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各15例的两组。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8:7,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3岁,平均年龄为(1.96±0.43)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8:7,最小年龄为8个月,最大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为(1.13±0.31)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别不大,满足对比要求。
1.2方法两组病患在治疗中,需对病患脱水症状、大便次数进行记录,以此为依据给予病患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
其中对照组病患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需口服,一日三次,单次0.5g;蒙脱石散用药频率为一日三次,单次1.5g,若病患表现出发烧症状,则需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等;若病患出现脱水症状,则需给予静脉补液[1]。
观察组病患则给予中药制剂,分析病患证型,风寒型病患给予五苓散加减;湿热型病患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一日口服一剂,水煎服100ml,具体用药根据患儿病情予以调整。
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临床观察

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0例采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思密达治疗。
两组均治疗3d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
结论: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复方丁香罗勒;小儿;秋季腹泻【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54-01秋季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最常见的病原是轮状病毒。
(rotavirus,rv),笔者自2009年元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本病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
均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中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6~36个月,病程在3d以内;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样,常规镜检未见或少见白细胞,无脓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呈阳性。
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2±0.51)岁。
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1.4±0.43)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脱水程度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85,规格100ml/瓶)。
用法:2岁,每日2~3袋,分三次服用。
另外,两组患儿若有发热、呕吐,分别对症处理。
若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分别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中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
复方丁香罗勒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对比分析

复方丁香罗勒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对比分析韩丽丽【摘要】Objective:To contras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Smectite Powderand Compound Basil Oral Suspension for Acute Diarrheal Diseases of Children. Methods: 307 cases of acute diarrhea in chil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coin tos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with 150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57 patients .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of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on ,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ound Basil Oral Suspen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ectite Powder. After 72 hours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ate of stool frequency returned to normal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5. 33% and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1. 06% ,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 05). The rate of stool shape returned to normal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1. 33% and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 06%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 0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Compound Basil Oral Suspens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mectite Powder for the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l Diseases.%目的:观察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7例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7例.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72h观察疗效.结果: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率治疗组为95.33%,对照组为91.7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率治疗组为91.33%,对照组为70.0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效果较好.【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1)010【总页数】2页(P1380-1381)【关键词】腹泻/药物疗法;丁香酚/治疗应用;儿童;对比研究;蒙脱石散【作者】韩丽丽【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7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我院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采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和蒙脱石散分别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并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优秀病例集口服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优秀病例集口服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概述姓名:石某性别:女年龄:1岁7月入院时间:2021年1月7日9时16分主诉:腹泻水样便伴呕吐3天,抽搐 2 分病史介绍现病史:患儿3天前受凉后出现排黄色稀水样便,呈蛋花汤样,无粘液脓血,无腥臭,约3次/日,量多,伴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无咖啡色样液体,无发热,无咳嗽,家属在家给予益生菌等对症治疗,无效。
今晨患儿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意识丧失,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无发热,持续约2分钟后抽搐自行缓解,遂至我院就诊,予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患儿自起病以来胃纳欠佳,精神、睡眠可,尿量少。
既往史:否认腹痛腹泻史,否认多饮多尿史,否认尿频尿痛史,否认抽搐史,否认出血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重大疾病史和治疗史。
否认异常出生及喂养史。
生长发育史正常。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抽搐病史,无其他类似病史。
出生史:G2P2,足月产,顺产,无窒息病史喂养史:母乳喂养,6个月加辅食,未断奶生长发育史:2个月抬头,5个月翻身,7个月会坐,12个月会走预防接种史:按规定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糖丸、百日破、麻疹、流脑、乙脑、手足口疫苗病情特点患儿反复发热,均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24小时蛋花样大便7-8次,量多,呕吐2次,呕吐物仍为少量胃内容物,小便量少,食纳精神差,无咳嗽,睡眠尚可。
在院期间反复惊厥3次,惊厥时无发热,电解质反复检查正常范围。
查体:神志清,呼吸平稳,咽充血,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中,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余体征均为阴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治疗策略1.抗惊厥:患儿入院时抽搐已止,暂不予抗惊厥药物治疗,入院当天夜间再次出现抽搐,予抗惊厥药治疗。
2.补液:查体发现该患儿精神差,口唇干,两眼窝下陷,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属中度脱水,且患儿有抽搐症状,不排除电解质紊乱,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以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观察

剂后症 状减 轻 ,肿块 变软 ,再 进三剂 痊愈 。 按:患者产后体虚 , 正气不足, 风寒之邪外袭, 寒凝气滞 ,
乳络不通 , 汁淤滞 ,日久败乳郁积而成乳痈。本方以荆介 、 乳 防风发散风寒 ,羌活 、 独活解全身酸痛,更 以薄荷 、 柴胡升清 透表 , 疏肝行滞 ;丝瓜络宣通经络而下乳汁。唯蒲公英一味苦
灌肠治疗 , 疗效确 切 。 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 法
1 1 临床资料 . 对 20 0 8年 9月至 2 1 0 0年 6月 我院儿科
组 总有 效率差 异有统计 学意 义( =1 . 8 P<O. 1 。 x 0 9 0, 0) 2. 两组粪 便轮状 病毒 抗原检 测结果 比较( 1 2 表 )
轮状 病毒肠 炎是婴幼 儿常见 的消化道 疾病 ,主 要通过
粪 一 口、人 一人传染 , 也可通 过气溶胶形 式经呼吸道感染 而 发病 。据报道 , 在发展 中国家每年约有 6 0万 患儿死于轮
蒙脱石 散 ( 思密达 )12 / ~l包 。治疗组 :在对照 组相 同治 疗 的基 础上 加用 中药 灌肠治疗 。依据 国家中 医药 管理局 发 布的 ( ( 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 标准 将患儿辨证分为湿热型和脾
状病毒 肠炎 ,而 慢性腹泻 患儿 中为 轮状病毒 感染 的 比例为
l 9 “ %t。轮状病毒 主要侵 犯 十二 指肠及 空肠 近端 黏膜上 6.
皮细胞 ,进而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 ,微绒毛肿胀、不规 则和变短 ,受累的肠黏膜上 皮细胞脱落 ,从而使小 肠黏 膜回
吸收水 、电解质 能力受 损,最终使液体在 肠内大量积 聚而引 起腹泻 。同时,由于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的损伤造成 细胞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56期101投稿邮箱:sjzxyx111@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陈诗勇(海南省昌江县乌烈中心卫生院,海南 昌江 572728)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2.2±0.5)d 、呕吐症状消失时间(1.1±0.5)d 、腹泻症状消失时间(1.3±0.6)d 、脱水症状消失时间(2.5±0.8)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中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076本文引用格式:陈诗勇.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101.0 引言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即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其具有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年龄以0.5~5岁为主,发病季节以秋冬为主,可经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具有潜伏期短、病程短、起病急等特征[1]。
我院在这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大便常规检查出轮状病毒感染,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②就诊时发病时间在24h 内,存在明显呕吐、腹泻、发热等;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在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下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
小儿支气管哮喘可出现急性发作,及时有效控制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有助于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抗炎治疗是控制患儿哮喘继续发作的重要措施,尽快解除患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状态,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状态,抑制气道分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纠正低氧血症,保证通气和换气功能正常进行。
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选择药物和给药途径对哮喘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
雾化吸入已经被广泛应用,能够在局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减少药物全身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药物通过吸入进入气道,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高,药效显著。
雾化吸入同时能够对呼吸道黏膜有湿化作用,能够湿化痰液,便于痰液咯出。
在儿科应用,有利于患儿配合,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2-3]。
沙丁胺醇能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气道解除支气管痉挛,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抑制免疫反应,能够消除气道炎性反应,提高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敏感性,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二药联合雾化吸入具有协同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硫酸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控制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改善症状显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4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分会呼吸学组.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2] 孟 文.沙丁胺醇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J].华夏医学,2005,18(6):1034.[3] 曾慧勤,罗家德.氧气驱动布地奈德加沙丁氨醇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70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8(3):154.[收稿日期:2012-09-13 编校:赵英/潘宏竹]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探讨段武琼,周长怀,张 娟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 安康 725000)[摘 要] 目的:探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52例诊断为轮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在采用免乳糖饮食、炎琥宁抗病毒、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3d55.1%,6d37.1%,6d总转阴率96%,平均住院5.21(4.5±0.71)d,对照组总有效率73.14%,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3d29.7%,6d 40.5%,6d总转阴率70.2%,平均住院8.02(7±1.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能有效减轻消除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症状,清除轮状病毒,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病程,无不良反应,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疗效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呈世界性分布,全年均有发病,温带地区以秋冬季为流行高峰,赤道地区季节性不明显。
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该病7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的在我院住院患儿152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女20人,男58人,年龄2个月~ 3岁;对照组74例,女21例,男24例,年龄2个月~3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采用免乳糖饮食、炎琥宁抗病毒、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观察组在采用免乳糖饮食、炎琥宁抗病毒、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8493)口服,用法及用量:服药前摇匀,<6个月患儿3ml/次,3次/d;6个月~1岁患儿5ml/次,3次/d;1~2岁患儿10ml/次,3次/d;>2岁患儿20~40ml/次,3次/d;每3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显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全身症状及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2];轮状病毒抗原每3天复查测转阴率;平均住院日。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14%。
见表1。
万方数据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情况[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7832(41.02)43(55.1)3(3.84)96.12对照组7420(27.02)34(45.94)20(27.02)72.97 注: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χ2=15.8896)P<0.012.2 轮状病毒转阴率:观察组78例,轮状病毒抗原3d转阴43例,6d转阴29例,6d内总转阴71例,转阴率92.1%。
对照组74例,轮状病毒抗原3d转阴22例,6d转阴30例,6d 内总转阴52例,转阴率70.2%。
两组比较,χ2检验(χ2= 10.59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平均住院日:观察组78例,平均住院时间5.21((4.5±0.71)d;对照组74例平均住院时间8.02(7±1.02)d;两组比较,U检验(U=16.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呈世界性分布,全年均有发病,温带地区以秋冬季为流行高峰,赤道地区季节性不明显。
发病年龄4个月~2岁约占90%以上。
发病机制是轮状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及坏死,从而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聚集而发生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乳糖酶不足,活性降低,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升高,造成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丢失;肠内功能紊乱,肠腔寄生菌大量生长繁殖,易继发肠内源性细菌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目前除补液及对症处理,无特殊有效治疗。
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为一复方制剂,每1ml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含有丁香罗勒油1.5mg、硅酸镁11.5mg、氢氧化铝16.7mg、碳酸钙50mg;丁香罗勒油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等作用[3-4];硅酸镁、氢氧化铝、碳酸钙,这三种组分可以形成螯合物,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表面积,这些表面积上并带有不同电荷,对肠道细菌和病毒等有固定和吸附作用,同时,螯合物还可通过静电作用与消化道黏液蛋白结合,提高黏液的质和量,增强肠道黏膜保护层的厚度,起到一个物理屏障的作用。
这双层的保护,可很好地阻止各种病毒、细菌及毒素对肠道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腹泻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12%,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3 d55.1%,6d37.1%,平均住院5.21(4.5±0.71)d;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3d29.7%,6d 40.5%,平均住院8.02(7±1.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能有效减轻消除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症状,清除轮状病毒,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病程,无不良反应,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94.[2]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3] 李 博,朱俊访.丁香叶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09,32(4):510.[4] 宋光西,马玲云.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学,2011,7(5):179.[收稿日期:2012-10-08 编校:郑英善]2009年耀2011年抗高血压用药分析潘志红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达州 635000)[摘 要] 目的:分析达县人民医院2009年~2011年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为保证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对2009年~2011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排序情况、DDDs、DUI进行分析。
结果:2009年~2011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占前三位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分别为CCB、ARB、ACEI。
DDDs排序在前列的始终是氨氯地平和缬沙坦,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结论:2009年~2011年达县人民医院抗高血压用药基本合理,建议患者长期用药,以保证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营养过剩及生活压力增加造成的精神紧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整个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高血压的防治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因此,加强抗高血压用药的监测及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1年抗高血压用药资料,包括药物名称、规格、剂型、数量、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排序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单品种排名前6位DDDs、DUI进行分析。
用药频度(DDDs):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