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心理学史考点

心理学史考点1、心理学史:心理学史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历史编纂学:历史编纂学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即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旧史和新史说,前者强调伟人说、内在历史观和现在主义;新史则强调时代精神说、外在历史观和历史主义的编纂学原则。
3、扶手椅上的心理学:指前科学心理学体系,其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是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4、理念世界:由柏拉图提出,理念世界是数量的、本质的和自然规律的世界,亦称内在的“概念”世界。
5、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揭示了思维规律的认识,认为世界的运动变化应该来源于四类因素的影响,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6、二重真理论:由笛卡尔提出,认为真理可由两种途径获得:信仰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
7、先验范畴:由康德提出,指先天的思维形式,规范、结构着经验,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
8、颅相学:由加尔提出,三个基本假设:1)头的外部结构与脑的结构有关2)心灵可分成许多机能3)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机能相关9、布罗卡区:布洛卡区为语言的运动中枢,位于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
10、人差方程:天文学家发现个体之间存在反应时差异。
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
13、实验内省法:由结构主义学派冯特提出,指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14、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由结构主义学派冯特提出,通过语言、神话、风俗研究人的心理,借助于对人类文化产物的分析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的发展规律。
15、节省法:艾宾浩斯记忆研究的方法,要求被试在第一次完全记忆之后,隔一段时间再学再背,然后对比前后两次学习记忆所花时间的长短,计算出两次记忆过程中所节省的时间和记忆次数。
16、意识流学说:机能主义学派詹姆士认为意识有如下特征:1)意识是私人的 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 4)意识具有选择性 5)意识是连续的17、进化论:由达尔文提出,基本观点:1)动物和人类心理具有连续性 2)吸收进化论的核心观点“适者生存”,倡导研究心理适应机能 3)受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原则影响,倡导行为选择 4)个别差异进化论思想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心理学史

名词解释-心理学史名词解释-心理学史名词解释: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
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
行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信息或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位置学习: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
潜伏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生活风格: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
创造性自我: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它在塑造人格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社会兴趣:或公共意识、集体精神、社会关心,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第二层,即和意识自我最相近的,比其作用更大的潜意识的表层部分。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感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亦具有相对自主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业。
集体潜意识,或种族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他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
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向,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迁移: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的情景时,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潜意识: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心理学史的一些名词解释

心理学史的一些名词解释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
而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考框架。
本文将对心理学史中的一些核心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
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由德国学者威廉·韦尔特(Wilhelm Wundt)创立。
该学派追求描述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强调对感觉和知觉的分析。
结构主义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揭示心理过程中的基本单位。
然而,结构主义因其对内观实验的依赖以及局限于描绘静态结构的方法而遭受批评,逐渐被新的心理学观点所取代。
二、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提出。
与结构主义强调分析和描绘不同,功能主义更加关注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
它主张心理过程应该被视为适应环境的一种工具,关注个体如何通过适应与优化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功能主义的观点深刻影响了行为主义和进化心理学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主张将心理学研究的焦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而非内在的思维和情感。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他提出了“反应链”和“刺激-反应”理论。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刺激和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室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行为主义的强调外在行为的方法也受到了“认知革命”的挑战,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兴起,并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四、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取向,它关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思维、知觉、记忆、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本质,并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类认知的机制。
名词解释-心理学史

名词解释: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
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
行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信息或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位置学习: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
潜伏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生活风格: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
创造性自我: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它在塑造人格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社会兴趣:或公共意识、集体精神、社会关心,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第二层,即和意识自我最相近的,比其作用更大的潜意识的表层部分。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感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亦具有相对自主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业。
集体潜意识,或种族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他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
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向,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迁移: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的情景时,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潜意识: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冯特冯特(1831—1920),德国人,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
他著书立说,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
他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擎。
3.布伦塔诺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向对立的思想,成了后来不满于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厄棱费尔厄棱费尔(1859-1932)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
他是布伦塔诺、麦农的学生,也是形质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1890年发表了《论形质》的论文,提出了形质的概念,对格式塔心理学影响很大。
5 . 托尔曼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自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认知地图”“符号格式塔”等重要的理论,为弥补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不足做出重要贡献。
6.符茨堡学派20世纪初,冯特的弟子屈尔佩来到在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领导下,符茨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实验研究,如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无意想思维的符茨堡学派,从此,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步由内容心理学转向意动心理学。
9.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勒温。
勒温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用拓扑学陈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以及一切可能的目标及达到的途径,采用向量学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不问面积和距离的大小,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
可见,拓扑心理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丰富了对人类行为以及心理事件的描述,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一、引言心理学史是指对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类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和探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体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着2023年自考06056《心理学史》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从古至今,展现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心理学这一学科。
二、古代心理学的草创时期古代心理学的草创时期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心灵、感知和思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提出了灵魂的三部分结构,亚里士多德则从感知、思维的角度探讨了心灵活动的规律性。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给出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但他们关于心灵的探讨却为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心理学的建立与演变1. 心理学的建立18世纪,心理学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休谟提出了联想论,认为思维是由感知经验中的印象组成的;法国心理学家庞培提出了感觉经验的原子论,认为感觉是由原子感觉构成的。
这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心理学的建立。
2. 心理学的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不同学派的竞争与融合。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沃滕提出了结构主义,主张通过内省法研究心理现象的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关注心理现象的功能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俄罗斯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奠定了行为主义的基础。
四、当代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以来,心理学经历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新兴学派的兴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强调信息加工和认知结构,社会心理学探讨了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
当代心理学不仅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完善,同时也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了交叉学科研究的新局面。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冯特冯特(1831—1920),德国人,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
他著书立说,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
他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擎。
3.布伦塔诺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向对立的思想,成了后来不满于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厄棱费尔厄棱费尔(1859-1932)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
他是布伦塔诺、麦农的学生,也是形质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1890年发表了《论形质》的论文,提出了形质的概念,对格式塔心理学影响很大。
5 . 托尔曼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自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认知地图”“符号格式塔”等重要的理论,为弥补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不足做出重要贡献。
6.符茨堡学派20世纪初,冯特的弟子屈尔佩来到在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领导下,符茨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实验研究,如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无意想思维的符茨堡学派,从此,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步由内容心理学转向意动心理学。
9.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勒温。
勒温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用拓扑学陈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以及一切可能的目标及达到的途径,采用向量学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不问面积和距离的大小,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
可见,拓扑心理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丰富了对人类行为以及心理事件的描述,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伊迭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学说”,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
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形式。
2.共同感官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
他认为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脏区域。
3.回忆说: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
感官只能认识个别事物,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因为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
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
认识——即回忆的过程。
4.溶合与纠葛P156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
5.自因说P71斯宾诺莎则认为只有一个,他称为上帝的实体。
他所谓的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
人只能认识这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即心与物。
6.移情这是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病人接受治疗以后,对医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
7.人文主义运动P49随着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因素的逐渐增长,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和价值的重要,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去寻找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开始重视人、尊重人、研究人,并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把目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堂”转向尘世。
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
8.太阳中心说波兰杰出的天文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
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
9.逢会论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亦译偶因论)。
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詞解釋:
1.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了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
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高峰体验。
指一种短暂的狂喜,入迷,出神,极大的幸福感和愉快。
在这种短暂的时刻里,我们能感受到敬畏,崇拜和奇妙的心情。
体验到此时此时以及真实而统一地存在的感觉,同时也体会到超越与神圣。
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
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刻,感到敬畏、強烈的幸福、狂喜、完美或者欣慰的時候
好比一台發動機,突然所有的氣缸都工作起來,運轉極好
更有決斷力,更堅強,更有把握
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3.自我實現。
自我实现是人的客观社会发展要求的主体能动形式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
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才干与个性,实现自己确立起来的人生理想等价值追求的过程
簡答題:
1.進化論對心理學的影響。
→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前景,从而导致了实验心理学在美国大发展的繁荣局面
→否定了历史上为理解人类精神活动现象而在人自身内外设定的灵魂实体和心灵实体,心理活动可以从有机体的结构(脑及神经系统)本身得到说明。
→弥补心理学内部基础研究与体系研究之间巨大而惊人的裂隙
→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环境和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了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进化的基本原理对机能心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2.卡丁的文化與人格的相互作用。
→强调了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作用,而且重视人格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认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最良好的自然主义背景
→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父母养育儿童的方式在人格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认为受同样文化影响的人具有相同的心理倾向性
3,質,量分析的區別 (notes)
4,完形心理学的贡献
→為「認知」心理學奠下了深厚的基石
→坚持心理的整体观,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完形。
强调心理学描述心理现象而非分割现象以追求其结构的任务。
重视整体、重视部份之间动的交互作用的观点,对于反对结构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以及行为学派的机械主义,有着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
5,机能主义心理学 (notes)
→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
→機能主義是近代心理學發展中與構造主義相對抗而形成的一種學術思想,它主張不把心理分解為一些元素,而在於研究心理適應環境的機能作用
→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流动的,人的心理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发挥作用的
6,認知心理學包括那些範圍
→語言、發展心理學、思考與概念形成、人工智慧、知覺、記憶、感知覺、注意力、表像、思維
7,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原理
研究對象﹕人類
範圍﹕人類異於動物的複雜經驗,如動機、慾望等,,,屬於人性各層面的問題
目的﹕了解人性,改善環境以利人性充分發展,以達到自我實現
特徵﹕以人的需要為出發,研究人性
→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
大題:
1. 冯特心理学原理以及贡献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者,实验心理学之父,创建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奠定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感情三度说的倡议者,也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擎。
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进行一些心理学实验,但那时的研究大都结合在实验生理学之中,是在生理学实验室里进行的,由于冯特在理论和研究工作两方面的努力,才使心理学既脱离哲学又同生理学分开走向真正独立的道路。
冯特的生理心理学是指一种以生理学方法研究的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它和一切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因此必须找出一种能够测定直接经验的特殊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方法就是在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中采用的内省实验法。
在他之前,由于心理实验和生理实验难以区分,纯内省的的哲学心理学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
冯特依循实验程序得出的内省报告使纯内省的哲学心理学开始变为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内省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以直接经验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因而冯特又使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实验严格区分开来。
尽管冯特的内省实验法仍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以至引起后继实验家的许多非难,但心理学家大都承认他作为第一位实验心理学家的历史贡献。
2. 一個感興趣的心理學家,主要思想對你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