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是一篇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全面指导的医学文章。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现状以及本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发现的肿块,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炎症、囊肿、腺瘤或甲状腺癌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
然而,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鉴别诊断的困难、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管理等。
本指南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实用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基本知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医生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本指南也希望能够促进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甲状腺疾病的家族史、既往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史、颈部放射线照射史等,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风险。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信息,同时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如TSH、FTFT4等。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所致。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准确描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边界、形态、回声特征等,还能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对于疑似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了解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2023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和晚期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

2023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和晚期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DTC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问题:DTC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策略复发或转移性DTC 临床常见,约95%发生在颈部。
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占74%,甲状腺床的复发占20%,气管或邻近肌肉的受累占6%o 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约有5%~21%,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占63%)β复发或转移限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能通过手术治愈者)、1311治疗(病灶可以摄碘者)、TSH 抑制治疗(肿瘤无进展或进展较慢、无症状、无重要区域如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者)、外照射治疗以及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疾病迅速进展的RR-DTC 患者)。
对术后复能否手H 弋的评估TSH 抑制治疗、随访和 动态风险评估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 DTC 的术后分期和复发 风险分层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TSH 抑制治疗、随访和 动态风险评估 积极动态评估结果 处于进展期的晚期DTC 其他非常规治疗(外照射、化疗及靶向药物、消融、粒子植入等) 能•手术一 疑诊或确诊DTC是否行小1治疗的评估 ∙是< 注:DTC 分化型甲状裳唐;T$H:促甲伏朦激案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局部应用热消融、乙醇消融、外照射、粒子植入治疗等可能会起到控制转移、避免局部并发症以及延缓系统性辅助治疗的作用。
推荐:针对DTC复发或转移病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1311治疗、TSH抑制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可应用热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问题:DTC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手术治疗DTC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及平衡两方面问题:(1)再次手术的并发症风险和获益。
(2)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手术是否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多项研究表明,可对体积较小、惰性的复发淋巴结进行主动监测。
但对体积较大、侵袭性的复发淋巴结应进行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种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倍,而其他种族的女性患者也增加了20%~50%。
目前,甲状腺癌已是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甲状腺癌的诊断1.1 病理诊断1.1.1 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具有创伤小、快捷、准确的优点。
有文献报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达到了96.7%,结合免疫化学细胞计数,可以使敏感性达到100%。
1.1.2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冷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可靠方法,随着高档冷冻制片机的使用,其制作出来的冷冻切片质量高、染色好,能够辨认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样核,部分可观察到砂粒体、钙化灶或磷化灶。
1.1.3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甲状腺病变良性和恶性的金标准。
乳头状癌一般有乳头状结构,可见毛玻璃核;滤泡癌可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髓样癌可见条索状结构,浸润性生长,可见玻璃样变性或淀粉样变性,癌组织挤压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
1.2 影像学检查1.2.1 超声方少兵等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表现为实行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内可见沙粒状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阻力增加,提示肿块内血流丰富。
乌丽亚提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高速、阻力高、宽频带,部分逆向频谱。
1.2.2 CT 冯浩等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达到92.5%。
国外有研究认为甲状腺恶性病变多边缘强化,而良性病变多不均匀强化。
罗德红等研究认为,当肿块中显示颗粒状的钙化点时,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1.2.3 核素显像核医学对患者安全、无创伤,能以分子水平在体外定量地、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细微、局部的变化,提供了其他医学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而分化 型 甲状腺癌又是最 常见 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 包括乳头状癌 和滤 泡状癌 , 期无特 异性 表现 , 早 诊断需 结合病 史 、 体格 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但穿刺细胞学检查是 术前确诊 的重要依 据 。治疗 方法 有手术 治疗 、 放射 治疗 、 内分 泌治疗 以及 中医药 治疗 。手术 治疗 是最佳方法 , 但切除范 围和是否 常规行 颈淋 巴结清扫 尚存争议 。
适 的看法 还存 在颇 多争 议 , 至今 日, 除范 围不足 或 时 切
治疗 过度 等不 规 范 的 问 题 依 然存 在 , 重 影 响 了患 者 严
的生存 质 量和 预后 。本 文对 近 年来 分化 型 甲状腺 癌 的 诊断 和治 疗方 法予 以 阐述 。
1 分 化型 甲状 腺癌 的诊 断
关 键 词 甲状 腺 癌 , 化 型 甲状 腺 癌 分 中图分类号 :761 R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5 8 (0 0 0 -0 70 10 -6 7 2 1 )4- 5 -3 0
甲状腺 癌 在 内 分 泌 肿 瘤 和 头 颈 肿 瘤 中均 占第 一 位, 近年 来有 逐年 增 高 的趋 势 , 已成 为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而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是 最 常 见 的 甲状 腺 恶 性 肿 瘤, 包括 乳 头状癌 和 滤泡状 癌 两种 , 化 型 甲状 腺 癌 总 分
乳 头状 癌多 数 可 以触 及 腺 体 内无 痛 性 、 地 硬 而 固定 节 中有 砂 粒 样 或 粗 糙 不 规 则 钙 化 强 回声 及 后 方 声 衰 质
和表面不 平 的肿 物 , 常伴 有 同侧 颈 部 淋 巴结 肿 大 。滤 减 ; 结节 边 缘模 糊 , ④ 出现 高 速血 流 , 血流 信 号 增加 或 泡状 癌根 据 向周 围 甲状 腺 组 织 的 浸 润 程 度 , 分 为广 血 流流 向紊 乱 。 可 泛浸 润型 和微 小浸 润 型 。有 很 多滤 泡 状癌 触 诊 时 可触 1 .2 C .2 T和 磁共 振 成 像 检查 多种 影 像 学 检查 能 及界 限清 楚 、 整且 质 软 的肿瘤 , 甲状 腺 良性结 节 无 对 甲状腺 癌进 行定 性诊 断 , 完 与 但是 对 良性 、 性 的 鉴别 有 恶 法鉴别 。 由于 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有 一 部 分 合 并 囊 性 变 , 时 十分 困难 ,C T和磁 共 振 成 像 检 查 是 目前 较 为 理 想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前低碘饮食的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 131治疗前低碘饮食的研究进展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治疗前需要低碘饮食,这样可以减少血浆中的碘含量,提高钠碘转运体的表达,有助于进行放射性碘131治疗。
本文主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前低碘饮食展开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低碘饮食;甲状腺癌;放射性治疗放射性碘131治疗能帮助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减少复发率,降低致死率。
部分患者在甲状腺切除术后通过放射性治疗能够清理残留甲状腺组织。
在进行治疗前必须进行低碘饮食,可以控制血浆中碘的含量,增加治疗成功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碘饮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低碘饮食食物选择和持续时间等都是热门讨论的话题。
一、低碘饮食的碘摄入量及评价标准(一)低碘饮食的碘摄入量碘是人体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也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
生活中大部分的食物中都含有碘,根据实际标准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碘为150ug/d最佳,哺乳期摄入碘可适当增加。
目前全世界对低碘饮食的碘摄入量并没有共识,在2014年有学者指出,低碘饮食每天摄入的碘含量应该<50μg/d,这一标注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沿用[1]。
(二)低碘饮食的效果评价为了检测低碘饮食的效果,一般以检测尿碘浓度为标准,这也是测量低碘饮食比较有效的办法。
但是这一方式测试过程复杂,计算过程繁琐不利于患者自行操作。
从2014年起部分医院已经设立尿碘含量监测系统,患者可自行测量。
通过研究表明,晨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但是晨尿监测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印象,例如饮水量和肾功能等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将随机尿碘浓度与尿肌酐进行比值,发现监测结果更为可靠,当尿碘浓度低于100μg/L时,则达到了理想的降碘效果。
二、低碘饮食的持续时间和食物选择(一)低碘饮食的持续时间各国甲状腺协会都明确指出,患者维持低碘饮食最少持续2周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地域差异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不同,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预期。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_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_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_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维甲酸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维甲酸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具有较好的分化程度。
虽然分化型甲状腺癌暴露表面层面的表现与良性结节差别很小,但分化型甲状腺癌却具有远期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维甲酸是一种能够调控细胞分化和增殖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影响核酸转录和染色质变化等机制,从而实现抗癌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简单地介绍维甲酸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机制、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
一、维甲酸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维甲酸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下述两个机制来实现:1、促进分化甲状腺滤泡细胞分化的障碍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维甲酸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作用于滤泡细胞基因组,从而激活和维持滤泡细胞的表型特征,促进分化。
根据研究,使用维甲酸可显著地提高甲状腺癌细胞的碘摄取能力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程度,进而促进分化,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维甲酸可促进微小RNA对甲状腺癌细胞的调控作用,抑制恶性腫瘤的增殖和恶性转化的发生。
2、激活凋亡通路维甲酸是一种广谱的生长抑制剂,可以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维甲酸引起细胞周期G1期阻滞,减少细胞增殖;同时,通过向上调节TGF-β、p53、Rb等信号通路,产生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维甲酸存在时,可以抑制癌细胞转移能力,并通过抑制MET活化来发挥其作用。
维甲酸可有效地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展,增加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二、维甲酸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安全性维甲酸营养学的研究表明,维甲酸具有一定的毒性。
临床上,维甲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殖毒性研究表明,维甲酸能够通过促进基因表达的变化,诱导细胞P53的改变,导致生殖毒性。
而维甲酸的半衰期较短,不会在体内残留很长时间,对身体没有后遗症。
2、一些与维甲酸过量相关的症状摄入过量的维甲酸可能造成头痛、口渴、口干、口角炎、脱皮、恶心、呕吐、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长期并较严重的维甲酸过量可能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骨骼矿物质丢失等严重问题。
甲状腺癌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治疗进展浮姣;侯鹏;施秉银【摘要】@@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1].2010年美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4.467万,占内分泌恶性肿瘤的95%,年平均死亡患者约1700例[2].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3].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来自甲状腺滤泡细胞,其中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其次是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5%;发病率最低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2%[4,5].甲状腺髓样癌(MTC)来自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中度恶性,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6].【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2(009)013【总页数】8页(P6-12,18)【关键词】甲状腺癌;治疗进展;淋巴结;分子靶点【作者】浮姣;侯鹏;施秉银【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1]。
2010年美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4.467万,占内分泌恶性肿瘤的95%,年平均死亡患者约1700例[2]。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3]。
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来自甲状腺滤泡细胞,其中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其次是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5%;发病率最低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2%[4,5]。
甲状腺髓样癌(MTC)来自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中度恶性,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6]。
PTC和FTC被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其特点为生长较缓慢、生存期长、病死率低、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
MTC在组织学上呈“未分化”状态,但其生物特征与未分化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关键词】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呈多中心性,无包膜,有1/3的患者可发生转移,最常转移的部位是淋巴结,其次是肺。
滤泡细胞癌占甲状腺癌的5%~10%,有包膜,侵犯包膜是肿瘤扩散的特征,其预后依赖于肿瘤分化的程度和是否发生了扩散。
滤泡细胞癌可转移至骨,引起溶骨性破坏。
总的来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很好,即使在5%~20%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10%~15%的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仍达80%~95%。
导致预后较差的因素有:男性、高龄、肿瘤较大、分化较差、已有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
1手术治疗手术是最早使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直径大于1cm的甲状腺癌。
在术式选择上,目前国外主张行甲状腺全切的占多数,国内一些学者也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这一术式可以将甲状腺组织全部去除,也可以使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降到最低。
甲状腺全切术对外科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实施,以减少并发症如甲旁减、喉返神经损伤等的发生。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风险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如果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偏多,则对术后的进一步处理造成影响,用放射性碘对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成功率会较低。
2手术后的进一步处理回顾性研究表明,至少对于直径大于1cm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来说,手术后给予口服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并且提高了生存率。
这是由于放射性碘不仅可以摧毁颈部和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而且增加了下一步进行的放射性碘全身扫描的特异性。
常用的放射性碘剂量为4000MBq[1]。
在甲状腺全切后3~4周,当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达到最高时进行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效果最好。
做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时需要提供特殊隔离的房间,2~3d后体内的放射性碘水平便可以降低到不需进行隔离的水平,此时,需行治疗剂量的放射性碘全身扫描。
通常放射性碘被甲状腺床、腮腺、胃肠道、膀胱所吸收,如果在其他部位有显影则提示转移灶。
3甲状腺癌的随访手段3.1临床随访每6~12个月的定期随访,临床医生对患者甲状腺床和局部淋巴结的检查可以发现甲状腺癌的复发[2]。
甲状腺切除后如果在甲状腺部位发现肿物,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复发。
甲状腺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各区中除颏区外其它各区均可累及。
转移的淋巴结大多在颈内静脉周围,同时可循淋巴管向颈后三角区或向纵隔淋巴结转移,很少向颌下区转移。
颈浅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肿大,一旦肿大,特别是颈前带状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淋巴结肿大,即意味着存在淋巴道逆行转移,颈淋巴结转移灶可以穿破淋巴结包膜,互相融合成块或侵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和周围的软组织。
约有4%的病例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
3.2血清Tg测定血清Tg水平常用于对甲状腺切除后并行残余甲状腺组织清除患者的随访。
体内Tg的生物半衰期为65.2h ,甲状腺切除后5~10d Tg即可低于5~10μg/L。
若大于10μg/L,即表示有转移灶存在的可能。
使用敏感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Tg对远处转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使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期间如果发生远处转移也常可以在血清中测定到Tg[3]。
重组人类TSH (recombinat human TSH, rhTSH)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残余的或复发的甲状腺癌细胞分泌Tg,给患者注射rhTSH可以提高血清Tg水平测定的敏感性。
3.3全身131I扫描为了及早发现复发病灶,许多国家主张在进行了手术和残余甲状腺组织清除1年后,应反复进行放射性碘全身扫描。
因为只有当TSH水平超过30mIU/L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残余或复发的甲状腺癌细胞摄取碘[4],所以如果在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时,在行放射性碘全身扫描前需停用甲状腺素4周。
为了减轻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症状,停药后头两周可给予T3。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在扫描前两个月内没有使用碘造影剂,因为碘造影剂的使用可以降低残余或复发的甲状腺癌细胞对放射性碘扫描的敏感性。
给予治疗剂量的放射性碘之后再进行全身扫描敏感性最高。
3.4颈部超声检查随着临床实践中颈部超声应用的增加,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转移的早期即可被发现。
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期间即使血清中测不到Tg,也可能已经发生了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事实上,在甲状腺素治疗期间测不到血清Tg时,颈部淋巴结几乎是唯一可能转移的部位。
1g病变组织可以使血清Tg增加0.5~1.0ng/mL,rhTSH刺激后可以增加10倍[5],而颈部超声可以发现直径小至2~3mm 的淋巴结转移灶。
Torlontano等[6]报道了使用rhTSH刺激后血清Tg 水平超过5.0ng/mL者的患者中,有67%在颈部超声中发现了淋巴结转移;血清Tg水平在1.0~5.0ng/mL者,有13%颈部超声中发现了淋巴结转移;血清Tg阴性者,颈部超声中发现有3%发生了淋巴结转移。
亦即颈部超声在血清Tg水平较低甚至测不出时就可能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
3.5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最近有研究表明,颈部超声结合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B)在监测高分化甲状腺癌颈部复发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总的正确率均达到100%[7]。
因此认为,对可疑的颈部淋巴结进行FNAB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对于具有以下超声特点的颈部包块或淋巴结需要做FNAB:明显的低回声,组织不均匀、粗糙或无回声中心线的肿胀,包括微小钙化或囊性成分以及彩超显示的高血流表现等。
颈部淋巴结的FNAB是一个十分有应用前景的诊断手段,转移淋巴结的囊性变可以提供另一个诊断学依据。
乳头状甲状腺癌很易引起囊性变,有研究发现,在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穿刺中有5.2%存在囊性变,颈部超声中有70.0%可见囊性表现。
3.6 颈部转移淋巴结细针穿刺物Tg(Tg-FNAB)测定颈部淋巴结FNAB结合穿刺物Tg测定可以增加对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别是对那些有囊性变而没有诊断性细胞的患者[8]。
有人对79名初诊有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进行了研究,18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细针穿刺物中Tg水平全部升高,达6 500~24 600ng/FNAB。
Boi等[9]报告,在51例血清TgAb阴性的甲状腺癌患者中,15例颈部转移淋巴结Tg-FNAB阳性,组织学上被证实甲状腺分化癌转移灶;另外 36例颈部转移淋巴结Tg-FNAB阴性的患者,行组织学检查4例为未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灶,2例为淋巴结炎;在22名血清TgAb阳性患者, 14例颈部转移淋巴结Tg-FNAB阳性,组织学上证实为甲状腺分化癌转移灶。
由此得出结论,颈部转移淋巴结Tg-FNAB对甲状腺分化癌转移的诊断功效不亚于血清TgAb的检测。
另外,如果FNAB显示恶性细胞学改变而来源不明、细针穿刺物中Tg水平升高时,提示需要对甲状腺进行仔细的检查。
由于细针穿刺物中Tg水平测定花费的时间少、简便易行,可以迅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发生转移作出诊断,特别是当转移灶有囊性变或不明来源时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应当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4 甲状腺癌的随访方案几十年来,甲状腺癌患者在进行了手术和放射性碘对残余组织清除的初始治疗后,对其随访的方案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初的方案是反复进行X线检查和全身131I扫描。
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访的方案是血清Tg测定结合全身131I扫描。
目前随访方案是按照危险组群设定的,疾病复发的低危险人群是指已行手术并清除了全部肿瘤细胞、肿瘤较小(T1<2cm)、在甲状腺被膜外无肿瘤扩散、无淋巴结受累、无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好。
对于低危险人群的随访方案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在随访的第一年里可以将颈部超声和注射rhTSH 后测定血清Tg相结合,不用全身131I扫描。
在日常实践中,尽管rhTSH 价格昂贵,但不需停用甲状腺素,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社会生活不受影响。
另一种观点是,由于低危险性患者复发率只有5%或更低,对大部分患者来说,高价随访的意义并不大,而且复发的部位多在颈部淋巴结,可以被颈部超声所发现。
认为在最初治疗后的第一阶段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素治疗期间仅测定血清Tg水平即可。
血清Tg 测定以及颈部超声二者的费用低廉,在任何治疗单位都可以方便地实施。
Rosario等[10]对122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对血清Tg测定结合颈部超声对低危险性患者的监测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血清Tg阴性的特异性为91.8%,与颈部超声结合特异性增加到99.1%,TSH刺激后血清Tg水平低于1.0ng/mL的特异性为98.9%。
进一步随访至36个月,血清Tg及颈部超声阴性者无一例显示肿瘤复发。
rhTSH刺激后血清Tg阴性以及颈部超声阴性的低危险性患者,以后10年中复发的危险性低于0.5%。
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给予替代剂量的甲状腺素,几乎全部患者进行了甲状腺残余物清除。
结论是在低危险性患者血清Tg阴性及颈部超声无异常具有极高的特异性。
报告还认为,超过85%的低危险性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从而在心理上获益。
同时,甲状腺素的用量可以减少至维持TSH在正常范围,这就可以避免长期大剂量甲状腺素对心脏和骨骼的不良反应。
他们认为,对转移率很低的患者的随访方案可以是在甲状腺素治疗的基础上每年测定一次血清TSH和Tg,并结合颈部超声检查,这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最近有两项研究建议,对于低危险性患者的随访方案是颈部超声结合rhTSH注射后血清Tg测定[11-12]。
研究发现,有10%~15%的患者虽然在甲状腺素治疗期间测不到血清Tg,但给予TSH刺激(撤除甲状腺素或注射rhTSH)后却可以测到。
其中有2/3的患者如果不给予进一步治疗,数年后再次进行TSH刺激后又测不到血清Tg,这部分患者仍可以认为是低危险性的。
另外1/3的患者数年后血清Tg升高,大部分复发。
因此,TSH刺激后血清Tg阳性提示复发的高度危险性,要仔细地重复进行TSH刺激后血清Tg测定以及其他有意义的检查。
社会经济学研究认为,从医疗系统的更加有效性和这些有复发的高度危险性来说,在随访的第一年重复给予TSH刺激测定血清Tg是较为安全的,可以确保大多数患者得到治疗。
因为如果在甲状腺素治疗期间对有复发的高度危险性的患者仅测血清Tg则不能全部作出评估,将延误复发诊断而减少治疗的机会,对于患者则增加了抑制剂量甲状腺素的使用时间以及反复检查的时间,导致较大的不良反应和高费用以及焦虑,而且由于颈部超声的反复使用可能有假阳性的发现而进行其他昂贵的检查以及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打击。
因此认为,rhTSH的使用也是适宜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