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数的运算(最新教案)
幼儿数学数的运算教案4篇

幼儿数学数的运算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整理的幼儿数学数的运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数学数的运算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
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第3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3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中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如果有2个苹果和3个香蕉,那么交换它们的位置后,我们还是有几个水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 讲解:在讲解加法交换律时,我会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如2+3=5,那么3+2也等于5。
同样,我也会用类似的例子讲解乘法交换律,如2×3=6,那么3×2也等于6。
3. 练习:在讲解完概念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或者如何安排时间等。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公式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但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进位概念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进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进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进位加法运算。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两位数的卡片,方便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子,如23+37。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现象,解释进位的概念。
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利用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1)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强化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熟悉运算规则,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上升或下降、收入或支出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例如:登山时上升了多少米,然后又下降了多少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奥秘。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
3.列举并解决一些典型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如下所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对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详细解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华在一天内温度变化的问题,展示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第3课时 数的运算(1)【教案匹配版】

状元成才路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
运算结果为原数的有: a+0,a-0,a×1,a÷1;
运算结果为0的有: a-a,a×0,0÷a(a≠0);
状元成才路
计算下面各题,先想一想需要注意什么。
73.05-3.96 =69.09 3.12÷15+4.71 =4.918
27.5×1.4 =38.5 12.5×28-193 =157
43×0.79= 33.97
0.43×7.9= 3.397
430×79= 33970
4.3×790= 3397
33.97÷0.79= 43
339.7÷43= 7.9
33970÷79= 430
3397÷7.9= 430
状元成才路
2.已知 x 11 y 9 z 7 ,那么x、y、z 12 10 8
3 2= 5
13 5
11= 2
24
1.02-0.43= 0.59
12.6÷3= 4.2
状元成才路
数的运算(1)
R·六年级下册
状元成才路
归纳整理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
意义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 一个加数的运算。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 个因数的运算。
4-2+1 = 3 5 3 6 10
31 5= 1 4 3 20
5 4 10 7 = 22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6 9 3 3 9 是怎样的?
状元成才路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级运算:按照顺序,从左向右,依次 计算。
新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3课时 三位数减法(不退位和退位) 教案(教学设计)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公交地图查询10条公交经过浙江工商大学57/K57(内环)大关小区5:30-21:00大关小区 -- 通信市场 -- 德胜新村 -- 潮王路口 -- 朝晖五区 -- 朝晖三区 -- 朝晖一区(文晖路) -- 朝晖二区(近朝晖路) -- 中山北路口 -- 武林门湖墅路口 -- 市府大楼 -- 密渡桥路口 -- 文三路口(文三路) -- 上宁桥 -- 花园新村 -- 浙江工商大学 -- 文一路口 -- 教工路北口 -- 大关桥西 -- 上塘路口 -- 大关西六苑 -- 香积寺路口 -- 大关小区K278路政新花园7:15 7:30政新花园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雅仕苑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文一西路东口 -- 翠苑一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上宁桥 -- 市府大楼 -- 杭州大厦(环城北路)B2区间蒋村公交中心站5:00-21:20|城站火车站5:50-22:10蒋村公交中心站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宋江村 -- 文一路学院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八字桥(天目山路) -- 武林广场北-- 莫衙营 -- 潮鸣寺巷 -- 菜市桥 -- 城站火车站15/K15路曲院风荷6:00-20:00|汽车北站5:30-20:00曲院风荷 -- 玉泉(植物园大门) -- 浙大 -- 浙大附中(曙光路) -- 求是路 -- 玉古路天目山路口 -- 天目山路学院路口 -- 古荡(万塘路以东) -- 古翠路天目山路口 -- 天苑花园-- 东方通信大厦 -- 九莲新村 -- 花园新村 -- 浙江工商大学 -- 省委党校 -- 打索桥-- 余杭塘上 -- 董家新村 -- 北大桥 -- 登云路口 -- 和睦新村 -- 方家塘 -- 汽车北站(莫干山路)接送车蒋村公交中心站7:30-19:20|六和桥8:40-20:30蒋村公交中心站 -- 蒋村商住区(文一西路) -- 雅仕苑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文一西路东口 -- 宋江村 -- 翠苑一区 -- 文一路学院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黄龙体育中心(黄龙路) -- 浙大附中(曙光路) -- 虎跑 -- 西环路 -- 桥南(东信大道) -- 新胜(东信大道) -- 六和桥B2路金渡北路公交站5:30-20:20|市民中心6:00-21:30金渡北路公交站 -- 祥符南路西口 -- 古墩路飞虹路口 -- 机动车辆管理所 -- 三坝 -- 政新花园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宋江村 -- 文一路学院路口--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八字桥(天目山路) -- 武林广场北 -- 莫衙营 -- 潮鸣寺巷 -- 菜市桥 -- 新城隧道东口 -- 下车路口 -- 市民中心K307路刘文村5:20-19:00|黄龙体育中心6:10-20:00刘文村 -- 薄板分厂 -- 沈家桥(杭枫公路) -- 焦化分厂 -- 杭玻(沈半路) -- 张家园 -- 袁家村 -- 里横街 -- 沈半路口 -- 皋亭坝 -- 善贤村 -- 沈塘湾(沈半路) -- 二纺机总厂 -- 上塘路口 -- 大关桥西 -- 教工路北口 -- 文一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教工路口 -- 庆丰村(教工路以东) -- 浙大西溪校区(杭大路) -- 黄龙洞 -- 黄龙体育中心(黄龙路)58/K58(外环)大关小区5:30-21:00大关小区 -- 上塘路香积寺路口(上塘路) -- 大关西六苑 -- 上塘路口 -- 大关桥西 -- 教工路北口 -- 文一路口 -- 浙江工商大学 -- 花园新村 -- 上宁桥 -- 文三新村 -- 八字桥(天目山路) -- 武林门马塍路口 -- 武林门湖墅路口 -- 杭州大厦(环城北路) -- 朝晖一区(河东路) -- 朝晖三区 -- 朝晖五区 -- 潮王路口 -- 德胜新村 -- 通信市场 -- 大关小区K77路荷花苑6:00-19:00 |绍兴路北口6:35-19:35荷花苑 -- 古墩路文三西路口 -- 康乐新村 -- 丰潭路口 -- 丰潭路文二西路口 -- 文二西路丰潭路口 -- 文二西路东口 -- 节能公司 -- 花园西村 -- 团校 -- 浙江工商大学 -- 文一路口 -- 教工路北口 -- 大关桥西 -- 上塘路口 -- 大关路口 -- 上塘路绍兴路口 -- 绍兴路北口K211路武林广场20:00-0:00 4:00-5:20 |三墩20:50-0:10 4:00-5:40武林广场(东跑道) -- 武林小广场 -- 市府大楼 -- 密渡桥路口 -- 沈塘桥 -- 文二路口-- 下宁桥(文二路) -- 浙江工商大学 -- 文一路学院路口 -- 翠苑一区 -- 宋江村 -- 文一西路东口 -- 益乐路口(文一西路) -- 雅仕苑 -- 骆家庄(文一西路) -- 政新花园 -- 余杭塘路口 -- 三坝 -- 机动车辆管理所 -- 虾龙圩 -- 华东陶瓷建材市场 -- 振华路口 -- 文星桥 -- 三墩镇政府 -- 三墩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北站05:30-20:00 曲院风荷05:30-20:00 全程票价1.5元。
《数的运算》教案

《数的运算》教案《数的运算》教案1教材分析: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2、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教学流程: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探索思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生活应用引入:[师]我们已学过哪种运算?[生]乘方、乘、除、加、减五种。
[师]这五种运算顺序怎样呢?请看实例: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
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生]列出算式3.14某32-1.22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师]原式=3.14某9-1.44=28.26-1.44=26.82(m2)[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生相互补充、师归纳)一般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二、混合运算举例。
1.(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1)74-22÷70=70÷70=1(2)(-1)2-23=1-6=-4(3)23-6÷3某=6-6÷1=02、例1计算:(1)(-6)2某(-)-23;(2)÷-某(-6)2+32解:(1)(-6)2某(-)-23=36某-8=6-8=-2。
(2)÷-某(-6)2+32=某-某36+9。
=-12+9=-3、课内练习计算:(1)1.5-2某(-3);(2)-某(-2)÷(3)8-8某()2;(4)÷(-)+(-)2某214、例2:半径是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了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cm(π取3,容器的厚度不计)?分析: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π某102某30cm3,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π某102某30-2某π某32某6)cm3(π某102某30-2某π某32某6)÷(50某30)=(9000-324)÷1500=8676÷1500≈6(cm)答: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为6cm。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
1.章节内容:第三章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运算。
a.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及识别方法;
b.学会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c.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d.了解整式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具体内容:
a.同类项的概念及识别;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整式的加减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符号处理、顺序安排等。针对这些难点,我将在课后加强辅导,并通过布置相关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整式的加减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合并同类项的情况?”(例如:购物时合并同类商品的价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整式加减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式的加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式加减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整式加减运算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3课时数的运算(1)
【教学目标】
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六一”快到了。
同学们为欢庆“六一”在精心准备,瞧,有的折幸运星,有的做蝴蝶结,有的用彩带做中国结,还有的买来了矿泉水,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
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1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③有24m的彩带,用
3
④有24米的彩带,用2
1做中国结。
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
学生可能说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二、复习讲授
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
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
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板书
28+36= 36-28= 36÷28= 28÷36=
0.9×40= 40÷0.9= 24×12= 12÷24=
=⨯+⨯21243124 =⨯⨯3124-2124 (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学生观察后回答,指出错误分别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
③前两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
(2)复习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对照下面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②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
1.42×
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③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们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小数乘除法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
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
(3)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课件出示
7
27631=⨯ 9737317331=⨯=÷ 指名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②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
3.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
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5-3.96(小数点对齐)
27.5×1.4(积是两位小数)
3.12÷15+
4.71(0占位)
12.5×28-19.3(先乘法后减法)
6
132-54+(要先通分) 53
143÷⨯(转化成分数乘法一次性计算) 3
73109465+÷⨯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1.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复习的时候,要加强理解,因为它是后面复习应用题的基础。
2.四则计算的运算法则,可以对比着复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便于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