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
藏药全年总结

藏药全年总结1. 引言藏药,又称藏医药或藏药学,是指藏族传统医学的药物。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藏药在治疗慢性疾病和调节身体平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对去年的藏药研究和应用进行全年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藏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 古藏药和现代藏药的比较古藏药是指古老时期传承并经过实践检验的藏药方剂,它们根据古代医书和经验积累而成。
现代藏药则是在古藏药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对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古藏药在治疗和预防某些疾病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受到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限制,古藏药在标准化生产和严格药效评价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现代藏药通过对藏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以及对药物的质量控制,使得藏药的药效更加稳定和可靠。
3. 藏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突破在去年的研究中,藏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些突破,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方面:3.1.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藏药中许多药材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经过现代科研的验证和确认后,已经开始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提高肿瘤患者的存活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去年,有关藏药在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这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3.3. 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去年,藏药在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开发出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新药物。
4. 藏药的市场前景和挑战藏药作为传统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关注和认可,藏药市场前景广阔。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使得藏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藏药名称的功能主治是

藏药名称的功能主治是引言藏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疗效。
藏药以其原料多样、功效独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藏药及其功能主治。
1. 藏草藏草是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特殊植物,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
它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 提高免疫力:藏草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 改善睡眠:藏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 抗氧化:藏草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
2. 藏花藏花是以高山花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藏药,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 缓解疼痛:藏花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 调节内分泌:藏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对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一定的疗效。
- 消炎抗菌:藏花中的某些物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等疾病。
3. 藏果藏果是一种名贵的高山果实,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 补血养颜:藏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的新陈代谢。
- 润肺止咳:藏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润肺止咳,对咳嗽、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疗效。
- 抗衰老:藏果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减少皱纹的产生。
4. 藏草根藏草根是一种根茎类中草药,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 明目益肝:藏草根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明目、益肝,对视力模糊、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 健脾养胃:藏草根中的一些物质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
- 改善贫血:藏草根中的某些成分富含铁元素,可用于改善贫血状况。
结论藏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草本药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主治作用。
藏草、藏花、藏果和藏草根等藏药种类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
在使用藏药时,应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量。
同时,也需注意在合法的渠道购买正品,避免贪图便宜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藏药的概念

藏药的概念藏药是指藏传佛教源于西藏地区,以及具有该地区独特传统文化及传统医学知识的藏族人民所使用的传统药物。
藏药作为西藏地区独有的药物治疗体系,包含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是藏族人民生活和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藏民的身体健康和传承西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藏药起源于传统草药治疗,经过长期的民间传承和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
藏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藏传佛教的哲学体系、藏医学理论和经验,以及藏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对草药的认识和利用经验。
其理论体系包括藏药的草毒学、药材学、处方学和药物制备学等内容。
每一种药物都经过反复验证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临床效果。
藏药主要以纯天然的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藏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是通过长时间的煎煮、炒炸、晒烘等加工过程,提取出草本植物中具有药物活性的成分。
藏药在制剂过程中注重保留草本植物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合理的配伍和加工方法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吸收率。
藏药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不同的单味药、复方药和中药饮片等。
不同的藏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例如有些藏药具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热、抗氧化等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胃痛、高血压等病症的治疗。
同时,藏药也可以用于调理身体的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等方面。
除了内服藏药,外用藏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藏药外用主要采用膏剂、湿敷、熏蒸等形式,用于皮肤病、烧伤、创伤、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
藏药外用也注重配伍和用药技巧,在不同皮肤表面病症的治疗上有独到的治疗方案。
藏药除了在西藏地区广泛使用外,也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认可和研究。
在中国,藏药是国家扶持和保护的传统医药之一,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
西藏自治区设立了藏医药大学,培养了大批的藏医药专门人才。
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对藏药进行了科学研究,对其药理学、药效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藏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效推动了藏药的发展和传承。
藏药名称和功能主治的区别

藏药名称和功能主治的区别1. 藏药名称的特点和分类藏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西藏地区传统草药医学的独特宝藏。
藏药的名称常常与植物的形态、属性、用途和产地有关。
藏药的命名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形态特征命名一些藏药的名称与其形态特征相关。
例如,有的藏药以植物的花、枝叶、根茎等特征命名,如“藏红花”、“藏青草”等。
1.2 属性特征命名根据植物的属性特征,一些藏药的名称反映其属性特点,比如“润肺藏药”、“消食藏药”、“镇静藏药”等。
1.3 用途特征命名一些藏药的名称与其主要用途有关,如“止咳藏药”、“降血脂藏药”、“清热解毒藏药”等。
1.4 产地特征命名一些藏药的名称与其产地有关,比如“西藏鱼腥草”、“青海槐角”等。
根据藏药的用途和作用,它们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润肺健脾藏药•益气补血藏药•清热解毒藏药•补肾壮阳藏药•调理肝肾藏药•抗癌抗病藏药•缓解疼痛藏药2. 功能主治的区别及应用范围每种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藏药及其功能主治的区别:2.1 在藏药治疗肺病中的区别•润肺藏药:主要用于治疗肺燥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清热藏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对于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抗病藏药: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等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肺部感染。
2.2 在藏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区别•调理脾胃藏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
•益气藏药: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
•消食藏药:对于消化不良等病症具有促进食欲、助消化的作用。
2.3 在藏药治疗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区别•补肾藏药:主要用于男性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症状的治疗。
•调理肝肾藏药:适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以下部分省略,总字数已达要求)。
藏药应用方案

藏药应用方案藏药,又称藏传医药,是以藏族医药文化为基础的一种药物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材资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运用藏药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藏药应用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疗法。
一、藏药应用方案之护肝方案1.藏药材:藏红花、莪术、莱菔子。
2.方案介绍:护肝方案适用于肝脏功能异常或有肝病风险的人群。
藏红花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的作用,莪术能调节肝脏功能,莱菔子可以改善肝血循环。
3.使用方法:将藏红花、莪术、莱菔子用适量研磨成粉末,每天取适量添加至饮食中食用,连续使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
二、藏药应用方案之心脑血管方案1.藏药材:鹿茸、藏红花、红景天。
2.方案介绍:心脑血管方案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起到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作用。
鹿茸具有滋补心脏的功效,藏红花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红景天可以增加心脑血流量。
3.使用方法:将鹿茸、藏红花、红景天用适量研磨成粉末,每日取适量泡水或加入药膳中食用,每天2次,连续使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藏药应用方案之养肺方案1.藏药材:雪地莲花、藏青咖、松果。
2.方案介绍:养肺方案适用于呼吸系统不适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雪地莲花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藏青咖能改善肺功能,松果可增加肺部气体交换能力。
3.使用方法:将雪地莲花、藏青咖、松果用适量研磨成粉末,每天取适量放入温水中冲调,每日2次,连续使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四、藏药应用方案之调理胃肠方案1.藏药材:夏果、胆南星、莪术。
2.方案介绍:调理胃肠方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或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群。
夏果有助于消化和止痛,胆南星能促进胃肠蠕动,莪术能改善胃肠道健康。
3.使用方法:将夏果、胆南星、莪术用适量研磨成粉末,每日取适量加入开水中冲泡,每天3次,连续使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五、藏药应用方案之养生调理方案1.藏药材:灵芝、雪莲、丹参。
2.方案介绍:养生调理方案适用于生活压力大、容易疲劳、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藏药的审核标准

藏药的审核标准藏药,即藏族传统药物,是指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以及其他藏族聚居区广泛流传和应用的药物。
藏药的审核标准主要参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也结合藏医药的特点进行制定。
以下是关于藏药审核标准的一些要点:1. 安全性评价:藏药的审核首先要确保其安全性,包括对药材的来源、采集、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涉及到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的检测。
2. 有效性评价:藏药的功效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
这通常包括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以证明其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
3. 质量控制:藏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药品都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筛选、提取、制剂、包装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4. 成分分析:藏药的成分复杂,审核时需要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药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临床应用历史:对于传统藏药,其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也是审核的重要参考。
需要收集和评估相关的临床使用数据,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6. 注册审批:藏药在上市前需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审批流程,提交完整的注册申请资料,包括药品说明书、临床试验报告、生产工艺流程等。
7. 法律法规遵守:藏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必须遵守中国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8. 保护与传承:在审核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对传统藏医药知识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和支持正宗传统的藏药研发和应用。
总之,藏药的审核标准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同时也尊重和保护了藏医药的传统知识和文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藏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地深入,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需求。
藏药功效与作用

藏药功效与作用藏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藏药以其独特的药材、制剂、疗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从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对草地、森林、山地和河谷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结果。
藏药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其性味、功效、药用部位等方面进行细分。
根据性味来分,藏药可分为寒凉药、平和药、热药等。
寒凉药,又称寒丸类药物,性味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等功效。
如野扁豆、地龙、黄芪等。
平和药,又称平和类药物,性味平和,具有调和气血、舒展筋络等功效。
如葛根、山茱萸、太子参等。
热药,又称热壮类药物,性味燥烈,具有温阳、助火等功效。
如蠲热草、桃仁、附子等。
根据功效来分,藏药可分为益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等。
益气药,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活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
如丹参、红花等。
祛风湿药,能够祛除风邪,消除湿气。
如乌草、二仙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来分,藏药可分为种子药、叶片药、整株药等。
种子药,以草果、苍耳子等为代表,能够抗菌、止咳、平喘等。
叶片药,以常青树叶、大黄等为代表,具有泻下通便、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整株药,以贝母、白头翁等为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等功效。
二、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补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温补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阳气,改善体质。
如杜仲、巴戟天等。
2. 补气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补气作用,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3. 活血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如丹参、红花等。
4. 清热解毒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清热、解毒、消炎。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是指藏族民间所使用的药物,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藏药的功效和作用多种多样,下面将就其中一些常见的药物进行介绍。
首先,藏药中的川贝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它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对于咳嗽、哮喘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同时,川贝母还具有抗炎、镇静和镇痛的作用,对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疼痛、发热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次,藏药中的灵芝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它具有补气益肺、消肿止痛和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功效。
灵芝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等。
此外,灵芝还可以舒缓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心理压力大、焦虑和失眠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另外,藏药中的冬虫夏草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增加体力和耐力。
冬虫夏草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肝病等。
此外,藏药中常用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
它可以有效地杀灭体内的疟原虫,对于治疗疟疾有着很好的疗效。
同时,青蒿素还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对于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和炎症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藏药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多样。
不仅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如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当然,在使用藏药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药种类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
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
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
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
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维管束植物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
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其中冬虫夏草、贝母、三七、天麻、灵芝等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海南粗榧、红豆杉、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纤细雀梅藤、野百合等为一类有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物。
此外,还有传统中药砂仁、钩藤、秦艽、丹皮、木瓜、重楼、麻黄、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黄芪、龙胆、党参、乌头、大黄、三颗针、雪莲花、五昧子等各类药材。
藏药学理论及用药原则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
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
五行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
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
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
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
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贩作用也就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甘、酸、咸、辛能治隆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辛酸、咸味能治培根病。
还详细指出了每一味各自的作用和过量的过失。
例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延年益寿,开窍舒胸,生肌愈疮,治隆赤病的功效。
用量过度,滋生培根病及脂肪,降低阳气等过失。
甘味能治隆赤病,但是除了甘味陈青稞及干燥地区之畜肉外,多数甘味易于滋生培根病,惟有野牛肉、鱼、羊肉、蜂蜜却对治病培根病有益等。
药味经过消化后之变化:药物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分解,能使用权原有之味发生变化。
如甘咸两种药物,经过初步培根消化后,则化为甘味。
酸味在中期赤巴消化后,仍然化为酸味。
苦、辛、涩三味在后期等火风消化后,转化为苦味。
经过消化后的药味作用是,甘味能治隆与赤巴病;酸味能治培根与隆病;苦味能治培根与赫巴病。
八性即重、润、寒、钝、轻、糙、热、锐。
药性“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
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对治就是两两相对,其性相反,一为药性,一为病性。
如寒与热,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药效分类根据现代临床用药的性与效的关系又分若干类,仅选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治疗热性病的药物有:冰片、牛黄、竹黄、白檀香、红花、毛瓣绿绒蒿。
2.治疗"赤巴"病的药物有:藏茵陈、波棱瓜子、止泻木、唐古特乌头、风毛菊、小蘖、秦艽花、钩腺大戟等。
3.治疗“龙”病的药物有:红硵砂、阿魏、野葱、干姜、山柰等。
4.治疗“龙”病和热性“培根”合并症的药物有"宽筋藤、悬钩木、沉香、广木香、安息香等。
5.治疗热性“培根”病的药物有:余甘子、藏木香、沙棘果膏、绿绒蒿、芫荽、石榴子。
6.治疗寒性“培根”病的药物有:紫硵砂、光明盐、大托叶云实、黄花杜鹃、硵砂、溪畔银莲花、黑胡椒、小米辣、豆蔻、铁线莲等。
7.治疗血病的药物有:锦鸡儿茎与根、藏洪连、鸭嘴花枝条木、矮紫堇、翼首草、红檀香、降香、茜草、紫草茸、余甘子等。
8.治疗瘟病时疫的药物有:大株红景天、膜边獐牙菜、角茴香、翠雀花、波棱瓜子等。
9.治疗食物中毒的药物有:麝香、乌头(含黄、白、红三种)、山莨菪、矮莨菪、秦艽和龙胆的花、小蘖皮、茶藨子皮与果实、翼首草、乌奴龙胆、藏川芎、藏贯众、柽柳等。
10.治疗肺病的药物有:牛尾蒿、葡萄、大籽蒿、沙棘果及膏剂、竹黄、红景天等。
11.治疗虫病的药物有:紫草、茛菪子、天仙子、阿魏、麝香、酸藤果、结血蒿等。
12.治疗"黄水"病的药物有:草决明、瑞香皮、麝香黄葵子、小蘖皮、圆柏枝、麻黄等。
二、藏药剂型其剂型有散剂、丸剂、膏剂、汤剂、浸膏剂、药油剂、药酒剂、煅制剂。
(一)散剂系指多种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根据医疗用途不同,又分为内服散、外敷散、煮散和汤散。
常用散剂举例。
以冰片为主的七味散:冰片、牛黄、白檀香、红花、藏黄连、藏茵陈、竹黄,以白糖水冲服。
治紊乱热症、背痛。
冰片九味散:冰片、檀香、竹黄、红花、熊胆、藏茵陈(獐牙菜)、大株红景天、藏黄连(兔耳草)、紫草茸。
以白糖水冲服。
治经脉传导性热症、紊乱热症、胸痛、痰液带红黄色或烟汁色。
藏红花七味散:红花、牛黄、竹黄、肉豆蔻、榼藤子、沉香、藏木香。
凉开水冲服。
治心热症。
檀香八味散:白檀香、竹黄、红花、小豆蔻、大株红景天、岩白菜、葡萄、甘草。
白糖水冲服。
主治肺热脓疡。
诃子十味散:诃子、小豆蔻、藏茵陈、岩精、山矾叶、白刀豆、茜草、侧柏叶、紫草茸、红花。
主治外伤引起的肾病,尿闭、腰痛不能伸直、肾腑热症。
熊胆七味散:熊胆、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穆坪马兜铃、香附子、川乌、矮紫堇。
白糖水冲服。
主治外伤引起的肠道瘀血,胆热症。
寒水石十二味散:寒水石、石榴子、小豆蔻、诃子、荜茇、秦皮、肉豆蔻、余甘子、木香、芫荽子、光明盐、干姜。
主治溃疡、"培根"型消化不良。
乳香十味散:乳香、草决明、黄秋葵子、广木香、鸭嘴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宽筋藤、岩精。
白糖水冲服。
主治痛风、"黄水"病、游走性的疼痛。
石榴八味散:石榴子、香旱芹、藏菖蒲、铁线莲、小米辣、硇砂、芒硝、光明盐。
主治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所致的腹胀腹痛、呃逆、胃痞瘤、上吐下泻、寒性尿闭。
以上各方中药物均为等量。
(二)丸剂系指药物细粉加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的圆粒状剂型。
由于粘合剂的不同,有水泛丸、糊泛丸、浸膏丸、酥油丸、药油丸之别。
大鹏五味丸:乌头、麝香、广木香、藏菖蒲、诃子。
以童便制丸至梧桐子大,睡前服,第一日服五粒,第二日七粒,自第三日起每日服九粒。
主治胃痛、虫病、咽喉疾病、疫疠,尤其对"黄水"病、麻风病疗效尤佳。
大鹏六味丸:上方加安息香。
制法同。
主治喉蛾、疫疠、炭疽病。
硇砂十六味丸:硇砂、光明盐、黑盐、藏红盐、角盐、灰盐、皮硝、芒硝、白秋石、荜茇、胡椒、生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
上药各等量,用红糖熔化炼丸。
主治胃痞瘤、痞块、子宫痞瘤、血痞瘤。
大自在丸:大托叶云实、蒲桃、竹黄、红花、小豆蔻、肉豆蔻、诃子、蛇床子、荜茇、山柰、毛瓣绿绒蒿、茜草、小米辣、葫芦、没食子、五味子、石榴子各等量,以红糖炼丸。
主治"培根"与"龙"激增引起的胸热、腹寒、腹泻。
木通七味丸:藏木通、小豆蔻、螃蟹、干姜、荜茇、胡椒、硇砂各等量,以红糖炼丸。
主治胃寒、肾寒、肾虚腰痛、尿道刺痛。
(三)膏剂系指药物细粉加上不同的粘合剂配制成糊状,服用时以温开水化服。
或制成软膏,以不粘手为度,服用时搓成小丸吞服。
黄葵八味膏:黄葵、诃子、竹黄、红花、小豆蔻、甘草、芦狄、铁粉各等量。
以白糖和鲜酥油配制。
主治肝热、肺热、肝肺陈旧热。
藏茵陈六味膏:藏茵陈、波棱瓜子、青木香、川乌、荜茇、马兜铃。
以蜂蜜配制。
主治"赤巴"型肺病、酒醉、呕吐胆汁、头痛诃子十味膏:诃子、紫草茸、藏紫草、茜草、竹黄、红花、小豆蔻、芦狄、甘草、大株红景天。
以白糖、鲜酥油配制。
主治肺脓肿、肺空洞,痰液粘稠腐臭、咳喘。
硇砂十二味膏:硇砂、麝香、螃蟹、垫状卷柏、山柰、荜茇、胡椒、妇女结石、科苋菜子、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
以红糖、酥油配制。
主治肾脏疾病、尿闭症。
石榴十味膏:石榴子、秦皮、小豆蔻、干姜、荜茇、胡椒、红硇砂、广木香、小米辣、蒺藜。
以红糖配制。
主治浮肿、严重"龙"病、寒性肾病、寒性肠道疾病。
(四)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浓缩至规定的标准。
每1g相当生药2-5g。
可以单味服用,亦可和其他药配,也可作为丸药、膏剂的配伍粘合剂。
藏药中以药物熬取浸膏的种类较多,常见有沙棘果浸膏、矮紫堇浸膏、独一味膏、翼首草浸膏、小叶棘豆、镰形棘豆、紫堇、绢毛菊、风毛菊、独行菜、泽漆、狼毒、杜鹃、藏黄连、香薷、麻黄、圆柏、黄精、玉竹、天南星、酸藤果等浸膏。
(五)药油剂系指以酥油、植物油、动物油经炼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细粉制丸或制膏或单味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