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15 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与文艺(带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带答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
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
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 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2019·贵阳高三监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以走进电影院作为一种娱乐时尚。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手机或平板电脑成为移动的电影院,成为汇聚海量电影信息的网络“流动空间”,人们随时可选择性地看电影。
材料说明( )A.看电影成为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B.科技成为提升电影票房的主要手段C.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的唯一方式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提高了。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B.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C.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D.电视是新时代殖民的有力工具4.2018年7月21日,诗词类文化节目《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荣耀回归,吸引了众多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与同步参与,使大家又一次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A.传播中华文化必须借助电视B.高雅文化比通俗文化更吸引人参与C.电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媒介D.传统传媒已经被新式传媒完全取代5.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此状况导致了(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6.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
高考历史-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计算机B.蒸汽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2.如图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开创性贡献。
这位科学家来自()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3.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第二朵乌云导致了()A.相对论的出现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C.量子论的出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4.“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生物进化理论D.细胞研究成果5.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
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
”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6.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
它切合了美国()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C.老人对二战的感伤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7.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讲 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专题提升) 含答案

第15讲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一、选择题1.(2015·天津南开区模拟)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下列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人物是()A.达尔文B.牛顿C.达芬奇D.莎士比亚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是1859年,而启蒙运动兴起是17世纪,故A 项错误;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体现了人类理性的价值,推动了倡导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的兴起,故B项正确;达芬奇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剧作家,属于文艺范畴,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偏于情感,而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故C、D 项错误。
答案 B2.(2015·江苏南通模拟)某科学著作的序言中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
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该著作提出的理论()A.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进程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突破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D.弥补了牛顿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解析材料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说明是牛顿的经典力学,该理论的提出为欧洲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突破是量子论,故B项错误;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是伽利略自由落体理论,故C项错误;弥补了牛顿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是相对论,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5·广东揭阳一模)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_____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
后人续写道: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_____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
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
这两个人物分别是()A.哥白尼和牛顿B.牛顿和达尔文C.牛顿和爱因斯坦D.牛顿和普朗克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与“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和“于是一切遂成光明”相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体高速运动问题,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但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认识,符合题中“一切又回到黑暗中”,选项C符合题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纵向梳理]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蒸汽动力在古埃及已得到应用,但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
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这说明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是( )A.技术的传承B.经验的积累C.社会的需求D.科学的发展C [从材料中的“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可知,社会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C项正确;技术的传承、经验的积累及科学的发展在材料中均没有提及,故A、B、D三项均错误。
]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针对训练]2.(2018·天津部分区一模)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的湖畔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十五)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十五)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民版专题检测(十五)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盐城期中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无知的平民阶层设计的。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
伏尔泰此举主要意在A.借用牛顿学说推动思想解放B.贬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作用C.推动文艺复兴运动走向高潮D.启发平民探寻自然科学的奥秘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以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牛顿思想、描述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把牛顿思想通俗化,实质是借牛顿学说推动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2.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一起供后人凭吊。
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
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A.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B.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解析选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与材料中“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符,故A项正确。
3.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
“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
”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A.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B.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C.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D.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解析选C 材料评论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相对论否定的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彻底否定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相对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基本清除封建神学统治的影响,故B项错误;相对论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故C项正确;相对论研究的范畴是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的是量子论,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必刷题: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音乐

19世纪以来是世界文学、艺术、音乐必刷题1.《星际穿越》是一部美国原创科幻冒险电影,它讲述在不远的未来,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着无法生存的威胁。
科学家们想通过虫洞到更遥远的外太空寻找延续生命希望的机会。
该片2014年在全球上映,获得了6.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这说明电影艺术()A.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B.需要借助高科技制作手段C.渗透了美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2.下图是世界名画《莫瑞桥》:在村子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座灯火通明的磨坊……往右延伸至四棵并排着的大树。
结构紧凑,再加上极其丰富的色彩,使这幅不朽的作品得以流芳百世。
红色的屋顶,郁郁葱葱的树木,湛蓝的天空和粼粼的波光使人忘却了可能产生的呆板感觉。
据此判断,该名画是()A.印象派的绘画作品B.浪漫主义绘画作品C.现实主义绘画作品D.现代主义绘画作品.3.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I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
“冰山原则”这种手法() A.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B.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C.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D.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4.近代巴黎举办了一次“无名画家展览会”。
参展的几十位艺术家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把现代光学和色彩综合起来,从物体的本质和表象上进行艰苦的探索,用微小的笔触画在作品上,以保持纯色状态在空间中的混合。
这一艺术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是()A.工业文明推动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B.欧洲民族运动高涨忧患意识增强C.世界战争给人类心灵造成巨大创伤D.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5.1949年,斯大林70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以表祝寿。
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
此画()A.域中有诗,歌颂伟人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C.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6.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正确;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厚的功底和灵活的文
笔,刻画了一系列俄国官僚的典型形象,该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C项 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们对官僚的巴结,并没有体现拜金主义,故D项错
误。 B
解析
关闭
答案
-8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关闭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
-9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历史解释,历史 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 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本题以不同时期的美术作 品为命题载体,全面认识和理解近代以来美术流派的演变,对历史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16-
二、音乐 1.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 (1)时代背景:18—19世纪之交是启蒙与革命时代。 (2)主要成就 ①特点: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②形式:结合声乐和器乐,开创交响曲的新形式。 ③作品:九部交响曲(如《英雄交响曲》等)。 ④地位:被称为“乐圣”,开创浪漫音乐的先河。 2.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 (1)特点: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 (2)作品:《牧神午后· 前奏曲》。 (3)影响:开辟了欧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25-
图示解史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 风云人物”(见上图),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 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精选试题点拨(8页)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精选试题点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别具一格的是,他们把对色彩、光线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
他们的作品运用了许多色彩并且大多数都是户外的风景,而且非常明快和鲜明。
这种画风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C [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是非常注重对现实细节的描述,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是非常注重对瞬间光影关系的描述,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则非常注重对自我个性的张扬并带有不同程度的反传统色彩,故D项错误。
]2.“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
”从此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验到( )A.浪漫主义的感性B.印象主义的光影C.现实主义的细节D.现代主义的夸张B [根据材料“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可知,其强调光和色的瞬间印象,与印象主义作品特征相吻合,故B项正确。
]3.(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秃头歌女》于1950 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争论。
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的对话。
但它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苦恼。
该剧( )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B.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C.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C [现代主义文艺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艺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秃头歌女》符合上述特征,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不合题意,故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与文艺【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近现代世界科技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教育事业【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近现代世界科技[考点回顾]1.牛顿经典力学(1)奠基:伽利略。
(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特征:注重实验;数学化。
(4)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2.生物进化论(1)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3.相对论和量子理论(1)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
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考点深化]1.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项目原因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外在因素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主观原因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异同(1)不同:相对论描绘的是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量子理论描绘的是微观粒子世界。
(2)共同①从背景看,19世纪末,物理学得到极大发展,但是,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这使得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挑战。
②从产生过程看,都是科学大师们敢于向权威挑战,追求真理的结果;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
③从影响看,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都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它们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②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③政治上要求进一步民主化,使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组织,部分地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产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⑤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
(2)消极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②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③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④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等,都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考题印证]1.(2019·江苏高考·1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答案】B【解析】“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表明是广义相对论,故B项正确;“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表明是广义相对论,故A项错误;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的内容是相对论,故C项错误;量子论是对微观领域的研究,材料的内容是相对论,故D 项错误。
2.(2019.4·浙江高考·2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 )A.爱迪生 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传播人声的通讯工具为电话,它发明者是贝尔,故选C项;爱迪生是电话的改良者,排除A项;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编码,排除B 项;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用以传送文字和数字,排除D项。
3.(2018·江苏高考·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经典力学体系诞生,与材料中“1927年”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与材料中“物理学家”“通过光来观测电子”不符,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的出现是19世纪后期,与材料中“1927年”“通过光来观测电子”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初量子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材料中“1927年”“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相符,故D项正确。
4.(2018·天津高考·3)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赛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赛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今天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质疑,例如突变论(寒武纪大爆发),以至于今天对进化论存在激烈的争论,在《物种起源》发表时不可能迅速被证明为科学理论,故C项错误;题干中“遭教会激烈反对”,推知教会对进化论非常不支持,并不是实行宽容政策,故D项错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回顾]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不满。
(2)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
(3)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2)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
(2)成就:海明威《老人与海》;贝克特《等待戈多》。
(3)特点: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世界美术(1)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
(3)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
(4)现代主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考点深化]1.各种文学流派的盛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反映了欧洲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特征。
(2)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欧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一方面它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19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两次世界大战、频繁的经济危机使人类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荒诞派:对资本主义文明失望、苦闷和迷惘,以荒诞的主题把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描绘出来。
2.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不同(1)从产生的背景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危机的结果。
(2)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危机的结果。
(3)从表现手法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考题印证]1.(2019·江苏高考·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答案】A【解析】“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体现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表达诗人对工业革命的不满,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不是现实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材料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故C项错误;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材料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故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答案】C【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